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克服视频传输中因视频传输差错引起的视频质量下降,提出了一种视频差错掩盖的两步多权值边框匹配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受损宏块周围的宏块信息来估算受损宏块的运动向量,并首先通过预掩盖受损宏块,使视频图像质量初步改善;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两步多权值边框匹配算法评估受损宏块的候选运动向量;最后用产生最小边界匹配差值的候选运动向量的运动补偿块来替代受损宏块,以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这样就基本上克服了边界匹配算法在物体边界对运动向量估算不准确以及大量连续GOB或整帧丢失时,掩盖效果较差甚至无法掩盖等不足。通过基于H.263 和Internet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有效地抑制视频差错扩散,并能取得满意的差错掩盖效果。  相似文献   

2.
向永生  傅明 《计算机应用》2008,28(11):2890-2892
H.264视频编码标准采用帧内预测,帧间的宏块分割等新的特性提高了编码效率,同时也较大地提高了模式选择的复杂度,因此H.264视频转码中模式选择算法将显著影响到转码的效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H.264视频流空间分辨率缩减转码的宏块模式选择算法。主要利用输入码流中的宏块模式和运动矢量信息,获得局部的预测方向或者梯度方向,从而根据方向信息,减少需要计算的宏块模式的数目。实验证明,在保持编码效率和视频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H.264下采样转码过程中的宏块模式选择算法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3.
谢涛  李志华  黄轶伦 《计算机工程》2011,37(14):9-11,17
针对IP网络丢包条件下的H.264高清视频实时解码问题,分析高清视频码流的特点,提出一种实时错误掩盖算法。该算法利用丢失片的边缘宏块信息,以垂直距离为权值加权平均预测得到错误宏块的运动矢量,进而完成错误掩盖。实验表明,与Joint模型中的错误掩盖算法相比,该算法提升了重建图像的主观质量和客观质量,计算复杂度较低,错误掩盖效果较好,适用于高清实时解码。  相似文献   

4.
H.264视频编码标准对于帧内预测采用了I16×16、I4×4和IPCM三种模式,而前两种模式分别有四种和九种预测方向,这些特性提高了帧内宏块的编码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帧内模式选择的复杂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H.264视频流空间分辨率缩减转码的帧内宏块模式选择算法,主要利用输入码流中的宏块模式信息,推算出下采样后宏块可能的模式及预测方向,从而减少需要计算的宏块模式数目,同时对I4×4宏块采用子块刷新机制,确保转码质量。实验证明,在保持编码效率和视频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H.264下采样转码过程中帧内宏块模式选择算法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错误隐藏技术是视频传输中保证重建质量的重要技术,可以有效恢复传输过程中因传输环境恶劣等原因造成的信息丢失和错误,为了增强AVS-P2的抗传输差错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运动矢量的自适应时空域错误隐藏算法。对I帧中的受损宏块采用空域错误隐藏方法,利用受损宏块周围已正确解码像素值进行加权插值来恢复;而对非I帧中的受损宏块则采用时域错误隐藏方法,根据宏块的运动剧烈程度分别选择AVS-P2中通用的错误隐藏方法和基于冗余运动矢量的错误隐藏方法。最后,在AVS-P2 RM52_20080721平台上实现了该算法,大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原有方法,解码视频图像的客观质量和主观效果均得到了一定提升。因此,所提方法可以有效保证AVS-P2解码端接收视频的主观质量,增强了其抗传输差错能力。  相似文献   

