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爱萍 《肉类研究》2007,(10):37-39
肉毒梭菌分布广泛,其芽胞热抵抗力很强,其分泌的肉毒毒素致死力极强。目前对肉毒梭菌的检测与控制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肉毒梭菌与食物中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修光  寇运同 《食品科学》2003,24(8):194-196
肉毒梭菌是严重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之一,是一种典型的腐物寄生菌,侵入人及家畜肠道内不能生长繁殖,但在消毒不彻底或污染的罐头、香肠、豆制品等食物中,在厌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并产生强烈的外毒素。这种毒素毒性强烈,性质稳定,是目前已知化学毒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烈者,对人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0000001g。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肉毒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发病规律和肉毒梭菌及其型别的分布情况与中毒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截至1989年止,全国已有15个省(区)发生过肉毒中毒,共745起2861例,死亡421例,病死率14.7%。以新疆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起数的79.8%。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自制的豆谷类发酵食品,占71.8%,其次为动物性食品,占27.9。很少有市售罐头类等食品引起中毒.本文还对中国肉毒梭菌茅胞的分布情况与肉毒中毒的关系做了分析,认为肉毒梭菌芽胞的分布密度与中毒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而菌型的分布又与地理纬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肉毒中毒患者周围环境中肉毒梭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刘永贵,司培合,张复臣,侯风英山东省荷泽地区卫生防疫站(274010)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特别是土壤,易于污染食品、在适宜条件下可在食品中繁殖,产毒引起食物中毒。我区自1980~1993年共发生5起...  相似文献   

5.
我国罐头食品细菌检验方法,多年来都是按轻工业部部颁标准规定的细菌常规培养法。近年来国外的检验方法,基本上是按“商业无菌”的要求进行的。检验手续较简便,效果也好。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肉毒梭菌在环境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肉毒梭菌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为预防、诊断、治疗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貌,均匀抽取8个县(市、区),采集土壤、食品和水3类样品,检测肉毒梭菌污染情况.结果:采集土壤、水、食品3类样品共350份,肉毒梭菌检出15份,检出率为4.3%,其中,12份为8型肉毒毒素,3份为A型肉毒毒素.发生过肉毒中毒的县(市、区)肉毒梭菌检出率高于未发生过的县(市、区)(P<0.05).山区与平原肉毒梭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石家庄市外环境中肉毒梭菌污染较以前严重,并且存在A型肉毒毒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从某企业获取的30批次婴儿配方乳粉样品进行肉毒毒素和肉毒梭菌检测,对分离到的1株B型肉毒梭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 参照GB 4789.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对样品进行肉毒梭菌分离及肉毒毒素分型实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菌株的遗传特征。结果 30批次样品中均未检出肉毒毒素;将增菌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后,4批次乳粉样品出现了典型小鼠肉毒中毒症状,但仅从1批次乳粉样品中分离到肉毒梭菌。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该菌为Ⅰ群B型肉毒梭菌,毒素基因簇为Ha型,毒素基因为B2亚型。结论 针对背景微生物复杂的婴儿配方乳粉中肉毒梭菌检测,不应以菌种分离作为金标准,而应以增菌液小鼠毒性实验结合肉毒抗血清保护实验作为确认方法。全基因组测序可对分离菌种进行精准鉴定和相关遗传特征分析,为中毒事件处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南京地区随机抽查的蜂蜜标本中A、B、E 型肉毒梭菌芽胞污染状况.同时对A、B、E 型肉毒梭菌芽胞在蜂蜜中的存活时间进行了试验观察。采集标本40份.经增菌  相似文献   

9.
