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侧颈总动脉发育异常、左侧颈总动脉先天性闭锁、右侧颈外动脉在颈内外分杈处形成假性动脉瘤临床罕见。作者收治1例,经CT血管成像及DSA确诊,动脉造影术后假性动脉瘤体积明显增大,出现呼吸困难、呛咳、声音嘶哑、头晕、头痛等症状。将覆膜支架放至右侧颈动脉分杈处行介入治疗,成功地封堵假性动脉瘤,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瘤体不显影。治疗随访1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肿瘤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囊性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和海绵型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畸形的不同表现 ,常见于婴幼儿 ;鳃裂囊肿是胚胎鳃裂发育异常所致 ,常见于青少年。两个肿瘤虽然均属于发育畸形所致 ,但临床同时发病较少见 ,我科收治 1例。患者 ,男 ,2岁半。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右侧面部及颌下肿大 ,当时未做处理。以后包块逐渐增大并反复出现疼痛 ,用“PG”抗炎治疗后症状均能缓解。 1个月前又发现患儿右颈中部有一约“蚕豆”大小包块 ,时大时小 ,患儿时有轻痛感 ,未做处理。体格检查 :T :36 .7℃ ,神志清楚 ,一般检查无特殊。专科检查 :右侧腮腺区及右颌…  相似文献   

3.
<正>颈动脉体瘤是来源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 肿瘤。虽然临床上少见,但易误诊,切除手术复杂、 困难,手术并发症亦多,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78 年以来共收治颈动脉体瘤1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4~50 岁,病程4月~8年,左侧7例,右侧4例。均表现 为颈上部渐进性肿物,其中2例伴有局部疼痛不适, 1 例伴有声音嘶哑。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乃少见的化学感受体瘤,部位特殊,诊断治疗困难,处理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文献虽有报告,但各家均感经验不足,我科1977—1984年收治4例,现将外科治疗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年龄、性别、病程、性质: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44、46、50、62岁,平均50岁。左侧1例,右侧3例,病期分别为3年、5年、6年、15年、平均7.3年。4例均为良性。 (二)病史及临床表现:4例入本科前均未确诊,误诊为颈淋巴结核2例,神经鞘  相似文献   

5.
<正> 临床上在治疗颈动脉窦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血管瘤、颈动脉病变及颈动脉损伤等疾患时,往往要采用永久性结扎颈总动脉这一姑息的方法。众所周知,颈总动脉结扎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国内各家报道有差异。朱祯卿等报道死亡率为3.4%;薛庆澄等报道,在治疗115例颈动脉瘤中,大多采用颈总动脉结扎术,术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临床少见 ,易误诊 ,手术治疗风险大 ,我院自1987~ 2 0 0 0年收治 13例 ,现结合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9例 ,女性 4例。年龄 30~ 5 4岁 ,病程 7d~ 12年 ,颈右侧 9例 ,颈左侧 4例。肿瘤为(3 1cm× 2 7cm)~ (5cm× 6 9cm)。 13例均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搏动性肿块 ,其中 3例分别伴有局部疼痛 ,讲话含糊不清和活动后眩晕。2 术前检查和诊断 :本组有 12例作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9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 ,l例诊断为血管瘤 ,另 2例诊断为颈部肿瘤。 10例行颈动脉造影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 3例CT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颌骨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9例颌骨血管外皮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为8∶1,年龄38(23~51)岁;下颌骨6例,行根治性手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上颌骨3例,行根治性手术,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例放疗,2例化疗。术后随访49(10~101)月,1例肺转移,1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结论:手术是治疗颌骨血管外皮瘤主要手段,辅助放疗对改善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体瘤诊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体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少见。由于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围绕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生长,将血管包裹,滋养血管极其丰富;同时又因手术需涉及颅脑血供的颈内动脉及血管吻合后血栓形成等重要问题,因而手术风险较大。我科去年收治一例右颈动脉体瘤患者,经充分准备,成...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例11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经验。方法:术前9例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3例行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10例10侧行颈动脉压迫训练(Matas试验)。术中9例9侧先在局麻下阻断颈总动脉30min,边手术边观察患者反应,再改为全麻下手术;单纯瘤体剥除5侧,行瘤体合并颈动脉分权切除的6侧中,颈动脉修补1例、颈动脉重建2例、结扎颈总和颈内动脉3例。结果:随访1~20a,无复发和死亡病例。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右侧术后当天出现左侧偏瘫,1a内恢复;左侧肿瘤术后,患者血压、心率波动过大,给予可乐定等药物治疗.2周后趋于稳定。其余病例术后经过平稳。结论:术前对大脑侧支循环进行综合评估,合理运用Matas试验,尽量选择单纯瘤体剥除,颈动脉缺损时尽可能即刻行修补或重建,术后采取针对防治脑梗死的措施等.是围术期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皮脂细胞癌大部分发生于眼睑,眼外皮肤的皮脂细胞癌报道少见,国外文献报告可以肯定的仅17例。至于发生在涎腺中的皮脂细胞癌更属罕见,国内至今报告二例。我院一九六二年以来遇三例:一例是在右侧眶下皮肤,二例在腮腺,现将腮腺的二例报告例下:病例一:男性,50岁,住院号15907。右侧耳垂下肿块两年,初起不痛,8~9个月后逐渐增大,有刺痛,并出现同侧面部麻木,以“腮腺癌”诊断入院。检查:右侧腮腺区肿块4×4cm。呈结节状,坚硬、移动性差,与皮肤无粘连,压痛不明显。同侧面瘫,可能及颈深上淋巴结。入院后在全麻下行“腮腺颌颈联合根治术”。术中见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肿块与面神经、下颌髁状突及乳突尖粘连。病理诊断:右腮腺皮脂细胞癌伴颈深上淋巴结转移癌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6例,女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分别进行超声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术前行Matas试验2例,7例颈动脉体瘤被单纯剥离切除,2例行包括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人工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受累,1例交感神经受累,2例迷走神经受累,3个月后症状完全恢复。无偏瘫和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完善检查和准备非常重要,CTA在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较小的肿瘤可以完整剥除;与颈外动脉包绕紧密的一并切除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包绕紧密难以剥离的可以行人工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7—2001年收治的7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例颈动脉体瘤术前均经B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外膜下剥离切除术,2例行颈外动脉结扎,1例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颈部B超、DSA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现代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较为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体瘤与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8例颈动脉体瘤和14例神经鞘瘤患者进行CDFI与DSA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体瘤的CDFI和DSA特征为:颈总动脉分权处单发性肿块,并与其紧密相连,瘤体内血流极为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权角度增大明显,DSA呈高脚杯状改变;神经鞘瘤紧邻颈动脉,颈总动脉分权处角度无改变,瘤体内血流信号不丰富。瘤体使颈动脉向前、外移位。结论:颈动脉体瘤与神经鞘瘤均有明确的影像学特征,CDFI及DSA在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晚期口腔及口咽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的挽救性手术及颈动脉处理的效果。方法:对18例侵犯颈总动脉的复发晚期口腔鳞癌及口咽鳞癌的患者行挽救性手术治疗,包括复发灶扩大切除术、颈总动脉结扎术、颈总动脉重建术、颈总动脉解剖术、颈总动脉包裹术,并用复合组织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例患者术后暂时性偏瘫,2例患者受区创口开裂,2例患者颈动脉爆裂,1例颈总动脉重建患者术后发生颈动脉栓塞。随访5~42个月,12例无复发,2例带瘤生存,4例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挽救性手术可有效治疗侵犯颈总动脉的复发晚期口腔鳞癌和口咽鳞癌。根据术前评估处理受肿瘤累及的颈动脉,术式包括颈总动脉结扎术、颈总动脉重建术、颈总动脉解剖术、颈总动脉包裹术。  相似文献   