6.
内容指导的自适应时域错误隐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小视频传输中的错误对解码端重建视频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使用于H.264的基于内容的自适应时域错误隐藏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受损块邻域进行边缘检测,通过对边缘信息的进一步分析来对受损块的宏块模式进行估计,然后根据估计的宏块模式对受损块进行重建。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更好地适应丢失块内存在运动目标的情形,差错隐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使视频数据适应异构网络和不同终端设备,基于最新视频编码标准H.264的跳帧转码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在H.264跳帧转码过程中,对所有帧间候选模式进行运动估计而耗费巨大计算资源等问题,在分析相邻帧对应宏块编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宏块时域相关性的快速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统计不同特性视频序列相邻帧对应宏块编码模式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高的模式作为编码模式可选集合,以减少模式选择遍历数目;在对当前宏块进行编码时,根据前一帧对应宏块的模式从上述集合中选取模式进行遍历,以实现率失真优化算法的提前终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控制比特率增长4%的情况下,缩减编码时间近25%,说明算法在保证视频图像具有较好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多视点视频编码(MVC)可变尺寸块的模式选择计算复杂度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式复杂度的多视点视频编码快速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分析了多视点视频编码参考模型(JMVC)中各尺寸块的分布特点。然后,提出模式复杂度的概念以确定当前宏块的模式特征。最后,将宏块分成3个不同的模式类型:如果当前宏块属于简单模式,那么仅16×16分块被检查,其他分块均跳过;若当前宏块属于中等模式,则8×8块被跳过;若当前宏块属于复杂模式,所有模式分块都要检查。这样算法对那些不必要的模式选择过程就可以提前终止,从而使得计算量大大减少。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保持同JMVC中全搜索算法几乎相同的编码效率,同时使计算复杂度减少62.75%。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多视点视频编码(MVC)可变尺寸块的模式选择计算复杂度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式复杂度的多视点视频编码快速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分析了多视点视频编码参考模型(JMVC)中各尺寸块的分布特点。然后,提出模式复杂度的概念以确定当前宏块的模式特征。最后,将宏块分成3个不同的模式类型:如果当前宏块属于简单模式,那么仅16×16分块被检查,其他分块均跳过;若当前宏块属于中等模式,则8×8块被跳过;若当前宏块属于复杂模式,所有模式分块都要检查。这样算法对那些不必要的模式选择过程就可以提前终止,从而使得计算量大大减少。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保持同JMVC中全搜索算法几乎相同的编码效率,同时使计算复杂度减少62.75%。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视点视频编码原始模式选择算法编码复杂度极高的问题,分析多视点视频加深度视频中宏块模式与深度信息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息的多视点视频快速模式选择算法。结合深度值将三维空间分成远、近、中3个区域分别处理。针对复杂度最高的中距离区域,将全局视差矢量指向的参考视点对应块及其周边宏块采用率最高的模式作为候选模式,提前分离出可能采用大块模式的宏块,利用基于运动信息的深度平坦度动态阈值判定方法确定最终的宏块预测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基本保证率失真性能的情况下,与全搜索算法相比,可平均节省71.70%的搜索点数,明显降低了编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小视频传输中错误的影响,提高解码端重建视频质量,根据H.264/AVC标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宏块分块模式预测和双模式叠加的时域错误隐藏方法.方法先对受损宏块进行宏块级运动补偿和残差修复,得到宏块级隐藏结果;然后利用受损宏块邻块分块模式和边缘特点预测受损宏块分块模式,分模式进行子块运动矢量估计和补偿;最后将宏块...  相似文献   

12.
针对H.264帧间预测编码的新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尺寸块运动矢量恢复的时域差错掩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相邻宏块编码模式的相关性,根据周围宏块的编码模式判断受损宏块的编码模式及运动矢量恢复的宏块划分方式,分别对各个划分的子块进行运动矢量的恢复;然后利用相邻块运动矢量参考帧的相关性,根据相邻块运动矢量的参考帧确定匹配使用的参考帧;最后采用边缘失真匹配方法恢复运动矢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同传统的差错掩盖算法相比,由于支持不同尺寸块运动矢量的恢复,因此,算法对差错信号能够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视频压缩码流在信道传输时 ,由于受到信道带宽或者稳定性的影响 ,容易发生数据的损坏或者丢失 ,这样不仅会对当前的视频帧产生影响 ,而且差错会延续到随后的视频帧 ,因此 ,需要采用某种技术来降低差错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在对最新视频压缩标准 H.2 6 4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 H.2 6 4标准的框架 ,对已有的差错掩盖算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适合 H.2 6 4编码标准的时域子块匹配差错掩盖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 8× 8的子块代替 16× 16的宏块 ,作为差错掩盖的运算单元 ,然后对不同的子块采用不同的边界像素 ,利用边界匹配算法 ,并通过改进的 1/ 4像素精度菱形搜索法在参考帧内找到最佳匹配块。实验结果证明 ,由于该算法有效地利用了 H.2 6 4压缩码流里的信息 ,因此 ,同传统的时域差错掩盖算法相比 ,对差错信号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AVS-M是中国自主制订的数字音视频编码系列标准(AVS)中的移动视频编码标准。AVS-M采用了可变块尺寸运动估计和率失真优化模式判决,增加了编码器的复杂度。针对AVS-M帧间预测多预测块模式的特点,文中提出一种选择预测块模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判决的模式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保证了视频质量,提高了编码器的编码速度。  相似文献   

