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行手术治疗预后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110例,根据Engel分级评估不同病程患者的术后疗效差异。结果早期手术组的癫痫无发作率为90%,中期手术组的癫痫无发作率为63.6%,晚期手术组的癫痫无发作率为50%。早期手术组的术后癫痫无发作率高于中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可能更容易达到术后无癫痫发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癫痫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痫与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水平的关系 ,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了 3 0例难治性癫痫和 3 0例完全缓解的癫痫患者血清 GAD-A水平。结果 难治性癫痫患者和完全缓解癫痫患者血清 GA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并且 ,各种类型癫痫患者其 GAD-A亦无明显差异 (P>0 .0 5)。结论  GAD-A与难治性癫痫无明确的相关性 ,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研究难治性癫痫中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癫痫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众多导致癫痫的脑损伤因素中,虽然卒中后癫痫较脑外伤、脑肿瘤、颅内感染后癫痫的发病率低,但卒中的发病率高,故卒中仍是癫痫的重要发病原因[1].卒中作为持续存在的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的病因时的癫痫称为卒中后癫痫,而卒中后仅出现1次癫痫样发作而日后无痫样发作者称为卒中后癫痫发作.对于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脑电图异常放电者不能称为癫痫发作或者卒中后癫痫[2].随着卒中发病率的升高,继发性癫痫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卒中后癫痫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对卒中后癫痫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癫痫无发作患者停用抗癫痫药物之前脑电图异常放电的独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通过长程脑电图监测预估癫痫无发作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01—2011-12在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无发作3a以上的62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减药、停药前行长程脑电图监测,停药后进行2~3a的随访。结果停药前有癫痫样放电患者21例,无癫痫样放电41例;有癫痫样放电患者减、停药1a内复发6例,复发率28.6%,停药后2~3a复发3例,复发率14.3%,总体复发率42.9%;无癫痫样放电患者停药后1a内复发4例,复发率9.7%,停药后2~3a复发2例,复发率4.9%,总体复发率14.6%。两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癫痫药物治疗后3a以上癫痫无发作的患者不论减、停药前长程脑电图监测有无异常都有一定的癫痫复发率,而脑电图有异常放电的患者减、停药后复发率高,停药后复发风险大,长程脑电图监测对癫痫无发作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的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520例儿童癫痫与高热惊厥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与伴高热惊厥史的临床特点,探讨高热惊厥脑损伤及其与颞叶癫痫的关系。方法 对1990~2001年在本院儿科就诊的520例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家族史、持续时间、癫痫发作类型、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改变等。结果 125例(24%)患儿有前期高热惊厥史。伴高热惊厥史的急儿癫痫发作早且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无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相比,伴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强直一阵挛发作较多,复杂部分性发作较少。387例患儿曾行影像学检查,4例提示有海马硬化均无高热惊厥史。在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中脑电图局灶起源的异常放电显低于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有6.4%(8/125)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和8.4%(33/395)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脑电图表现为单纯颞叶异常放电,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癫痫患儿中,高热惊厥可能伴有脑损伤,且可能与后期的癫痫发生有关,伴高热惊厥史不一定发展为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2-2013年36例脑梗死后癫痫患者、42例脑梗死史无癫痫患者及48例正常对照者静脉血各2mL,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脑梗死无癫痫组、脑梗死后癫痫组血清IgA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IgM、C3、C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部位、血清IgA水平与脑梗死后癫痫发生有关。脑梗后癫痫患者血清IgA浓度ROC曲线下面积AUC=0.821。结论IgA在脑梗死后癫痫发生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一侧大脑半球结构性病变致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法。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1例,经MRI证实其右侧大脑半球广泛软化。术前应用功能MRI和Wada试验等方法评估其大脑功能是否转移,并应用视频脑电图测定其癫痫放电的范围,应用大脑半球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无癫痫发作,语言及运动功能与术前无变化。