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宝许氏为明代著名望族,科举、宦望皆为世人所称.其于文学亦甚有成就,三世之中擅长诗词文赋者代代有之.虽文献多有散佚,然仍可考见其大致情形.从现存作品来看,许氏文学在内容、风格方面均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明代文坛风尚的变化,有着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圣华 《中州学刊》2004,(3):108-111
在继承和反拨清代批评的艰难行进中,20世纪明代散文研究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地位,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和失误亦不容忽视.20世纪明代散文研究可分为发轫期、兴盛期、萧条期、繁荣期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征.其中关于明代散文流派的研究几乎贯穿明代散文研究的百年历程.对七子派的研究大抵围绕复古的兴起和动因、复古的价值和局限等方面展开;对唐宋派的研究则较系统地揭示了唐宋派的思想渊源、散文理论、审美意趣和艺术特色;对公安派的研究大抵围绕公安派的兴衰历史、小品艺术、性灵说等重心展开;对竟陵派的研究一直在抨击与肯定的矛盾中进行;相比之下,对台阁派、茶陵派的研究则显得冷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明代藏族史研究成果主要从学术专著、论文及涉及的政治与经济、民族关系与宗教、艺术与考证等方面加以概述,并对研究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明代通俗小说中的货币描写研究,近年来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三个研究主题.目前的研究,肯定了货币描写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历史认识价值,但在研究的深度和方法论上还有一定的局限;认识到货币描写衍生和推进小说情节的结构价值,具有文学叙事功能,但对这一功能的个案积累和整体爬梳还显不足;意识到货币描写对于考证某些文学史实具有参考作用甚至具有关键作用,具有文献史料价值,但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作为“证据”的货币描写,还要做具体的分析.深化这一研究,要引入更专业的经济史、社会史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发掘重大课题,加强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士大夫、士大夫家族及其关系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大夫是科名、功名的占有者,是知识的拥有者,是社会声望的享有者.明代的士大夫大多借助于科举一途,形成世代簪缨的科举家族,且具有地域性的特征.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通过地缘、姻缘、师生、同年、文社声气等,明代的士大夫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朝内之政,形成“门户”,甚或“朋党”.  相似文献   

6.
论明代的人口增长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基 《中国学术》2000,(3):205-236
在中国人口史的研究中,明清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速度,对于以后中国人口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宗韵  胡琴娥 《兰州学刊》2009,(7):200-202
“门当户对”,是中国古代家族间通婚结亲的理想。不过,从事实来看,“竹门”与“木门”也有相互的吸引力,双方地位不等的婚配在明代时有发生,且这种缔结婚姻的结果往往可以带动两个通婚家族地位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8.
网巾,因其有"天下一统"和"改易胡风"的政治寓意,在明初被统治者推广而流行全国。它一般被衬于帽下,具有束发、遮盖白发等功能,是明代男子首服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流行、发展过程中,因其"人无贵贱皆裹之"的特点而得以在明朝中晚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实现商品化,在社会风尚的变化下质地日奢,并随着思想文化的日益开放而成为男女传情和表达情感的重要信物,至明朝覆灭后,因为网巾的独特社会地位又成为思念故国的符号。网巾与明代社会变迁的关系体现了服饰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明代政府与监生的互动关系 ,说明制度的有效性在于满足制度相对人的需要。当制度不能满足制度相对人的需要时 ,制度不管其多么完美 ,最终都如一具僵尸失去效率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国在东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胡椒进口贸易.在进口与本土化种植的推动下,胡椒的流通与消费在国内广泛展开,由奢侈品一举变为日常用品.胡椒与明代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在商贸、饮食、医药、军事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小小胡椒见证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化潮流.  相似文献   

