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立新 《特种油气藏》2012,19(2):126-129,142
针对牛心坨油田的储层特性、原油物性、出水特点,从堵水剂的选择、堵水剂成胶前与原油的流度比差异、成胶后强度、施工工艺、施工参数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牛心坨油田因油水黏度差大、地层非均质性,导致裂缝诱导、注入水窜流,并研制出了适合该油田的选择性堵水工艺,现场应用2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研究内容填补了国内外低渗裂缝性高凝稠油选择性堵水领域的空白,为同类油田的选择性堵水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根据选择性堵水机理,针对高强度堵剂由于过度交联易出现脱水的问题,筛选了一种适合裂缝性油藏的选择性堵剂.该堵剂由质量浓度为10 000 mg/L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20 mg/L的有机铬(Ⅲ)交联剂和700 mg/L的添加剂组成.该堵剂抗盐性及稳定性好,初始粘度低,注入性好.单管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该堵剂在岩心中的突破压力梯度为26.3 MPa/m,能够满足裂缝性油藏堵水的需要.双管并联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该堵剂选择性优先进入高渗透水层,在低渗透油层提高原油采收率为9.3%~10.2%.与此同时,由于堵剂是水基堵剂,油层也未发生“堵死”现象,在高渗透油层提高采收率为3.4% ~5.8%,说明该堵剂有较好的选择性封堵能力.  相似文献   

3.
注水开发稠油油藏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远明 《河南石油》2000,14(5):22-24
分析了水驱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水驱开发过程中原油性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论述了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开采机理,水驱转蒸汽驱时机及注汽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阐明了稠油油藏水驱后期转蒸汽驱开采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4.
草古1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结合矿场实践,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裂缝性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及开采效果。目的:搞清此类油藏的开采规律,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结果:高角度裂缝发育的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由于裂缝发育的随机性,直井开采效果差异较大,而水平井能钻遇更多的裂缝,故水平井方式开发较有利;由于此类油藏渗透性较好,依据平面原油性质的变化,采取井筒降粘和蒸汽吞吐引效相结合的配套开采模式,并应用改进的井筒降粘采油工艺及优化的注采参数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改善开采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通过开采特征研究,所确定的布井方式,开采方式及采取的一系列参数技术界限,保证了此类特种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微裂缝发育,注水开发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快,造成油井水淹等问题。通过室内研究,开发了一种以改性聚丙烯酰胺为主要成分的高效选择性堵水剂YDS。通过与优化设计技术、WI堵水决策技术的结合应用,在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堵水效果,并形成了适合特低渗裂缝性油藏应用的选择性堵水配套技术,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水驱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水驱开发过程中原油性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论述了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开采机理、水驱转蒸汽驱时机及注汽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阐明了稠油油藏水驱后期转蒸汽驱开采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天然裂缝性油藏中有效裂缝间距对水驱和二氧化碳驱设计是很关键的。递减率数据和吸渗数据可结合起来以估算有效裂缝间距 .本文阐述了精心设计的实验室吸渗试验是如何与油田匹配的 ,以及这些简单的观察数据是如何用于估算一个大的天然裂缝性油藏的裂缝间距。裂缝间距也可用水平井岩心单独估算。用递减率 /吸渗间距计算的裂缝间距与从水平井岩心所得的结果极其吻合。  相似文献   

8.
