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管内生长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管内生长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ICC)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IICC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1例ICIG中4例为周围型,5例为肝门型,2例同时侵润肝门及肝内胆管(下称混合型)。肝叶或肝段肝内胆管扩张,伴有或不伴有胆管内乳头状肿块、无定形态结构或只有轻度的扩张胆管密度增高是IICC的CT特点,管内肿块的大小决定了其是否在CT表现出来。结论:II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本病的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2例PICC的CT表现。结果:52例中,肝左叶32例,肝右叶14例,左右叶同时受累6例。病灶大小2.5~11.0 cm,平均6.7 cm。46例为低密度,6例为等密度,8例中心为更低密度,3例伴斑点状钙化。病灶所在肝叶萎缩20例,局部包膜凹陷18例;伴肝内胆管扩张24例;9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增强扫描42例边缘轻中度强化,10例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内部强化逐渐明显,呈向心性强化。结论:PI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生化检查(CA19-9升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的MSCT表现,对肝脏形态、胆道结石、胆管扩张、病灶的强化方式、门静脉形态及肝十二指肠及腹膜后淋巴结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6例中54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环形强化21例(38.9%),片状强化24例(44.4%),延迟强化39例(72.2%),无明显强化1例(1.9%);门静脉变窄或闭塞37例(68.5%),门静脉癌栓15例(27.8%);周围胆管扩张35例(62.5%);子灶18例(32.1%);胆道结石21例(37.5%),ICC合并同叶肝内胆管结石17例(30.4%);肝叶萎缩20例(35.7%);包膜皱缩38例(67.9%);肝十二指肠韧带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1例(55.4%);胆囊炎36例(64.3%)。ICC合并同叶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与ICC不合并同叶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05,P=0.002)。结论环形或片状强化、延迟强化、门静脉狭窄/闭塞、包膜皱缩是肿块型ICC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5%~15%,临床少见且术前诊断困难,部分常合并结石或表现为急性感染症状,极易误诊。现收集我院1999~2009年CT误诊、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例20例(手术病理17例,穿刺活检病理3例),分析CT表现和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形态特点和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型14例,管周浸润型4例,管内生长型2例。肿块型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动态扫描早期肿瘤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心部分早期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延迟期呈现持续性强化为特征性表现;管周浸润型表现为沿胆管树走行的分枝状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远侧胆管扩张,动态扫描肿瘤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管内生长型表现为扩张胆管内的乳头状或结节状病变,动态扫描早期呈轻度均匀性强化,延迟期无强化。结论:不同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ICC的形态学类型,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IHPCC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多数边界不清,伴病灶周边胆管扩张15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肝叶萎缩13例,病灶局部肝轮廓凹陷10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环形、结节状强化19例,内部呈斑片状强化7例,线样强化5例、网格状强化4例,静脉期及延迟10~15min后扫描病灶有进一步强化、充填,呈现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发现肝门周围和后腹膜区淋巴结肿大8例,无弥漫性肝硬化表现及门静脉癌栓形成征象。结论:IHPCC与其它肝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有着不同的病理和CT表现特征,螺旋CT动态多期增强扫描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均经病理证实.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2例行冠状面、矢状面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1例行容积再现(VR);增强扫描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 结果 3例均为多房性囊性结构肿块,囊壁及多房分隔平扫呈稍低密度,囊内液性部分呈低密度,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囊壁及多房分隔呈不同程度强化,2例延迟期强化,囊壁及多房分隔显示较平扫清楚;其中1例多房分隔较薄不规则,可见壁结节,增强后冠状及矢状面MIP像上清晰显示囊肿内下部分较完整的分隔及壁结节;1例囊壁及多房分隔光滑,局部增厚,增强后冠状及矢状面MIP图像清楚显示不同角度的多房分隔的形态,VR图像显示门脉左支血管腔明显受压、变细、移位;1例囊壁及多房分隔较厚不规则. 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三维重组图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贵喜  刘小兵 《放射学实践》2004,19(11):835-837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脓肿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2 7例肝内胆管脓肿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均可见肝脓肿及胆源性病变表现。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 ,单发圆形(8例 )、多房或簇状 (9例 )或不规则多发 (10例 ) ,增强扫描示脓肿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呈“肿块缩小征”6例 ,“周围充血征”8例 ,“簇状征”9例 ,“环靶征”仅 4例。胆源性病变CT表现包括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并明显强化 ,胆道积气及胆道结石等。结论 :CT扫描可发现肝脓肿及胆道病变 ,是临床诊断肝内胆管脓肿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红琴  杨光钊   《放射学实践》2013,28(4):424-427