11.
抚按是明中后期灾荒救济的核心力量,他们奏报灾伤,请蠲请赈;踏勘灾伤,核实灾情;受命赈灾,主持赈务;监督赈济,澄清吏治。二者职任有交叉也有分工,巡按侧重勘灾和救灾监察,巡抚侧重报灾和领导赈灾,共同推动了灾荒救济的进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执行救灾程序的机械化及抚按自身的贪腐和不为,也严重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受"灾害天谴说"影响,明代皇帝往往在灾后要求臣下上言寻求修省弭灾之道,大臣也借机以"己意"解"天意",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灾害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而被充分利用,无论是成化间西厂的罢而复设、嘉靖间的首辅之争,还是万历初张居正柄政、万历间罢矿税使之争等都有灾害的因素。但是,灾害对政局的影响随政权兴衰而消长,灾害谴告内容的诠释具有很大选择性,弭灾修省措施的选择取决于皇帝态度,这些都对灾害对政局演进的推动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宦官政治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明代宦官普遍信奉佛教 ,积极营建寺院 ,是天下佛教寺院重要的檀护力量 ,各处的佛教僧团也呈现趋附宦官势力的倾向。因此 ,这成为明代宦官政治史和佛教史的一大特点。宦官营建寺院的活动 ,有种种复杂的表现形式 ,总体上是借助于皇家背景 ,使其势力由宫廷渗入民间社会 ,其实际意义也远远超出宗教范畴 ,具有了更多的社会及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宦官多崇信佛教.他们向寺院布施,礼敬僧人,修建寺院,怂恿皇帝违例度僧建寺,吃斋念佛,逃而为僧,组织养老义会,死后葬于寺院.明代宦官崇信佛教,既有与当时一般民众信仰佛教共同的原因,也有其个人或者说宦官集团的独特的原因,表现为其所处的特殊环境、悲惨而苦难的生活和境遇以及明代的宦官政治等.明代宦官的崇佛建寺之举,使佛教势力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和膨胀,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统治;耗费了难以计数的民脂民膏,对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了阻碍和破坏作用,总体上应予否定.当然,它也有一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扬 《天府新论》2002,(4):96-96,F003
近年来对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研究 ,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与突破 ,那就是由传统的线性价值认定转向关注作家和文化人的复杂情感世界 ,向心灵的深度开掘 ,因而 ,文学研究与文化探索呈现出千姿百态立体多元的可喜局面。最近由河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夏咸淳所撰写的《情与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便是这种对传统突破的佳作。笔者先睹为快 ,颇受书中的新颖视角所吸引 ,更为独到的见解所悦服。笔者认为 ,此书当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 ,从崭新的视角着笔的《明代心灵史》并非作者标新立异的心血来潮 ,更非作者凿空之论 ,无复依傍。恰恰相反 ,…  相似文献   

16.
陈宝良 《中州学刊》2012,(2):137-141
明代社会、文化发生重大转折,滥觞于成化、弘治年间,正德时期则是前后变化的分水岭。自正德以后,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转向,政治结构及政治氛围的变化,"社会流动"的加速及其对等级制度的冲击;还是思想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儒家传统价值观念面临新的挑战,儒学的平民化与教育的通俗化,知识分子主动参与通俗文化与出版物的商业化,无不说明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王守仁哲学的二重性,既促生了对宋明理学主流的破坏力量,也伏下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解构机因.到王学左派确立之时,便进而形成反理学思潮.明代文学主流中的唐宋派、前后七子以至公安派、竟陵派.皆与王学左派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有的成员甚至就是王学左派中的重要人物.明中叶以后出现的带有近代化色彩的文学新思潮,特别是戏曲、小说的大发展,实际上正是王学左派以及反理学思潮的直接成果.  相似文献   

18.
明代山水诗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初期山水诗可以胡应麟《诗薮》按地域别为吴派、越派、闽派、岭南派、江右派五个创作群体。越派与吴派的山水诗成就高于其它三派,刘基、高启分别是其代表。明兴盛时期的“台阁体”其山水诗无明显政治目的,以冲淡闲雅为宗。明代中叶的复古派也不乏好的山水作品。明代晚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以前愈益亲密,人们的山水审美意识更进一步深化。遗憾的是此时的山水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方面  相似文献   

19.
行卷是由唐代科举衍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很多士子借助行卷的方式得以登第。但宋以降,由于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降低了行卷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学者大多认为,行卷在唐、宋之后便不复存在,但实际上,行卷之风在明代中后期再次兴盛,士子又奔竞于名公贵人之门。明代文人的诗文集收录了许多有关行卷的文章,特别是明代文人相互标榜及结社等风气的盛行,为明代行卷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对文人心态、社会风气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明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出发 ,对明代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学校中的学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考察 ,分析各类生员别称的起源及其意义 ,各类学校中生员的种类 ,藉此说明生员别称的繁多 ,其实就是生员社会地位变化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