15.
卞定元  冯辉  胡波  邵谦明 《计算机工程》2008,34(12):203-205
对CDMA2000无线网络中的MPEG-4视频传输进行了跨层性能评估,研究无线信道误码引起丢包的情况下MPEG-4视频编码参数对经信道传输后解码得到的图像质量的影响。以3GPP2的CDMA2000网络仿真器为基础搭建了软件仿真系统,对不同无线信道模型以及不同丢帧率条件下MPEG-4编码参数对视频数据传输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为跨层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眼立体视觉特性的多视视频码率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山  孙军  王嘉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9,14(11):2396-2400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立体视觉特性的多视视频码率控制算法.引入了立体视觉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准,并基于此推导出一种帧级目标码率分配方法,同时根据相邻宏块量化参数来调整当前宏块量化参数,以消除立体视频的块效应.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本文算法的多视视频编码器,在取得更稳定的比特率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立体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7.
增强无线视频图像传输差错恢复能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无线网络环境下视频图像的鲁棒性传输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增强视频图像传输差错恢复能力的新方法。在编码器端采用基于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矩阵系数的快速分类算法提取图像区域分类特征与再同步信息等构成指示信息,并用考虑量化误差后改进的DCT系数强制奇偶修改方法将其嵌入到图像码流中,用于解码器端视频图像序列的差错检测、再同步和差错恢复,以此增强基于H.263 的视频图像传输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标准编解码器的传输质量,不额外增加信源传输码字,计算成本较小。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H.264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原有的宏块类型不再适用,从而需要重新选择。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宏块类型选择方案,适用于基于H.264的任意比例因子的空间分辨率转码。由于任意比例因子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待编码帧中的宏块无法与已编码帧的宏块边界对齐,提出了影射块和覆盖块的概念,根据缩放因子的大小,在基于块统计和基于像素统计之间作出调整,从而在保证压缩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在帧间模式选择部分,对SKIP类型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SKIP类型的选择与已编码帧中SKIP类型的比例有关,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针对各种测试序列,并组合了多个图像缩放因子,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在帧内模式选择部分,与全搜索法相比,在保证PSNR损失不超过0.1 dB的前提下,方法的速度能提高约3.5倍;在帧间模式选择部分,与全搜索法相比,在保证PSNR损失不超过1.0 dB的前提下,本方法的速度能提高约30倍。  相似文献   

19.
田涛  彭宗举 《计算机应用》2013,33(6):1706-1710
多视点彩色视频与深度视频作为多媒体系统中主流3D场景表示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深度视频反映场景的几何信息,如何对其进行快速编码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深度视频快速编码算法。首先,根据深度视频的边缘和运动属性把深度视频分为四个区域;然后,深入分析不同区域内宏块模式分布比例以及参考帧选择特性,设计了不同的宏块模式选择和参考帧搜索策略来提高编码速度;最后,测试提出算法的编码时间、码率以及合成虚拟视点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在保证虚拟视点图像质量和编码码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节约了85.73%~91.06%的编码时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ARQ机制下的低延时无线视频传输,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信道信源联合码率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Markov模型作为无线信道模型来预测估计信道的状态和带宽,并以基于Cauchy分布的率失真模型作为信源模型;然后在帧层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器的缓存控制算法,即根据预测信道带宽和缓存器状态来分配每帧目标比特数,以提高缓存的控制能力;对于宏块层则在监控缓存器状态的同时,利用基于Cauchy分布的率失真模型,最后通过Lagrange方法来优化分配目标比特数。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不仅能显著提高平均峰值信噪比,并能大幅减少跳帧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