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驻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慢性高原病(CMS)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国际CMS诊断记分系统进行CMS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驻喀喇昆仑山海拔4 300,5 100和5 380 m 1年的某部队CMS的患病率依次为37.0%,67.9%和92.9%;驻西藏阿里高原海拔4 300 m某部军官和士官的CMS患病率为38.3%,义务兵为20.7%,13名藏族官兵未发现CMS患者。总患病人数中,轻度CMS占85.5%,中度占13.0%,重度占1.5%。结论随海拔升高,CMS患病率增高,军官和士官较义务兵患病率高。国际CMS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长期在高原执行特殊任务的移居人群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慢性高原病(CMS)发病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CMS青海标准,对喀喇昆仑山驻防1年的223名官兵进行健康检查,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3名官兵中,45人患有CMS,患病率为20.2%.其中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CMS患病率分别为29.6%、35.2%、30.8%,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4.1%)和海拔3700 m组(7.4%)(P<0.05或P<0.01);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96.7±21.0)g/L、(200.0±18.1)g/L、(197.6±17.1)g/L,也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180.1±15.2)g/L和海拔3700 m组(183.6±17.2)g/L(P<0.01).本次调查CMS患病率较2005年明显降低,其中海拔5380 m组由85.7%下降至29.6%,海拔4300 m组由43.5%下降至4.1%(P<0.01).结论 喀喇昆仑山驻防官兵CMS患病情况较5年前明显改善,但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健康保护问题仍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与慢性高原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的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例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样本中初入高原且以急性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病例组,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在观察期间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两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降低,在第(1-4)年和10年以上观察年度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R=3.726,AR=73.16%,PAR=9.42%;(2)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并且居急性高原病之最,RR=5.29,AR=81.11%,PAR=13.7%;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组的慢性高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是源于高原心脏病发病率高造成;(3)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均高于高原肺水肿组(P<0.05-0.005)。结论:急性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有关联,初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生高原心脏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急性高原病类型中急性轻型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患者视网膜改变的特征,为高原眼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移居海拔4300m、5100m、5380m10个月以上的407名男性青年采用CMS国际诊断标准[1]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确诊为CMS的179人采用YZ-6B型强光源检眼镜分别进行视网膜检测,并行图表式记录。结果CMS患者眼底视网膜乳头充血、动脉痉挛、静脉怒张、视网膜渗出程度均为,发生率100%。结论CMS患者眼底呈暗红色,主要以动静脉比例增大为主,血管柱紫青或紫黑色,尤其是静脉增宽,似腊肠状,出现血管增多,并见乳头显著充血,网膜渗出。与急性缺氧期视网膜改变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5.
慢性高原病肾功能及血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患者肾功能及血脂的变化。方法选择移居海拔4 300 m 3个月以上的汉族男性青年323名,其中CMS患者87名,为CMS组,其余236名为非CMS组。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尿素氮、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血红蛋白(18 g<血红蛋白<21 g,记0分,血红蛋白≥21 g,记3分)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85%,记3分)记分。分别以1,2,3分表示轻、中、重度。无CMS总记分为0~5分,轻度为6~10分,中度为11~14分,重度为15分或更高。结果CMS组较非CMS组尿素氮、尿酸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固醇增高,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S引起肾功能指标及血脂异常,提示CMS伴有多器官或组织受损。  相似文献   

6.
高原病(high altitude disease,HAD)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可分为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AHAD)和慢性高原病(chronic high altitude disease,CHAD)。无论是AHAD亦或CHAD其发生发展与高原环境下低压、缺氧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关系密切。本文回顾了常见高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的关联,以期提高对HAD的认识,为HAD的治疗寻找可能的药理学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慢性高原病合并左前分支阻滞60例,将其分为单纯型、合并型、电轴变动型,混合型4组。单纯型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占55%,其他三型多见于临床症状较重的高原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在高原三年内心电图动态观察,60例无1例恢复正常,随访回到平原12例,五年内在高红症5例中ECG恢复2例,7例心脏病患者有一例ECG恢复正常,2例(LAH混合型)被确诊为冠心病。通过各类型LAH与临床对比和联系,探讨慢性高原病合并各类型LAH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高原病(CMS)发病率随海拔增高而增加,且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也增加。大量研究肯定了红细胞增殖增强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对造血细胞凋亡(apoptosis)变化及其在CMS红细胞过度积累中的可能作用受到重视,并获得一些值得关注的发现。本文总结了有关CMS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慢性高原病肝功能及血清酶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患者肝功能及血清酶的变化。方法选择移居海拔4300m3个月以上的汉族男性青年323名,其中CMS患者87名,为CMS组,其余236名为非CMS组。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SDB)、总蛋白(TP)、清蛋白(BLA)、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以血红蛋白(18g<血红蛋白<21g,记0分,血红蛋白≥21g,记3分)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85%,记3分)记分。分别以1,2,3分表示轻、中、重度。无CMS总记分为0~5分,轻度为6~10分,中度为11~14分,重度为15分或更高。结果CMS组较非CMS组STB,AST,ALT,γ-GT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TP,BLA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DB,ALP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MS引起肝功能指标及血清酶活性异常,提示CMS伴有多种器官或组织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军区高原驻防部队中抽取956名连续驻守高原6个月以上的男性军人作为高原组,同时抽取该军区在平原地区驻防的587名未进驻过高原的男性军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搜集研究对象的睡眠情况,采用慢性高原病(CMS)症状问卷并结合生理学检查指标确定是否存在CMS以及CMS的程度.