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为推进纤维类吸收剂在隐身材料中的应用,以纤维为吸波涂料的吸收剂制作吸波涂层.采用KH-3000视频显微镜、8mm和3mm雷达波反射率测试系统研究纤维在涂层中的分布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涂法制备的吸波涂层,其纤维的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取向,该取向对吸波涂层雷达波反射衰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型雷达吸波涂料涂装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光华  谭延江 《表面技术》2011,40(1):68-70,89
论述了雷达吸波涂料的一般涂装工艺流程,总结了雷达吸波涂料不同于普通涂料的涂装特点.结合多年涂装技术研究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吸波涂料涂装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因为,提出了喷砂打磨、多次喷涂、阶梯式升温等工艺技术途径,显著提高了雷达吸波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质量的稳定性,对普通涂料涂装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信  谭延江  邱华  周光华 《表面技术》2010,39(1):101-102
为验证装备功能涂层的可修复性,对吸波涂层进行模拟修复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后的吸波涂层与原吸波涂层在附着力、吸波性能方面基本保持一致,能够满足吸波涂层工程化应用的要求。对现代装备功能涂层修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波段草型伪装网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家斌  刘颖  胡传炘  沈忱 《表面技术》2008,37(1):75-76,90
主要探讨了三维草型伪装网的吸波机理,在雷达吸波涂层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草型结构对雷达吸波效果的作用;三维草型结构在2~18GHz波段中,合格带宽为16GHz,其中最大衰减值可达30dB;同时对草型伪装网的光学隐身进行设计,实现了可见光及近红外的隐身.草型伪装网最终实现了雷达、可见光及近红外兼容隐身.  相似文献   

5.
陆军地面武器装备隐身涂料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简要概述了陆军地面武器装备用迷彩伪装涂料、红外隐身涂料、雷达吸波涂料等技术的研究现状、装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隐身材料及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雷达吸波涂层的失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雷达吸波涂层脱落、开裂、吸波性能下降3种失效行为。吸波涂层脱落主要由于底材处理不当或底漆与吸波涂料不配套所致;吸波涂层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高颜料体积浓度的分散体系中树脂成膜物未能适当成膜或多层材料固化速度差别较大;粘结剂体系收缩性过大使厚度降低、采用的片状吸收剂在涂层中状态不稳定以及使用温度的原因,均会导致吸波性能的下降。从机械应力和吸波涂层内应力两方面分析了应力对吸波涂层失效的影响,并提出根据失效面积进行分级维修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纤维吸收剂型吸波涂层的匹配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X纤维为吸波涂料的吸收剂,制作不同厚度的吸波涂层,测试相应的雷达波反射衰减值。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厚度对吸波涂层的雷达波反射衰减有重要的影响;在固定X纤维的电磁参数前提下,吸波涂层在8mm波段、3mm波段具有不同的匹配厚度。  相似文献   

8.
雷达吸波涂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雷达隐身技术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铁氧体系列吸波涂料、羰基金属微粉吸波涂料、纳米吸波涂料、导电高聚物吸波涂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涂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种吸波涂料的吸波机理进行了概述.对于下一代吸波涂料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型碳系吸波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作为解决电磁污染问题与实现装备战场隐身的有效手段,吸波涂层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碳系材料因其广泛的来源、简单的制备工艺、低密度、高导电率等优点,在吸波涂层材料领域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对吸波涂层材料的损耗机制进行了叙述,介绍了电阻型损耗、电介质型损耗以及磁损耗三种损耗机制中电磁波的损耗和吸收原理。综述了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碳系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吸波涂层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对碳纤维进行活化处理或使用多孔碳纤维、螺旋碳纤维等代替普通碳纤维能够有效提高其吸波性能。碳纳米管具有多种结构,其中阵列状多壁碳纳米管吸波性能最佳,采用一些具备磁损耗的材料与碳纳米管进行共混、包覆或填充处理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石墨烯几乎没有磁损耗,单独使用时,阻抗匹配较差,影响其吸波性能的发挥,通常将石墨烯与磁损耗型材料复合,改善材料的阻抗匹配,提高吸波效果。最后,根据碳系吸波涂层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田口方法"在吸波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焕方 《表面技术》2005,34(4):67-68,70
