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黝铜矿类矿物在热液金矿床中广泛分布,是许多这类矿床的主要矿物之一。在金-石英脉型的深源矿床中,比较发育的是砷黝铜矿-黝铜矿连续系列的黝铜矿类、含铁的和含锌的黝铜矿类。这类矿物以含微量的Se,Te,Tl以及含低量的Bi,Cd,Pd和Mn为特征。火山成因金矿床的标型矿物是含碲黝铜矿类矿物。它的发育是衡量矿石《火山性》程度的标尺。黝铜矿类矿物的特征是含铜量的增高。超低温热液金矿床中是含硒的黝铜矿类矿物,铊是这些含硒的黝铜矿物中典型混合物。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低温热液金矿床可分成硒型和碲型2种类型。硒型金矿床赋存在沉积岩和火山岩中,而碲型金矿床则产在火山岩中。硒型由Ag、Pb、Zn和Mn矿化伴生,而碲型则与Cu和Bi、以及极少数与Hg和T1共生。并且硒型以出现大量的冰长石、绢云母和碳酸盐,缺少重晶石为特征。碲型则以碲型金矿床中普遍存在有铜矿,象硫砷铜矿(还有铋矿如辉铋矿)为特征;但是在硒型金矿床中,铜矿稀少且没有铋矿。在碲型金矿区,绢云母蚀变是普遍的,而在硒型金矿区是以绿磐岩和钾蚀变为主。流体包裹体数据表明,碲型和硒型的形成温度分别为200—300℃和150—270℃。硒型和碲型硫化物的硫δ~(S4)S分别为-8‰—+5‰(平均0‰)和-3‰—+7‰(平均+2‰—3‰);同时表明碲型硫化物硫的火成源和硒型的火成源和沉积源。碲型硫化物硫的δ~(34)S范围为+18‰—+29‰,同时提出一个火山源的SO_2气体的分布。碲型矿化流体硫和氧活度一直比硒型的高,而碲型矿化流体的pH值则一直比硒型的矿化流体低。这些地质、矿物学、地球化学上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同由低温热液矿化相伴生的那些活动地热系统的比较指出:(1)硒型和碲型存在于相同地热系统中不同的2个部分;(2)碲型形成比硒型更紧靠热源;(3)碲型形成矿化地点比酸-亚硫酸盐型远离火山中心;(4)火山源的SO_2气体的分布和主岩的类型是重要的因素。矿体流体化学性质(氧活度、硫活度、pH值、硫同位素成分)的不同导致了日本含碲和硒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日本生产金和银的3种类型的矿床中的Ag/Au总产量比和金-银矿物进行了总结。这些矿床包括:金-银脉(1—A型),贱金属脉[Cu,Pb,Zn,Mn,(Sn),(W),(Bi),(Mo),(Sb)](1—B型),富金浸染型矿床(2型)。一般,贱金属富集的矿床(1—B型)具有下述特征:①Ag/Au总产量比值高;②主要的银矿物是Se贫的辉银矿,有时候是银的硫酸盐(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银镍黝铜矿);  相似文献   

4.
埃欧西察(Elshitsa)以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保加利亚斯瑞德纳山(Sredna Gora)成矿带的中部。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化被认为是发生在晚白垩世岛弧火山-深成作用和热液作用的产物。主要含金矿物除了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之外,在块状硫化物透镜体和细脉带中还有少量的砷黝铜矿、碲黝铜矿、含Se硫铜铅铋矿、自然银和斑铜矿期的金矿代。在黄铁矿和铜-黄铁矿矿化阶段沉淀的6个矿物的共生组合均含金,通常金的品位小于1×10~(-6)。自然金和银金矿在硫化物中以圆形包裹体和粒间微粒形式产出。早期块状黄铁矿中的金呈超显微状态(<0.1μm)和胶体状态,在温度为250~160℃范围内,黄铁矿的变形和重结晶作用导致Au和Ag迁移到裂隙和硫化物矿物的颗粒之间,结果,自然金和银金矿的粒度变大,从早期的胶黄铁矿中的超显微颗粒(<0.1μm)增大到晚期的金-硫化物组合中的显微颗粒(0.1~100μm)和肉眼可见的颗粒(>100μm)。在41个独立研究的颗粒中,银金矿的成色变化在780‰~992‰之间,平均为895‰。自然银与斑铜矿伴生,Cu、Te、Sb和Be为金和银金矿中最常见的微量元素。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是最重要的Au-Ag载体矿物组合。提出了硫化物变形作用中金的地球化学性状模式,包括从早期到晚期硫化矿物组合中金粒度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主分量因子统计法应用到化学分析数据中,鉴别出从主要由绿泥石-白云母-纳长石(Ab)-石英(Q)组分往上为含矿碳酸盐-Q-Ab和Q-绢云母的未蚀变片岩,最后为Q脉型交代岩的地球化学分带,以确定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只要一些原生片岩矿物组合被保存下来,微量元素的原生共生组合被保存在交代岩中,随着热液蚀变作用的增强,Au和亲铜元素的丰度就增加。也研究了交代柱中的主元素得失  相似文献   

