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根据对秦岭泥盆纪沉积盆地的构造成盆 -后期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秦岭造山带泥盆纪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构造 -热流体地质事件可初步厘定如下 :1中泥盆世伸展构造成盆 -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事件 (D1)。2晚泥盆世 -石炭纪伸展变形 -深源热流体叠加事件 (D2 )。3印支期挤压收缩变形 -热改造事件 (D3 )。 4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改造 -深源热流体叠加及脆性变形事件 (D4 )。 5喜玛拉雅山期脆性变形 (D5)。从盆地热状态及热演化研究角度看 ,盆地内充填地层体中有机质及矿物可以记录热状态及热演化历史 ,利用盆地内充填地层体中有机质及矿物温度计可以反演盆地内充填地层体形成时盆地热状态和盆地底部热流。认为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热状态及热演化主要研究方法有主要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镜质体反射率 (R0 )法、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法等。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学和协同学角度研究分析了秦岭造山带泥盆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主控因素。认为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受诸多因素控制的一个构造--热水成岩成矿系统(一种非线性、自组织系统)。秦岭深部岩石圈地幔近南北向收缩与佛坪大陆热点构造(hotspot)的耦合,引发陆壳浅部发生近东西向伸展,触发热水(能)从深部向陆壳浅部大规模运移。近东西向高序次同生断裂控制一级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不同级次的同生断裂是控盆-成盆的主控因素,低序次NE向、NW向和SN向同生断裂是秦岭造山带泥盆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主控因素,也是热水喷流进入盆地的构造通道。三级构造沉积盆地为热水成岩成矿系统发生大规模聚集成矿提供了构造空间。  相似文献   

3.
陕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方维萱 《沉积学报》1999,17(1):44-50
陕西凤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吉维特晚期之上的热水沉积岩相中,其微相可划分为热水沉积岩相、热水沉积-交代岩相、热水同生沉积岩相及后期改造的热水沉积岩相。其岩石中高SiO、FeO、CaO、MgO、MnO、As、Sb、Cu、Pb、Zn、Ag、B、Ba等元素,是由富Fe2+、Si4+的Ca2+-Mg2+-K+-HCO--Cl-型成矿流体、富Si4+的Ca2+-Mg2+-SO2--Cl-(CO-CO-HO)型成矿流体及高盐度的海水三者相互混合,而引发的同生沉积-交代作用所形成。成矿热流体大规模运移的机理是泥盆纪秦岭微板块在深部向华北板块俯冲挤压,使流体向上运移,浅表拉伸形成盆地,而使沿同生断裂上升的成矿流体迁移到三级盆地中,从而形成了热水沉积岩相。不同流体混合及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骤变是造成矿质大量沉淀的机理,三级热水盆地及矿层上覆砂炭泥质岩层是矿层良好的赋存空间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学和协同学角度研究分析了秦岭造山带泥盆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主控因素。认为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受诸多因素控制的一个构造—热水成岩成矿系统 (一种非线性、自组织系统 )。秦岭深部岩石圈地幔近南北向收缩与佛坪大陆热点构造 ( hotspot)的耦合 ,引发陆壳浅部发生近东西向伸展 ,触发热水 (能 )从深部向陆壳浅部大规模运移。近东西向高序次同生断裂控制一级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不同级次的同生断裂是控盆—成盆的主控因素 ,低序次 NE向、NW向和 SN向同生断裂是秦岭造山带泥盆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主控因素 ,也是热水喷流进入盆地的构造通道。三级构造沉积盆地为热水成岩成矿系统发生大规模聚集成矿提供了构造空间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造山带安康石梯—旬阳神河一带早古生代为裂陷沉积盆地区,发育一套深水相“硅、灰、泥”沉积建造,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型盆地中,具有典型的深水沉积、火山喷流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重晶石、磁铁矿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构造-沉积相反映了不同的构造变形-岩石组合-地球化学-沉积岩相的多维组合.南秦岭带三级热水沉积盆地发育的构造-沉积相,可初步划分为3种类型:(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构造-沉积相、深水缺氧环境中裂陷沉积成矿盆地的构造-沉积相、碳酸盐岩台地浅水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相.(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构造沉积相主要表现为火山沉积、热水沉积、深水化学沉积、热水沉积成矿四位一体.裂陷沉积成矿盆地的构造沉积相主要表现为热水沉积、深水化学沉积、热水沉积成矿三位一体.