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眼神经麻痹导致的外斜视是眼科难治性斜视之一,手术治疗的目的为使眼球在第一眼位时处于正位。作者成功的对一例先天性左动眼神经麻痹行手术治疗,术后眼位达到基本正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于1985-1987年共诊治后天性麻痹性斜视100例,现将病因,诊断及手术问题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一、性别: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100例,男80例,女20例,男女发病率4∶1. 二、病因与年龄: 100例麻痹性斜视中外伤性36例,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直直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对110例垂直直肌麻痹性斜视采取垂直直肌及部分配偶肌的减弱或加强,并对41例伴有水平斜视的患者进行眼位矫正。结果 110例术后斜视眼位均得到矫正,其中52例伴代偿头位和28例伴复视者的症状均已消除或减轻。结论全面细致的术前检查,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正确实施手术矫正垂直直肌麻痹性斜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麻痹性斜视的临床及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痹性斜视的发病率较高 ,现将我院眼肌病科资料较完整的住院患者 2 93例 ,对其临床及手术等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于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2 93例麻痹性斜视患者 ,其中双眼发病 9例 (上斜肌麻痹 7例 ,外展神经麻痹 2例 ) ,单眼发病 2 84例。男性 175例 ,女性 118例。手术年龄 3~ 6 3岁 ,平均年龄 2 0 .84岁 (垂直斜视 19.52岁 ,水平斜视2 4 .31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全身及化验检查 ,12岁以下者 1%阿托品散瞳检影 ,矫正屈光不正 ,进行眼位、眼运动、视镜、同视机等眼肌专科检查。二、斜视类型及斜视度 :麻痹性斜视分垂直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探讨成人麻痹性斜视的类型和手术矫正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06/2013-06成人麻痹性斜视临床病例46例,将所有病例分为水平斜视组和垂直斜视组,其中水平斜视为主者26例,包括外直肌麻痹16例,内直肌麻痹10例;垂直斜视为主者20例,包括上斜肌麻痹7例,上直肌麻痹8例,下直肌麻痹2例,双上转肌麻痹3例。发病原因:先天性者9例,车祸等外伤所致19例,鼻部或颅脑手术史8例,原因不明者10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肌后徙术、直肌缩短术、直肌部分移位术或直肌联结术、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等。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卡方检验,同时对水平斜视组的两种术式改善麻痹眼运动情况进行t检验。
  结果:末次随访时水平斜视组治愈、好转和无效者分别为20例(77%),5例(19%),1例(4%);垂直斜视组分别为15例(75%),3例(15%)和2例(10%),两组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痹眼的眼球运动得到改善。水平斜视中所用的两种术式,均能改善麻痹眼的眼球运动,分别为3.76±0.91,3.72±0.84mm,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93)。
  结论:成人麻痹性斜视病情复杂,根据不同麻痹肌及麻痹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可获得眼位的美容正位,改善代偿头位和主要注视野的复视。  相似文献   

6.
分离性垂直斜视与麻痹性垂直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直分离性斜视(DVD)与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存在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并观察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530例DVD手术病例,分析其中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530例DVD中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者106例(20%),其中单眼上斜肌麻痹者伴同侧DVD86例(16.23%);双下转肌麻痹伴同侧DVD7例;下直肌麻痹伴同侧DVD2例;双上转肌麻痹伴对侧眼DVD2例;上直肌麻痹伴对侧眼DVD8例;固定性下斜视伴对侧眼DVD1例。两者伴发的特点: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后高位眼上斜视加大且不稳定,低位眼遮盖后也可能上飘;单眼运动有确切的眼外肌麻痹及亢进。手术疗效:满意:87.6%;改善:12.4%;无效:0。结论DVD可与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存在,两者伴发的治疗原则是单眼麻痹性上斜视合并DVD时可同期手术,麻痹性下斜视合并对侧眼DVD,一般须先行下斜眼手术。  相似文献   

