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汤景琛  金荷仙 《古建园林技术》2024,(171):48-52转73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虚景,讲究以各个感官要素营造富有意境的环境,对园林中的香景营造手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解读及现代园林的香景空间营造。以“浙中第一园”绮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整理绘制绮园香景植物种类及分布现状;归纳绮园典型香景景观主要营造手法为“孤芳流香”“香径沁幽”“香海润坪”,并结合绮园的历史记载对典型香景进行营造方法、文化内涵的探究。最后总结现代园林绿地香景空间营造时应注重“空间营香”“应时有香”“以文塑香”。研究丰富现有传统园林香景景观的理论,也为未来园林绿地中的气味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园林及其特定阶层所有者的特点,结合传统园林的典型设计手法,发掘私家园林对道家思想这一传统文化德承载和历史必然性,并以此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园路析:园路在园林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琦  郑珂 《园林》1998,(2):12-13
园林中的许多设计手法和思路的实现都离不开园路。园路是园林的骨架。园路是园林的血管。园路是组织景观的旋律……。因此,园路是路,也是景。  相似文献   

4.
张敏  姚雪艳 《园林》2002,(7):10-12
历史上的波斯位于亚洲西部和西南部.在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它的势力范围扩展至埃及与印度.公元前334~331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所征服.直至公元1935年,波斯都是伊朗的正式官方名称.波斯古典园林的个体特征,与其地域环境、历史沿革和宗教习俗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宋一菁 《山西建筑》2011,37(27):200-201
简要介绍了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总结了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与造园风格,并分析了亚里斯多德美学思想的各个层面在欧洲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及其对欧洲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以期引导人们深刻领会亚里斯多德美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谢洋 《山西建筑》2009,35(29):345-346
介绍了宋代司马光独乐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从古籍文献中探寻了独乐园的面貌,分析了其造景手法和艺术特色,望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借鉴,同时积累造园艺术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及其园林景观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社会及科技现代化与人文性逐渐兴盛的今天,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对于整个园林的景观建设及城市的建设十分重要,对于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意义重大。反之亦然,于是,加深对于园林景观中园路设计的认识,以不断推动园路设计的新发展是我们所面对的课题。文章主要通过对于园林景观中园路设计的含义、类别等展开阐述,并综合了古今的园路设计的应用,阐析了其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超的技艺水平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该文以河北省邯郸市赵苑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原则,从借景、框景、障景等传统造景手法入手,阐述了赵苑公园造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小春 《云南建材》2011,(9):111-112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了园林建设施工实践,对园林建设施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艳婷  彭长歆 《风景园林》2023,30(9):130-138
【目的】壶园在造园艺匠上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风格,在广州乃至岭南衙署园林中颇具代表性,其造园思想有待深入了解。【方法】以清末广州将军府长善壶园为例,通过考察长善之作《芝隐室诗存》,梳理他早年的园居历程,在对其营园思想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首都博物馆馆藏《清广东军署图轴》及一些中西人士的摄影照片,探讨广州将军府空间格局,进一步推测复原府内壶园布局平面及鸟瞰图,分析壶园的营造特色并梳理园中发生的交游活动。【结果】1)广州将军府壶园的营建遵循了中国传统“壶中天地”的布局模式;2)壶园以水池为中心,围绕水池布置着纷繁的石景、多处建筑及与早年池上草堂相似的林木花卉;3)壶园内呈现出多样化的交游活动。【结论】壶园与同时期岭南行商园林中西混合的艺术特征有所不同,而又因岭南早开风气,壶园表现出异于传统的开放性,反映出清末岭南园林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婷 《中外建筑》2014,(1):113-117
汉姆斯特德田园城郊位于英国伦敦西北部,20世纪初由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切沃斯的设计者雷蒙德·昂温爵士规划设计完成。通过对汉姆斯特德田园城郊的背景考察和实地调研,本文从总体布局、绿地系统、道路规划和建筑设计四个方面深人探析其空间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并进一步借与莱切沃斯田园城市的比较分析,思考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相似文献   

12.
胡朝晖  唐坚 《华中建筑》2010,28(4):117-119
为了探索兼顾城市发展和地域文脉保护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发展与既有地域文脉的矛盾现状及其成因,在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理论基础上,提出有必要采用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模式.即充分发掘地域文脉的城市发展及兼顾保护和发展的地域文脉动态延续的解决途径。以云南省安宁市旧城改造为例,探讨了地域文脉动态延续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林焰  梁鸣  林佳 《福建建筑》2010,(4):33-35
本文探讨分析滨江高级宾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榕树文化艺术美、自然美、环境美、意境美景观设计主题,达到"满园春色"的滨江高级宾馆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晓辉 《城市建筑》2014,(24):137-137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重要生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节约型园林也成为了目前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依据与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国家植物园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以位于首都的国家植物园为例,探索可行的规划方法,为后续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照国家代表性,识别国家植物园的主要任务。其次,对照行业引领性,分析植物园现状差距,提出国家植物园的发展目标和分项建设措施。针对由现状综合性植物园升级建设的国家植物园,采取有机更新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国植物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结果】从3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规划策略。1)实现国家植物园核心功能,包括打造3个植物收集展示区的28个特色专类园,满足植物迁地保护和展示功能;建设四大重点项目和两大科研设施,保障植物科学研究功能;形成“一馆、八室、一廊、多点”的科普设施布局,策划8类科普活动,满足植物科学传播功能;构建智慧植物园系统,为国家植物园形成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提供保障。2)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植物园南北园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设置3个方面的优化调整,实现两园整体统一。3)借助国家植物园位于三山五园地区的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禀赋和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内涵,形成8条叙事脉络和6项文化策略,将中国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结论】国家植物园应综合实力突出,兼具艺术的外貌和科学的内涵。国家植物园还应考虑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关系,重点承担所在区域植物的收集和保护责任。在现状综合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尊重原有建设基础,做到科学发展。同时,中国国家植物园应具有鲜明的中国植物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许若菲 《风景园林》2017,24(2):47-56
宜园被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称为南浔近代诸园之首,然而经过战乱及人为破坏后,宜园毁坏较为严重而遗存较少,使宜园的修复研究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在收集与分析各时期的图文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考察与修复研究,并做出分析及评价,对宜园的盛期全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写仿,指对已有作品进行模仿的创作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修建过程中普遍存在。台湾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板 桥林家花园与苏州留园之间被认为有着写仿的关系。但现有文献论述尚未足以支撑这一观点。考虑古典园林的“历时” 属性,将两座园林放在特定历史时空节点审视,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还原与林家花园修建同时期的留园空间,再 从空间布局、游园节奏与节点设置等方面进行比对,得到更多两园紧密联系的有力的证据。证明板桥林家花园与留园 之间写仿关系的确实存在。将“历时性”视角引入古代园林研究,可以对全面理解园林空间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安琪 《中外建筑》2014,(7):61-63
中国有一群特殊的建筑设计师叫做中国文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理论和条条框框的约束,却能创造出诗意的空间。细究其空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逻辑。本文以网师园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为例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作用机制,阐释其美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几何学设计手法历史悠久,在景观设计领域应用广泛。本文试图从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寻找几何学设计手法在景观设计中的特点及优势,进而探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几何学设计手法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改造实例的研究,探索集约化、立体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的医院总体改造设计方法。建立合理的建设时序,寻求医院各类功能流线系统整合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