碳酸盐岩浅水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相主要表现为正常浅水沉积、热水沉积、热水沉积成矿三位一体.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析,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受控于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和火山活动,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火山喷流沉积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分布.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磁铁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重晶石、磁铁矿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火山(喷流)沉积岩的上盘.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块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发育一套自早古生代—中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铅锌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或断陷型盆地中,正常水成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正常水成沉积中叠加的热水沉积是一个"突发事件或灾变事件",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产态。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级,二级沉积盆地中边缘部位常发育多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它受控于沉积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广布的特点。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铅锌重晶石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上盘。热水沉积形成一般由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主期热水喷流→晚期热水喷气演变。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往往沿矿液喷发通道,形成网脉状、角砾状矿化;主期热水喷流主要形成多金属及热水喷流相,形成块状、条带状、层纹状矿石或热水沉积岩;晚期热水喷气主要形成浸染状矿石和热水喷气岩石。  相似文献   

7.
陕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断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热水沉积岩相填图研究,认为陕西柞水—山阳—商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在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被动陆缘残余洋盆基础上,经历了志留纪—早泥盆世北秦岭岛弧造山带—残余洋盆转换过程。在中泥盆世演化为秦岭微板块北缘拉分断陷盆地,晚泥盆世叠加了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作用明显,形成了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相带,并发生了构造反转。石炭纪陆缘拉分盆地进一步发展演化为残余海盆萎缩封闭。这种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过程记录了由洋盆—岛弧碰撞造山转换为陆—陆碰撞造山过程。该拉分盆地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成矿分带,与多期成矿成岩地质作用有关,在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中,中泥盆世柞—山—商拉分断陷盆地的四周被古陆块和造山带分隔,陆—陆碰撞过程驱动了造山带流体发生大规模排泄到该盆地内,在该拉分断陷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热水沉积成岩成矿,各类热水沉积岩相发育。在该拉分盆地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同生断裂作用形成了次级断陷盆地,为热水沉积成岩成矿提供了沉积容纳空间。热水沉积成因的银多金属—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定位于三级和四级热水洼地。晚泥盆世—石炭纪近南北向的岩石圈地幔收缩,陆—陆碰撞收缩成为垂向热传输主要驱动力源,导致了陆壳尺度上碱性热流体被挤压垂向排出到陆表残余海盆之中,本区脉状富金镍钴铜矿与晚泥盆世—石炭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形成的碱性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带密切有关。类卡林型金矿定位于该盆地上部基底构造层和盆地热水浊流沉积相内,主要与后期脆韧性剪切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南秦岭旬阳盆地下古生界热水沉积成矿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新近在南秦岭旬阳盆地志留系中发现重要铅锌矿化,含矿岩系主要是下、中志留统弱变质含炭细碎屑岩和新发现识别出的热水沉积炭硅质岩、钠长石岩等;矿体呈层状与志留系整合产出,含矿层中有热水沉积硅质岩和铁碳酸盐岩。