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明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05-105
目的分析托吡酯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托吡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NSE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10 d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NSE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托吡酯辅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可降低血清和脑脊液NSE,减少神经元损伤,对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旨在评价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高压氧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NSE测定,另有10名健康儿作为正常儿组。也进行NSE测定。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NSE水平:高压氧组:(19.20±4.62)μg/L;常规治疗组:(19.25±4.23)μg/L;正常儿组:(7.45±2.18)μg/L。治疗后NSE水平:高压氧组:(7.51±2.02)μg/L;常规治疗组:(9.32±2.05)μg/L;正常儿组:(7.28±2.04)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NSE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病毒性脑炎患儿NSE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下降得更为显著;高压氧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两者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血NSE水平,促使受损脑细胞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例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病毒性脑炎组,并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选择同期住院的经腰椎穿刺确定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的水平,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神经肽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患儿轻症组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水平明显低于重症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轻重有相关性,对判断病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5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NSE和SICAM-1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血清NSE和sICAM-1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前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治疗后恢复期脑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NSE和sICAM-1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前脑炎急性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与治疗后恢复期脑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SE和sICAM-1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感染的病理过程,可作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硫酸镁注射液对其脑脊液白介素-6 (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硫酸镁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脑脊液IL-6、NSE及S100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IL-6、NSE、S100B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硫酸镁注射液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儿脑脊液IL-6、NSE及S100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井淼  徐晓华  华颖 《吉林医学》2012,(36):7924-792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血清NSE、IL-1β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GM1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治疗前以正常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上相同,GM1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降颅压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1次/d,疗程10 d。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NSE、IL-1β。结果:治疗前GM1治疗组血清NSE(36.28±7.34)、IL-1β(1.96±0.21)与常规治疗组血清NSE(36.88±6.47)、IL-1β(1.92±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IL-1β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对照组NSE(6.12±1.58)、IL-1β(0.79±0.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GM1治疗组血清NSE(11.38±6.42)、IL-1β(1.09±0.23)低于常规治疗组血清NSE(21.07±25.82)、IL-1β(1.6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可降低血清NSE、IL-1β水平,对病毒性脑炎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血清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治疗前后的浓度变化,探寻TNF—α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象为本院患者中随机选取的15例重症与10例轻症患病毒性脑炎患儿和10例股疝患儿。用ELISA方法在治疗前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以及在治疗后血清当中TNF—α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TNF—α浓度在轻症组和重症组中和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升高程度重症组大于轻症组,轻症组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中血清TNF-α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TNF—Q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前浓度越高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影响,探讨托吡酯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35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托吡酯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儿入院时和治疗后14d血清NSE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比较。结果托吡酯治疗组治疗14d血清NSE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托吡酯可有效降低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NSE水平,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测定,另有10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测定。TNF-α、IL45应用ELISA法检测。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45、NSE水平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脑脊液中TNF—α、IL-6、NSE水平与血清中TNF—d、IL-6、NSE水平呈正相关[r(TNF—α)=0.338,P〈0.01;r(IL-6)=0.256,P〈0.01;r(NSE)=0.374,P〈0.01];病繇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中IL-6与NSE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s)=0.108,P〉0.05;r(csf)=0.145,P〉0.05],TNF—α与NSE水平有直线相关性[r(s)=0.387,P〈0.01;r(csf)=0.401。P〈0.01]。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TNF—α、IL-6参与了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3例)、热性惊厥组(37例)和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35例),以入院时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各种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各组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惊厥发作后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及对照组(P<0.01),3组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惊厥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脓毒性脑病(SA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脓毒性脑病的方法及治疗SAE的手段.方法 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脓毒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原发病及重要器官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血液净化治疗.2组患儿于确诊后24 h内及治疗7 d后留取脑脊液(CSF)进行常规、生化(GUL、LDH、LA)及NSE检查,同时于患儿确诊后1、2、3、5、7 d分别采血2 mL进行NSE检测.结果 2组患者确诊后CSF检查:常规无异常,生化检测结果显示,GUL显著低于正常儿(P<0.05),LDH、LA显著高于正常小儿(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GUL、LDH、LA指标与正常小儿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7d后GUL、LDH、LA恢复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脑脊液及外周血NSE水平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3 d 2组患儿的NSE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5 d、7 d时观察组患儿的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性脑病患儿血及脑脊液中NSE显著升高,血液净化治疗能加速降低NSE浓度,改善脑脊液中GUL、LDH、LA指标,在脓毒性脑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脓毒性脑病患儿救治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改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炎重症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昔洛韦、咪达唑仑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NSE与S100β水平评估患儿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高热、惊厥、昏迷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NSE与S100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NSE与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重症患儿,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加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有助于避免患儿脑神经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惊厥组(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3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力争通过予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FDP的应用与否,判定其对脑脊液中NSE、TNF-α水平的影响,来评价FDP应用于病毒性脑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地分配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立即加用FDP15天,与对照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脑脊液中NSE、TNF-α水平。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脑脊液NSE、TNF-α水平平均明显升高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自身前后比较NSE、TNF-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中两项指标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P对病脑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中NSE、TNF-α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脑脊液及血清TNF-α测定,另有15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TNF-α测定。TNF-α应用ELISA法检测。结果病毒性脑炎组急性期血清、脑脊液TNF-α水平明显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显著下降(P〈0.01),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急性期脑脊液及血清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NF-α不仅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还参与了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覃秋丽 《当代医学》2014,(34):29-30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及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3组患儿测定其血清D-二聚体。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脑炎组的D-二聚体明显增高,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内纤溶活性的异常,存在凝血,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判定患儿是否有急性病毒性脑炎可对患儿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检测结果可作为观察治疗指标之一,对高凝状态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30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8例为重症脑炎,伴频繁抽搐、昏迷)血清、脑脊液检测了TNF-α(肿瘤坏死因子)。结果:急性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轻症组。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与TNF-α密切相关,且血清、脑脊液TNF-α对预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症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及对重症病脑患儿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重症病脑患儿分为亚低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予降颅内压、对症支持及应用抗病毒药物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第1、12天脑脊液IL-1、TNF-α水平。结果两组脑脊液IL-1、TNF-α水平治疗后d1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第12天均有下降,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亚低温疗法可抑制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够释放炎性因子IL-1、TNF-α释放继发性损害的作用,有保护重症病脑患儿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9.
高亮  陈瑞  邱爽  孙志华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1,13(4):234-236,240
目的 观察甘露醇联合菖蒲郁金汤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5例重症VME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患儿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32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菖蒲郁金汤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7d后中医症状积分、脑脊液中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pecific protein 100β,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治疗期间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患儿发热、神昏、头晕、纳呆等中医症状积分及脑脊液中S100β、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神志障碍、抽搐、呕吐、肌力下降等主要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露醇联合菖蒲郁金汤可迅速改善重症VME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减少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 30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 (其中 8例为重症脑炎 ,伴频繁抽搐、昏迷 )血清、脑脊液检测了 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结果 :急性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 TNF- 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轻症组。结论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与 TNF- α密切相关 ,且血清、脑脊液 TNF- α对预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