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75-976
将1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服务,观察组同时在出院后半年开展以健康知识宣教活动为核心的连续护理,观察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自理能力改善情况。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40.59±10.44分,自理能力评分为1.22±0.3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开展连续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自理能力,帮助其了解和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院前综合评估干预和出院后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接受目前常规的治疗、康复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由专业的健康教育护士、专科医生、康复师、营养师、老年患者家属或其他照顾者、保健医生等构成多学科综合评估干预和出院后为期6个月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连续护理。6个月后测评两组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自理能力等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94人、对照组93人完成研究,干预组患者出院后6月,参与健康教育的数量、知识掌握情况、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出院前综合评估干预和出院后连续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参与,改善和维持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慢性病患者,他们往往多病共存,易出现压疮、大小便失禁、谵妄及抑郁等老年综合征,生活自理能力较差[1-2]。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能否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影响其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观察了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2016年5月31日在本院老年科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住院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出院前3 d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由专科医生、健康教育护士、康复师及患者家属组成的综合干预团队给予出院后6个月的连续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及自理能力的改变状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较出院时显著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院前实施综合护理评估和出院后的连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卫生所5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变化以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其掌握疾病健康知识,提高护理质量,对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自理能力改善程度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护理,在6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连续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加速其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8.
老年慢性病病人出院后连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病人对出院后连续护理需求的服务内容.[方法]对156例住院的老年慢性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56例老年慢性病病人对出院后连续护理知识需求以疾病及相关护理知识为主,护理技术需求具有针对性、体现个体化.[结论]根据老年慢性病病人出院后护理需求情况制定出院后连续护理计划,针对护理知识需求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对欠缺的护理服务技能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进行出院后连续护理服务,以保证老年慢性病病人出院后获得持续且完整的连续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病人对出院后连续护理需求的服务内容。[方法]对156例住院的老年慢性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56例老年慢性病病人对出院后连续护理知识需求以疾病及相关护理知识为主,护理技术需求具有针对性、体现个体化。[结论]根据老年慢性病病人出院后护理需求情况制定出院后连续护理计划,针对护理知识需求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对欠缺的护理服务技能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进行出院后连续护理服务,以保证老年慢性病病人出院后获得持续且完整的连续护理。  相似文献   

10.
陈芳  陈进翠  郑萍萍 《护理研究》2014,(33):4119-412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8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12例和对照组38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合理膳食、良好生活习惯、准确服药、定期复诊率及出院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病人不同康复阶段,制订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可以提高病人对治疗和服药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69例老年病患者,按所患疾病的主要指征,制订了护理工作的客观标准,并与患者自身对穿衣进餐,入厕,洗澡四项活动自理能力的自我评估进行对照,结果示二者基本一致,从而为临床确定护理等级和进行护理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文章并就开展护理评估的目的和作用,客观评估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69例老年病患者,按所患疾病的主要指征,制订了护理工作的客观评估标准,并与患者自身对穿衣、进餐、入厕、洗澡四项活动自理能力的自我评估进行对照,结果示二者基本一致,从而为临床确定护理等级和进行护理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文章并就开展护理评估的目的和作用、客观评估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亦已迈入老龄化社会[1],且其老龄化速度及高龄老年入口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其他国家.老年人不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患病对象[2],且生理衰老往往还会导致其出现焦虑、离退休和空巢综合征等心理及精神问题,最终使医疗开支与日俱增、医院床位周转困难和医疗资源匮乏等.在国内对于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仍侧重对社区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却忽略了连续护理的价值.医院、社区、老年公寓等老年慢性病护理服务机构的工作脱节,不仅浪费了医疗护理资源,亦增加了老年人的不便和负担.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老年慢性病护理工作者对连续护理模式的理解以及现阶段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连续护理模式所面临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识掌握、自理能力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前后顺序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予以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前后自理能力情况,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药物知识、饮食知识、自我防护、遵医行为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而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知识掌握率,同时有利于增强患者自理能力,缓解其心理焦虑等负性情绪,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课程培训改善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知识掌握的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从10个社区中选择自愿参与本研究的老年慢性病病人共14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健康课程培训。两组经健康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102.62分±16.39分)、(89.57分±14.6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4、4.674,P0.05)。[结论]在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为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提供健康课程培训,能够更好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并促进病人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王雪  何建影 《当代护士》2018,(9):134-135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12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复发率、再次住院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采用连续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管理水平,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刘莉  许子华 《全科护理》2024,(4):685-689
对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背景、影响因素及其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慢性病病人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阐述老年慢性病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概念与发展、评估工具以及基于理论的干预现状和干预策略这3个主要方面。旨在明确构建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时可借鉴的相关理论模型和干预策略,为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构建基于理论的干预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门居家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出院的120例慢性病病人实施上门居家健康教育,从疾病的自我管理方面实施指导,包括居家环境设置、居家备物、饮食、运动、急救、用药等,为病人解答相关的疾病问题,根据病人的问题留下纸质版的家访建议。家访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病人实施电话随访强化指导,观察病人经指导后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120例病人家访后半年的血压值低于家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访前收缩压为(144.0±16.9)mmHg(1 mmHg=0.133 kPa),家访后为(136.0±14.4)mmHg,t=5.18,P<0.01;家访前舒张压为(79.0±9.9)mmHg,家访后为(75.0±8.3)mmHg,t=4.28,P<0.01];78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胆固醇低于家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访前糖化血红蛋白为(6.89±0.28)%,家访后为(6.66±0.14)%,t=2.57,P=0.010;家访前空腹血糖为(7.04±0.33)mmol/L,家访后空腹血糖为(6.37±0.21)mmol/L,t=2.78,P=0.006];81例病人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家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访前总胆固醇为(5.33±1.30)mmol/L,家访后为(4.93±1.10)mmol/L,t=2.67,P=0.01;家访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22±0.90)mmol/L,家访后为(2.90±0.80)mmol/L,t=3.03,P=0.00]。[结论]上门居家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强化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