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被认为是一种血管性疾病,系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种病变,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就与发病有关的全身和局部因素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欠佳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治疗效果不满意原因,结合近年研究探讨治疗选择用药的依据。方法:NAION患者78例84眼,均提供有当地医院或首诊医院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彩色相、视野、视力等资料,并符合NAION的诊断标准。治疗药物常选择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高渗性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应用或部分交叉应用,治疗时间1mo以上,从视力、视野、眼底、FFA,OCT检查结果分析药物治疗不满意的因素。结果:84眼经治疗后效果不满意患者,再次就诊时视盘水肿均消退,颜色明显变淡色泽不一致者65眼;视盘全部色淡不易分辨者19眼。复查造影,视盘部分轻度着色9例,其余视盘表现为无渗漏无着色。OCT检查31眼中盘周颞侧神经纤维厚度较正常人均值减少2/3者9眼,减少1/2者11眼,减少1/3者11眼,纵横十字扫描无视杯27眼,浅窄视杯4眼。所有病例在就诊时中心视力均较首诊医院治疗前下降4行以上,最多由1.5下降到0.04。11眼复查视野,结果缺损范围扩大>10°,或原相对缺损区变成绝对缺损区。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高渗性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或部分交叉长期非个性化应用是导致疗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结论:除疾病自身特点外,在发病后采取药物积极治疗及选择药物得当与否与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应尽可能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在NAION水肿期根据血黏度、血压、血糖、血脂、视杯形态采取针对性药物的个性化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动脉炎致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是引起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本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而黑人及东方人少见,现将我科在临床中所遇2例病人报告如下。例1女68岁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10天到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发病前后无一过性黑朦,复视等症状,家属反映近半年来病人常诉双下颌关节疼痛,饭量减少,不愿多说话。视力:右手动,左0.3。双眼前节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双晶体混浊。眼底右视盘水肿,呈白垩状,边缘少量出血,无明显视盘毛细血管扩张,盘周环绕硬性渗出,左眼底正常。荧光血管造影示右视盘荧光显影延迟。视野右仅余鼻侧视野,VE…  相似文献   

4.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全身血管危险因素及局部解剖因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发病机制复杂的视神经缺血性疾病.控制全身危险因素是治疗关键.目前三大治疗尝试包括改善循环(如眼压干预、体外反搏、手术),减轻视盘...  相似文献   

5.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尚无被国内外眼科同行广泛接受,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恢复患眼的视功能损害和防止对侧眼的累及,是否应该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以及哪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最佳、副反应最小是近几年来国外神经眼科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此文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的现状做出综述分析,以期为其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 c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目前NAION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很清楚。大部分有关NAION的治疗研究都是基于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病例报告研究,疗效很确切的治疗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就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50岁以上人群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以突发、单眼、无痛性视力下降为特征。多种治疗方法被尝试用于治疗NAION,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治疗方案被证实明确有效。近年的一项非随机前瞻性研究显示,患者急性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改善视力和视野,减轻视盘水肿,然而其确切疗效仍待证实。对于NAION患者进行的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然而其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目前,NAION的治疗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加强临床前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提供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3年5年间住院的并确诊为NAION的患者和同期体健中心的体检人群的实验室检查、24 h血压、全身及一般情况、眼部检查等进行分析,籍以说明其患病的危险因素,深入研究各种因素与该病的相互关系及特点,并通过临床干预性治疗,显现出该研究对此类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发病年龄(57.89±10.32)岁,男性占47.84%,女性占52.16%。病例组中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红细胞压积偏低及颈动脉超声异常的比例分别是49.07%、33.02%、23.53%、29.9%、8.25%及59.73%。对照组年龄(54.02±11.85)岁,男性占57.58%,女性占42.42%,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红细胞压积偏低及颈动脉超声异常比例分别是23.64%、10%、16.97%、27.87%、7.57%及41.05%。结论病例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偏低、颈动脉超声异常及夜间低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男性略高于女性,高血压、高血糖、血脂、颈动脉异常及夜间低血压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对于NAION的患者应积极查找全身病因,并给予有效干预。对高危人群和已患病人群做出高发病例、治疗预后等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长期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5-06期间收治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60例为病变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00例为对照组。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比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空腹血糖( FBG)和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FBG和TG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发病6、12、18 mo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和全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病程患者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FBG和TG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远期RNFL损害可能无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非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发病因素与临床的相关研究。方法:将2011-03/2012-09来我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AION的住院患者纳为病例组。并将同一时期来我院参加门诊体检并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将纳入对象的个人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和详尽的眼科检查,并进行血压监测及血常规、血脂、血糖、血液流变等化验检查,并将观察指标详细记录。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总胆固醇、HDL-脂蛋白、血常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油三脂、血糖、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NAION组较高。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中切、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全血黏度中低切、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高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NAION组较高。结论:高海拔地区NAION的发病因素不是单一的,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海拔低压低氧等环境条件下,NAION的发病与人体微循环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相关。甘油三脂、血压、血糖对高海拔地区NAION的发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黏度是高海拔地区NAION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高海拔地区人群对NAION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NAION防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尽管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小视乳头、心血管危险因素、失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白内...  相似文献   