目的:探讨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临床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22个病灶)及26例肝脓肿的CT资料(29个病灶),并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的常见形态征象进行分析。结果:靶征、分隔状强化征、边缘环形强化完整征及肿块缩小征在肝脓肿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组(P<0.05)。边缘环形强化不完整征、向心性延迟强化征及肝被膜回缩征在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组的分布明显高于肝脓肿组(P<0.05)。灌注异常在两组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CT征象有相似之处,靶征、分隔状强化征、边缘环形强化完整征及肿块缩小征提示肝脓肿的可能性大,边缘环形强化不完整征、向心性延迟强化征及肝被膜回缩征提示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可能性大,对各个征象的详细分析和比较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PCC)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间在我院诊治的IPCC18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螺旋CT平扫+增强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证实,本组患者CT直接征象是平扫肝实质内见低或略低密度边缘模糊不清的类圆形、不规则形及分叶形的占位性病灶,增强早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之后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间接征象是肝内胆管扩张,肝叶萎缩,周边肝被膜回缩,病灶周围血管改变及肝门、后腹膜淋巴结肿大等。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上多无肝硬化表现,AFP多阴性,肿块较大,且伴有钙化,增强早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之后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高度提示IPC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外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肝内胆管癌5例,CT平扫为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由边缘向中央逐步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病灶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肝门胆管癌6例,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或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充盈缺损、轻中度强化的肝门软组织肿块。中下段胆管癌12例,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病变以上胆总管扩张、病变处胆总管狭窄、中断,梗阻近端胆管壁不均匀增厚、腔内见软组织结节影或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肝内胆管癌及肝门部胆管癌根据CT动态增强表现不难作出诊断,胆总管癌须认真分析CT薄层放大增强表现鉴别其他低位梗阻性胆道疾病后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直接征象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 应用MSCT对19例无痛性黄疸患者行上腹部常规平扫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25和60s双期增强扫描,15例应用增强扫描数据行三维图像重组,以3级评分法,判断MSCT对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直接征象的显示能力。分析病变胆管的形态学特征、胆管受累范围。19例均经手术病理(15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4例)证实为胆管细胞癌。结果 15例行三维图像重组者有14例显示肿瘤直接征象和肿瘤累及范围,19例行25和60s双期增强扫描者分别有8例和7例显示肿瘤直接征象和肿瘤累及范围,三者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注药25s时肿瘤强化最明显,表现为肝总管管壁环行增强、增厚、管腔局部狭窄或完全闭塞,三维图像呈模拟染色体样表现,并可观察到病变远、近端胆管内播散结节。结论 MSCT在注射对比剂后25s扫描,病变增强最明显;三维重组图像可观察胆管的直接征象和受累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分型在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MSCT定性诊断为肝门胆管癌的患者30例,对MSCT轴面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dette分型及大体形态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和不同大体形态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情况.结果 3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1、3、4、5和17例,其中1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1、2、1、4和9例,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75,P>0.05).MSCT对Bismuth-Corlette分型的总准确率达86.7%(26/30).大体形态分型为浸润型、外生肿块型及管内结节乳头型的患者分别为13、13和4例,分别有6、8和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不同大体形态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83,P>0.05).MSCT对肿瘤大体形态分型的诊断准确率达100%(30/30).结论 MSCT能作出较为准确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及肿瘤大体形态分型诊断,为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CT增强扫描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术前均做了CT平扫,28例中27例做了常规CT增强扫描,其中7例于病灶最大层面加做单层的“两快一长”增强扫描。28例中8例手术切除的完整标本做了10mm层厚的全标本CT多层扫描,并进行标本CT、术前CT与标本对应切面的对照研究。取材103个病理点切片,观察不同CT征象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病灶内部有两种基本CT征象:(1)延迟强化区;(2)无强化区。病理上延迟强化区是大量纤维组织伴少量散在的腺癌组织;无强化区则是凝固性坏死或同时含有大量粘液的存活癌组织。结论:胆管细胞型肝癌病灶内的延迟强化区和无强化区的CT表现,在与肝细胞型肝癌等多种常见肝肿瘤的鉴别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肝内胆管结石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33例,准确率达95%;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CT是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诊断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并发症的诊断优于B超。  相似文献   

16.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结论:IHPC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方法:对MSCT连续性诊断为肝门区胆管癌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62例患者分别依次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所有图像均采用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判断病变类型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02年TNM分期判断病变分期。62例均经手术病理(54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8例)证实。结果:62例全部为肝门胆管癌,6例MSCT术前评估不可切除与术中评估一致,56例术前MSCT评估手术可切除中有2例术中评估为不可切除,MSCT诊断可切除组与术中诊断可切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组较平扫、增强扫描更能提高早期诊断的符合率(P〈0.05)。结论:MSCT对肝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高,对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