6.
在Waihi安山岩中的巨大石英脉系统中,存在一个很大的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总共生产了约199tAu和约1243tAg,Ag:Au=6.2)。金—银工业矿石向下延伸达575m。大面积的冰长石—石英—伊利石—绿泥石—黄铁矿蚀变带与较大的石英脉相邻并伴生石英+方解石+黄铁矿±冰长石±伊利石细脉。这个带的外围是伊利石—石英—冰长石—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蚀变带,然后向外由以伊利石—蒙脱石夹层为特征的带过渡到蚀变最轻的安山岩中的蒙脱石—绿泥石—方解石蚀变带。这些蚀变系列中冰长石、石英、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和一些伊利石的形成伴随有早期板…  相似文献   

7.
Ferderber矿床产于魁北克太古代变质石英闪长岩体中。含矿构造为一陡倾斜左旋走向滑动的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在剪切带中矿体呈不连续的透镜体产出,由于受后期逆冲作用影响,常被挤压和拉成块状、石香肠状和不规则状体。矿脉主要由石英、碳酸盐、电气石、黑云母和黄铁矿,黄铜矿及碲化物等组成。金大部为自然金,紧密地与细粒黄铁矿和碲化物共生,形成于第二和第三成矿阶段。剪切带包裹在热液蚀变石英闪长岩壳中。蚀变表现为原岩矿物的分解和伴随着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白钛石和赤铁矿等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斯列得纳亚帕得马矿床是奥涅加(Onega)地区最大、勘查程度最高的铀-钒矿床。矿石中含有异常高的Au、Pd、Pt、Cu和Mo。矿化产在位于元古代粉砂岩和片岩之上的钠长石-云母-碳酸盐交代岩中。矿石一般由钠长石、白云石和云母组成。主要钒矿物是钒金云母,主要铀矿物是沥青铀矿。确定了矿石中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比例。贵金属矿化(与铝、银和铋的硒化物共生)和铜-钼矿化(以黄铜矿和辉钼矿为代表)非常不均一地分布在矿体中。按矿石成分可将其划为碳酸盐型。根据矿石的矿石矿物组成可确定4种矿石类型:沥青铀矿-金云母型、贵金属-沥青铀矿-金云母型、硫化物-金云母型和表生矿石类型。工艺上,可划分为3类矿石:铀-钒型、含金、钯和铂铀-钒型及含铜、钼钒型;按矿石酸处理过程又可分为两大类。矿石组成和工艺处理过程参数的相互关系被确立;各类矿石在矿体中的分布情况被查明了。最后,还将此矿床与奥涅加地区的其他铀-钒矿床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巴西中部太古宇Guarinos绿岩带内的Maria Lázara金矿床,由韧性剪切带内的石英-碳酸盐脉组成。对钾质热液蚀变带中硫化物和含金石英-碳酸盐脉及细脉的研究,揭示出2个阶段的金共生组合。第1阶段与富硫毒砂沉淀有关,第2阶段与富砷毒砂和Bi-Fe-Au-S组合沉淀有关。自然金按产状、结构和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2种。第1种的银含量大于5wt%,形成于富硫毒砂之后。第2种的银含量为3wt%,与Bi-Fe-S同期。  相似文献   

