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无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探讨机制、预后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因重度TR住院的患者12例,排除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心脏超声测量右室收缩压〉35mmHg)及三尖瓣瓣膜畸形或破坏。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心脏超声表现。[结果]12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前的风湿性瓣膜病病史较长,均超过20年,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房颤病史。心脏超声提示右心房及右心室扩大,左心房内径增大,左心室内径及收缩功能正常。置换的金属瓣或生物瓣形态及功能正常。无明显肺动脉高压,但三尖瓣瓣口探及重度反流,三尖瓣瓣膜及附属结构无明显异常:无瓣膜破损脱垂、腱索断裂,但三尖瓣瓣环扩张、瓣叶对合不良。[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或双瓣置换术后无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发生重度TR可能与右心室重构、三尖瓣环扩张、瓣叶对合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病理及检查方法赵静波,王泰龄(病理科)1瓣膜的正常解剖学和组织学心脏有四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均由近似三角形的帆状瓣膜组成,前者位于左房室口,后者位于右房室口。二尖瓣按部位分为较大的前瓣和较小的后瓣...  相似文献   

3.
陆国明  李玉梅  郭连军 《四川医学》2002,23(11):1219-1219
全内脏反位是指心、肺、肝、脾等胸腹腔内不成对的器官到达它所在脏器的对侧位置上。解剖一尸体标本时发现全内脏反位标本 1例 ,报告如下。男性 ,约 5 0岁 ,身长 170cm ,体表检查未见异常。打开胸腔后发现心脏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内 ,心尖朝向右前下方。左肺粗短 ,分上、中、下三叶 ;右肺窄长 ,分上、下两叶。解剖心脏 :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均反应 ,呈镜面右位心。上下腔静脉位于位于脊柱左侧并开口于左心房 ,左心房经三尖瓣与左心室相通 ,肺动脉出自左心室。肺静脉开口于右心房 ,右心房经二尖瓣与右心室相通 ,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肺动肺…  相似文献   

4.
肝癌合并右心房及/或右心室转移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生前诊断困难,超声心动图诊断此病的报道甚少,文献中仅见三例右心房转移经超声心动图诊断。本文报告两例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肝癌右心腔转移。其中一例为右房转移,肿瘤可移动,舒张期经三尖瓣口脱入右心室,与右心房粘液瘤超声表现相似;另一例肿瘤无活动性,充满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并转移至右心室。认为在肝癌病人,有心脏症状、杂音及/或下腔静脉综合征时,应及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5.
心脏纤维支架是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质地坚硬富有弹性的结构,它提供了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处,在心肌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作用.由于心脏纤维支架比较抽象不容易暴露,所以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现将心脏纤维支架与心室结构示教标本的制作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不同胎龄心脏右心房结构、大小及变化规律。方法40例胎心标本按胎龄分为4组,对右心房内主要结构进行观测比较,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各结构总体均数(cm)如下:上腔静脉内径0.42±0.17cm、冠状窦口直径0.21±0.08cm、右房室口直径0.75±0.27cm、右房壁厚度0.08±0.03cm、卵圆孔高度和宽度0.18±0.79cm和0.32±0.11cm、第一房室间隔高度和宽度0.52±0.21cm和0.21±0.08cm。下腔静脉瓣出现率为100%,Chair′s网占7.5%。冠状窦口瓣膜出现率为97.6%。筛状瓣膜占冠状窦口瓣膜的5%。结论上腔静脉内径、右房室口直径、第一房间隔高度和宽度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冠状窦口直径、右房壁厚度、卵圆孔高度和宽度变化不规则。  相似文献   

7.
李耀烨 《广西医学》2013,(4):518-519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对35例肺结核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结果35例在右心瓣膜上均有赘生物存在,检出率为100.0%.赘生物以单纯三尖瓣赘生物检出率最高(19例占54.3%),其次为三尖瓣及其腱索赘生物(6例占17.1%),单纯肺动脉瓣赘生物(4例占11.4%).赘生物为连枷样运动特征性征象.其他改变有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干内径扩大、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反流、三尖瓣穿孔等.结论肺结核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主要为赘生物.  相似文献   

