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索获取数据库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文献,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所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文献,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文献数据库。结果:共纳入文献64篇,涉及用药275味,共3 018次。其中药物次数超过50次的有10味,共736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主要以清热解毒、调气血、和阴阳、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2.
张钟  李敏  刁庆春 《四川中医》2012,(10):147-151
皮肤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疾病谱中的一个亚型,属结缔组织类疾病。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较多,而对皮肤红斑狼疮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皮肤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对中医治疗皮肤红斑狼疮的现状进行综述,为皮肤红斑狼疮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2组,中医按摩组40例参加规律中医推拿按摩1 a以上,对照组140例没有进行规律中医按摩。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免疫项等生理指标。结果生理指标中,血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免疫项等中医按摩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SF-36中,总均分及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8个维度得分中医按摩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医推拿按摩能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动物模型是沟通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建立合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评判量化标准成为模型建立的关键。本文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及诊断指标,整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归纳现有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对象、模型表现及优缺点。考察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的吻合度。结果发现降植烷、淋巴细胞染色质诱导小鼠模型在西医学诊断方面吻合度高,但二者均与中医证型吻合度低。总体来看系统性红斑狼疮仍是以传统的西医造模方法为主,体现中医证候的指征较少,建议在评分较高的肝脏细胞浆蛋白诱导的SLE兔模型建模基础上,施加以体现中医证型的其他干扰因素,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证型的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以期为该病的中西医模型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时,妊娠的失败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复发率均增高,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有明显的副作用及局限性,中医可从肝肾论治。肝肾同源理论贯穿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全过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并发症及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密切相关,从肝肾同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的关系具有理论依据及意义,可为临床医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全身性/中医病机;;红斑狼疮.全身性/中药疗法;;红斑狼疮.全身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伏温的观点。并具体指出是邪伏于少阴,病发于厥阴。故治疗上主张:疾病初起即宜直清里热。知其传变、明晰治疗,尤其强调要注意始终护肾。相对于以往对本病的分型论治,作者首次从伏温角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作新的认识,为中医全面、深入地认识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全面叙述了近年来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理法方药及药效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在辨证分型、疗效标准及药理研究方面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SLE 的临床表现、中医分型、一般护理、辨游等方面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狼疮平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5年起进行中药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为了统一实验条件、方便患者服用,减少药物产地、质量、煎药时间等对结果的影响,便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疗疗效判断,我们给予患者狼疮平浓缩颗粒剂口服,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系统性红斑狼疮59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的修订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80mg/次,1次/d,口服;环磷酰胺,0.4g/次,1次/周,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2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0%,对照组治愈率74.5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对2004—201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包括作者、发文机构、来源期刊、文献类型、基金资助情况、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计量学分析,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现状,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翁燕蓉  彭才智 《河北中医》2013,(10):1565-156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 对21例SLE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给予严密观察病情,改善病区环境,做好用药护理、保护性隔离措施、正确留取标本,预防医源感染,加强气道护理和基础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结果 20 d后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对于SLE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进行正规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减少或减轻抗真菌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强调自身免疫介导、以免疫性炎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因素,本病的病机主要由于本虚标实,瘀毒贯穿于发病的始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无论从中医还是从西医的角度看,瘀毒在发病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治疗上当以凉血化瘀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化裁配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祛斑养阴颗粒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将8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药组40例予祛斑养阴颗粒剂和西药常规方案治疗,西药组40例予西药常规方案治疗,在入组时即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调查,治疗后观察病情改善状况、SF-36 QOL问卷调查和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绍亮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07-708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基本病机的研讨 ,探析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思路。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主要证候多表现为虚中夹实 ,故应运用甘温理论 ,以益气健脾、补肾摄精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8.
吴国琳  范永升 《中医杂志》2005,46(5):359-360
目的:研究解毒滋阴祛瘀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治疗2个疗程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以及强的松剂量的变化.结果:第2个疗程结束后,中药组处于活动期和静止期患者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的松每日用量撤减变化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滋阴祛瘀中药既可以控制疾病的活动,也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撤减强的松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自血穴位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血清补体C3、C4等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自血穴位注射在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指标、提升血清补体(尤其C3)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方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较好的调节免疫、内分泌紊乱、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增强体内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的临床表现以及按照治疗指南对该例有磺胺过敏史的患者使用磺胺脱敏方案治疗的过程。方法参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并有磺胺过敏史患者的治疗讨论,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此病例因磺胺药物过敏,采取抗感染并磺胺脱敏方法治疗后,症状缓解,痰涂片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阴性。通常认为感染是威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临床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采取综合性治疗是必要的措施。对于磺胺过敏而使用替代药物有禁忌证或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建议参照治疗指南磺胺药物脱敏方案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