10.
相山铀矿田牛头山地区多金属矿石矿物特征及成矿期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头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处于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与东西向戴坊—相山基底断陷带的交汇部位,在牛头山和河元背铀矿床深部已发现多金属矿化。通过光、薄片观察鉴定、电子探针及元素分析测试等方法,对多金属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物穿插关系,认为该矿床的形成至少存在3期成矿作用:第1期为粒状石英-黄铁矿组合;第2期为石英-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菱铁矿组合;第3期为方铅矿-辉银矿-黝锡矿-方解石组合。  相似文献   

11.
产在中酸性火山岩中的铀钼矿床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从国内外一系列铀钼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类型、围岩蚀变、某些矿物的标型特征和大量包体测温数据来看,这类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的确发生于不超过250℃的中低温条件下。典型的矿物共生组合一般为沥青铀矿、胶硫钼矿(或辉钼矿)、萤石、迪开石、水云母、微晶石  相似文献   

12.
Major′s Creek矿脉主要是由含金、金-银碲化物和贱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和碳酸盐脉构成,赋存在硅化和绢云母化的岩墙或Bridwood花岗岩体的花岗闪长岩中。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在80—350℃范围内的各个阶段上都是属低盐度流体沉积.而重要的金-银碲化物矿化发生在温度约155℃时.由于CO_2的液相从原始的富CO_2水溶液中分离引起矿物沉淀。泥质蚀变是由沸腾带以上的酸淋滤造成。矿化以浅成低温热液为特征,也许是从存在着的一个热液对流系统中形成的。推测这一关系与附近的Eden-Yalwal裂谷带浅成热液金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元古界金矿主要形成在155-200Ma前,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空间上与长英质侵入体共生的含大量铁氧化物,以角砾岩为主岩的Cu-U±Au交代型矿床(273t Au);(2)含Au±Cu的铁矿建造层控矿床(152.4t Au);(3)不整合面型U±Cu/PGM/Au矿床(53t Au);(4)主要产于韧性变形构造单元中,并以铁氧化物为主岩的Au±Cu矿床(146.7t Au);(5)BrokenHill型,以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150t Au);(6)空间上与长英质侵入体有关的交代带和以铁-硫化物为主的脉状矿床(150.7t Au);(7)在区域变形构造单元内的以铁-硫化物为主的脉状和交代带矿床(159.9t Au)。(1)—(4)主要产在元古界中。Au和Cu常伴生出现,并含有不同数量的U、Bi、Co、W、Se、Te和REE。(1)—(4)的大多数矿床可分为两组:含Cu-Au磁铁矿和赤铁矿类型矿床,形成的温度较高(300-450℃),Gu-U±Au-赤铁矿类型矿床,形成的温度较低(150—300℃)。推测这些矿床形成在高盐度(15wt%-35eq·wt% NaCl),低总硫(a_(∑S)=10~(-3)—10~(-2)),高fO_2的流体类型。在这种地球化学环境下,金属主要以氯化物络合物的形式迁移。金属沉淀的最有效条件是流体的混合,使氧逸度和温度同步降低。含有氧化的或氧化-蒸发沉积岩系的高热流伸展环境有利于这种特殊的氧化硫体共生组合,氧化分异的  相似文献   

14.
火成岩中浸染状及网脉状金银矿床中,自然金常产在黄铁矿中。破碎带经历多次构造活动,经应力作用改造而成,从而也引起多次热液活动的发生。从玲珑和新城两矿区大量的岩矿鉴定资料来看,其中低温脉旁交代黄铁绢英岩化作用与金的矿化有关。按热液活动的产物,不同的共生组合分为三个阶段:第Ⅰ成矿阶段。银金矿——绢云母——石英菱铁矿——黄铁矿阶段。第Ⅱ成矿阶段。银金矿——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第Ⅲ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Humboldt县Osgood山脉东翼依次产有Pinson,Preble和Getchell 3个卡林型金矿床。它们具有相似的特征,即沿着碳酸盐岩和(或)含碳主岩内宽阔的剪切带产出。蚀变的岩墙及岩床与金矿化有关。金通常是次显微的,有高的金-银比,并与在不同程度上交代碳酸盐岩的石英和黄铁矿一起产出。矿物组合类似于低温脉型矿床。痕量元素主要是砷、汞、锑、钡和氟。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高岭石、绢云母和方解石。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内华达州Carlin金矿带的金资源可达2500~3100t。这些矿床及其氧化产物构成了以地层控制和构造控制为两个端员的模式系列。矿床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主岩中,也产于火山岩和火成岩体的接触变质带中。矿体形态有整合层状、脉状和网脉状。矿床集中在由原生岩石、蚀变岩石或构造形成的渗透性良好的岩石内。蚀变类型以去钙、硅化、粘土化和硫化物为主,并有Ag、As、Sb、Hg和Tl的富集。原生矿石中金与硫化物共生,氧化矿石中金与铁的氧化物、硫酸盐共生,金呈亚微粒-微粒状。缺少金矿化年龄数据,但被认为是渐新世。  相似文献   