8.
三尖瓣下移外科治疗4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47例三尖瓣下移外科矫治经验.方法1994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47例三尖瓣下移患者,其中25例行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 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双向分流术(双向Glenn术)20例,三尖瓣置换2例;合并房缺23例,均予以修补.结果住院病死率为2.1%(1/47).1例3岁重度三尖瓣下移患儿因术后右心功能衰竭死亡.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对三尖瓣下移患者只要出现临床症状和心脏扩大均应早期手术.三尖瓣下移手术后预后取决于三尖瓣的修复及右心室的功能;若三尖瓣前叶及功能右心室发育良好,可行三尖瓣成形术;对功能右心室发育不良的患者,以选择双向Glenn手术加三尖瓣成形为宜.对心脏显著扩大,三尖瓣不能成形者,往往需三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9.
戴学宇  赵文超  冯龙  许黎阳 《医学综述》2014,(15):2829-283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慢性肺栓塞致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0例(急性肺栓塞组),慢性肺栓塞患者20例(慢性肺栓塞组)。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探测胸骨旁长轴、胸骨旁四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大血管短轴,重点观察右房室大小,肺动脉的内径和三尖瓣的反流、反流速度和心肌运动指数,并估测肺动脉的收缩压。统计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急性肺栓塞组右房、室增大发生率低于慢性肺栓塞组,肺动脉血栓率高于慢性肺栓塞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三尖瓣反流。急性肺栓塞组患者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右心室流出道大小、心肌运动指数均小于慢性肺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慢性肺栓塞致患者的右心功能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久居高原汉族人群返回平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移居高原年数:26.36±9.23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共58例、在他们返回平原平均45 d左右时,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心脏功能、肺动脉压和瓣膜口血流速度等指标,随机选取66例内地健康者作为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久居高原汉族人群返回平原后其心肺适应问题.结果 研究显示,左室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值、左心室(LV)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最大流速(MVE峰)、三尖瓣返流(TR)等指标,返回平原组(返回平原平均时间43.42±4.05天)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返回平原组右心房(RA)、右心室(RV)和左心房(LA)内径;肺动脉内径(PA)、右肺动脉内径(RPA)、肺动脉收缩压(PASP)、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最大流速(MVA峰)、三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TVE峰)、三尖瓣舒张期血流A峰(TVA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同内地对照组比较,汉族人群移居高原多年后返回平原平均45 d左右时间其右心脏结构无明显变化、肺动脉收缩压及相关指标、MVA峰、TVE峰、TVA峰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心功能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MVE峰和TR值指标发生了较明显的高原脱适应性变化,其值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位于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是右心房流出道,正常情况,右心室收缩时,三尖瓣可及少量反流,大量反流时,提示三尖瓣有病理性改变,是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一种临床表现。临床中单纯的三尖瓣发生关闭不全很少见,常由其他瓣膜疾病改变引起,最常见得为二尖瓣病变引起,当二尖瓣关闭不全时,肺循环淤血压力增加,右心室内血液淤积,容积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间接导致三尖瓣瓣环增大,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液随着增大的三尖瓣瓣口倒流入右心房,造成功能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器质性三尖瓣病变多见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三尖瓣畸形改变,也可为后天性病变直接发生于三尖瓣,如暴力型冲击造成三尖瓣瓣叶脱垂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公民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大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必要的心脏手术方式选择对患者预后有不同影响,目前三尖瓣成形术主要包括Kay’s缩环术、De Vega成形术及人工瓣环成形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得示De Vega成形术与人工瓣环术式,而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对不同三尖瓣成形术并没有完全明确的金标准。该综述的研究可能对患有三尖瓣关闭不全(TR)病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为合理、安全、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Amplatzer封堵术后右心房、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2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男9例,女16例;均行右心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Amplatzer式封堵器或国产类似AmplatzerASD封堵器。术前、术中、术后3天、术后3个月分别经胸彩色多普勒心脏检查,观察右心房、右心室大小、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力、右室射血分数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2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后,封堵器位置良好,未见偏移。CDFI:术后3天1例患者封堵器旁见3mm的分流信号,此例患者术后1月复查未见分流信号。余24例术后3天均未见穿隔分流信号。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右心室前后径、长径、横径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0.01);三尖瓣反流及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所升高。3个月后复查右心房、右心室的大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ASD患者经封堵术后不仅消除了异常分流,而且使右心室的高动力状态得以纠正,也改善了左室收缩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评价心脏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心脏超声诊断的方法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红 《西部医学》2003,1(2):175-176
正确的心脏超声诊断 ,不仅需要具备解剖、声学、流体力学、计算机、超声专业等方面知识 ,还需要广泛的临床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法。1 超声诊断三步骤1.1 血流动力学诊断或病因、解剖结构诊断 依据二维及 M型超声所见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心肌厚度及运动状态 ,房、室间隔连续性 ,各瓣膜形态、结构及开闭活动 ;多普勒超声各瓣膜口两侧有无异常血流 ,心内有无分流等作出诊断。如二维超声发现患者右心室增大 ,右室流出道增宽 ,右室前壁运动增强 ,提示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常见原因为房间隔缺损以及三尖瓣关闭不全。此时二维超声应着重观察房间…  相似文献   

