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思茅松12个种源、27个家系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思茅松林木的生长差异显著,由此初步评选出思茅松的2个种源及其相关的6个优良家系。所评选出的思茅松6个优良家系其幼林3.5年生时林木的生长量与最差家系相比,平均树高增加11.7%~23.3%,平均胸径增加19.9%~32.6%,平均单株材积增加50%~101.6%。  相似文献   

2.
红锥良种区域化试验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天然母树林的区划和改造,种子单产平均提高40.1%,千粒重和纯度平均分别提高33.9%和6%;初选出红锥优树89株;建立红锥育苗示范基地,开展了多种源多点的苗期生长比较试验、苗期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进行了5试点10个红锥地理种源区域试验,初步评选出2个增产20.3%~22.5%的优良种源.红锥可作为优良珍贵用材林和生态林业工程的主要造林树种在南亚热带地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红锥优良种源,对在闽南山地开展的7个红锥种源试验林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参试种源的适应性较强,各种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且种源间差异小;从生长性状看,苗期和幼树期以葛山漳平、福建华安、广西凭祥和福建安溪的种源较好;7 a林龄幼林期,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遗传方差均大于环境方差,遗传力分别达88.79%、86.64%和88.66%。生长性状最优的种源为福建华安、广西凭祥和福建安溪,它们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9.33%~14.12%、9.12%~18.52%和20.51%~50.57%。综合分析结果,初步选择出福建华安种源、广西凭祥种源和福建安溪种源为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4.66%~12.54%、7.90%~16.05%和18.19%~44.84%。  相似文献   

4.
大叶栎种源/家系造林早期性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7个种源44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生长差异显著.初步评选出的8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增加8.31%~21.05%,平均胸径31.36%~51.78%,单株材积增加84.77%~151.8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扦插苗、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实生苗及优良种源种子培育实生苗的不同层次红锥优异种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层次红锥优异种质造林效果差异显著,扦插苗极显著优于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实生苗和优良种源采种培育实生苗,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优于实生苗;平均树高提高62.90%和121.26%;平均胸径提高30.81%和56.43%;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的实生苗优于优良种源种子培育的实生苗,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提高35.83%和19.59%。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红锥优异种质,可大大缩短红锥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闽南的红锥24个初选优树子代和1个母树林子代进行苗期生长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优树子代的苗高、地径遗传变异均较大,遗传力均较高。从种源变异看,来源华安金山林场和安溪的优树子代苗木生长量和遗传增益较高,1年生苗高、地径平均可达31.5~33.1cm和0.30~0.31 cm,苗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达8.16%~11.84%和9.24%~11.52%;从参试的优树子代中初步选出优良家系有华安2号、华安3号、华安4号、华安5号、华安6号、华安7号、池塘底A326和安溪A311、安溪A316和安溪A320,其中尤以来自华安的优良家系遗传增益最高,苗高、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17.30%~28.53%、13.56%~26.00%。初选出的10个优良家系苗木生长的增产效果较好,1年生平均苗高、地径分别可达32.0~40.0 cm和0.31~0.37 cm。  相似文献   

7.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建设初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由该树种的家系试验林经疏伐改建而成。在史密斯桉种源、家系选择试验阶段评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20个,优良种源中选率28.6%,优良家系中选率22.7%。种源蓄积量遗传力0.869,家系蓄积量遗传力0.609,单株遗传力0.986,进行单株、种源选择优于家系选择。优良种源遗传增益0.246,优良家系遗传增益0.276,家系平均实际增益45.3%。优良家系与较差家系木材密度无显著差异。家系试验林经两次疏伐改建为种子园后,每公顷保留林木340株左右。种子园促进史密斯桉植株开花结实试验的结果表明,经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处理的家系开花结实率为对照的3倍,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使植株开花结实提前,增加开花结实量有较好的作用。7.5年生,种子园个体平均开花结实率为24.6%,预计开花结实率每年将以15.5%的速度增加。开花结实率高的是18676、18688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低的是18682、17131优良种源,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是优良种源的2.1倍。优良家系开花结实率65%,为全体家系平均开花结实率(28.6%)的2.3倍。较差种源比优良种源开花结实早,而在家系内是优良家系开花结实较早。  相似文献   

8.
对桤木中龄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生长性状优良的桤木种源/家系,以及桤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7年生的桤木18个种源98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显示,除胸径外,桤木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75~0.303和0.033~0.369。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75~0.836和0.828~0.867。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性状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8个。优良种源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60%、7.23%、5.28%和14.87%,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1%、13.73%、18.24%和28.75%。桤木中龄林在种源/家系间选择潜力较大,选择增益较大,筛选出的优良的种源或家系为培育桤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遗传改良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极佳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9.
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种源和家系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选育潜力大,苗期评价可为台湾桤木优良家系早期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台湾桤木的5个种源、65个家系7个月生苗木的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表现较好的是双流和卫子种源。采用改良后的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并以苗高、地径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初选出13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69.60 cm、平均地径4.19 mm,分别比群体平均值高12.44%和10.85%。  相似文献   