17.
从葡萄牙北部Campo de Jales的长热液石英脉中已开采出了金,这种石英脉形成葡萄牙主要的金矿床。金和银金矿包裹于硫化物、硫盐和石英中,以及呈薄的细脉沿含硫化物的裂隙分布。而银存在于银金矿、辉银矿、方铅矿以及大多数的硫盐中。 Campo含金石英脉主要切过海西期过铝中-粗粒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也切过前奥陶纪含硅线石的黑云母-白云母-红柱石片岩。距石英脉0.5—1m处,花岗岩蚀变为斑状白云母-黑云母花岗岩,而在该脉0.5m处为白云母花岗岩。在距脉3m处,云母片岩显示出一些交代作用,但在距脉2m处,它变成黑云母-白云母-铁镁绿泥石片岩,并且在靠近含金石英脉0.1—0.5m直到1m的一条带中,变成富含白云母硫化物的云母片岩。随着花岗岩热液蚀变程度增高,SiO_2,Fe_2O_3,K_2O,H_2O~+,S,As,Sn,Sb,Cu,Pb,Rb,Au含量,Eu的负异常逐渐  相似文献   

18.
内华达州Humboldt县Sleeper矿床的带状金-银富矿脉具有类似于National地区和日本Hishikari矿床这类浅成低温矿脉系的结构和矿物学特征。这些矿脉所有富矿的形成深度约小于500m。其特征是:(1)Au/Ag比相对高(典型地>1);(2)银金矿是金矿化阶段中的主要矿石矿物,其含量要比共生的硫化物和硫盐矿物多得多;(3)作为主要脉石矿物的细粒二氧化硅普遍存在。早期的研究认为,胶体二氧化硅和金粒对Sleeper矿床富矿石中产生富金条带是很重要的。原生二氧化硅性质和银金矿沉淀物的识别及其沉淀期后结晶史对于了解Sleeper矿床富矿脉内金的沉淀过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阿尔丹地盾中埃利康地区的铀矿床,就其矿化发育的规模来说是铀原料的潜在重要来源。矿床定位于复活的古老区域性断裂中和中生代活化期产生的许多构造变动中。矿床经历了长期的和多阶段的成矿作用。成矿前的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交代岩分布最广,是所有矿体和矿层的围岩。这些交代岩体具有不明显的带状结构和一个黄铁矿-碳酸盐-绢云母蚀变外带和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内带(晚期有冰长石重结晶作用)。埃利康地区铀矿石中唯一的原生铀矿物钛铀矿是铀矿物的中低温变种,它以微角砾胶结物和延伸不长的细脉的形式发育在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交代岩中。成矿后的脉体内,在内生交代作用和表生作用下,钛铀矿受到了强烈改造。矿床属中、浅成热液成因,太古代的铀含量很高的花岗岩化岩石是成矿的物质来源。中生代的岩浆作用乃是热液活动的动力加速器。  相似文献   

20.
采自奥会津地热区钻孔中硫化矿物结垢及围岩中发育类似的硫化矿物组成的细脉(采自岩心),在该区均由承压地热流体沉淀而形成. 该地热区可划分出两种围岩蚀变。一种是由中-碱性热水形成的碱性蚀变,另一种归结于酸性热水作用生成的酸性蚀变。在日本,浅成热液金矿被分成两类:(1)金(银)-石英(冰长石)型:矿脉的围岩发生中-碱性蚀变,有冰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2)大规模含金硅化岩型:围岩发生酸性蚀变,有高岭石化和明矾石化。两类金矿床的矿化作用与上述两类热流体作用可归结于同一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