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砂层含水层导水系数值对比计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6)表1所列试验资料的计算,我们得出了几点与《砂》文不同的结论。 1.T_单与降深的关系 T_单值不是《砂》文中所述随降深的增大而增大,却  相似文献   

2.
王洪胜  张学真 《地下水》2005,27(4):251-253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浅层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原理与方法,初步分析了该含水层导水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含水层导水系数在空间上的变化服从正态概率分布;2)含水层的导水性能在空间上属于中等变异性;3)导水系数在空间位置的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关性,东西方向的相关尺度a=5.0km,南北方向的相关尺度a=7.8km;4)该含水层的导水性能为各向异性的.文中的研究方法与步骤可以用来分析其它冲洪积浅层含水层导水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因浅部含水层为民用水井的主要水源,故本文在对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井田及周边居民用水情况,通过对采煤沉陷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及结合煤炭生产现状产生的影响,分析煤炭开采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并在预测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居民产供水。  相似文献   

4.
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变异性是影响地下水水流及溶质运移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导水系数空间变异研究对导水系数等值线的绘制与校正有实际意义。剔除异常值后,利用地质统计方法研究区域、N-S向、E-W向剖面的空间分布,利用GS+对其空间变异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导水系数在区域上属于强变异程度,N-S向剖面属于强变异程度,E-W向剖面上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导水系数在区域上、N-S向剖面、E-W向剖面均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区域上变程为2910m,E-W向剖面变程为3729.92m,N-S向剖面变程为2478.74m。  相似文献   

5.
含水层渗透性的各向异性可以使用渗透系数张量来表征;在进行各向异性含水层的渗流场数值模拟时,渗透张量主值的大小和主方向都会对渗流场产生显著的影响。如何合理的建立能够的反映含水层的各向异性的数值模型非常关键。本文通过分析MODFLOW2005的数学模型、离散方法和差分公式,探讨了MODFLOW2005中含水层渗透系数张量主值大小及方向参数的赋值方法、条件和可行性。认为在MODFLOW2005中使用数值模型网格旋转方法可以实现一定条件下的渗透张量计算。并使用实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对比了渗透张量主值的方向对渗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部分波及含水层时涌水量预测不准确问题,通过对煤层回采后顶板水文地质条件变化、顶板含水层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进行分析,建立工作面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得出了基于达西定律和承压水Dupuit理论的顶部进水型涌水量预测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论证,并将此涌水量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生产,得出涌水量预测模型概化合理,符合煤层开采实际情况下水文地质条件,对于顶板导水裂缝带部分波及含水层情况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维非稳定流含水层储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含水层储能模型。它是由一个描述地下水运动的水流模型与一个描述含水层中热量运移的热量输运模型耦合而成。为了考察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对含水层中热量输运的影响,地下水流被处理成三维非稳定流。该模型被应用于上海群井储能试验,储能模型用特征线Douglas-Brian ADI法求解。通过本模型与稳定流储能模型的结果相比较,发现本模型的结果较好,诸观测孔各时段的绝对误差均值为0.65℃,平均相对  相似文献   

8.
用稳定流承压含水层公式对半承压含水层求参数时,计算出的导水系数“T”比非稳定流计算出的要大,影响半径R与经验系数相比普通偏小.用水位恢复法计算也同样.原因在于半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受潜水垂向越流补给及水平径向补给,因而用稳定流承压含水层法计算时,或者修改公式,或者用非稳定流计算.  相似文献   

9.
Swam.  PK 马香玲 《地下水》1992,14(1):14-15,18
对无漏承压含水层贮水系数和导水系数可根据抽水试验来确定。目前用的井函数近似法只适用于小的自变量值,不能充分利用整个抽水试验数据。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精确的井函数表达式,它适用于自变量的全值域。另外,针对目前参数估算中常用的最小二乘法易造成大的偏差弊端,提出了一个代替最小二乘法的判别函数。  相似文献   

