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良椎管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儿童脑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良椎管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儿童脑瘫王吉波张守亮石宗义程建高张建军赵亮修先伦罗明玉⒇1978年意大利学者Fasano〔1〕采用电刺激法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痉挛,1990年徐林〔2〕首先在我国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8年Fasano〔1〕首先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spasticcerebralpalsy,SCP)以来,这一技术得到迅速推广。但SPR诞生至今毕竟只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硅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局部及皮下分别应用SAL(生理盐水),NGF和CNTF。术后2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相应在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凶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胆碱脂酶(CHE),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冻结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正常相比,SAL组两类神经元中CHE活性显著减弱,ACP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神经营养因子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bFGF)在脊髓损伤(SCI)前后的不同表达,证明SCI后存在自身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后方法,观察aFGF,bFGF在脊髓中分布,以图像分析技术对其在SCI后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正常脊髓中,aFGF定位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中bFGF定位于灰质星形细胞核及一些神经元胞浆中,SCI后,aFGF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邵林,潘海涛,王新婷,孙钟万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简称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我院从1991年~1993年诊治20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5~7...  相似文献   

6.
节段性不稳定在颈椎病性脊髓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复习100例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正常成人49例作为对照,在颈椎侧位及伸、屈位X线片上测量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功能Ⅰ径、功能Ⅱ径,颈伸位时椎体后滑距离,椎体后缘骨刺。将颈椎管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作为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判断标准,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为椎管狭窄组(A组),其余为非狭窄组(B组),将正常成人组定为C组。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JOA法对脊髓病患者(A、B组)的颈脊髓功能做出评估。结果显示:A、B组中节段性不稳定(segmentalinstability,S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不稳定程度(颈椎后滑)无明显差异。脊髓病损程度A组重于B组,在A组中与滑移程度正相关。A组功能Ⅰ径<Ⅱ径,B组功能Ⅰ径>Ⅱ径,提示节段性不稳定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时具有致病作用。颈伸位时椎体后滑使功能Ⅰ径小于12mm为脊髓受压的临界标准。  相似文献   

7.
小儿痉挛性脑瘫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痉挛性脑瘫治疗新进展王汉林,梁秋瑾大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综合征,其中痉挛性脑瘫最常见,约占75%[1],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满意。1978年Fasano报道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CI)后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并参与脊髓的继发损伤机制。TRH可阻断阿片肽的自主神经效应,而不影响痛觉。本实验探讨大剂量TRH(2mg/kg/h)治疗对大鼠脊髓打击伤(Allens法10gx5cm)后脊髓血流量(SCBF)和脊髓诱发电位(SEP)的影响。脊髓损伤后1h,SCBF开始显著下降,持续至伤后24h,SEP峰潜时呈进行性延长趋势;伤后即刻静脉注射TRH(2mg/kg/h,共5次),可使伤后即刻和24h的SCBF显著升高,并使伤后SCBF下降时间延迟3h,同时SEP峰潜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表明,TRH对受伤脊髓早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后发效应;同时也可促进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本文亦对TRH治疗SCI的病理生物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硅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局部及皮下分别应用SAL(生理盐水)、NGF和CNTF。术后2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胆碱脂酶(CHE)、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正常侧相比,SAL组两类神经元中CHE活性显著减弱,ACP活性显著增强;NGF组感觉神经元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运动神经元两酶活性有显著变化;CNTF组的结果与NGF组相反。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NGF主要保护感觉神经元,CNTF主要保护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伴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6例报告王胜武,袁栋才,李莎,高润林腰椎管狭窄伴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是少见的脊髓脊神经根退行性变及运动神经元慢性变性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脊髓压迫和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近几年来,随着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开展及CT、MRI的普...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临床应用及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临床应用及随访分析洪曼杰,杨力军,关权生,冯振华,郭洲,巫培康在参与肌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脊神经后根起主导作用的Ia纤维是导致痉挛的祸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其目的就是部分切断来自肌梭的Ia纤维,有效地阻断脊髓反射中...  相似文献   

