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东北大学教师何政将一套影印本的《皖巢何氏家谱》捐献给沈阳市档案馆收藏。沈阳市档案馆副馆长许光明向其颁发了捐赠档案证书。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西谛),福建长乐人,生前曾任文化部付部长,他是我国著名作家,也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藏书家,被公认为“博学宏见”,他于一九五八年逝世后,家属遵照他的遗愿,将全部藏书七二二四部,九四四四一册(份)全部捐赠国家,这种精神确实令人钦佩。郑振铎的著作中,文学作品以外,在藏书方面曾著有《劫中得书记》,记载抗日战争时期自己收藏的一百四十九种珍善图书,记叙了这些古籍的价值、版本源流。这部著名作品,是现代重要的版本学专著,一向受到重视。另外郑振铎还写过一本《蛰居散记》,似为人们重视不够,其实这本书也记载了他有关图书的一些活动。  相似文献   

3.
各区动态     
《北京档案》2016,(10):61-61
通州区档案馆开展第三次艺术家档案集中征集工作征集对象主要为
  在本区生活、创作,并将艺术档案保存于区档案馆的知名艺术家档案及其有代表性的作品。凡捐赠作品的艺术家,将载入《通州区档案馆艺术家档案捐赠名册》,并颁发收藏证书。目前,已有近20位艺术家捐赠档案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4.
伦敦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上海京粹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将其精心制作的编号为001的北京奥运珍稀纪念品——刺绣《贵妃醉酒》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杨智敏代表局(馆)长朱纪华向该公司总经理王嘉沐颁发了收藏证书。2008年6月11日,60位绣娘以乱针绣法历经9个多月完成的220幅绣品《贵妃醉酒》移交给北京奥组委。这批绣品在油画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5,(5):51-53
4月10日.名画家.导演陈逸飞因上消化道大出血病逝.享年59岁;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相似文献   

6.
陈乐道 《档案》2008,(1):43-45
2007年,在甘肃省档案馆开展的“档案资源建设年”之扔,88岁高龄的杨遇春先生将平生珍藏的两件唐代敦煌卷子及11件拓碑史料捐赠给了省档案馆,填补了省馆馆藏的不足与空白。杨遇春先生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5期),后转入兰州市交通部门工作。他一生喜好收藏,书法造诣深厚,对文物字画碑帖颇有研究。2007年4月在省档案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杨老先生发表了捐赠感言。他说,耄耋之年,早有捐献的想法,得如省档案馆抢救、保护珍贵档案史料,欣与调查流散敦煌卷子的同志取得了联系,方有机缘与之接触,捐献个人收藏,交由国家妥善保管,“聊表个人保护祖国地方文物的微忱。”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拓本即是这次捐献的珍贵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1):31-31
九十高龄、现寓居上海的九江籍著名现代剧作家、散文家、国际文学活动家杜宣,委托其外甥女张玉琼向九江市图书馆捐赠了新近出版的《杜宣文集》(1~8卷)。仪式于2004年2月19日在市图书馆举行,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及文艺界等方面的代表参加了捐赠仪式。张玉琼代表杜宣先生在仪式上讲话。杜老怀念故乡、关心家乡,创作了大量宣传、怀念故乡的作品,多次回九江讲学、辅导和推荐文艺新人。《杜宣文集》将存入市馆“九江籍人士著作(述)文库”供读者阅览。《杜宣文集》捐赠仪式在九江市图书馆举行$九江市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上海5月31日电(记者张学全)今天上午,在中科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举行的科研档案捐赠仪式上,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所长李伯良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部分研究档案交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夏燕月.此次捐赠的档案包括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部分实验记录、活力检测报告、国家成果鉴定书、鉴定成员名单等.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妹妹陈景馨将其大哥的手稿"哥德巴哈猜想(1 2)"数学论文简要捐献给福州仓山区政府,手稿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9.
在画坛,一提及画鹰驾着,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位向亚运会捐献巨幅中国画佳作《九雄图》的作者——中国关地画派副理事长、全国华侨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青年画院高级画师、济南军区画家王阔海了。这幅作品,以磅礴的气势,阴阳相合的鹰鹫造型,雄浑厚重的笔墨,挥就鲲鹏展翅九万里的冲天之志,加之海外客商欲出高价购藏,阔海却义无反顾,捐赠亚运会。拳拳之心令人钦敬。他的《日月星辰》、《峰峰岁月》、《火把夜语》、《青青草》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展,鹰作《神游八荒》被中国诗歌博物馆收藏。他已出版三本画册,中央电视台于去…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2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石鲁作品第三次捐赠收藏仪式。石鲁先生是我国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与赵望云一同创立"长安画派"。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的《转战陕北》《延河饮马》《山区修梯田》等作品成为时代艺术创作的高峰。2012年8月和2014年8月,石鲁先生的夫人闵力生先生带领其子女们,先后两次将珍藏的先生遗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批捐  相似文献   