矿床REE地球化学反映铅锌矿石、硅质岩和钠长石岩的形成物质可能来自盆下源深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热水沉积性质;岩矿石稳定同住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为深部来源,成矿流体中富含CO2(18.656~35.063mol%),成矿温度135~297℃;矿石S和Pb同位素组成反映S来源于深部,Pb来自盆地基底和沉积地层。受地幔热点控制的扬子北缘古生代伸展海盆中,热水沉积是旬阳盆地志留系铅锌成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方维萱  刘家军 《沉积学报》2013,31(2):193-209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热水沉积岩相填图研究,认为陕西柞水-山阳-商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在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被动陆缘残余洋盆基础上,经历了志留纪-早泥盆世北秦岭岛弧造山带-残余洋盆转换过程。在中泥盆世演化为秦岭微板块北缘拉分断陷盆地,晚泥盆世叠加了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作用明显,形成了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相带,并发生了构造反转。石炭纪陆缘拉分盆地进一步发展演化为残余海盆萎缩封闭。这种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过程记录了由洋盆-岛弧碰撞造山转换为陆-陆碰撞造山过程。该拉分盆地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成矿分带,与多期成矿成岩地质作用有关,在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中,中泥盆世柞-山-商拉分断陷盆地的四周被古陆块和造山带分隔,陆-陆碰撞过程驱动了造山带流体发生大规模排泄到该盆地内,在该拉分断陷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热水沉积成岩成矿,各类热水沉积岩相发育。在该拉分盆地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同生断裂作用形成了次级断陷盆地,为热水沉积成岩成矿提供了沉积容纳空间。热水沉积成因的银多金属-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定位于三级和四级热水洼地。晚泥盆世-石炭纪近南北向的岩石圈地幔收缩,陆-陆碰撞收缩成为垂向热传输主要驱动力源,导致了陆壳尺度上碱性热流体被挤压垂向排出到陆表残余海盆之中,本区脉状富金镍钴铜矿与晚泥盆世-石炭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形成的碱性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带密切有关。类卡林型金矿定位于该盆地上部基底构造层和盆地热水浊流沉积相内,主要与后期脆韧性剪切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沉积-构造事件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处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裂陷盆地具地堑-地垒式特点,沉积建造属次稳定型。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发生的构造-岩浆活动颇具特点,沉积-构造事件对盆地演化及成矿起着重要作用,其与众多的(超)大型汞-锑、铅-锌、金矿关系密切。南秦岭热水沉积成矿方式主要以同生沉积-喷流方式,成矿物质来源于盆地下源深处,热水沉积作用是其主要成矿方式。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两大系列热水沉积岩:硅质岩-重晶石岩系列;钠长石岩-铁碳酸盐岩系列。铅-锌成矿与钠长石岩-铁碳酸盐岩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构造-沉积-成矿综合分析方法对秦岭造山带大型矿床的地质背景及构造 定位进行了研究,认为秦岭泥盆绿聚矿沉积盆地位于两类大陆构造环境中,即秦岭微板声板内聚矿沉积盆地及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陆缘上聚矿沉积盆地,这些聚矿盆地均属伸展盆地,提出秦岭造山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模式及新勘查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以秦岭造山带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为例, 讨论了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 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 也是秦岭超大型矿集区的研究原理、研究及研究内容等基本准则。提出盆地充填史、盆地内同生构造作用等研究沉积盆地形成与发展。认为秦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具有分级特征, 热水沉积岩相是主要的物质组成。总结了秦岭中(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深水缺氧环境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叠合盆地、复合盆地、拉分盆地、裂陷盆地等六种构造-沉积岩相时间-空间组合模式, 它们是超大型金属矿床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李英祁思敬(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关键词超大型矿床热水沉积作用大陆边缘盆地热旋回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SEDEX)集中产出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与扬子地台北缘西段,即秦岭与狼山两区。可确定的矿...  相似文献   

14.
