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N、P和K肥的施用量及配比对川白芷产量和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9(34)正交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定川白芷产量,HPLC法测定根部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结果 不同N、P和K肥施用量及配比会显著影响川白芷的产量以及品质。N、P、K肥配施对川白芷的产量均表现为正效应,但对川白芷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在低K水平下(K2O 120 kg/hm2),适当增加N、P肥用量可增大欧前胡素的量;在高K水平下(K2O 240 kg/hm2),适中的N、P肥配比有利异欧前胡素的形成;在高N水平下(195 kg/hm2),无论P、K肥用量及配比多少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量均小于空白(ck)。正交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N、P和K肥对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影响顺序为P肥>N肥>K肥;N、P和K肥对欧前胡素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P、K肥影响比N肥大;但仅N肥对异欧前胡素量影响到达显著水(P<0.05)。所有处理中,N施用量为150 kg/hm2,P2O5为225 kg/hm2,K2O为120 kg/hm2,N-P2O5-K2O的配比为1.3︰1.9︰1的产量和欧前胡素量最高,与ck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同时异欧前胡素量也较高。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到较适宜配施方案,从而使川白芷产量及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均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川芎提取物及吸收促进剂对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在大鼠结肠吸收过程的影响,比较川芎提取物与其他4种吸收促进剂的促吸收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分别考察癸酸钠、泊洛沙姆、羟丙基-β-环糊精、去氧胆酸钠和川芎提取物对目标化合物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 质量分数1.5%川芎提取物和1.0%癸酸钠能显著提高欧前胡素的肠道吸收速率,最高促渗比分别为8.8和8.0;其次为质量分数0.2%去氧胆酸钠、5.0%泊洛沙姆和5.0%HP-β-环糊精,最高促渗比分别为7.7、4.7和3.6.各种吸收促进剂对异欧前胡素在肠道的吸收均有一定影响,但与欧前胡素并不同步.结论 川芎提取物和癸酸钠可作为欧前胡素口服制剂的吸收促进剂使用,中药川芎配伍白芷使用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黄草乌原药材与土壤无机元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黄草乌原药材及其土壤无机元素的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不同产地黄草乌原药材及生长地土壤中15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所得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黄草乌原药材与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不相关;黄草乌对钙、铅、磷的吸收有富集作用,个旧风筝山地区对钙的富集作用最明显;华宁岔那地区黄草乌对各种无机元素的富集作用都很强.结论黄草乌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调控无机元素的含量;黄草乌对镍和铬,铁和钴、锡和钴、铁和锡的吸收累积有很好的协同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白芷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积累及根中异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和积累量变化。方法采用称重法测定白芷干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中异欧前胡素。结果白芷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地上部分干物质在7月底至10月初逐渐增加,10月中旬达到高峰,随后降低;地下部分干物质前期增加较慢,8月底至9月底为快速增长期,随后增加稍有减慢。根中异欧前胡素以7月底8月初最高,为0.2453%,10月底最低,为0.1177%。异欧前胡素积累量在10月底收获时达到最大。结论以白芷产量和异欧前胡素积累量为白芷的收获目标,10月底为白芷的收获期,与传统采收期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土壤中无机元素对太子参道地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ICP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太子参中无机元素含量,用 SPSS11.5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道地产区药材对土壤中的 Ca、Zn、P元素有富集作用,相关分析表明太子参药材与土壤无机元素含量基本不相关.结论 太子参对20对元素的吸收积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追肥对北沙参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追肥方法对北沙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同一栽培基地 ,分别追施氮、磷、钾肥 ,复合肥、生物肥 ,药材采收后分别检测欧前胡素、多糖以及浸出物成分。结果 :可溶性糖、粗多糖含量各施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欧前胡素含量以生物肥组最高 ,与其他追肥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浸出物含量也是生物肥组最高 ,与其他追肥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北沙参追肥以生物肥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铁(Fe)元素对红芪异黄酮类成分累积的影响以及无机元素与异黄酮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红芪生长期叶面喷施高、中、低浓度Fe盐溶液,11月初采收红芪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红芪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AAS)法测定红芪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结合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等计量方法分析红芪药材中无机元素与异黄酮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空白(CK)组比较,高、中、低浓度Fe盐组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明显升高,芒柄花苷和芒柄花素含量明显降低,且中浓度Fe盐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Fe盐对Ca、Mg元素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Zn、Co元素含量具有明显抑制作用;Co与Cu、Co与Mg、Zn与芒柄花苷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Cu与Zn、K与Zn、Ca与Mg、Ca与毛蕊异黄酮苷、Fe与芒柄花素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Fe与K、Fe与毛蕊异黄酮、Cu与Mg、Mg与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苷与芒柄花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浓度Fe盐溶液对红芪药材中7种元素的累积具...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3种养分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白菊种植基地土壤进行盆栽土培试验。结果在盆栽条件下施肥对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为氮>磷≥钾;氮、磷、钾3要素配合施用能促进白菊的正常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白菊的经济学产量、生物学产量、外观品质、茶用和药用品质。其中,白菊中可溶性总糖和总黄酮量呈显著正相关(r=0.813 1**),说明平衡施肥可能通过促进白菊中的可溶性总糖的合成来增加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结论在白菊生产上要在合理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9.
