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联合产科抢救危重产妇的临床检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联合产科抢救的危重产妇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因、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危重产妇的病因为产科并发症,其中,产科出血7例(41.18%),妊娠高血压5例(29.41%),产科合并症5例(29.41%);抢救成功16例(94.12%),抢救失败1例(5.88%)。结论对危重产妇进行系统的临床护理是提高危重产妇抢救率,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危重孕产妇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浦东新区2011~2018年上报的1615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011~2018年浦东新区危重孕产妇发生率4.41‰,孕产妇死亡指数0.014。产科出血居危重孕产妇疾病谱首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重孕产妇逐年减少。近3年,妊娠合并心脏病及血液病跃居前三。危重抢救中心承担着区内55.7%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且以救治危重合并症为主。二三级综合医院异位妊娠大出血危重孕妇发生率较高,而二三级专科医院以产后出血多见。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重视妊娠期内外科合并症、提高产科出血的防治能力、发挥各助产医疗机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孕产妇合并动脉瘤病情危重,自然预后差,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但围生期发病率低,病情隐匿,孕产妇多先到产科就诊,而产科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现回顾性我院近期接诊的4例围生期孕产妇合并夹层动脉瘤病例资料,旨在引起产科医务人员重视,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漏诊,及时治疗,挽救生命。1病例报告例1,患者,24岁,已婚。因剖宫产术后6天,腹胀伴发热5天于2010年4月6日入院。因孕36周,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率 1990年为 6 4 .8/ 10万 ,2 0 0 0年为 2 7.8/ 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同时 ,主要死亡原因 (简称死因 )也发生了变化 ,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2 .孕产妇主要死因 :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地区活产总计 86 9348例、孕产妇死亡 4 14例。直接产科死因占 75 .6 % (313/ 4 14 ) ,间接产科死因占 2 4 .4 % (10 1/4 14 )。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仁济医院)12年孕产妇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危重孕产妇的诊治措施。方法对设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危重孕产妇中的35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由仁济医院门急诊直接收入或由其他医疗机构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转入。结果 (1)35例死亡病例中上海市户籍6例(17.14%)、外地常住人口10例(28.57%)、外地直接来沪就医19例(54.29%)。孕前对自身健康状况未评估者22例(62.86%)、已知妊娠风险但要求继续妊娠者13例(37.14%)。(2)死亡病因前5位依次为:妊娠合并心脏病(13例,37.14%)、妊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8例,22.86%)、妊娠合并重症肺炎(4例,11.43%)、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4例,11.4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例,5.71%)。(3)围产儿结局:宫内妊娠34例(1例异位妊娠),其中活产18例(52.94%)[早产15例(83.33%)、足月产3例(16.67%)]、围产儿死亡16例(47.06%)。新生儿窒息10例,均抢救成功。结论仁济医院12年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以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为主。针对危重乃至濒死的孕产妇抢救,需要完善的孕产妇孕期保健制度、内外科疾病诊疗的高水平及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但加强孕前和孕早期优生检查和健康状况的评估更为重要。提高产科医生对危重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可减少危重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孕产妇病种分布、病情转归及妊娠结局,总结危重孕产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设立在上海仁济医院的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中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院的危重孕产妇临床资料、抢救记录共903例。结果:①危重孕产妇直接因素283例(31.34%),间接因素620例(68.66%)。顺位前4位的危重病因为: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24.47%)、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19.05%)、产科出血(16.94%)、重度子痫前期伴严重并发症(13.29%);②ICU入住情况:转入率前3位是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64.25%)、重症肺炎(51.28%)、中枢疾病(47.37%);ICU总体入住率30.56%;③分娩方式:903例孕妇中分娩活胎609例,剖宫产分娩578例(94.91%),阴道分娩31例(5.09%),次(全)子宫切除17例,医源性流(引)产162例(17.94%);④胎儿及新生儿结局:自然流产20例,围产儿死亡31例,新生儿窒息63例,胎儿生长受限26例。结论:本中心危重孕产妇的发生以内外科合并症为主,产科医生需要提高内外科疾病诊治的综合能力,更要强调医院多科合作的联合救治模式,充分发挥ICU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前后对产科重症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包括本院转入ICU和外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第2组:2016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转入ICU主要原因、疾病严重程度、ICU内主要干预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转入ICU的主要原因(ICU第一诊断),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母亲结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孕产妇死亡疾病分类-10(ICD-10)将产妇死亡原因分为:直接产科死亡和间接产科死亡。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63703人次。