12.
综合疗法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58例(64只眼)分入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局部注射激素,全身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神经营养剂。观察组:除应用同对照组相同的药物外,予复方樟柳碱作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配合高压氧综合治疗。以视力、视野、眼底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3.5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综合疗法可提高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视盘形态结构特征,探讨 NAION 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对71例NAION患者对侧未发病眼及69名正常人随机选择一眼的视盘进行检测,对NAION患者和正常人的视盘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AION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平均视杯深度,最大视杯深度,视杯形态测量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 NAION患者与正常组盘沿面积无差异(P>0.05. NAION组杯盘面积比小于等于0.2占91.5%,而对照组占40.6%,其中NAION组无视杯为14例,对照组仅为1例,NAION组无视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杯盘面积比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视盘,小视杯及浅视杯是NAION患者视盘的形态学特点,也是导致NAION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NAIO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2006年以来我院收治的双眼发病NAIO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特点、治疗方法、人口统计学特征、病史、视功能指标(视力、视野)等,并对影响视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共纳入61例(122眼)双眼NAION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8.0±11.0岁,就诊时平均病程12.5mo(IQR 4.75~26.5),初诊时最佳矫正视力中位数为0.7 LogMAR(IQR 0.2~1.3)。就诊时38眼仍有不同程度视盘水肿,76眼视盘色淡或苍白。典型的视野缺损类型分别为下方近水平半盲(38眼)、鼻上方缺损(21眼)、鼻下方缺损(16眼)、上方近水平半盲(13眼),以及近管状视野(12眼)。纳入患者中31例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12mo(IQR 6.0~23.5),随访期间视力中位数由0.7 LogMAR(IQR 0.2~1.3)提高至0.4 LogMAR(IQR 0.175~1.1),其中45眼(36.9%)的视力提高了2行或以上。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视力比较,初诊时及随访后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Z=-0.521,-1.600,P>0.05)。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与不伴心脑血管疾病者比较,初诊时两组患者视力无统计学差异(Z=-1.103,P>0.05),但末次随访时不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视力明显优于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Z=-2.090,P<0.05)。首发眼和后发病眼的末次随访视力均优于初诊视力(P=0.003,0.019),且首发眼的视力在随访期间的提高幅度高于后发病眼的视力提高幅度(分别为0.2 LogMAR及0.1 LogMAR),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195)。

结论:本研究统计分析了双眼NAION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发病率、病史、视功能指标(视力、视野)等,现有随访数据表明,不伴心脑血管疾病的双眼NAION患者视力改善幅度优于患心脑血管疾病者,且首发眼视力预后可能优于后发病眼。但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NAION患者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5-06/2016-06收治的68例81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对照组36例39眼(平均年龄50岁以下),观察组32例42眼(平均年龄50岁以上)。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中,发病时有遮挡感、对侧眼受累比例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空间频率和15''空间频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初始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最终视力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有NAION的患者,其临床病症受年龄较大、发病时有遮挡感、对侧眼受累等因素影响,1°空间频率和15''空间频率延迟相对较严重,且最终视力并不十分良好。由此可见,对NAION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进行病情的诊断,临床亦应该加强对NAION患者的随访,减少其患眼对侧眼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NAION)患者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G)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PG与NAION的关系。方法 将NAION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1组(发病14d内)、2组(>14~30d)、3组(>30~60d)和4组(>60~180d);按视盘水肿程度分为重度水肿组、轻度水肿组、水肿消退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NAION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PG水平。统计分析不同性别、病程以及视盘水肿程度的NAION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差异。结果 NAION组较对照组血清PG水平降低(t=-4.680,P<0.05)。不同性别NAION患者血清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6,P>0.05)。不同病程组间血清P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98,P<0.01);病程1、2、3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不同水肿程度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76,P<0.05)。水肿消退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ION患者血清PG水平降低,可能与视盘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NAION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患眼球后注射,1周后重复注射1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图、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24±0.12、0.57±0.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2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25±0.15、0.46±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5)。治疗后2组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降低和平均光敏感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及光敏感度好转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3、2.704,均为P<0.05)。2组患者治疗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波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3、2.228,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和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P<0.05)。治疗组盘周4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减轻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NAION疗效优于单纯葛根素,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01/09来我院就诊的急性期发病的单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15眼)、治疗组(27例27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激素(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维生素B1、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长春胺缓释胶囊口服治疗,30 mg/次,每天2次,疗程为3 mo.观察比较两组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平均视野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眼视力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患眼M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2.692,P=0.027、0.04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VEP振幅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2、1.840,P=0.062、0.089);治疗组与对照组PVEP潜时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2.018、1.301,P=0.054、0.216);治疗组与对照组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都比治疗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萎缩程度更严重.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尚未发现与长春胺缓释胶囊的口服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NAION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能够起到辅助治疗、减少视神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45例中国陕西籍或长期居住在北方地区的汉族NAION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即NAION组),并且无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选择45例按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条件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或其它眼病患者,自愿参与作为对照组。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定义为腹型肥胖。结果:NAION组中腹型肥胖31例(69%)高于对照组21例(4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AION组中吸烟者26例(58%),饮酒者20例(44%),对照组中吸烟者11例(24%),饮酒者16例(36%),吸烟方面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饮酒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腹型肥胖与NAION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临床以晨起后无痛性下方视野遮挡及视力下降为特征,急性期视盘节段性水肿、盘周线状出血。该病发病机制不明,推测与视盘发育拥挤(高危视盘)及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NAION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约1/3的患者视力可部分改善;近20%的患者5年内健眼将相继发病。NAION需要与颞动脉炎导致的炎性缺血进行鉴别诊断,因为后者发病凶险,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