白花蛇舌草栽培地土壤的分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全面了解白花蛇舌草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为建立白花蛇舌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和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对产区9个点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及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结果 白花蛇舌草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基本能满足白花蛇舌草的生长发育,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指标.结论 药材生长后土壤中的氮素营养和锌元素下降明显,在种植过程中注意进行合理施肥,加强氮素营养和锌元素营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产地茅苍术进行无机元素测定分析,为茅苍术道地性研究及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并用SPSS 11.5对所测数据分析。结果;共测定了4个产地茅苍术样品2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不同产地茅苍术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均有差异;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产区茅苍术中Ca、Cu、Zn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地茅苍术。结论;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对探讨茅苍术地道药材独特的地域性生态分布、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盐生肉苁蓉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香草酸(vanmillic acid,Ⅱ)、丁二酰亚胺(succinimide,Ⅲ)、丁二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2,5—二氧—4—咪唑烷基—氨基甲酸[(2,5—dioxo—4—imidazolidinyl—carbamic acid,Ⅵ]和半乳糖醇(galactitol,Ⅶ)。结论 化合物Ⅱ,Ⅲ为肉苁蓉属中首次分得,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杭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方法杭白芷鲜药材用乙醇冷浸,反复正、反相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Ⅷ,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光谱数据确定结构。结果从杭白芷鲜药材中分离鉴定了5个香豆素苷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为别异欧前胡素(Ⅰ)、氧化前胡素(Ⅱ)、佛手柑内酯(Ⅲ)、marmesin 4′-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Ⅳ)、β-D-glucosyl-6′-(β-D-apiosyl)columbianetin(Ⅴ)、哥伦比亚狭缝芹素(columbianin,Ⅵ)、8-O-β-D-glucopyranosyl xanthotoxol(Ⅶ)、tert-O-β-D-glucopyranosyl-(R)-heraclenol(Ⅷ)。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比色法测定固公果根中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固公果根中三萜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5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6~0.138mg/ml,标准曲线:A=1.566C+0.6012,R=0.9993(n=5),平均回收率为103.45%,RSD=2.75%(n=4),原药材中三萜成分含量为1.93%。【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于固公果根中的三萜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南方红豆杉叶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及最适培养基级成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4-D比NAA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基中添加适度浓度的CA、Phe和乙酸钠能促进南方红用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紫杉醇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香茶菜及同属植物微性状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500万像素电子摄像目镜,应用景深合成技术合成微性状鉴别图片,观察4种香茶菜属植物的新鲜及干燥叶片的微性状特征.结果 在叶尖突起程度、毛茸的长短与分布方面,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片的微性状有明显不同:岐伞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密被校长毛茸,叶尖极度突起或明显突起;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稀被较短毛茸,毛茸多分布在叶脉、叶缘,叶尖微凹或突起.结论 微性状鉴别方法简便,可以区别香茶菜属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云南常见药用植物红景天的遗传背景。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3种6个居群59个红景天样品进行了遗传关系研究。结果大花红景天3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别为37.97%、46.15%、39.45%,Nei's基因多样性(h)分别为0.1103、0.1437、0.1371,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736、0.2221、0.2067,物种水平的PPB为70.47%,I为0.2583,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630;长鞭红景天2个居群的PPB分别为43.67%、44.42%,I分别为0.2153、0.2174,物种水平的PPB为65.51%,Gst为0.3132,I为0.3139;云南红景天的PPB为36.97%,I为0.1881。结论RAPD分子标记可很好地用于红景天物种的分子鉴定和遗传背景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性状鉴别、扫描电镜和薄层色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及其近缘种绿叶五味子、翼梗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进行生药性状、种子表面微形态和薄层鉴别。结果 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可以将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分为3个类型。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的薄层定性表明产于陕西平利、河南栾川、山西阳城、湖南衡山的华中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中都含有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翼梗五味子果实中仅含有五味子酯甲,而甘肃小陇山、陕西留坝产华中五味子果实中检测不到这两种成分。结论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可以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和薄层色谱结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地衣植物太白花(又称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太白花经石油醚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硅胶制备TLC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太白花的石油醚部分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萝酸(Ⅰ)、去甲环萝酸(Ⅱ)、珠光酸(Ⅲ)、漂红梅衣酸(Ⅳ)、2-羟基-4-甲氧基-6-正戊基苯甲酸(Ⅴ)和2,4-二羟基-6-正戊基苯甲酸(Ⅵ)。结论 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太白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不同溶剂及提取方法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Hewlet-Packard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WhatmanPartiShere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mol/L磷酸氢二钾(50∶50),检测波长:290nm。样品用80%的甲醇水溶液超声波振荡提取结果标准曲线方程Y=0.225+438.95X,r=0.9997(n=3)。结论超声波法优于传统的回流提取法,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丁香苷、具栖冬青苷和铁冬青酸为对照建立救必应药材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薄层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取自救必应不同部位和不同横切面厚度的茎皮的指纹图谱,并与较易与之混淆的同属药用植物毛冬青及岗梅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硅胶GF254高效预制薄层板,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体积比8∶24∶5∶2∶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获得薄层荧光色谱指纹图谱,经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ChromafingerTM)生成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救必应薄层荧光色谱指纹图谱由11条特征荧光斑条组成。将荧光色谱图像与轮廓扫描图谱结合分析,建立了救必应指纹图谱模式。结论救必应不同药用部位之间、不同厚度药材之间及与其同属药用植物之间指纹图谱差异均较大,应加以区别,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