新近在南秦岭旬阳盆地志留系中发现重要铅锌矿化,含矿岩系主要是下、中志留统弱变质含炭细碎屑岩和新发现识别出的热水沉积炭硅质岩、钠长石岩等;矿体呈层状与志留系整合产出,含矿层中有热水沉积硅质岩和铁碳酸盐岩。矿床REE地球化学反映铅锌矿石、硅质岩和钠长石岩的形成物质可能来自盆下源深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热水沉积性质;岩矿石稳定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为深部来源,成矿流体中富含CO2(18.656~35.063mol%),成矿温度135~297℃;矿石S和Pb同位素组成反映S来源于深部,Pb来自盆地基底和沉积地层。受地幔热点控制的扬子北缘古生代伸展海盆中,热水沉积是旬阳盆地志留系铅锌成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近在南秦岭旬阳盆地志留系中发现重要铅锌矿化,含矿岩系主要是下、中志留统弱变质含炭细碎屑岩和新发现识别出的热水沉积炭硅质岩、钠长石岩等;矿体呈层状与志留系整合产出,含矿层中有热水沉积硅质岩和铁碳酸盐岩.矿床REE地球化学反映铅锌矿石、硅质岩和钠长石岩的形成物质可能来自盆下源深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热水沉积性质;岩矿石稳定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为深部来源,成矿流体中富含CO2(18.656~35.063mol%),成矿温度135~297℃;矿石S和Pb同位素组成反映S来源于深部,Pb来自盆地基底和沉积地层.受地幔热点控制的扬子北缘古生代伸展海盆中,热水沉积是旬阳盆地志留系铅锌成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晚古生代海底喷气-沉积成矿系统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祁思敬  李英 《地学前缘》1999,6(1):171-179
南秦岭显生宙喷气沉积成矿起始于晚志留世,泥盆纪是热水沉积成矿的主富集期,形成了以Pb,Zn为主的,伴生有Cu,Ag,Au,Fe的矿床(体)和Au,Hg,Sb,As等富集体,一般可划分出沉积和成岩两个阶段。之后发生了至少三个阶段的后生成矿作用,包括变质、改造、叠加成矿,以及局部的再造成矿。这一成矿系统有统一的物源和相似的金属组合,下伏沉积柱和基底提供了充足的Pb,Zn,Au,Ag,Cu,Hg,Sb,As以及Fe,Ba等。成矿与该区地壳的构造盆地建造岩浆变质变形等演化相伴随,不同阶段与不同性质成矿流体的形成与贯穿造山前后的一系列热事件有密切成因联系,形成了这一金属硫化物成矿系统,并以主富集期和主要成矿形式给予命名  相似文献   

17.
云南墨江镍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热(泉)水喷溢构造(成矿构造)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喷流构造岩石层序,脆-韧性剪切带(储矿构造)由近水平的纵张裂隙构造、左行共轭剪切裂隙及相对封闭的脆韧性剪切带组成。脆性张剪性X形微裂隙系统为富金矿脉的定位提供了构造空间。成矿演化过程为:①晚泥盆世热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黄铁矿硅质岩;②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③燕山-喜马拉雅山期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期形成富金矿脉。指出3处成矿远景区,认为红土型金矿很可能是本区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值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构造-矿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通过对陕西省凤县八封庙超大型金矿储矽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泥盆纪时,在银母寺-八封庙-八方山三级的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形成了金矿源层。海西晚期在古地热异常背景下,金矿源层发生顺层韧性压剪切变形,印支期脆-韧性坟剪切变形构造过程中金发生富集成矿,燕山期脆性变形-深源热流体叠加放富化。该金矿床属含金脆-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多源多期次含矿热流体同位叠加成矿作用说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是寻找非常规超大  相似文献   

19.
粤北海西早期沉积盆地扩张与热水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古生代期间,粤北半地堑式裂陷盆地受控于华南板块内的三叉张裂盆地系统。沉积演化阶段包括基底上隆、张裂、沉陷(三角洲充填)、下沉和封闭阶段。海西盆地演化史中的沉陷至稳定早期阶段对热水成矿有利。热水(喷气)矿床一般具有“三明治”式的矿石序列;底板蚀变(脉状矿石)→整合块状硫化物矿体→顶板蚀变和/或喷气盖层,以及底部爆发和沸腾特征。热水沉积(喷气)岩具有负的δ13C和δ18O值以及低于正常海相硅岩的δ18O值,具有强烈的Eu正常REE模式。海西旋回可识别出4个与矿化层位有关的热事件: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统。区内绝大多数块状硫化物矿床是盆地扩张早期产物,而某些矿床(Au、Ag、Cu)则是盆地封闭阶段──印支运动(T3-J1)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以秦岭造山带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为例,讨论了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也是秦岭超大型矿集区的研究原理,研究及研究内容等基本准则。提出盆地充填史,盆地内同生构造作用等研究沉积形成与发展。认为秦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具有分级特征,热水沉积岩相是主要的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