12.
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观察颈椎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SCIWORA)的手术治疗效果。背景:过去对颈椎SCIWORA,通常行保守治疗,多数系中央脊髓损伤,手内在肌恢复较差。为了改善其预后,乃行手术治疗,本组10例,8例过伸损伤,2例屈曲损伤,7例中央脊髓损伤,2例前脊髓损伤,1例完全脊髓损伤。方法:(1)X线平片测量颈椎椎管矢径,8例狭窄。(2)MRI:10例均见椎间盘突出,在中央脊髓损伤,7例为单片段脊髓信号异  相似文献   

13.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2  
目的 了解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98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施行了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其中6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年8个月。结果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组32例,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DCS)组2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组8例,三组均在术后3年时疗效最佳,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2.30%~67.8%和(CSM)组8例,三组均在术后3年时疗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肌痉挛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肌痉挛方法的改进王汉林,戴定,郑淑慧自Fasano首次报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肌痉挛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笔者自1993年应用改进的SPR手术...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及其对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Allen's打击法复制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氨基酸微量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兴奋性氨基酸(EAA)即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和脊髓灰质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EAA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SCBF的影响,探讨EAA在SCI中的作用。结果发现:SCBF在伤后10min即有明显下降,2h较1h略有回升,4~8h又进一步下降,第二次下降与第一次下降相差显著。伤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MDA明显加剧SCI后脊髓缺血。Glu、Asp伤后10min均明显升高,1~24hAs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h较2h略有回升;Glu在伤后10min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4h、8h较2h略增加。EAA变化与SCBF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SCI后EAA的过度释放是SCI后继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腰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报告了15例成人防腐固定腰骶椎标本的观察结果。据神经节位置分为椎管内型(SC),椎间孔(管)内型(IF)及椎间孔外型(EF)。结果L_(1、2)均为EF型,L_38侧IF型,L_419侧IF型,1侧SC型,L_5、S_1无EF型,L_5有5侧SC型,S_1有10侧SC型。同时报告了6例因神经节异位受压手术病例,CT,MRI诊断意义较大。手术中应注意区别神经纤维瘤与腰骶神经节间的异同,避免误切或盲目活检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0只成兔、 20名神经功能正常看、 3例椎管狭窄症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和 30例脊髓型颈椎病者经皮导出的皮导节段性脊髓诱发电位 (percutaneous segmental spinal cord evokedpotential,PSSCEP)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后,证实了从颈背侧中线皮下导出的P1、N1和P2波不仅能对脊髓型颈椎病做出脊髓功能定位诊断,而且对估计预后和制定正确手术方案都有一定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钙调素拮抗剂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Y  Hou S  Liu R  Zhu Y  Liu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21-723
目的观察钙调素(CaM)特异性拮抗剂三氟啦嗪(TFP)对脊髓损伤(SCI)的影响,探讨CaM在SCI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氢清除法、斜板试验和电生理技术,以64只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TFP对SCI后脊髓血流量(SCBF)、运动功能和诱发电位(MEP)的影响。结果在肾上腺素维持系统动脉压的条件下,TFP可明显改善SCI后SCBF、MEP和运动功能。结论CaM拮抗剂对SCI具有保护作用,CaM可能是参与SCI病理机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5例僵人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僵人综合征(SMS)为较少见疾病,病因未明,病变部位可能在脊髓脑干或脊神经根[1]。临床表现为肌强直,腹肌坚硬、运动障碍、吞咽困难、呼吸肌痉挛甚至呼吸停止等。突然刺激可致症状加剧或痛性痉挛,病情重、变化快、病程长。1994年5月至1998年5月,我院...  相似文献   

20.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总结了48例脊柱手术的CSEP监护结果,介绍了术中CSEP的变化及脊髓损伤的指标。提示术中损伤脊髓的危险操作其大小依次是脊柱凹侧撑开,椎板下穿入Luque钢线,胸椎CD椎板钩放则驼背截骨较安全。除非已有胸椎椎管狭窄,否则,凿椎板时损伤脊髓机会较少,Harington钩及腰段CD钩的放置及前路椎间盘切除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