应用"田口方法"的优化设计思想,针对吸波涂料柔韧性差、附着力低的不足及其特点.通过系统设计及参数设计详细地介绍了"田口方法"在吸波涂料中的应用,通过大量实验研制了一种柔韧性好、附着力高的吸波涂料.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飞机雷达吸波涂层开裂、脱落、吸收剂变质等3种失效形式,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失效涂层进行分析,简述了吸波涂层原位修复的含义及常用工艺,对国内外雷达吸波涂层的维修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并展望了适应外场原位修复需求的雷达吸波涂层维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底表面涂覆的雷达吸波涂层在超声测厚过程中由于涂层与基底间声阻抗接近导致界面回波信号弱,手动读取脉冲回波声程差时主观性强、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论分析结合Matlab批量信号处理技术的涂层厚度测量方法.理论分析确定涂层上下表面回波信号的相位变化关系;采用Matlab脚本批量读取超声脉冲回波信号,...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电磁波的吸波机理,及其性能测量和计算方法,叙述了电阻型损耗、介电损耗、磁损耗型三种损耗机制的涂层材料及其电磁波吸收损耗机理,对不同种类的吸波材料在雷达波隐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介绍了这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每种材料的主要特点。重点讨论了铁氧体、碳纳米管、导电高聚物等吸波材料的微观结构、化学性质、电磁特性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对于磁损耗材料来说,良好的磁性能是其不可忽视的优点,但其密度高,稳定性较差,影响了其性能发挥。针对其存在的缺点,通过掺杂改性、共混等方式可提升涂层材料的吸波性能。在碳系材料中,多壁碳纳米管的吸波性能较好,将磁损耗吸波材料与碳纳米管进行复合、包覆是目前吸波性能提高的主要手段。导电聚合物等新型吸波材料具有质量轻、导电性好的特点,单独使用时,阻抗匹配性差,通过对其掺杂改性或与磁损耗型材料复合,可增强其阻抗匹配性,提升吸波性能。最后,指出了雷达吸波材料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羰基铁粉为吸收剂、聚氨酯为胶黏剂,制备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雷达吸波涂层,并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电磁模拟软件Ansoft HFSS以及弓形框测试系统,对涂层电磁特性、损伤模型以及吸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吸波涂层在垂直入射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当涂层厚度为0.8 mm时,其反射损耗峰在7.2~12.8 GHz均达到?8 dB;在斜入射条件下也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当涂层厚度为0.8 mm、入射角为60°时,其反射损耗峰在5.5~18 GHz均达到?10 dB。相比于失效模式如雷达吸波涂层分层脱粘,损伤脱落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损伤脱落面积的增加,雷达吸波涂层的吸收强度(尤其是X波段)明显降低,且最小反射损耗峰往高频移动。通过对高性能雷达吸波涂层的脱落、分层等损伤行为的研究,为后续进行雷达吸波涂层维护与建立失效性评估标准具有极大的现实和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国禹  陈亮 《表面技术》2011,40(6):91-93
装备雷达吸波涂层的失效分析及其修复技术,对于保障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发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雷达吸波涂层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吸波涂层的失效原因、修复技术现状及修复流程,对装备吸波涂层修复技术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吸波性能优异的碳基复合吸波涂层。方法采用液相法在导电炭黑(CB)体系中原位生长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材料,合成了CB/RGO复合吸收剂,并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CB/RGO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CB/RGO复合吸收剂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研究了吸收剂填充量和厚度对涂层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CB以一种类似“葡萄状”的结构形态附着在石墨烯片层之间,在其表面实现包覆性生长,分散均匀且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制备的CB/RGO复合涂层质地均匀,密度仅为1.1 g/cm^3,兼具轻质柔性的特征。微波反射率测试结果显示,在高填充量3.0%和3.7%下,涂层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强电磁吸收能力,而在低填充量1.6%和2.3%下,涂层表现出十分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结论当填充量为2.3%、厚度为1.9 mm时,涂层表现出最佳的吸波性能,最大吸波强度为−17.1 dB,有效吸波频宽达到6.63 GHz,覆盖整个测量频段的66.3%,显示出良好的宽频吸波性能。另外,当厚度为2.5 mm时,填充量为2.3%的涂层实现了雷达波在X波段的微波全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