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机理及地质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家俊 《石油学报》2006,27(6):43-46
对济阳坳陷陆相储层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地质成因的研究表明,引起油层视电阻率降低的微观因素主要有:①储层含高矿化度的地层水;②储层所含粘土的附加导电;③储层微孔隙发育。为了验证导电矿物骨架的导电性,测量了干岩样的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导电矿物不能独立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未表现出极强的导电能力,因此对储层的电阻影响极小。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与沉积体系、沉积物源及其演化史、成岩作用、构造断裂等因素密切相关。干旱咸化湖盆沉积环境下的储层、盆地边缘1 000m以上的储层、沙三中下部及沙三上和沙二下的三角洲前缘滑塌扇、深水浊积扇、陡坡扇的扇端、靠近沟通深部大断层能够“俘获”深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沙三、沙二段储层是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测井、岩心资料针对性地研究了某构造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低阻油层的成因非常复杂,受高矿化度地层水、低幅度构造、岩性细泥质含量高、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多种因素造成。利用双感应-八侧向电阻率比值法有效解决了高矿化度地层水造成油层电阻率低的问题,并根据试油分析资料和测井典型分析层段建立了油气水层解释标准,提高了解释符合率,在P区收到了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与地层水运移相关的低电阻率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由高矿化度地层水引起的低电阻率油层在所发现的低阻油层中占较大的比例。分析了东营凹陷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来源及运移动力。目前地层中地层水的化学特性是地理、地质环境变迁导致的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经漫长、复杂演化的结果。油层中地层水的化学特性可能等同于临近水层的化学特性,当地层水与其宿主岩的形成时间不同时,就可能与之完全不同。沉积盆地中的外来水可以来源于浅部或地表,重力是其运移的主要动力。也可以来源于深部,流体的高压是其运移的主要动力。邻近高压封存箱储层中的地层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原生水还取决于来自深部地层的外来水以及油气在其中的富集程度。东营凹陷断裂构造带发育,在北坡、南坡和中央隆起带发育较多断至沙三中亚段、沙四段的大断层,它们有利于油气向上运移,同时也为深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因此这些大的构造断裂附近的储层是有利的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带。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大量低对比度油层,具有含油层系多、地层水变化大、油层特征多变、油水关系复杂的特征。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化验分析及试油等资料,从储层特征、水性、电性及相渗分析入手,侏罗系低对比度油层的主控成因是地层水变化大,导致测井电阻率低对比度和特殊相渗关系引起低饱和度低对比度,核心问题是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准确评价和储层相渗关系主控因素的测井表征。提出电阻率增大率—孔隙度交会、相渗等效产水率含油饱和度下限这2种有效油水识别方法,有效解决了侏罗系低对比度油层判识的难题,在生产应用中解释符合率明显提高,见到良好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延长组油层中高阻油层和低阻油层并存,低阻油层也可形成高产。仅依靠传统的油层识别和勘探方法将会低估或遗漏掉该类油层。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的分析,作者认为。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相对低电阻率油层的主控因素,高矿化度泥浆侵入和导电性矿物的存在也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泥质附加导电性和高放射砂岩的存在对地层电阻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河葵东地区低电阻率油层发育,产能预测难的问题,基于平面径向稳态渗流原理,分析油层产能的主控因素,建立区域比采油指数预测模型,利用岩心、测井资料构建相关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初步实现了辽河葵东地区低电阻率油层产能预测。研究表明:葵东地区油层产能的主控因素是储层构造特性、岩性和物性;油层比采油指数与地层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采用阵列感应反演的地层原状电阻率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结果更合理;要实现辽河葵东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产能预测,应优选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该研究对同类储层产能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文昌地区珠江组一段储层泥质含量高,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异较小,给测井解释带来 了一定困难。 通过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岩性统计分析、薄互层电阻率成像资料研究及多矿化度岩石-电阻 率实验,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束缚水含量高和中等 地层水矿化度均是导致油层电阻率低的因素。 在明确珠江组一段低阻成因的基础上,运用三水模型评价 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模型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中东地区XT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低阻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XT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基本在1~3Ω.m左右,属于低阻碳酸盐岩储层。为了准确划分储层及识别流体性质,开展了碳酸盐岩储层低阻成因研究。通过铸体薄片、压汞、X-衍射、水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泥质含量、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导电矿物对碳酸盐岩低电阻率的影响,得出在高地层水矿化度的前提下,泥质含量和导电矿物对电阻率降低的影响很小,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高地层水矿化度是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低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及精细解释为目的,利用该区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地层水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图,对该区延安组和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是延安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储层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是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进而总结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3种解释方法,即交会法、可动水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测井差谱法。实践表明,这3种解释方法对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是完全适合的。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2段68份地层水矿化度资料表明,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且平面分布复杂。为弄清复杂平面分布的主控因素,揭示地层水与油藏圈闭演化的关系,结合研究区成藏以及构造作用对岩心资料、地层水化学分析资料、试油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在高矿化度区域,其平面分布与储层的高含油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上部长7烃源岩厚度基本都大于30m,反映出更强的成藏动力。横向和纵向上单井小层特征的对比结果显示,在成藏期经历过石油充注的储层,其地层水矿化度比相似地层条件下未成藏的水层高。在低矿化度区域,地层水水型发生变化,并且断层和构造裂缝发育。因此,得出长82段高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受控于成藏作用,具体表现为成藏期烃源岩排出的高矿化度地层水与石油在过剩压力的驱使下一同注入储层,导致地层水矿化度升高。低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表现为上部地层的低矿化度地层水借助断层和构造裂缝等通道渗入储层,导致地层水矿化度相对原始沉积水明显降低。与研究区类似的低渗透岩性油气藏近源成藏模式下,高地层水矿化度及其导致的低对比度油层很可能伴生,对地层水矿化度进行准确计算将成为含油性评价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高地层水矿化度对储层是否经历油气成藏过程具有指示意义,并为研究区的油气精细勘探,寻找隐蔽油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