15.
腮腺混合瘤及下颌骨骨髓炎手术麻醉,传统方法是依肿瘤性质,炎症范围而选局麻或全麻。近年有颈浅神经丛加三叉神经阻滞用于颌面部手术麻醉报道。我院自1986年始,对腮腺混合瘤及下颌骨髓炎手术采用颈浅神经或加三叉神经阻滞,并辅强化麻醉,经20例观察,麻醉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儿童及青少年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经验.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6例原发于颈侧和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外科切除,患者均为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膜瘤3例,副神经节瘤1例.神经来源包括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丛、颈丛神经、舌下神经及颈动脉体.结果 6例肿瘤中5例完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的Horner氏征1例,暂时性呛咳1例,暂时性伸舌偏斜1例,暂时性手臂握持无力1例,随访期内均完全恢复.持久性迷走神经切除1例.结论 在显微镜下切除神经源性肿瘤有一定优点,主要有尖源明亮、组织辨别度高、神经损伤小、重要结构观察清晰的特点,易于同期做神经修复等.  相似文献   

17.
李然  卢向阳  曹罡  董震  杨震 《口腔医学》2012,32(6):351-353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对12例(13侧)采用手术治疗的包裹型颈动脉体瘤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7例行肿瘤+颈外动脉切除术,1例肿瘤+颈动脉分叉切除+颈内、颈总动脉吻合,4例(5侧)肿瘤完整从血管表面剥离。结论 充分理解肿瘤生长方式和精湛的手术技巧是将瘤体完整从动脉壁上剥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例颈动脉体瘤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等检查后 ,采用瘤体剥离加受累颈外动脉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 瘤体均完整切除 ,术后未发生颅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MRA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手术前准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该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及颈动脉体瘤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颈动脉体瘤及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一直是颌面外科医生不断研究和总结的问题。由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中都不可回避的要碰到处理颈部大血管的问题 ,因此风险较大。我们认为手术前后有针对性的准备与处理对把握手术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结合我院收治的 2 6例颈动脉体瘤和 10例假性动脉瘤就手术前准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讨论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假性动脉瘤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5~ 37岁。瘤体发生在颈外动脉者 5例 ,颈内动脉者 4例 ,颈总动脉者 1例 ;颈动脉体瘤 2 6例 ,男 9例 ,女 …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磁共振影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了CDFI、MRI、MRA、DSA影像学特征比较。结果颈动脉体瘤CDFI、MRI、MRA、DSA影像学特征有:颈总动脉分叉处单发性肿块,并与颈动脉紧密相连,瘤体内血流极为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明显,MRA及DSA呈"Goldcup"征改变。结论CDFI、DSA、MRA均有明确的颈动脉体瘤影像学特征,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