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该分离株生长特性与A型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 type A)一致,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在EY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呈锯齿状,表面粗糙不规则,有较大的乳浊环。根据分离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琼脂糖凝胶凝胶电泳图像、16SrDNA V6-V8序列(GenBank登录号:JN248616)与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鉴定为A型肉毒梭菌。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A型肉毒梭菌PCR-D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食品中A型肉毒梭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以A型肉毒梭菌的A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非A型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23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实验;A型肉毒梭菌DNA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实验。结果: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方法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限可达到为111ng/tube。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A型肉毒梭菌,是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食品中A型肉毒梭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以A型肉毒梭菌的A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非A型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23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实验;A型肉毒梭菌DNA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实验。结果: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方法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限可达到为111ng/tube。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A型肉毒梭菌,是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城地区蜂蜜中产毒肉毒梭菌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陈小宁,高庆仪,郑建群,吴季高,黄愿峰我国是盛产蜂蜜的国家,肉毒中毒发病率和外环境土壤中肉毒梭菌芽胞的污染率亦很高。尤以新疆地区为甚。日本国曾对从中国输入的蜂蜜进行了肉毒梭菌污染率的调查。在154份样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1):142-148
为了研究次磷酸钠(以下简称SHP)是否能有效抑制肉制品中腐败菌的生长,本文选择了肉制品中常见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抑菌实验。采用牛津杯方法,做次磷酸钠对肉制品中常见的六种危害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次磷酸钠对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生孢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有抑菌作用,且随着次磷酸钠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增强;不同浓度次磷酸钠处理的生孢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菌液,在600nm下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OD值测定,结果表明:次磷酸钠对生孢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600mg/L,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800mg/L;以生孢梭菌为研究对象,选择L_9(3~4)正交试验方案,通过测量抑菌圈大小确定次磷酸钠对生孢梭菌的最佳抑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次磷酸钠对生孢梭菌的最佳抑菌条件为:温度40℃,时间为20h,pH为6.0(偏酸性),主次因素排序为:时间 pH温度。本文得出了次磷酸钠可以有效抑制部分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特别是肉制品中肉毒梭菌)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次磷酸钠在肉制品中的保鲜作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鱼子酱,特指由鲟科鱼类的卵经轻微盐渍而制成的珍稀食材,由于其精细的制作方法、丰富的功能营养及考究的食用方法,因而成为中外历代皇室所独享。近十几年来,我国鲟鱼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鲟鱼养殖国,并在鱼子酱加工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鱼子酱的加工过程中,却常常会伴随着肉毒梭菌的生长及肉毒梭菌毒素的形成,仅几微克的毒素便可导致一个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找病因,指导临床救治,以便为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事件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S/T 83—1996《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启动国家卫计委特效药系统紧急采购肉毒梭菌诊治血清应用于病人,分析致病原因与病程变化关系,确定诊治措施。结果确诊发病病人2例,仅1人住院。在住院患者血清中检出A、B型肉毒梭菌毒素,应用A、B型肉毒梭菌抗毒血清并对症治疗、机械通气,治疗25 d后,症状缓解,逐渐好转并康复出院。结论本次事件是由于进食被A、B型肉毒梭菌毒素污染的自家腌制酸肉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做好饮食安全宣传,加强食物中毒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4种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 NT)基因分型方法,为四川省监测和食物中毒中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分型鉴定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使用本实验室保存的6株肉毒梭菌(包括A、B、E型)验证4种肉毒梭菌PCR基因分型鉴定方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多重PCR分型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两种多重PCR分型方法和一种实时荧光PCR分型方法,比较方法间的差异,并初步分析差异原因。结果 3种多重PCR方法均可在一个反应中同时检测A、B、E 3种型别肉毒梭菌。ISO多重PCR方法 1中A型检测虽能获得预期条带,但结果条带不清晰。其余两种多重PCR方法在分型检测肉毒梭菌时,可获得清晰的预期条带。实时荧光PCR分型方法能在多重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到不同型的肉毒梭菌,但由于荧光标记相同,要获得分型结果需要分别检测各毒素型别。结论美国FDA多重PCR方法和ISO多重PCR方法 2操作较简单易行,可在四川省肉毒梭菌监测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肉毒中毒是由于摄食含有肉毒梭菌外毒素的食品所引起。根据我区流行病学调查材料说明肉毒中毒多系食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引起,而食用集体制作者较少见。为探索产毒规律,主要模仿上述两种制作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现将初步探讨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检材与菌株:选用我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九年二、三月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发生一起由食用五香花生米罐头引起的41人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为 B 型肉毒梭菌毒素所致。兹将调查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9.
内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及茅孢是真空包装、冷冻食品及罐装食品中的主要杀菌对象,其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而成为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芽孢萌发剂L-丙氨酸和KCl添加浓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内毒梭菌茅孢萌发条件的影响,探究影响肉毒梭菌茅孢萌最适条件,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液体培养 直接接触法比较植物提取物肉桂醛、柠檬醛和丁香酚对黄曲霉生长及产毒的抑制作用,选取抑制作用最强的肉桂醛应用到玉米中,研究了添加量、玉米水分含量和储藏温度对肉桂醛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中,肉桂醛、柠檬醛和丁香酚的最低杀菌浓度与各自完全抑制产毒浓度一致,分别为 100、500和500 μl/L。随着添加量的加大,肉桂醛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制率逐渐升高,挥发浓度为96 μl/L时完全抑制黄曲霉生长,对黄曲霉毒素B1的抑制率为97.98%。在玉米水分为14%~40%时,肉桂醛对玉米黄曲霉污染的抑制率随水分含量的升高显著下降,14%时抑制率最高,为88.24%;对黄曲霉毒素B1始终保持较强的抑制作用,14%时产毒抑制率最高,为97.51%。储藏温度在20~37℃时,肉桂醛对黄曲霉污染的抑制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8℃黄曲霉污染抑制率最高,为85.67%;对黄曲霉毒素B1抑制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趋势,20℃时抑制率最高,达到9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