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一次性锁扣在院前急救抢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8台救护车上的抢救药箱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一次性锁扣封闭式管理模式),对比2组管理模式中护士清查抢救药品的时间、查车交接班时间、过期及标识不清导致药品损耗的支数及护士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清查抢救药品的时间、查车交接班时间、过期及标识不清导致药品损耗的支数少于对照组(P0.05),医务人员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锁扣用于院前急救药品的管理,能大大节约护士的查车时间,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和药品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率。可在院前急救及门诊、医技等配备抢救药品的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经过院前急救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评估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106例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给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和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中,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争取抢救机会,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排药差错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6月PIVAS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将其记为对照组,2016年7~10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其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医嘱、成品核对、审方编批、退药、排药核对、输液配置差错方面情况、实施的有形和无形效果。结果:观察组排药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学习新进药品、规范操作流程、定期考核、设置警示标识、强化相似药品、相同药品归类、定期培训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执行能力、凝聚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PIVAS排药差错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效快捷的产科出血院前救护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0月新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接入的产科出血患者47例为实验组,选择2003年1月~2005年9月旧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接入的产科出血患者51例为对照组.比较在不同的院前救护模式中其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上的差异,观察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出车速度及5 km内、5 km外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P<0.01),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日缩短(P<0.05),无产科出血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院前急救时效性的管理、缩短急救半径、尽早针对产科出血的原因采取救护措施,可有效节约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保障母婴安全,减少产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为重症肺炎患者饮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ICU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管理模式;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ICU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医生开出患者饮食医嘱,护士执行医嘱。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血清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并发症、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ALB、HGB、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血清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入住ICU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流程化院前急救护理的48例设为观察组,将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就诊的5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和院内病死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院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采取流程化护理措施优于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再抢救,前者可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医院反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制定急诊专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考评指标,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统计并比较观察期间两组病人的护理投诉情况和遵守医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和接诊期间病人意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和药品准备的完好率和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严格遵守医嘱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为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对减少医护纠纷、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遵守医嘱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的效果。方法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加强护士院前急救专业培训,保证院前急救药品、设备的齐全及完好,规范现场急救和运送途中的急救制度等,比较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前后院前救护效果。结果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后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和途中时间均较前缩短,急救成功率从90.2%上升到96.3%,加强管理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能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培训与提高车祸重伤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2018年车祸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资料,根据护士是否接受过院前急救护理培训分为对照组(未接受培训)与观察组(接受过培训),每组各20人;比较两组出诊护士在院前急救护理处理上的区别,护士的心理正常率及车祸重伤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操作指标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评分及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理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参加院前急救的重伤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培训,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重伤患者死亡率,且强化了护士的急救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于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在我中心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开始执行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2015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流程,2016年1~9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指标、1周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诊反应时间、第一份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到达医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周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在心绞痛、再狭窄、恶性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院前急救流程进行优化,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并加强院内院外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提高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培训在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护士80名为研究对象。按入职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入职)和观察组(2017年1-12月入职),每组40名。对照组护士接受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即急诊科带教老师示范教授;而观察组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除颤、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使用、有创呼吸机使用、心肺复苏机使用、气管插管配合、气管镜吸痰配合等操作视频二维码的使用。培训期为6个月,培训结束后考核护士的急救操作成绩、医生对护士急救能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急救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生对护士的急救能力满意度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辅助培训可提高急救护士的急救能力、提高医生对护士急救能力的满意度,且具有便捷、安全、经济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美群 《天津护理》2005,13(2):85-8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成功率。方法:观察组为患者亲友呼叫救护车进行急救;并在到达现场立即予以急救治疗和护理;对照组为发病后由亲友从家中送到医院救治。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由于在发病后第1h内经现场初步抢救,其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院前急救能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探讨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应用效果.通过成立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小组,对急诊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急救技能示教、模拟出车现场操作培训,结合临床制订院前急救操作流程,采用模拟出车现场进行操作培训,急诊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操作、院前急救能力和医生的配合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吴晓英  王栋梅  吴文琴 《护理研究》2012,26(32):3043-3044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建立环节监管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利用定置管理对救护车、车载设备及急救物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院前急救流程对院内反应时间(指接到急救指令后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现场救护工作内容、转运途中监护、院前急救记录与反馈进行常态化管理,从院前急救人员、车辆、设备、通讯、药品器械、技术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监督、不定期应急综合演练和年终全面考核。[结果]实施精益管理后院内反应时间由2.43s缩短为1.58s,抢救成功率由98.9%上升为99.4%,病人投诉率由0.4%降为0.1%。[结论]院前急救实施精益管理可缩短院内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投诉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经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接诊的病人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治疗组300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的院前急救,治疗组患者接受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 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质量. 结果 治疗组患者院前急救的应诊反应时间、现场病人抢救成功率、院前病死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 05 ). 结论 在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减少患者院前病死率,为临床医生治疗争取有利的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救车药品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对全院急救药品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护理部每个月抽查急救车药品管理情况及考核临床护士在应急演练中对急救药品的掌握情况。结果:采取一体化管理半年后,急救车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均有提高(P0.05),护士对急救药品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车药品一体化管理可提高管理质量和药品实际使用水平,从而保证急救时用药的及时和准确,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回访护理对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院前急救收治的患者100例,住院科室的护士100名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回访护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院前急救收治的患者100例,住院科室的护士100名作为观察组,行回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及时性、急救技能、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质量、交接班执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急救意识、急救技能、沟通能力、专科知识、护理文书书写综合素质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访护理可通过收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意见使改进措施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患者、接收科室护士的满意度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模块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手术室质量控制核心小组带领各专科组根据各类手术特点和医生习惯设计完善相应的手术配合护理模块并将常用易错模块图片粘贴在手术间墙上,对全体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在手术室推行模块化管理,选择实施模块化管理前后代表各专科的择期手术各100例,考核评价护士在手术配合护理中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的正确率、器械物品准备正确率、仪器准备布局操作正确率和手术护理准备时间。结果实施模块化管理后,护士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的正确率达到100%,手术护理达标率和手术医生满意度均明显优于模块化管理实施前(P0.05)。结论模块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规范了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