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中医升降理论理解补中益气汤加枳壳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河北中医》2009,31(3):369-369
笔者在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疾病时,每加枳壳,疗效顿增,析其原因,乃中医升降理论在临床上的正确运用。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炙甘草、柴胡、升麻、陈皮组成,是临床常用方剂,主治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证。方中黄芪、白术、人参、当归、炙甘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陈皮行气和胃醒脾;佐以少量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又可引甘温之药上行。全方以补气升提为用,但在临证之时,疗效缓慢,而每加枳壳6-9g,疗效显增。  相似文献   

2.
升陷汤见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由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组成。方中以黄芪为君,补气升气;升麻、柴胡为臣,升提下陷之气;佐以知母甘润以制黄芪之微温,使以桔梗为方中舟楫,载药上行。主治大气下陷症。笔者临床以此为基本方,随证化载,治疗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其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  相似文献   

4.
李丽 《河南中医》2004,24(12):63-63
补中益气汤出自于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用,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在鼻科方面是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鼻科疾病最常用的有效方剂。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综观全方配伍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一是升提下陷阳气,使湿浊降而清阳升,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可愈。  相似文献   

5.
升陷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为治疗大气下陷之证所立,方由黄芪、知母、桔梗、升麻、柴胡组成。张锡纯自注方意谓:“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本人依先师立方之意,师其用药之法,灵活运用,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6.
升陷汤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所创,方由黄芪、知母、桔梗、升麻、柴胡等药组成,用治于大气下陷之证.笔者平素喜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每遇气分不舒之证,先存大气下陷设想",若确系大气下陷之证,投予升陷汤,莫不随手奏效.现列举验案于下.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常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笔者临证用治原发性高血压、便秘、痛经等证属气血亏损者,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升降浮沉是中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医家分别从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加以阐发,不断充实升降浮沉理论,使其日臻成熟与完善。李东垣《脾胃论》所载补中益气汤,亦被后世奉为治疗“中气下陷”证的主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了“大气下陷”一词,并针对此证创立了专方升陷汤。两者同为“气陷”证而设,然其内涵又有不同。依据升降浮沉理论于脏腑、药物之用,通过补中益气汤与升陷汤的组方思路探析,比较治则治法之不同,分析其所治气陷证之别。升降浮沉理论贯穿于此二方的理论思想和制方用药方法,对充实、完善中药药性理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例举三个应用升阳举陷法的治病验案,分别使用升陷汤治疗胸中大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益气聪明汤治疗上气虚陷,并分析气虚下陷按部位可分为大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上气虚陷证,对升阳举陷法在临床中应用作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0.
升陷汤为近代医学家张钖纯所创制,由生黄芪12克、知母12克、柴胡4.5克、桔梗4.5克、升麻3克所组成。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等症。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且升下陷之阳;升麻、柴胡助黄芪鼓舞清阳上升,桔梗载药上浮,以达胸中;知母苦寒而润,以制补气升阳药之  相似文献   

11.
<正> “升陷汤”首见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卷。方中黄芪味甘微温、补气升气,用为主药;“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因诸药性味甘温,有升无降,故入知母之凉润者以济之,使升降复、云雨作,大气之下陷者可愈矣。若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或再加山萸肉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兼气分郁结、经络湮瘀者,去升麻,加桂枝、当归、乳香、没药;兼心肺阳虚,冷背恶寒者,去知母,加桂枝、干姜、当  相似文献   

12.
补气升提法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治法之一,元代名医李东垣颇为推崇此法,并创立补中益气汤,作为补气升提的代表方,药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和白术组成。补气升提即健脾补中,益气升阳。笔者以为临证若能紧扣脾胃不足,中气下陷的病机,用补气升提法治...  相似文献   

13.
郑雅兰  王素梅 《新中医》2002,34(3):70-71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炙甘草、当归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等证。笔者临证加减用治其他杂症,亦获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为临床常用方,出自《脾胃论》,是李果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及气虚发热等证。笔者运用此方治疗相关杂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益气升阳法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光明中医》2000,15(6):20-21
益气升阳法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为主证的一种治法。是金·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的治法。其方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身、炙甘草八味药组成 ,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 ,且具温中而不伤阴 ,甘补而不呆滞之妙。方中黄芪为主补中益气 ,升阳固表 ,辅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 ,共同补中益气 ,当归以养血和血 ,柯韵伯曰 :“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 ,引胃气以上腾 ,复其本位 ,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 ,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 ,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 ,此用药有…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等证。运用恰当,每有良效,现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一书,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临床多用于气虚下陷等证.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近年来笔者将本方加减运用于内科杂证多获良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东垣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说,创立了著名方剂补中益气汤。其证治主证表现在寒热两个方面,寒者中气下陷,表现为气短、神疲肢冷、嗜睡、大便泄泻等真寒之证;热者表现为头痛面热、胃中热、脉大等假热之象,此与外感阳明病之日哺发热似同而实异。方由黄茂、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其中黄茂、白术、人参、炙甘草大补脾胃元气,当归补血润肠,陈皮健脾理气降胃中浊气,升麻、柴胡升脾之清气,脾气健旺,有升有降,脾胃升降功能得以调和矣。放本方有调理脾胃、益气助阳之功,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为<东垣十书·脾胃论>中的代表方剂,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气虚下陷之证.笔者将本方活用治疗内科及妇儿科杂证,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当归组成.具有补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等证.笔者临证加减用治其他杂症,亦获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