两组共计转入ICU患者540例,其中第1组376例(本院340例,外院36例),第2组164例(本院159例,外院5例)。本院孕产妇ICU转入率0.78%(499/63703)。(2)转入ICU主要原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脓毒症和急性胰腺炎。其中,第2组患者产后出血(P=0.02)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0.01)的比例更高,但脓毒症患者的比例下降(P=0.04)。(3)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第2组患者年龄更大,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更多,失血量更多,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更长(P均0.05),通过介入栓塞动脉止血的比例更高,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也更高(P均0.05)。(4)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第2组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其中以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升高,宫缩乏力的因素下降(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及甲状腺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HELLP综合征、先心病的比例下降(P均0.05)。(5)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共13例(本院8例,外院5例);10例间接产科死亡,3例直接产科死亡。本院孕产妇死亡率为12.6/10万(8/63703),濒临死亡率为536.9/10万(342/63703)。结论:研究期内,重症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仍以产科因素为主,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和脓毒症。"二孩政策"之后,短期内年分娩数量达到顶峰,转入ICU的重症孕产妇数量随之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增加而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失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死亡原因主要以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提升危重孕产妇及时有效救治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区)13家接产单位产科质量调查结果,分析在2015年1月起实施重庆市危重孕产妇风险预警体系运行前后3年的产科质量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孕产妇总数、危重孕产妇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以及危重孕产妇病因和孕产妇死亡原因。调查预警体系运行2年中存在问题。结果 2014、2015、2016年重庆市沙区孕产妇总数逐年上升(16 359、17 311、19 014人)。危重孕产妇发生率逐年上升(27.72%、38.29%、3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9,P=0.031);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42.79/10万、28.88/10万、5.2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4,P=0.018);剖宫产率(48.30%、47.84%、47.21%)及产后出血发生率(2.22%、2.14%、2.05%)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3,P=0.575;χ~2=1.446,P=0.228);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1.58%、0.9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0.023)。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是危重孕产妇的第1位病因及孕产妇死亡的第1位原因。预警体系运行2年中存在风险预警认识、动态评估不够,转诊不及时、转诊不规范等问题。结论危重孕产妇风险预警体系在重庆市沙区运行成效明显,在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成功率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不断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计算机和产科医生对电子胎心监护分析的结果,探讨计算机分析胎心监护描记图用于临床的可行性。 方法由两位产科专家对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产房产时的1 885例产妇的胎心监护记录图形进行复习和判读对比,计算机分析结果和产科医生分析结果。 结果所有病例中Ⅰ型正常图形1 409例,Ⅱ型可疑图形476例,未发现Ⅲ型异常图形。以两位产科专家分析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机分析和医生判读在胎心基线、基线变异、加速和减速的一致率分别为93.36%(1 760/1 885例),92.36%(1 742/1 885例),78.67%(1 483/1 885例)和70.45%(1 328/1 885例)。计算机分析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和58.48%。 结论计算机分析产时胎心监护与医生判读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临床工作上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变异对孕妇心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衰竭 (心衰 )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预测心衰对挽救产妇生命和提高围产儿成活率至关重要。心率变异 (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 ,是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调控的无创指标 ,已成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监测及药物疗效评估指标之一[1] ,并对判断孕妇心脏储备力 ,预测妊娠期心衰的发生 ,具有一定的价值[2 ] 。一、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进行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升重庆市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与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建立危重孕产妇预警管理、救治和转诊系统,评价该系统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2年来的效果。结果建立了5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相应的转会诊系统。5个救治中心2年共接收全市危重孕产妇3028例,抢救成功率达99.83%;基本上解决了转诊难、会诊难问题;提高了基层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结论危重孕产妇预警管理、救治和转诊系统的建设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市通州区非选择性剖宫产的发生情况,寻找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基本情况、产科因素与非选择性剖宫产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收集了3 115例产妇信息,非选择性剖宫产的发生率为10.1%。