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麻杏石甘汤组,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每组40例。麻杏石甘汤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治疗,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3组的疗程均为10 d,治疗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3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全胸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的77.5%(P0.05);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治疗后主、次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为(3.90±2.06),(1.88±0.85)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热退时间为(2.30±0.76)d,与麻杏石甘汤组以及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P0.01);中药加中医定向透药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6.15±1.30),(6.25±1.11)d,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肺啰音消失时间为(5.20±1.08)d,与其他两组比较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老年性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麻杏石甘汤(生石膏、麻黄、浙贝母、黄芩、桔梗各10g、杏仁15g、甘草、连翘各5g。脾虚加茯苓、白术、陈皮各10g;气虚加黄芪10g;血虚酌加当归1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治疗组49例自拟化痰平喘汤(麻黄、赤芍、胆南星各10g、穿山甲3g、冰片5g),研末后加入生姜汁调成膏状,外敷于患者的肺俞、脾俞、定喘穴,6h/次,1次/d。其他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焦虑情绪评分(HAMA)、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2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情绪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治疗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老年性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92%,对照组69.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啰音消失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治疗老年痰热郁肺型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次,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加用肺力咳合剂,口服15 m L/次,3次/d,研究组加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内服,1剂/d,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主要症状、体征复常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气促消失时间,双肺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疗效肯定,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肺心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复方甘草口服溶液,5~10m L/次,3次/d;氨溴索,10m L/次,3次/d;吸入丙卡特罗气雾剂,1~2揿/次,3次/d;对乙酰氨基酚,650mg/次,3次/d;头孢克肟,100mg/次,3次/d;无创通气机进行面罩通氧治疗:吸气压力0.784~1.96k Pa,呼气压力0.392~0.784,通气时间4~10d,60min/d,吸氧纯度为48%~60%,呼吸频率9~18次/min。治疗组48例痰浊蕴肺麻杏石甘汤(生石膏20g,麻黄~炙8g,苦杏仁、前胡、百部各12g,金银花、鱼腥草、半夏~制、黄芪、莱菔子各8g,甘草6g;肺脾两虚加陈皮、砂仁、白术、茯苓、党参各8g;阳虚水泛加桂枝、白术、泽泻各12g);1剂/d,水煎400m L,早晚口服,200m 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SpO_2、FVC、FEV_1、LVEF、LVEDD、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相关指标均有改善(P0.01),对照组SpO_2、LVEF、LVEDD有改善(P0.01),对照组FVC、FEV_1无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肺心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与利巴韦林、普米克和可必特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在发热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单纯西药治疗更短(P0.05),总有效率也更高(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丹  周燕  许慧 《新中医》2021,53(4):36-38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咳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肺炎咳喘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37例。西药组根据病情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4.59%,西药组为81.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西药组为2.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对肺炎咳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以小儿支原体肺炎恢复期咳嗽、口渴为对应症,给予麻杏石甘汤获得良好效果。对象组(西药与汉方药并用组):对该院1992年5~11月间患支原体肺炎,给予扰生素至C-反应蛋白转为阴性时有咳嗽、口渴症状的患儿18例(年龄7.6±2.1岁),给予麻杏石甘汤提取剂2~3g/d。对照组(西药单独治疗组):在千叶市立海滨医院小儿科  相似文献   

9.
周永霞  陈可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33-733,767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的疗效.方法将 60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麻杏石甘汤.结果 治疗组的体温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 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疗效较之单纯西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口服,外加中药(咳喘膏)贴敷天突、肺俞穴。中药对照组予相同中药口服,不予中药外敷。西药对照组予小儿氨酚黄那敏、利巴韦林颗粒、氨溴特罗溶液口服,治疗6 d,比较各组临床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时间,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而两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11%,西药对照组为76.67%,中药对照组为68.97%,观察组分别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肯定,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姜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中医急诊医学是在历代医家不懈地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历经二千余年,始终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医急症工作中有所作为,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急诊医学,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彝族医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彝医预防医学的起源,彝医预防医学的内容:天人相应顺应变化;注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注意饮食卫生,饮酒有度;避忌病邪,杜绝传染源;推算“衰年”、“禁日”预防疾病等。展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医学(以下简称蒙医)中矿物药应用历史、分类、炮制、功效、剂型等进行梳理研究。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三大本草著作《认药白晶鉴》《识药学》《蒙药正典》中有诸多关于矿物药的记载。蒙医中矿物药传统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大类”“类”“种”;现代分类主要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法和阳离子分类法。矿物药的炮制方法有259种,可归纳为火制、液体制、火液体合制、干制4类38型;功效多集中在破痞、燥协日乌素(黄水)、止腐、接骨、消食、祛巴达干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等标准收载的成药(或制剂)共552首,含矿物药成分的有231首,其中应用最多的药材为石膏,其次为白矾、寒水石、光明盐、硇砂等;在剂型方面,散剂、丸剂较多,汤剂较少,极少使用外膏剂、洗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片剂、搽剂、酒剂、灰剂等。介绍了特色蒙药万年灰、赤铜灰、青金石。  相似文献   

14.
转化医学是将墓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三维宏观态势医学角度探析传统中医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启军 《吉林中医药》2008,28(6):391-393
人体生命的维度是,而且仅仅是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传统中医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的宏观角度描述人体不同层面的生理运动态势和正邪斗争的病理生理态势,客观地表述了人体固有的生理、病理规律和现象,故传统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中药学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界定中药的性能,即中药的功能被概括为纠正人体物质、能量、时空三维方面的某种病理偏态,中药的功能也是态势描述法.西医是线性微观形态医学,其内容也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之内;现代中医可以吸收西医和其它科学的微观成果,超越发展宏微观并重的现代三维态势医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探讨进入新的历史纪元,中医药学要发展就应该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地借用现代先进科学手段与方法。通过引用全新的医学方法学-循证医学的工作原则,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与时代接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决定二者必然有相通、甚至有相同之处。中西医结合研究就是要找到中医、西医和其他现代科学之间的共同语言,使两种医学体系共同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8.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