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胰腺炎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 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IRS在重症胰腺炎及轻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SIRS组和非SIRS组预后的差异,SIRS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结果 重症胰腺炎的SIRS发生率显著高于轻症患者;SIRS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随着SIRS持续时间延长及程度的加重,重症胰腺炎发生率、MOF发生率、病死率升高。结论 SIRS可作为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俊 《江西医药》2014,(4):300-30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糖异常率、血糖与GCS评分的关系、入院血糖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血糖升高率达56.86%;轻、中、高重型3组的血糖值分别为(5.59±0.33)mmol/L、(6.26±1.43)mmol/L、(13.90±2.74)mmol/L;血糖正常组和异常组死亡率分别为2.22、43.86%(P〈0.05)。结论血糖是判断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波 《海峡药学》2013,(11):107-108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及在伤情判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按GCS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分组,其中重-特重型组(3—8分)48例,轻-中型组(9—15分)32例,测定患者24h内血清ACTH及COR浓度,比较分析颅脑创伤患者ACTH、COR水平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创伤所有患者早期ACTH、COR浓度普遍升高,并且重-特重型组患者血ACTH、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轻呻型组的患者(P〈0.05)。轻-中型组的患者预后和重-特重型组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CTH、COR值均与GOS预后评分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所有患者血ACTH、COR浓度均明显升高,损伤越严重,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并可用来判断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镁离子(Mg^2+)、血糖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5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镁离子及血糖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g^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浓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不同病情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g^2+比较为重度〈中度〈轻度(P〈0.01),血糖浓度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1);(3)存活组血清Mg^2+明显高于死亡者(P〈0.01),存活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死亡者(P〈0.01)。结论:血清Mg^2+、血糖浓度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有一定关系.浓度变化可作为判断其病情及评估其预后的一项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补充镁制剂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其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急性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应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升高组、血糖<11.1mmol/L组和血糖≥11.1mmol/L组,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血糖值明显升高(P<0.01),呈正相关。颅脑损伤患者中,血糖值越高其预后越差(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郑中慧  孙晓立  焦保华 《河北医药》2009,31(13):1568-1569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GCS评分分为轻型10例(轻型组),中型35例(中型组),重型15例(重型组)。分别于发病后24h以内,3d,7d,14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NSE的血清浓度。结果3组间NSE水平比较14d中型组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对NSE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的动态观察可用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同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重度颅脑损伤3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4例,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临床(GCS评分)及预后评估(BI评分)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钠、血钾、血氯、血镁、血钙离子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多重离子紊乱与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158例,根据其入院格拉斯哥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判定颅脑损伤程度分为3组:重度损伤(GCS 评分3~8分)78例,中度损伤(GCS 评分9~14分)33例,轻度损伤( GCS 评分15分)47例。分别收集患者急诊入院时即时血离子浓度。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外伤后离子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组间离子浓度均数和不同离子类型的发生率分别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不同组别中多重离子紊乱构成比的差异。结果损伤严重程度、CT 提示中线位移、脑组织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颞叶和小脑损伤是颅脑损伤后离子降低的危险因素( OR ﹥1,P ﹤0.05)。血钠、血钾、血氯、和血镁浓度在不同颅脑损伤组间存在差异(r s ﹤0,P ﹤0.05)。各组间离子紊乱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其中对于多重离子紊乱,重度损伤组发生率与轻、中度损伤组存在明显差异(P ﹤0.05)。其中血钠、镁,血钠、氯、镁,血钠、氯以及血钠、钾、镁、氯同时降低这4类离子紊乱模式的发病率较高。结论颅脑损伤的程度与多重离子紊乱密切相关,多重离子紊乱既可以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又可加重颅脑损害。明确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离子变化情况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建  虞正权  陈海涛 《江苏医药》2012,38(22):2730-2731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估凝血功能异常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查2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5项指标于颅脑损伤后1、3、7、14 d的变化.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204例患者中伤后24h凝血异常发生率为47.55%,明显高于伤后7、14 d(P<0.05).凝血功能异常者易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PIH) (P<0.05).病情重者凝血功能异常更明显,以Fb、D-D异常更显著(P<0.01).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中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高,血液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并存,纤溶指标升高显著时,伤情严重,PIH发生率高,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颅内压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对手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患者GCS为(5.42±1.44)分,治疗后为(12.57±3.75)分,治疗前后G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存活率达90.0%(54/60);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7例,脑脊液外漏4例,脑膨出3例,其他并发症1例。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治疗重症颅脑外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75例,按照骨窗大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50%、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尤其是一些特重型的颅脑损伤者,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由于继发颅内高压而导致再次进行手术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ADL、GCS评分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89.36±15.33)分,GCS评分为(14.12±1.2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62.37±10.28)分,GCS评分为(9.89±1.58)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以及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相关性及其治疗结果。方法对7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取药物常规治疗,必要时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明显提高,伤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脑脊液LDH、CK水平,并有满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普通营养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3例为对照组;从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免疫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者患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P和ALB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起效快,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用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盐酸纳洛酮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脑血流动力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盐酸纳洛酮组脑血流动力学Vs和Vm值,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能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提高GCS评分和KP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较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263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治疗组135例[含特重治疗亚组(GCS≤5分)54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对照组128例(含特重对照亚组49例)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比较GC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疗效为71.1%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治疗亚组疗效为63.0%显著高于特重对照亚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因继发颅内高压而再次手术的发生率为2.22%低于照组的10.94%(P〈0.05),术后治疗组发生迟发性血肿和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2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尤其是特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因继发颅内高压而再次手术的发生;但术后迟发血肿和对侧硬膜下积液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症状与实施护理效果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随机平分为研究组(A组)与对照组(B组),分别进行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二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GCS评分为(7.0±1.4),B组为(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42%、21.05%、(5.1±3.3),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事故发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安全保障,降低了患者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9.
姜静岩  李小云 《中国医药》2012,7(10):1220-122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我院2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者感染率11.6%(23/198),低于GCS<5分者感染率[23.7%(19/80)];气管未切开者感染率为10.6%(24/226),低于气管切开者感染率[25.0%(13/52)];年龄<60岁者感染率为9.1%(20/219),低于年龄≥60岁者[28.8%(17/59)];广谱抗生素使用<7d者感染率为9.8%(18/183),低于≥7 d者感染率[21.1%(20/95)].以上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易继发肺部感染,临床应积极预防肺部感染,针对可能造成的感染因素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BMSCs动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间格拉斯哥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治疗14d、28d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4+CD133+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率治疗3w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自体BMSCs动员可安全有效的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修复,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