结论大脑半球切除术是治疗由一侧半球结构病变引起的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术后不仅癫痫发作消失,而且神经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和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清远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新诊断的62例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年龄18~79岁,平均(40.53±16.69)岁,随机分为PER组和OXC组。两组均随访12个月,并分析第3、6、12个月的癫痫无发作率、有效率、药物保留率,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ER组32例,OXC组30例。3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62.5%、有效率71.9%、药物保留率87.5%;OXC组癫痫无发作率70.0%、有效率86.7%、药物保留率93.3%。6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53.1%、有效率65.6%、保留率75.0%;OXC组癫痫无发作率66.7%、有效率73.3%、保留率83.3%。12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43.8%、有效率46.9%、保留率53.1%;OXC组癫痫无发作率66.7%、有效率66.7%、保留率70.0%。PER组与OX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6.7%,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头晕和嗜睡,无严...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低频振幅技术,探讨无灶性癫痫患者低频振幅与注意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对16例无灶性癫痫患者和16名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及注意功能行为学测试,采用REST软件计算显示无灶性癫痫患者相对于正常人ALFF增高和减弱的区域,对上述的16例无灶性癫痫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进行气球叉掉测试,数字符号转换测试及stroop测试检测其注意功能,观察无灶性癫痫患者静息态fMRI与注意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结果①无灶性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增强的脑区分布在右侧颞叶(15,-90,21)、内侧额叶(0,24,-24)、腹侧前扣带回(-12,30,27)及右侧小脑半球(-51,-57,-4);②无灶性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减弱的脑区分布在左侧小脑半球及相邻后缘枕叶(-48,-15,39)、后扣带回(60,-21,33)及楔前叶(-6,-54,66);③无灶性癫痫患者的三项注意功能测试反应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Stroop测试结果表明无灶性癫痫组与对照组相比冲突条件下较一致、中性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增加。结论无灶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表现出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式。长期异常放电对患者的注意功能有明显损害,其中持续注意能力下降,可能与无灶性癫痫患者的颞叶及额叶的病变相关;选择注意能力下降,可能与腹侧前扣带回的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转运体在全脑缺血性癫痫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谷氨酸转运体在全脑缺血性癫痫中的动态变化特征,为癫痫治疗提供有意义靶点.方法SD大鼠以胸部压迫8分钟造成全脑缺血性癫痫模型,分对照组、假手术组、全脑缺血无癫痫组和全脑缺血癫痫组.后两组又根据脑缺血后时间分为6h,24h,48h,72h,5d,7d组.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EAAT-3在海马CA1及皮质区表达;研究病理形态变化,同时测定大鼠脑电图改变.结果大鼠癫痫发生率为64%,全脑缺血癫痫大鼠神经损害较无癫痫组严重.与全脑缺血无癫痫大鼠比较,癫痫大鼠海马CA1及皮质区EAAT-2显著持续降低及EAAT-3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大鼠癫痫发生与脑缺血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海马CA1及皮层区EAAT-2、EAAT-3表达变化是抗癫痫治疗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基于局域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方法的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无灶性癫痫的发作机制。方法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无灶性癫痫患者17例和健康对照组16例的静息态数据,然后运用局域一致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无灶性癫痫患者脑局域一致性与正常对照组的变化。结果无灶性癫痫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ReHo值增强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双侧海马;ReHo值降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右顶叶、右中央前回、右额叶、右侧小脑半球及左楔前叶、左前额。结论无灶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较对照组有所改变,ReHo值升高的脑区反映了该脑区参与了癫痫的高活动,而降低的脑区可能反应了由于长期癫痫发作导致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受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2例术前诊断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在术中脑电监测下行颞前叶及颞叶内侧结构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马硬化。术后无重大并发症,随访均无癫痫发作。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效果良好,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对于仅有一次无诱因癫痫发作(unprovoked seizure)的病人是否用药,一直有争议.作者曾报道某群体第一次癫痫发作后3年内的复发率是27%,本文挑选确认为第一次无诱因发作的病例,并进一步随访该群体4年后的结果.第一次无诱因癫痫发作的定义是没有可知诱因而出现的第一次癫痫发作,若在癫痫发作前有不肯定的诱因,如睡眠剥夺、精神紧张等,也作为无诱因发作.