10.
11.
含水层贮热能研究—上海贮能试验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个承压含水层的三维对流-热弥散模型。该模型的控制方程中不仅包含传统的对流和传导项,还有热弥散项,后者在许多著作中常被忽略掉。模型用来描述上海贮能试验场的一系列含水层贮能试验(单井灌水试验,对井灌水-回采试验,群井灌水-回采试验)。温度计算值和野外观测资料拟合得很好(相对误差2.8—4.5%)。文中描述了使用的模型,并对温度分布的计算值和观测值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越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禹群  吴吉春 《地质学报》1997,71(2):186-192
本文提出了一个越流水层系统地直水污染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与越流系统有关的主要因素,并从理论上导出了包括越流项,井流项,污水灌溉渗入,降雨,河流,湖泊等渗入项的在内的各类源,汇项在对流-弥散方程中的具体表达式,并探讨了现行溶质运移问题中井点附近之所以在出现不合理结果的原因。介绍了相应的数值方法,模型用来描述方法太原盆地水污染,Cl浓度和水位的计算值与野外观测值拟合得很好,表明模型是可靠的,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13.
河流—含水层相互作用条件下数值计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郑永胜 《地下水》1992,14(1):10-13
该文试图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确定承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 T 值。方法是通过分析确定承压含水层导水系数 T 值的影响因素,给出备择集,并建立确定导水系数 T 值的模糊变换器,最后用加权平均法求得承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 T 值。  相似文献   

15.
复合含水层系统地下水资源评价三维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江苏省盐城市地下含水系统为一复合含水层系统,采用真三维模型,将其概化为三度空间上的非均质各向异性.在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对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地质环境控制的要求,规划、预测了到2020年12月底,第Ⅱ承压含水层、第Ⅲ承压含水层和第Ⅳ承压含水层中的最低地下水位分别恢复到-20 m、-30 m和-40 m时,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开采量及地下水的最优开采布局,并预测了未来各含水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趋于稳定的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16.
含水层热量运移中自然热对流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严密地推导了能够描述含水层热量运移中自然热对流作用的水流方程和热量运移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非线性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提出综合采用Douglas Brian ADI差分法、特征线法返回技术及改进Picard迭代法求解,并给出了计算步骤.模型及数值方法用于模拟上海第二承压含水层中的一个群井储能试验.试验中的自然热对流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反映出模型合理可靠,方法有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 是一种以深部含水层介质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 能够弥补能源供需的时空分布的不平衡, 是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 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深部含水层储热是一种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式。传统的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 受限于地热尾水回灌导致的热突破, 热田寿命有限。而利用深部含水层储能, 不但可以增强热储能力, 而且能够延长热田寿命。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 与传统的水热型地热系统相比, 通过采取深部含水层储热技术, 在相同开采流量下, 可以提升单井供热能力20%。其储热效率可以达到60%~90%, 能够保证更高的地热能提取率; 同时, 与传统水热型地热井寿命受限于热突破时间的情况不同, 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可以延长地热井寿命, 实现可持续开采。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评估了不同参数对深部含水层储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参数研究发现, 储层渗透率和储热温度等是影响储热能力和效率的关键参数。本研究为后续开展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工程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许成成 《地质与勘探》2019,55(6):1491-1499
为了正确评价淮南煤矿张集煤矿灰岩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探明详细的水文地质条件,本文利用–536 m水平放水成果资料,利用GMS建立了张集煤矿C3I 组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模型及其数值模型,经识别和验证后,获得了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并结合“突水系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水文地质参数,预计灰岩疏水量,并利用数值模拟参数分别模拟计算了–536 m、–565 m 水平、–566 m水平的安全开采下的疏放量,依据此次计算结果,给张集煤矿采煤过程中灰岩水的防治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吉布提共和国(面积23000Km^2;人口50万)位于非洲Horn内,属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少于150mm。水资源的98%由地下水提供。出现两种类型含水层:火成岩含水层和沉积含水层。本文重点评价这些含水层的水力特性,这对于将来考虑这些含水层的控制管理很重要。最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编辑包含所有已获得的可利用抽水试验数据的数据库。抽水试验可确定导水系数。单对火成岩含水层来说,导水系数也可通过一种经验关系采确定,这一关系是利用了紊流井损失校正后的单位涌水量。每一类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可跨越四个数量级,同时指出它们的强不均匀性(复杂性)。对于不同火成岩来说,岩石越新,导水系数越高。因此火成岩导水系数已在地质年代过程中降低。目前,已获得对于这些复杂含水层水特性的一个更好的理解,这一理解将通过数值模拟模型的应用使它们的地下水资源得到最佳管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耦合大型抽水试验和长观孔水位两个模型的方法,对含水层参数进行了识别与校验,该方法求得的含水层参数避免了只利用抽水试验模型校验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利用抽水实验数据进行抽水与恢复的全过程曲线拟合,水位降深模拟相对误差小于6%,并且对均衡水量、泉水的溢出量以及末流场拟合程度进行了分析,均衡水量模拟相对误差最大为2.6%,泉水溢出量模拟相对误差最大为8.14%,末流场拟合程度也较好,从而提高了含水层参数的准确性。实例研究表明,这种求参方法精度高、切实可行,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含水层参数确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