14.
将国人成人正常心脏 50例制作成心脏纤维支架标本 ,输入微机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观测。观测了左、右纤维三角 ,左、右房室环 ,主动脉环和肺动脉环 ,Todaro腱 ,Suraorticcurtain膜 ,三尖瓣环和室间隔膜部等 ,共提供数据 1 0 4个。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纤维支架 ,探索房室交界区 ,以及为心脏外科手术和心脏影像技术提供了一系列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肺动脉造影或核磁共振证实确诊肺栓塞患者18例,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右心及肺动脉血栓回声及右心结构和功能状况、三尖瓣返流程度及肺动脉压以及下肢深静脉有无血栓栓塞.结果:18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直接检出肺动脉内血栓回声4例(22.2%);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12例,右室壁运动幅度减低8例,频谱多普勒显示三尖瓣返流峰值速度明显增大10例,肺动脉高压10例.溶栓后48h多数患者右心功能即有明显改善,一周即恢复正常;18例患者中检查出有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72.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动脉内血栓直接检出率较低,但多数患者能检查到右心系统功能异常,在肺栓塞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下肢静脉的详细检查,治疗效果的观察,预后的评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积累经验以便对肺动脉栓塞及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常规心脏切面检查,尽可能清晰的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重点观察右心形态及功能,仔细观察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是否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是否有充盈缺损、三尖瓣返流。同时检查患者下肢静脉,观察管腔内有无血栓,血栓的形态、回声、发生部位,采用内科溶栓治疗或外科取栓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观察肺动脉收缩压的动态变化,右心大小,有无肺动脉及右心系统的血栓再发生。结果:12例中肺动脉主干及肺动脉分叉处血栓3例,肺动脉主干及右肺动脉血栓6例,左肺动脉血栓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了准确、无创、快速、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工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传统De Vega手术,观察组则施以人工瓣膜成形环术,对比两组术后1年、2年、3年三尖瓣反流改善情况及术后2年、3年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水平。结果:术后各时段,观察组三尖瓣反流中度以上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年、3年右心室内径及肺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施以人工瓣膜成形环术治疗,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明显减轻,右心室内径缩小,且肺动脉压显著降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病右心室功能不全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不同肺动脉压力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特点,探讨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室功能不全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9例风心病择期行瓣膜替换术患者,根据不同瓣膜病变情况分为单纯主动脉瓣病变(AO)组、二尖瓣关闭不全(MI)组、二尖瓣狭窄(MS)组和联合瓣膜病变(DV)组.运用多腔漂浮导管及REF-1TM右心功能监测仪,动态观察围术期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右心室前负荷指数(RVEDVI)、右心室每搏作功指数(RVSWI)、右心作功指数(RCWI)的变化,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前、术后12、24、36、48 h的右心室室壁应力(RVWS)、跨三尖瓣血流参数充盈早期峰值流速(E)与充盈晚期峰值流速(A)之比(E/A)和三尖瓣返流量(TI)的变化规律.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室收缩指标及前、后负荷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而与右心室舒张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和体循环阻力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风心病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室功能不全互为因果,关系密切,围术期积极采取措施,回复肺动脉高压,对防治右心室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Ⅲ,Ⅳ间肋可闻及四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不亢进。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示双肺血减少,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右室大,心胸比率为O.59。B 超示右心房明显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心室较小,肺动脉瓣下右室流出道可见室壁隆起,三尖瓣关闭不全,未见房间隔及室间隔连续中断。双氧水造影未见房室水平分流。右室造影:造影剂排空时间延长,右室增大,肌  相似文献   

20.
人在出生时就有的心脏结构异常称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如左、右心房之间隔有缺损称房间隔缺损,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隔有缺损称室间隔缺损。各处瓣膜的异常可有狭窄或闭锁,如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