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5例,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75例患者分为单纯脑卒中患者组和PSD组,再进一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确诊为PSD者32例(42.7%).入院第2天、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组PSD患者HAMD评分与单纯急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PSD患者HAMD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出现明显变化,但与单纯脑卒中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单纯脑卒中、轻度PSD两组患者的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呈增高趋势,两组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9.75,P<0.05).而中度、重度PSD组患者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单纯脑卒中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 =50.23、46.82,all P <0.05).单纯脑卒中组、轻度PSD组HAMD评分及SSS评分无相关性(r =0.062,P>0.05),而中度PSD组、重度PSD组患者HAMD评分与SSS评分均有相关性(r =4.682,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病率为42.7%,中、重度PSD患者HAMD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相关性.早期对抑郁进行干预治疗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择7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抑郁症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观察组)及脑卒中后无抑郁组(对照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卒中部位与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12.8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在左侧、皮质部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生理变化的性质及部位与脑卒中并发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 MMADD 量表评定,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并发抑郁将其分为抑郁组124例和非抑郁76例。经头部 CT 或MRI 分析脑生理变化的性质及不同部位,观察项目包括卒中发生的侧性(左、右、双),卒中性质(梗死、出血、多梗),病灶层次(皮层下、皮层)及病灶的前后,对观察项目予以记录。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病灶前后有显著差异(P <0.05),卒中侧性、卒中性质及病灶层次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的发生与病灶前后有相关性,而与卒中侧性、卒中性质,病灶层次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头部 CT 或 MRI 分析脑生理变化的部位进而指导临床上脑卒中并发抑郁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评定其与卒中性质、损害部位、病灶数目、失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关联。大脑半球梗死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干和小脑梗死者,左半球卒中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球卒中者,左侧基底节区梗死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除额叶外非基底节区梗死者,左侧额叶梗死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非额叶梗死者。大脑半球梗死灶为多发者HAM D评分明显高于大脑半球梗死灶为单发者。失语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失语者。伴PSD者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明显低于不伴PSD者。结论:PSD的发生与卒中、梗死或出血无关,与卒中损害部位、病灶数目、是否伴有失语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病变性质及部位在脑卒中后抑郁和血管性痴呆(V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4例,经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量表评定,根据是否并发 VD 分为脑卒中并发 VD 组39例和非并发 VD 组45例,经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量表评定分成并发抑郁组56例与非抑郁组28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脑病变性质及部位与是否并发 VD,是否抑郁以及 VD 与抑郁二者发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并发抑郁组并发 VD 的几率高于非并发抑郁组(P ﹤0.05);抑郁且 VD 组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发病率高于非抑郁且 VD 组(P ﹤0.05),2组脑白质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抑郁且 VD 与非抑郁且 VD 组患者在额叶、颞叶、基底节三个病变部位的发病率差异明显(P ﹤0.05)。结论脑卒中抑郁与 VD 发生率较大,而且二者发病与脑卒中病变性质及额叶、颞叶、基底节三个发病部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临床患者286例,对其采取神经心理评估、MRI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等检查,而后对比分析不同脑卒中部位者抑郁发生率。结果经统计,本组286例患者中发生抑郁者76例,发生率为26.57%,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较右侧半球者高(P〈0.05);多病灶患者抑郁发生率较单病灶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与脑卒中部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以左半球卒中者抑郁发生率最为显著,且随着病灶数的增加,抑郁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临床应给予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减少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杨忠 《安徽医药》2014,18(4):791-792
目的 探究并分析肌肉松弛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1.21 ±2.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83±2.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42.23±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84 ±3.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肉松弛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够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白评量表得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发作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对660例于2006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本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继发癫痫,研究和分析脑卒中病灶部位、类型、发病率以及癫痫类型和发作时间。结果蛛网膜下腔与脑出血继发癫痫发病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继发癫痫发病率要明显低于蛛网膜下腔与脑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继发癫痫发病率低于蛛网膜下腔和皮质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继发癫痫发病率低于皮质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病灶部位以及类型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关系,对早发型与迟发型患者应该分别采取短期治疗与长期治疗的不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宋梅  于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42-43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及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组的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根据入院14d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分析并比较PSD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卒中家族史、颈动脉斑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PSD发生率为36.2%(46例)。PSD组男性、脑梗死比率、伴高血压病比率、伴糖尿病比率及伴冠心病比率、入院时BI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或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男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入院时BI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瑞  高见  赵斌  朱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24-25
目的 总结分析脑卒中并抑郁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26例、高血压A组32例、高血压B组32例,通过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表评定抑郁程度,分析不同血压水平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 血压正常组患者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血压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A、B组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正常患者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升高,其脑出血与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晓燕  王若丹  郭宇  张帆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09-2610
目的 探讨初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部位、严重程度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初发ACI患者通过CT或MRI进行病灶定位,于发病后第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指数进行评分.结果 初发ACI大脑半球左、右侧病灶、多发病灶患者间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1%、25.00%、33.33%,x2=0.2512,P>0.05),前循环梗死与后循环梗死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96%、14.89%,x2=4.8307,P<0.05);卒中严重程度与PSD发生率呈正相关(16.67%、31.37%、36.36%,x2=3.9188,P<0.05).结论 初发ACI患者PSD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且前循环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PSD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葛英  胡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81-228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与性别、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态,影像学确定病损部位,临床体检结果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PSD发生率29.21%,抑郁与性别、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性别、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PS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帕罗西丁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疏肝解郁胶囊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末、治疗6周末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观察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HAMD量表减分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预防脑卒中后抑郁(PSD)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治疗和心理护理,治疗8周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效果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预防可减少PSD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米氮平。治疗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删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以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6周后,两组治疗PSD均有效,观察组的基本治愈率为29.82%,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为21.05%,两组患者间的基本治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71%),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HADM和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在失眠及头痛或头晕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利于神经功能康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症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并了解帕罗西汀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20~40mg/d,疗程均为8周。运用通用测评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抑郁发生率为36.88%,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D、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HAMD、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2.31%(24/26),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3.85%(14/26),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