作者根据目击者描述将起病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根据病因,将发作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癫痫除遗传因素外无其他明显病因,近年来在癫痫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许多癫痫相关基因,并对突变基因致癫痫机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但是仅能解释很小一部分原发性癫痫的发生原因,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随着更多癫痫家系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将发现更多的癫痫相关基因及突变形式,进一步阐明突变基因致癫痫机制,为癫痫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颞,额叶癫痫—MRI海马测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9例颞叶癫痫和14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了MRI海马结构体积测量观察。在颞叶癫痫组,有海马萎缩者占69%,无萎缩者占31%。额叶癫痫组仅4例有轻度海马萎缩。海马萎缩与颞叶癲痫有密切关系,而与额叶癲痫无太大联系。MRI是检测海马硬化定位定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出血急性期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2018年住院的既往无癫痫病史的自发脑出血(发病14 d内) 患者。根据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癫痫发作分为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组和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组。比较 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的特点,同时分 析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的出血部位、侧别、病因等临床特点。 结果 共入组283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脑出血后伴发癫痫发作者106例,无癫痫发作者2730例。与 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组患者相比,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年龄较小[(50±17)岁 vs(55±15)岁, P <0.001],合并高血压者比例较低(60.4% vs 86.9%,P <0.001),合并肺部感染比例较高(42.5% vs 28.5%,P =0.003)。进一步分析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组脑出血特点,发现脑叶出血比例较高 (57.3%),且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比例较高(59.0%)。 结论 与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患者比较,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年龄较小,合并合并高血压的比 例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比例高;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出血多位于脑叶,多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性癫痫患者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颅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观察要点及护理、救治方法,有效预防、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急救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癫痫发作均有效控制,住院期间无自伤、跌倒等意外损伤发生,随访9~12个月,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癫痫复发4例,无跌伤、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脑外伤性癫痫护理及治疗不当可致患者病情恶化,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及相关性意外损伤,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一系列单队列研究已对癫痫患者更换抗癫痫药物(AEDs)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对照研究方式第一次探究了这个问题,针对服用所有类型的AEDs的控制不佳和癫痫无发作的癫痫患者,通过配对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这些结果作进一步补充研究回顾9个月内所有的门诊患者以确定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并将更换AEDs的患者作为病例组,维持原来单药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分别针对发作现状(前6个月内是否有癫痫发作)、目前AEDs和控制不佳的AEDs数量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配对,并在6个月后评估结果。病例组中癫痫无发作患者(n=12)在6个月随访期间癫痫发作复发率为16.7%,对照组为2.8%(n=36,P=0.11)。病例组中控制不佳癫痫患者(n=27)在6个月随访期癫痫发作缓解率为37%,对照组为55.6%(n=27,P=0.18)。控制不佳癫痫患者中治疗失败的药物在2种或2种以上的患者更不容易在6个月内达到病情缓解(P=0.057)。AEDs的药理机制和改变AEDs剂量均对癫痫预后无影响。研究进一步对癫痫无发作患者进行评估,更换药物的患者比维持原药物治疗患者癫痫发作的复发风险高14%。与维持原来药物方案相比,更换AEDs对控制不佳癫痫患者来说并不可能更易获得缓解,说明癫痫缓解是疾病的自发性改变,而非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组25例癫痫患者,在无EME及DPH情况下,术前与对照组CSF中IgA含量比较,癫痫组IgA低于对照组;立体定向术后癫痫患者CSF中IgA明显提高,P<0.01,提示癫痫与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20.
癫痫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 ,其患者约占人群总数的 1% ,以大量神经元同步化、过度放电为特征 ,根据有无已知原因可将其分为继发性癫痫和特发性癫痫 ,特发性癫痫即指那些除了可能的遗传素质外并无其它原因可查的一类癫痫。据统计 4 0 %以上的癫痫患者具有遗传因素 ,其遗传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