10.
红锥半同胞子代家系幼林生长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地点的33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半同胞子代家系10月龄幼林的生长性状(树高、地径、冠幅等)进行测定,以了解不同红锥半同胞子代家系幼林生长变异性。结果表明,家系之间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各家系之间存在遗传变异,具有良种选择的遗传基础。红锥P3、A11、R3、A8、A5、A2、P6、B5、B2、R4、D1等家系在南宁表现较好,P8、P7、P3、R6、A7、R3、P6、D1、B5、A5、D3、B2、R5等家系在玉林具有较大生长潜力,P1、P7、P3、D3、B5、B2、R4、A2、P6等家系在柳州具有较大生长潜力。综合比较各家系在3个地区的生长表现,初步筛选出在各地均表现优良的P3、P6、B5、B2四个家系,分别归属于凭祥和博白种源,其树高生长量分别为1.37 m、1.23 m、1.23 m、1.19 m,比较对应一代家系分别增长7.62%、14.97%、20.29%、3.21%,遗传增益分别为6.52%、12.82%、17.37%、2.75%。在同一地区种植的红锥家系生长性状与环境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我国杉木遗传改良工作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在生态造林区已相继选育出了一批速生型的优良家系、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有关杉木多世代育种的探讨已有不少报道,但立论于遗传变异基础上,纵贯从群体到个体,综合多性状变异相关的见解却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或许是有意识地设置这方面的试验还显得不足之故。为此,我们在承担全国杉木协作  相似文献   

12.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西南桦种源在广东省中部引种的苗期及幼林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西南桦的地径、苗高以及幼树高生长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内遗传变异大于种源间,家系遗传力高于种源。依据苗期地径选择出表现良好的5个种源,在其中选择出3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为14.59%;根据苗高在5个优良种源中选择20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21.27%。幼林阶段高生长与苗期略有变化,根据幼树高生长指标在5个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出2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10.03%。  相似文献   

13.
对2.5 a生尾叶桉26个种源194个家系测定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长量最大的种源为20687号,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为10.41 m、10.43 cm、0.040 64 m3,分别是种源群体均值的111.10%、114.36%、135.60%。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89号,其平均单株胸径、树高、高径比和材积分别为10.61 cm、10.30 m、0.99和0.042 08 m3,分别是群体均值的118.28%、110.28%、95.19%、143.47%。通过综合权重评分法共筛选出来自12个种源的36个早期表现较优良的尾叶桉家系。  相似文献   

14.
对代表全分布区的29个地理种源包含147个家系的18年生巨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树高以外,其他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879 7,树高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296 2;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943 4,胸径家系单株遗传力为0.662 9;材积家系遗传力为0.950 9,材积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747 2。通过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并结合早期纤维密度的分析结果,筛选出1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平均家系材积遗传增益67.9%;在家系选择基础上选出速生优良单株13株,其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172.2%,选出的优良家系及单株将来可以用作营建巨桉实生种子园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用产于加拿大9个种源的扭叶松种子育苗,在湖北恩施的建始县国有高岩子林场的十字坪、姚家坡进行了扭叶松不同种源地、不同种源的植苗造林试验。其幼树期的试验结果表明:扭叶松能适应两地的环境条件,植苗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达91.3%~100%;对14年生的试验林进行高、径生长分析,扭叶松的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受种源、造林地点的影响极显著;种源与造林地点对树高生长的交互作用极显著。进一步对树高进行单点分析,参试的9个种源,在十字坪试点,10577、26230、25730、27084、28476、14726、26153七个种源的树高生长极显著高于25801、25803两个种源,且7个种源两两间差异不显著;姚家坡试点10577种源的树高生长极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其下依次是28476、26153、26730、27084、14726五个种源。胸径生长在种源间的极显著差异缘于10577种源与25803、25801种源间的差异,其他任意两种源间的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永安光皮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采自南方5省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H.Winkl.)天然林的12个种源176个家系种子在福建永安进行了苗期测定,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1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据此对优良种源、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表明:光皮桦苗期高生长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1年生幼林各种源、家系、海拔间树高和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种源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树高影响极显著,而对地径影响不显著;种源遗传力高于家系,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以树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5个优良种源,并选择出适合不同海拔的优良家系各30个,其种源遗传增益达13.27%,家系遗传增益为12.84%,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收集邓恩桉全天然分布区种源及其家系进行引种试验,以酷热严寒等极端天气的抗逆性表现,评估其对气候的适应性;采取多点试验联合分析法,回归分析各处理所有地区的生长信息,评估其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应性,建立起各种源、家系的生长模型。各种源性状优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整个天然分布区均为优良种源区;选出最佳种源地12个;优良家系46个,平均34.16 m3·hm-2·yr-1,径高比≥1:90、个体变异≤15%,木材材质好、造纸得浆率49%;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显著大于最佳种源;选优良单株250株,其中68株3年生时始花。区组间差异极显著,大多数种源、家系与地区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回归系数大,对生长环境敏感,要有好的立地条件才能发挥其速生特性。  相似文献   

18.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997年引种的巨桉6个种源100个家系试验林进行连续8 a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间的耐寒性和生长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应用主成分综合评分排序法选出优良家系12个,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7 m、17.3 cm、0.1752 m3和4.40,增益分别为18.2%、19.6%、61.7%和18.4%;选出优良个体20株,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8.5 m、21.2 cm、0.2863 m3和4.85,增益分别为39.4%、46.3%、164.2%和41.3%。  相似文献   

20.
从柳叶栎原产地美国宾夕法尼亚、田纳西、阿肯色和路易斯安娜等4个州引进9个柳叶栎种源,于1999年分别在江苏东海县、宜兴市等地进行造林试验,对试验林进行了8 a观测,调查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3 a时保存率,测定了树高、地径、幅冠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间生长有显著差异,其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8.26%~11.42%,14.14%~18.9%和5.9%~13.6%。1~8 a时,柳叶栎种源的树高和地径年际间相关显著,具有早期选择潜力。按综合指数评定法,初选出9818号和9817号2个综合性状表现好的优良种源,其树高和地径比参试种源平均值增加10.6%和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