产妇年龄(OR=0.916,0.871~0.963)、产次(OR=11.896,5.765~24.545)、孕前BMI(OR=0.928,0.885~0.974)、体重增幅(OR=0.941,0.910~0.973)、胎膜早破(OR=0.582,0.429~0.789)、羊水量(OR=1.005,1.004~1.007)、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OR=4.043,1.231~13.277)、胎儿体重(OR=0.999,0.998~0.999)都对非选择性剖宫产的发生有影响。结论非选择性剖宫产与产妇年龄、产次、孕前体重指数、体重增幅、胎膜早破、羊水量、胎儿体重、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症产妇的麻醉处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危重症产妇52例的临床资料,探究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52例产妇中,早产1例,引产3例,无1例死亡。结论对于危重产科来说,医疗人员需要依据实际病情采取合理的麻醉处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母婴结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以提高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 4 8例产科危重症按 1995年重修MODS疾病评分标准进行诊断分析 ,并行多学科综合监护和救治。结果 :4 8例产科危重症 ,产妇死亡 12例 (2 5 .0 % ) ,围生儿死亡 14例 (2 9.17% ) ,母、婴病死率随脏器衰竭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0 5 ,P <0 .0 5 ) ,与终止妊娠的方式无关 ;围生儿死亡与终止妊娠的时机有关 ,孕周越小病死率越高(P <0 .0 0 5 )。结论 :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母婴死亡率高 ,抢救难度大 ,采用MODS评分进行产科危重症监护 ,结合产科处理与多学科综合救治方法 ,有利于提高临床监护效果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扬州市1984年至1990年6月期间15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分析如下.一、产科出血的死亡数占孕产妇死亡数的比例孕产妇死亡定为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包括葡萄胎、计划生育手术及其他意外事件死亡者.1984~1990年6月,扬州市孕产妇死亡296例,其中产科出血死亡156例,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2.7%产科出血死亡占直接产科死亡人数221例的70.6%,与1984年全国性选点调查分析的资料相比,前者偏高(全国45.4%),后者相似(全国70.4%).二、产科出血死亡原因的构成及顺位表1 156例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  相似文献   

16.
危重孕产妇是指在妊娠、分娩或产后42 d内濒临死亡,但最终存活的孕产妇病例。危重孕产妇评审是产科服务质量评估与改善的重要策略。文章结合重庆市开展危急重症孕产妇分级救治以来,本院接受转诊的3例典型产后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引入WHO在2011年制定的指南,以此评价危重孕产妇就医、治疗过程及转运过程是否存在延误,以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血性羊水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孕产妇中出现血性羊水的3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产科处理及预后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分娩产妇共2400例,其中出现血性羊水35例,发生率为1.46%。孕妇年龄21~34岁。初产29例,经产6例。孕24~40周  相似文献   

1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常见多发病,对母儿危害极大,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不能有效地防治;本文就其发病因素、防治方法予以探讨。资料分析自1984年5月1日至1986年4月30日对我省城乡居民232042人群中之孕产妇进行妊高征流行病学调查。一、调查方法按全国科研协作设计要求,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订实施方案,组织调查地区医务人员成立协作组,按孕产妇系统管理从孕早期建立围产保健卡直至分娩后42天,进行监护与调查。二、诊断标准原则上按全国第二届妊高征协作组规定,稍有补充,即分妊高征与非妊高征组(一过性、单纯性、单纯水肿 )。  相似文献   

19.
积极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进展,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产后出血仍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为当前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1984年21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8.8/10万,产科出血是第一位死因,占全部孕产妇死亡的45.4%。上海市1976年至1985年,10年内因产科出血死亡的产妇有110例,产后出血死亡者89例,占产科出血的80.9%。但其产后出血死亡率总趋势是逐年下降的,1976年产后出血死亡率为14.4/10万,1985年下降至1.3/10万,下降了90%,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在每年孕产妇死亡中的构成比也有下降趋势。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通过对1949~1988年40年孕产妇死亡的分析表明,直接产科原因引起孕产妇死亡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有医疗纠纷的31例死亡孕产妇尸体解剖(简称尸检)结果的分析,探讨其死亡原因以提高诊治水平,防止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收集2009~2013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尸检档案中有医疗纠纷的31例孕产妇尸检资料,对孕产妇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例分别为4例、5例、5例、8例、9例。在涉及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中,乡镇医院17例(54.84%),县级医院11例(35.48%)。孕产妇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产科出血(45.16%),而导致产科出血的根本原因以宫颈和宫体下段裂伤多见(35.71%);其次是羊水栓塞(19.35%);再次是麻醉意外(9.68%)。31例孕产妇死亡病例中,临床死因诊断与尸检结果的符合率35.48%,而产科出血根本原因的临床诊断与尸检结果的符合率仅为21.42%。结论:孕产妇死亡所引发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而诊断不明确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应加强产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高诊断正确率及临床处置能力,减少孕产妇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