比较高原组整体及其两个亚组(健康亚组和CMS亚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生理指标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高原组PSQI和CMS评分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PSQI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与CM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高原组中3个CMS亚组(健康、轻度、中重度)间PSQI各项分值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原组的收缩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原组PSQI各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MS亚组的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PSQI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睡眠时间分值与收缩压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分值与心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分值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CMS评分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红蛋白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PSQI各项评分与CM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在高原组的3个亚组中,轻度和中重度CMS亚组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健康亚组(P<0.05),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轻度、中重度CMS亚组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而中重度CMS亚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紊乱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和轻度CMS亚组(P<0.05).结论 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不仅与高原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与CMS相关.随着CMS症状的加重,睡眠质量不断下降,尤以睡眠效率、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的下降为著.在改善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的同时须加强对CMS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急进高原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进行血氧代谢酶检测并同时给予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环腺苷酸(cycl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氧代谢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结论:我们认为急进同一特高海拔地区时,CAT和c--AMP这两项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探讨在不同海拔高度正常成人肝脏血流灌注及体积的变化,以评估正常人肝脏在缺氧状态下的灌注状态,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60例志愿者按海拔高度分为3组:A组22例来自海拔2260~3100 m,B组20例海拔3260~4100 m,C组18例海拔4260~5260 m,以肝门区为中心,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采用去卷积法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脏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采用点圈法人工测量肝脏体积。结果 A、B、C组HAP分别为(10.50±3.62)ml/(100 ml · min)、(15.03±4.27)ml/(100 ml · min)、(18.39±7.20)ml/(100 ml · min),其中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VP分别为(138.78±14.29) ml/(100 ml · min)、(80.42±16.80)ml/(100 ml · min)、(63.78±7.79)ml/(100 ml·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LP分别为(149.30±15.55) ml/(100 ml · min)、(95.57±18.75)ml/(100 ml · min)、(82.19±10.56)ml/(100 ml · 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PI分别为7.00±2.17、16.27±4.22、22.05±7.9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脏体积分别为(1173.5±155.2)cm3、(1282.9±362.2)cm3、(1525.4±352.2)cm3,其中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拔高度直接影响肝脏的血流灌注,随着海拔增高,HAP、HPI逐渐升高,PVP、TLP逐渐降低,肝脏体积逐渐增大,提示高原低氧环境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肝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原病患者治疗前后NO、CGRP和E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ET)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和NO对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 7例急性高原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 (2 3例 )和NO治疗组 (2 4例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O和血浆CGRP、ET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照比较 (NO以其代谢终产物NO3-和NO2-表示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O和CGRP均显著高于该组治疗前 ,ET则显著低于治疗前 ,NO治疗组P <0 .0 1,常规药物治疗组P <0 .0 5。两组治疗后的NO和ET相差亦具有显著性(P <0 .0 5 )。治疗前血清NO含量与血浆CGRP、ET呈显著的相关性 (r =0 .38,P <0 .0 1和r =- 0 .6 3,P <0 .0 0 1)。结论 :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NO、血浆CGRP和ET水平的高低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者有着协调和对抗作用 ,吸入NO治疗急性高原病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高度西藏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不同海拔高度1550名高原边防军人,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西藏边防军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睡眠饮食等7个因子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或P〈0.05),但人际敏感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降低明显(P〈0.05);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驻守海拔3500~4300米边防军人在躯体化、敌对、睡眠饮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7个因子均高于驻守海拔3000~3500米边防军人(P〈0.01或P〈0.05)。结论高原对官兵心理健康有影响,且海拔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周围性水肿的发生机理。方法:对高原(2260~3200m)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重度周围性水肿(A组,33例),轻、中度周围性水肿(B组,49例)患者作了无创血流动力学、血气、血清蛋白、肾功能和血钠测定,并与75例病情相似而无水肿的患者(C组)对比。结果:A组Qb间期、Qb/by比值、mPAP、PVR、PaCO2、BUN、Cr及Na+明显高于、by间期、CI、SI、PaO2明显低于B组(P均<0.01);B组除PaO2明显低于、PaCO2和Na+明显高于C组(P均<0.01)外,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原肺心病重度水肿的发生除与右心功能不全有关外,还与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钠水潴留有关。轻、中度水肿的发生与右心功能关系不明显,可能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钠水潴留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缺氧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不同海拔高度健康男性血清EPO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受试人群的血氧饱和度(SaO2)、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低氧程度加重,血清EPO的水平增加(P<0.01)。结论:高原慢性缺氧可使健康人血清EPO水平增加,而且EPO的水平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小儿疾病和死亡的关系,为降低小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各科所有(0-14)岁住院小儿死亡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1994年—2001年按ICD-9分类,2002年—2009年按ICD-10分类)进行归类分析。结果:2002年—2009年比1994年—2001年死亡人数明显下降,2=81.385,P〈0.01;男性小儿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死亡年龄以新生儿和1个月-3岁小儿为主;主要死亡疾病:新生儿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新生儿主要死亡疾病: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死亡原因以呼吸衰竭、呼吸循环衰竭为主。结论:①降低新生儿期死亡率应防止早产,做好围生儿和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及抢救工作;②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营养状况,加强婴幼儿健康体检是降低婴幼儿期死亡率的有效方法;③避免小儿损伤和中毒引起死亡应加强家庭看护及安全教育宣传;④对10岁以上儿童注意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人群牙龈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得检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广州、西宁及结古三地区疾病组牙龈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彼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上述三地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别,但广州地区略高于西宁和结古。结论:不同海拔地区因大气氧分压差别,使末梢血管痉挛,血循环差,从而对牙龈组织ALP的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