稠油油藏蒸汽驱合理井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井网密度直接影响到蒸汽驱开发的采油速度、开发年限、最终采收率及投资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蒸汽驱开采机理,提出了计算蒸汽驱产量的解析方法。在改进FarouqAli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解析模型考虑了蒸汽的重力分离、蒸汽驱前缘热水区的存在,对生产井生产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更符合实际的处理。此模型可用于预测油水产量、蒸汽区的体积厚度、加热区的温度和油水饱和度等。根据蒸汽驱过程中注汽速度、采注比、井底蒸汽干度等操作条件的临界值,提出了稠油蒸汽驱过程中合理井网密度的优化方法,建立了优化模型。实例运算表明,优化方法及软件具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原油田胡12、19块稠油油藏粘度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特点,通过筛选、优化及评价等大量的实验研究了一种稠油油藏降粘剂。该降粘剂的应用使原油粘度大大降低,从而解决井筒举升、集输矛盾等问题,并且提高了油藏波及体积,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加热油藏的机理,建立了电加热过程中电流场、渗流场、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对无因次电导率、电极位置和电极半径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电导率和电极位置对采收率影响较大,而电极半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稠油洞藏边水封堵技术是以电厂废渣一粉煤灰做主剂,配以适量的有机胶联堵剂和固化剂,针对稠油油藏边水进行封堵的一种化学封堵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堵剂的配方、性能、配伍性等的研究,优选出一种强度可调、耐温性较高、稳定性和配注性能较好、成本较低的新型堵剂。经河南油田现场应用表明,对高渗透出水层有较强的封堵作用,对中低渗透潜力层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ѷ��Ե�ˮ��������ˮ�ֶ�̬�о�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威远气田震旦系气藏为例,利用锥进模型对裂缝性底水气藏气井水侵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基质渗透率、裂缝大小及分布、井底隔层、采气速度、气井打开程度和水体大小等多种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沿裂缝水窜是该类气藏的主要水侵特征;并根据气井不同水侵特征归纳出4种主要的水侵模式,即水锥型、纵窜型、横侵型和复合型;分析了各种水侵模式的动态特征和地质基础,为改善裂缝性底水气藏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得出的结论与气藏实际符合,可作为有效治理底水气藏水患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复合暂堵—解堵技术在裂缝型气藏水平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江汉油田建南气田碳酸盐岩气藏具有的低压、低渗、裂缝—孔隙型特征,对其后期裸眼完成长水平段水平井气层保护方案进行了选择,对以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的储层进行了室内研究。综合考虑暂堵和解堵两方面的要求,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暂堵—解堵技术。在建平1井现场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气层保护方面取得了突破,为类似油气藏的保护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茨榆坨油田茨34块经过近20年的常规开采,面临着油层亏空、注水开发采收率低、水淹情况比较严重等问题,急需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发现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在茨15—156井组,选定该块茨15—156井组进行CO2+水段塞驱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该块运用CO2+水段塞驱开采方式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是可行的,增油效果明显。该区块试验的成功为类似区块开发方式的成功转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水淹力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发育着复杂的裂缝网络,随着注水开采程度的加深,过高的注入压力和过量的注水会引起微裂缝开启、起裂、扩展和相互贯通,在注采连线形成高渗透带,导致注入水单向突进,油井含水上升快,造成油井水淹和窜流严重,降低了油田的最终采收率。针对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裂缝系统的演化贯通给油田开发带来的困难,研究分析了天然裂缝内注入水渗流对裂缝起裂的影响,应用岩石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天然裂缝性储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裂缝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注入压力作用下天然裂缝的开启、扩展延伸和相互贯通的力学机理,对天然裂缝性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研究裂缝的分布规律、确定合理的注水方式和注水压力、延缓注水 开发过程中油井方向性水窜和水淹速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克拉玛依风城区低电阻率稠油层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风城区重检3井稠油低电阻率油层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后认为,低电阻稠油层段多为高含泥质砂岩以及泥岩与低含泥质砂岩的互层组成,其中低含泥质砂岩是含油层或产层;但由于整个稠油层段泥质含量高,蒙脱石粘土矿物占优势,造成束缚水饱和度增大,加之矿化度又高,故井中呈低电阻率显示。对稠油低阻油层进行解释时不能只套用中、高阻油层含油饱和度标准,必须同时对地质特征与测井信息进行分析,才能提高油层解释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低渗裂缝型气藏斜井压裂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原油田户部寨气田是一个低渗致密裂缝型砂岩气藏,生产井多为斜井,投产需要进行压裂改造,前期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气藏的天然裂缝和斜井压裂中产生的人工多裂缝的双重作用会造成支撑缝长、裂缝宽度和导流能力降低,易使支撑剂过早发生桥塞,产生砂堵,从而影响压裂效果。以往压裂施工中为消除多裂缝的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前置液加入大量的粉砂,但对裂缝导流能力有不利影响,使得压裂效果较差。为此,分析了斜井压裂多裂缝产生的原因,集成应用避射、射孔优化、支撑剂段塞、变排量、变黏度施工等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大斜度井压裂所产生的弯曲摩阻,控制了裂缝条数,同时又实现了大斜度井压裂不加粉砂和环空注入方式的突破,简化了压后作业程序,并以部1-14井大斜度定向井压裂施工为例进行了压裂效果分析,取得了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稠油段油层近井微生物吞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稠油段油层原油的粘度高,重烃组分所占比例大,因此造成采出井采出困难,为了录求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菌种对此类油层进行处理,在嗽嘛 甸油田东部过渡带地区稠油段油层4口井进行吞吐试验,并研究了该菌种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降粘、增添油等状况,同时对其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稠油斜井利用常规的开发工艺很难满足需要.针对赵州桥稠油油藏井斜的特点,采用地层、井筒双重降粘及防脱、防磨、减载的“三防一减”措施,优化杆柱设计,成功地解决了油藏开发中的诸多问题.现场上措施成功率达98%.为以后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