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转基因酵母模型检测大豆异黄酮酶解前后雌激素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生物酶对大豆异黄酮进行了转化,并采用转基因酵母模型检测了大豆异黄酮酶转化前后的雌激素活性。结果显示,酶转化后的大豆异黄酮雌激素活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是由于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转化成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原所致。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被认为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人类依赖激素的疾病.为比较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大豆品种间异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对53个品种种子中3种异黄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黄豆黄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多样性,大豆苷元为39.21~2 363.65 μg/g,染料木素为77.35~1 149.50 μg/g,黄豆黄素为0.0~51.30μg/g,3种异黄酮总量为146.73~2 845.60 μg/g.来自山西和山东品种的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的品种.异黄酮总量分别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之间没有互作.因此,可以利用高含量大豆苷元或染料木素材料选育高异黄酮品种.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苷元含量的大豆食品的摄入对人体内异黄酮代谢水平的影响。应用现状调查方法,筛选出86名居住在哈尔滨市区健康成年男女。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摄入大豆异黄酮前后尿中雌马酚等代谢物24 h排泄量,计算出产雌马酚者比例。然后从产雌马酚者中随机选取12名受试者,在3个时期分别摄入豆浆、β-葡糖苷酶处理的豆浆和豆腐。在摄入后0~48 h收集尿液。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雌马酚的含量以确定糖苷或苷元的摄入是否影响异黄酮的代谢。结果是尿液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雌马酚的排泄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是人体内异黄酮的代谢可能不受大豆食品中异黄酮苷元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HPLC-ESI-MSn法鉴定大豆中12种大豆异黄酮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鉴定大豆异黄酮的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离子阱多级质谱联用仪(HPLC-ESI-MSn)法分离鉴定大豆粉乙醇提取物,通过多级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多级碎片离子信息,分析得到了12种大豆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并推断了它们异黄酮糖苷的组成结构、异黄酮糖苷中糖的类型等,这12种大豆异黄酮分别是大豆苷元、大豆黄素、染料木素、大豆苷、大豆黄苷、染料木苷、乙酰基大豆苷、乙酰基大豆黄苷、乙酰基染料木苷、丙二酰基大豆苷、丙二酰基大豆黄苷、丙二酰基染料木苷。  相似文献   

5.
近来大豆对多种慢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豆尤其是大豆胚轴富含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多种植物雌激素,主要为染料木苷和大豆苷。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摄入富含大豆异黄酮饮食的人群,其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较少摄入大豆异黄酮的人群。大量的近期研究结果证实,大豆异黄酮具有预防癌症、保护心血管和防止骨质疏松等多种生理活性。以大豆异黄酮为主要功效成分的天然功能性健康产品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酵母检测葛根异黄酮酶解前后的雌激素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异黄酮 ,大部分异黄酮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 ,而相应游离甙元的活性要比糖苷高得多。为了提高葛根的生物利用率 ,充分发挥其在医药、食品中的潜在价值 ,文中采用酶解的方法 ,将部分异黄酮水解 ,用转基因酵母的方法测定出酶解后雌激素活性比酶解前增加了 7倍 ,同时也简单模拟了葛根在体内的代谢 ,化学分析表明 ,这是由于大豆苷和染料木苷转化成了大豆甙元和染料木素。  相似文献   

7.
豆浆热处理过程中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的热降解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豆加工成豆浆并分别用95、121和140℃处理不同时间,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其中的3种大豆异黄酮皆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黄豆苷原(daidzein)和大豆黄素(glycitein)的含量变化,与原粒大豆、生豆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的热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在95℃下,染料木黄酮在60min的处理时间内稳定,而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的T(loss0.5)值(损失50%含量的时间)分别为1442s和453s,表明95℃下3种大豆异黄酮的热稳定性表现为: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大豆黄素。而在121℃和140℃的处理条件下,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的热降解,黄豆苷原、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在121℃的T(loss0.5)值分别为26.36、37.88和1015s,而在140℃下,黄豆苷原、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的T(loss0.5)值则分别缩短为6.94、8.47和369s,结果表明在121℃和140℃下,3种大豆异黄酮的热稳定性表现为: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黄豆苷原。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青方、红方、白方和低盐红腐乳中大豆异黄酮组成和含量差异,并对青方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构型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类型腐乳中大豆异黄酮基本以苷元形式存在,青方腐乳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腐乳,仅为红方腐乳的33.01%,从单一异黄酮来看,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四种类型腐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豆黄素;青方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转化研究发现,白坯中大豆异黄酮以糖苷型为主,染料木苷含量高于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前酵过程中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苷元型大豆异黄酮,盐腌过程中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有轻微降低,发酵过程中苷元型大豆异黄酮总量在后酵前30 d显著下降,其中大豆苷元可能部分转化为雌马酚,导致青方腐乳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腐乳,对其转化物质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综述了近年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对有关大豆及大豆食品中异黄酮含量的一些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大豆及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主要为染料木黄酮,其次是大豆苷原,大豆黄素的含量相当少。加工条件对大豆食品中异黄酮的存在形式有很大影响。动物实验、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豆异黄酮对癌症、动脉硬化症、骨质疏松症以及更年期综合症具有预防甚至治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主要以糖苷类型的分子形式存在于大豆中,但是其具有生物活性的部分主要是苷元.为了建立一种体外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为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新方法,采用纤维素酶水解70%乙醇提取脱脂大豆粕得到的异黄酮粗提物,对比了水解前后两样品的异黄酮组成差异,并测定了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能完全水解大豆苷和染料木苷为大豆素和染料木素;而不能水解丙二酰基染料木苷和丙二酰基大豆苷.纤维素酶处理以后的大豆异黄酮糖苷混合物达到DPPH自由基50%清除率所需要的异黄酮浓度是未处理的大豆异黄酮糖苷混合物的1/2.56.  相似文献   