7.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疗效及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5 0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术前及术后检查视网膜对应及立体视功能。结果 术后出院时斜视治愈率60 .0 0 %,良好2 6.0 0 %,有效14 .0 0 %。最后一次复查时治愈率48.0 0 %,良好3 2 .0 0 %,有效2 0 .0 0 %。结论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矫正眼位偏斜和恢复双眼视觉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年来,在收治的麻痹性斜视病例中,有2例颅内病变导致的外展神经麻痹性斜视患者,在采用了不同的手术矫正后,眼位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麻痹性斜视依不同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手术选择的原则。方法分析病例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3~12岁麻痹性斜视58例,根据术前三棱镜和/或同视机检查的结果,采用减弱拮抗肌、加强麻痹肌或减弱其配偶肌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儿童麻痹性斜视占同期住院儿童斜视患者的21.30%,其中上斜肌麻痹23例、外直肌麻痹11例、内直肌麻痹9例、上直肌麻痹6例、下直肌和下斜肌痹各2例、DVD合并双上斜肌麻痹1例、双上直肌麻痹1例、双下转肌麻痹1例、双上转肌麻痹2例。手术治疗临床治愈40例(69.00%)、好转18例(31.00%)。结论儿童麻痹性斜视根据病因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用硅胶管作眶—球连接术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方法:对已超过40°的10例(10眼)麻痹性内、外斜视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当完成拮抗肌的后退后,在外眦部眶骨膜与麻痹肌止端前巩膜或止端后巩膜进行硅胶管连接。结果:术后随访6~12月,8例眼位矫正至正视位;欠矫和过矫10°各1例。因硅胶富有弹性,所有术眼还可向麻痹肌侧转动10%~75%的幅度。结论:因在眼眶骨膜和眼球间所连接的硅胶起着一种被动牵拉作用,故该技术是矫正麻痹性斜视中可取的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8-07/2013-02麻痹性斜视89例97眼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眼科和全身病史、症状、视力、眼底、瞳孔、眼睑、视野、眼球运动、同视机、代偿头位、眼球和眼肌超声、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眼眶CT和头部MRI及血液生化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本组麻痹性斜视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6例,糖尿病史者28例,高血脂病史者19例,心脏病病史者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12例,甲亢病史者3例;自觉症状包括眩晕47例、双眼一过性黑矇36例。眼球运动受限检查:水平方向受限38例45眼,垂直方向受限42例42眼,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受限9例10眼。结论:引起麻痹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全身疾病背景,对于这样的患者要注意发现和优先治疗危及生命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下直肌后徙术在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直肌后徙术在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治疗中的效果及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下直肌后徙术治疗的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观察术后垂直斜视度、双眼单视功能及代偿头位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10^△~25^△(平均为14.13^△);术后0~8^△(平均为3.8^△),较术前有显著减少(Z=-2.11,P〈0.01)。32例患者术前4例(12.5%)具有融合功能,2例(6.25%)有立体视功能,术后继续保持,另有22例(68.75%)融合建立,6例(18.75%)立体视建立,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χ^2=2.419,P〈0.05)。结论下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有效术式,术前详细检查,掌握适应症,合理设计手术方案,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非肌电图引导Tenon氏囊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效果.方法: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36例(36只眼)采用直视Tenon氏囊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注射肌肉:内直肌30只眼,外直肌6只眼.注射剂量2.5~5.0u(平均2.35u),注射后5~14天(平均9.36天)可达最大肌肉麻痹...  相似文献   

15.
卢光  夏群  关航  张尧贞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90-1191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麻痹性斜视的病因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检查斜视患者的33cm和5m眼位、九个方位的眼肌运动情况;对有限制因素者行牵拉试验排查;采用复视像、Hess屏、同视机分析复视性质及受累肌;根据病史采用影像学检查、血生化实验室检查;全身病进行相关科室会诊。结果:本组414例单眼发病399例,双眼发病15例。单一神经麻痹417眼,滑车神经居首位153眼,其后为外展神经135眼,动眼神经129眼;复合神经麻痹12眼。发病原因主要是血管性疾病,其次为眼科手术后斜视,其后有外伤、感染炎症、肿瘤等,此外原因不明者35例。结论:年龄相关的血管性疾病是老年人复视斜视的主要原因或高危险因素,通常治疗预后较好。眼科手术后的斜视应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影像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可有助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弥可保和维生素B12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夏群  杨建 《眼科新进展》2005,25(2):160-161
目的对照观察弥可保和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评估弥可保的治疗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96例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弥可保治疗组52例和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组44例.弥可保和普通维生素B12均以相同剂量500 μg联合维生素B1 100 mg 1次·d-1肌肉注射,连续3周,之后改口服剂量500 μg联合维生素B1 10 mg 3次·d-1,分别在用药后每隔2周随诊复查患者的主观症状、眼位偏斜和眼肌运动状况,以及复视相情况.结果弥可保组治疗后痊愈39例,治疗后好转8例,总有效率90.39%;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组中痊愈31例,治疗后好转6例,总有效率84.09%;弥可保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组,但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弥可保组39例治愈者的疗程时间平均(6.77±3.48)周,较普通维生素B12组的(8.71±4.54)周明显缩短,2组的治疗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间在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眼肌麻痹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别.2组的疗效均与致病原因、病损程度和病变范围等因素有关.结论弥可保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它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维生素B12,且治疗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