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海音 《科技信息》2009,(30):I0391-I0391
土地流转问题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是炙手可热,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具有独立的物权属性,在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上需要进行物权意义上的保护,进行土地流转可以发展规模经济,更需要土地所有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玉林市新型农业现代化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加快玉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近些年,玉林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居全区地级市之首,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土地零散破碎、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非粮化严重等问题。采取推进小块并大块,加强土地流转宣传力度,完善土地流转运行机制,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杜绝过度非粮化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加快土地有效流转,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进行整合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土地流转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是农村新出现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有利于耕地可持续利用,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生产经营形式。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家庭农场存在优势,同时也存在制约因素,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税收、资金、法律、培训等方面的制度,以促进家庭农场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曾一度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但是,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承包经营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现了一些阻碍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现象。一是农民拥有土地零碎、分散,限制了农业新技术、新耕作方法的推广应用,妨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农户规模生产;二是由于近年农民外出打工较多,农村劳动力不足,加之土地作为农民的一种特殊财产,在没有比较稳定的非农就业之前,一般农户并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土地闲置或土地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而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所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建设是推进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三农"问题工作成效的关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加快,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日趋活跃,这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根据我市土地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但农村土地流转的不畅和不规范导致农村土地产出率低下,生产成本偏高,农民增收困难,土地纠纷不断。通过实施规范的土地流转,可进一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土地等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调整,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将受到巨大影响,土地利用现状的改变在所难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不断演变也内在要求着农用地流转需要较大规模,并且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9.
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的基本方式,以及每种方式农民取得收入的形式和出现的财务问题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积极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建立土地流转中心,规范农民土地流转过程 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财务问题 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农业合作社或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精准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可以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然而,我国农业的小规模种植特点制约了精准农业的应用,中国农民对精准农业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前期的大量投资也制约了精准农业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意大利在推广精准农业的过程中,注重为农业生产提供沟通平台、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农民则秉持创新精神从事农业。中国应借鉴意大利的有益经验,破除土地流转制约因素,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提供多元化的沟通合作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精准农业领域,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从事非农业产业人员的增加和传统的耕种业比较收益的下降,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低效率耕作甚至荒芜现象,这就提出了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入世后面临的激烈国际竞争,使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作者据此提出三种方案以供选择实施:①农户之间协商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②集体与农户协商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③集体将荒芜土地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2.
罗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4,(36):169-169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收益问题复杂,要严防农民土地流转收益被侵占,或是被地方强权组织盘剥,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有可能会出现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地方腐败现象。这必将会引进全国农民的强烈不满。该研究者简要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收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实现土地级差定价,农民自由选择定价内容;合理划分集体提留收益比例,公开集体收益去向;规范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有偿收费,明确服务收费项目;全额减免土地流转登记服务各类手续费及合同手续费。该研究者希望我国政府重视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问题,真正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流转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重抓和严抓,从而保障农民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农民承包土地增加收益的欲望越来越强,随之在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中产生的矛盾和承包纠纷也逐年增加,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上访案件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4.
越共六大以后,越南开始全面“革新”。由于越南农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家庭户经济的发展仍受到许多制约,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以推动经济的“起飞”。于是,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农民家庭户突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框架,成立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家庭庄园经济,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以求自富。在过去十几年,庄园经济在越南农村发展十分迅速,尤其南方各省,由于拥有相对多的土地,庄园经济最为集中,发展最快,庄园规模较大。庄园经济不仅土地规模比农民家庭户经济大得多,而且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家…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长效机制是提升土地使用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方式,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吉林省农业发展态势及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因素作了阐述,进而对土地使用权流转长效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及农业经济的进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虽在激发劳动生产者积极性、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方面功不可没,但随着宏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决策单位、小规模经营的承包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在以家庭承包经营权为主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发挥土地经营权的权能作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形式、流转绩效、流转影响因素以及规范流转的对策措施等方面,极少有研究从农民收入的4种组成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视角研究土地流转。该文拟对政府主导下土地流转对于改变农户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行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并通过对江苏省金湖县土地流转实践的调研访谈,对理论研究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也相应地做出调整。因农业生产的独有特性,农业组织形式可以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相应增加每个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保证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土地可以进行有序流转,而且也有利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胡彦  张飞  倪燕翎 《科技咨询导报》2014,(1):219-219,221
国土整治就是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当前的农村由于土地基础设施匮乏、土地零散等原因给土地流转带来一定困难。而经过整理的农村土地,水利设施、交通条件、生产条件乃至农地的平整度、集约度都大大提高,有利于发展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招商引资,大大推动了土地流转。因此,应当抓住国土整治的契机,整合农村的资源,实现土地流转,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