11.
胡珀  金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3):193-196,201
建立保健食品中6种大豆异黄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中大豆异黄酮采用80%甲醇超声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柱温30 ℃,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豆苷、大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大豆黄素以及染料木素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豆黄苷、大豆黄素检出限均为10 μg/kg;大豆苷、染料木苷检出限均为20 μg/kg;大豆素、染料木素检出限均为30 μg/kg,加标回收率为81.8%~98.4%,相对标准偏差为1.8%~6.7%。所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测定方法,对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豆制品及相关制剂中4种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柱(50mm×2.1mm,1.7μm),流动相:A为体积分数0.2%甲酸溶液,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线性范围:大豆苷0.625~40.0mg/L(r=1.000),染料木苷0.625~40.0mg/L(r=0.9999),大豆苷元0.04~2.56mg/L(r=0.9997),染料木素0.04~2.56mg/L(r=0.9996)。大豆和Natrol? soy isoflavones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平均回收率为98.5%~99.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大豆制品及相关制剂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梁文欧  赵力超  方祥  王丽 《食品科学》2019,40(9):283-289
膳食摄入大豆异黄酮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大豆异黄酮糖苷组分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产生生物活性和生物可利用度显著提高的新型微生物转化物,促进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充分发挥。同时,大豆异黄酮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影响结肠中的微生物酶活性,改变结肠菌群代谢能力。本文将对大豆异黄酮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重点阐述肠道微生物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作用、大豆异黄酮对肠道微生物及其酶活性的调控作用以及大豆异黄酮及其肠道转化产物对健康的作用。以期为膳食组分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促进人体健康研究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豆类食品中4种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并评估市场上主要豆类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大豆异黄酮含量数据库.选购日常豆类食品11类,共计51个样品,对样品进行真空干燥、正己烷脱脂、80%甲醇提取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4种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豆干类为所选样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最多的食品,平均含量>600μg/g,嫩豆腐、油豆腐、黄豆芽、绿豆芽、豆浆粉和腐乳类样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范围100~600μg/g,豆浆类<100 μg/mL,豆奶粉类<100 μg/g,酱油和绿豆糕类样品中异黄酮含量低于检出限;腐乳类样品中苷元比例较高,说明该类食品中雌激素样活性成分比例较高.推断豆干、腐乳类食品的长期过度摄入,可能会引发较为明显的雌激素样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大豆异黄酮有效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芳  陈爱瑛  姜丽霞 《食品科学》2007,28(11):473-475
目的:为微胶囊大豆异黄酮的质量研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ODS-3(150mm×4.6mm,5μm)色谱柱,1.5%乙酸-甲醇-乙腈(62:18: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1.0ml/min。样品用70%的乙醇超声提取,经0.45μm滤膜过滤后进样。结果:HPLC过程于13min内完成,三种组分的分离度均大于1.5。对三批样品中大豆苷元、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作了分析,并与原料作了比较,微囊化前后含量呈比例关系。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本品以及仅含大豆异黄酮苷元类的保健食品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弱雌激素活性、抗氧化活性、抗溶血活性和抗真菌活性,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癌症、骨质疏松、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质及其提取、分离与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拟为今后大豆异黄酮的综合利用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大豆豆脐在大豆加工行业的利用率以及更大程度地发挥大豆豆脐的营养价值,本文在国标大豆异黄酮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测定大豆豆脐中异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本实验以大豆豆脐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提取温度(B)>提取时间(C)>料液比(D)>乙醇浓度(A);在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h、料液比为1:35 g/mL时提取三次,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0.88±0.120 mg/g。本方法准确、高效,能够提取出原料中90%以上的大豆异黄酮,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大豆豆脐中异黄酮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大豆生理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种类、结构和分布特点、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和抗氧化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状况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国外大豆异黄酮的利用现状和在我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抑制大鼠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MTT法、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两种主要的大豆异黄酮棗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大豆异黄酮均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降低3H-TdR掺入量,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增加S期细胞的比例,阻滞细胞的周期活动;但未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