11.
近日,张晋奇同志向四川省档案馆捐赠了《百将墨迹》、《百将墨迹》续集、《将军书画.情系电大》三册将军书画收藏集。张晋奇同志是广东省大埔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爱好收藏将军书画真迹,于2008年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收藏将军  相似文献   

12.
6月12日,全国各家报纸刊登了《李广岭捐献恐龙蛋化石受重奖》的消息,文中说:“郑州奇石收藏家李广岭日前将他收藏的2471枚恐龙蛋化石全部捐献给国家。河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向他颁发了捐献证书和奖金。“笔者认为,文中“收藏”与“捐献”的提法,不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的精神。 我国《文物保护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第30条规定:“在地下,内水、领海及其他场  相似文献   

13.
李松青作为著名青年画家在油画艺术上已有相当高的造诣,其作品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曾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被海内外收藏家、企业家和政界领导人收藏,处女作《根——系列之一》、《根——系列之二》,代表作《荷塘月色系列之五》、《睡莲系列之三》等优秀作品受到普遍赞誉,尤其是他所开创的一代画风得到国内外的一致推崇。日本知名女士小村江野在谈及李松青的油画语言时,称赞他的油画作品是“充满活力的创造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享誉海内外的油画家刘宇一教授将其创作的巨幅油画《金陵盛览》赠捐给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席捐赠仪式的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对这幅作品赞叹不已,并感谢画家为南京创作了一件传世佳作。  相似文献   

15.
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119幅震撼心灵的摄影作品5月31日起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展出,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主办的《危境中的力量——上海市档案馆收藏吴学华汶川抗震救灾摄影作品展》,真实记录了上海消防救援队攻坚克难、拯救生命的动人情景。开展仪式上,上海消防救援队随队高级记者吴学华将反映抗震救灾的240幅摄影作品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永久收藏,上海巾  相似文献   

16.
2月9日,日照市著名音乐家李世杰先生将其音乐作品《走进竹笛》捐赠给市档案馆保存。这是日照市档案馆接收的首部音乐作品,此次接收捐赠开创了市档案馆收藏音乐作品的先河。《走进竹笛》选编  相似文献   

17.
日前,宜兴市邮政局向市档案局捐赠一批邮品。其中有《宜兴紫砂》、《中国陶都宜兴》珍藏邮册一套;《徐秀棠紫砂作品选》、《吕氏紫砂艺术》、《葛军喜洋洋》邮折各一套,宜兴邮政局首次以梁祝故事为背景发行的明信片1套。这些邮品反映了宜兴各个时期优秀的陶瓷作品及宜兴风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宜兴市档案局接受捐赠邮品@崔志忠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油画的征集与收藏现状中国的博物馆至今不重视对中国油画的征集与收藏,究其原因有三:1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油画一向不被重视。中国的油画来源于西方,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中国虽然也出现了一批油画家和油画作品,但在质与量上,中国的油画既没有取代传统的中国绘画,也无法与西方油画相提并论。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然不会重视油画。2.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收藏油画的传统,因此,一般的博物馆也未设购置、收藏油画的专门项目。直到今天,国内仍未有一家博物馆能够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一些博物馆少量地入藏油画,也…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份,在济南军区“迎香港回归”书画展览厅里,一幅油画作品《归航》吸引众多前来参观的人员。他们时而对此指指点点,时而颔首称赞,并接连不断地有参观人员举起相机对此拍照。这幅吸引众多人员的油画作品,其作者便是济后某分部电影队战士谭晓林。今年20岁的谭晓林,出生在湖南省莱阳市,早在学生时代就被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吸收成会员,现已在书画界崭露头角,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奖赛,有20余幅作品获奖。其得力作品《沁园春·长沙》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中,被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精品真迹委员会收藏…  相似文献   

20.
《图书情报论坛》2010,(1):F0002-F0002,I0001,I0002
徐行可先生,名恕,字行可,武昌人,现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热衷收藏。徐行可先生逝后,亲属将其毕生收藏的近十万册古籍捐献湖北省图书馆、七千余件文物捐献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