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机理及其并发症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眼科陆章敏(百色533000)准分子激光的问世,为眼科临床治疗近视眼提供了一种新方法。1983年Trokel等[1]首先报道了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应用的实验研究。Marshal等[2]于19...  相似文献   

2.
近视眼患病情况与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眼(myopia)是指当眼球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前,这是一类常见的屈光不正。本文对其患病率、危害性、分类及手术治疗进行扼要的讨论,重点论述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和自动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切削术。1近视眼的患病率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Pallikaris等(1990)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起来用于近视的矫治,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d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矫治屈光不正的方法,而其中lasik手术又因设计合理,对角膜组织解剖结构破坏少,手术效果更加准确,视力恢复更加迅速等优点很快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lasik手术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就LASIK手术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1目前对近视眼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答:近视眼给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的烦恼,大城市中约40%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主要的矫治方法有:配戴眼镜(包括接触镜),放射性角膜切开术(R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和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2何为RK、PRK?RK是指俄罗斯放射性角膜切开术,用刀在角膜中央以外做十几条深达90%以上甚至部分切透全层的放射状切口以降低角膜屈光度(使角膜中央部变平)而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它对中、低度近视(—6.0度以内)效果尚好,但人为因素重,术后一但出现恶劣并发症,如感染…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1039眼疗效分析林文1高诚斌1刘秀珍2朱建琼2张子武2李继红1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1.武警福建总队医院眼科(福州350019)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相似文献   

6.
角膜中心定位在PRK术中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角膜地形图的研究)赵健杨佩菲赵希智福建省立医院PRK中心(福州350001)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屈光切削术;角膜中心定位;角膜地形图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屈光切削术(PRK术)在瞳孔区角膜的前表面进行切削...  相似文献   

7.
何永文 《大家健康》2016,(10):107-107
目的:观察Trans-PRK和PRK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除术(Trans-PRK)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柱镜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球镜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RK手术治疗相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采用Trans-PRK术治疗效果理想,能促进术后角膜创面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蒋林志  谭少健  黄崧健 《广西医学》2011,33(9):1185-1187
1988年Marshall报告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surgery,PRK)的临床应用,1990年Pallikaris为了解决PRK出现的角膜上皮下混浊和屈光回退,提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由于LASIK有角膜瓣并发症的缺点,人们又回归到表层切削,于1999年、2003年分别提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手术矫治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成功的LASIK手术依赖于一个完美的角膜瓣和准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基质层的切削。角膜瓣制作是否成功与显微板层刀的先进性与手术医师操作的热练程度有关。我院最近应用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联合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行LASIK手术912例(1785眼),观察术中术后角膜瓣的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屈光状况,探讨该手术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VISX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306例(529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后观察3~12月(8.1±3.1月)。结果显示:术后1年时高度近视眼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中度近视眼。影响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的因素有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中去上皮方法及激光脉冲数等。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作者对400例*768眼),接受PRK治疗的近视及近视散光眼进行了术后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A组(-2.50 ̄-6.00D)近视术后视力优于B组(-6.25 ̄-9.50D)。结论认为准分子激光PRK为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对低、中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矫治有效。本文并讨论了有关PRK术后疼痛,近视低矫或回退,以及术后眼压改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近视的结果。方法 应用SVS APEX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150例(260只眼)近视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并对随访的患者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3.
杨岚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2):218-219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一种介于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之间的屈光手术方式.1999年由意大利Massimo Camellin博士首先提出并命名。由于它以角膜上皮瓣代替角膜瓣,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应用李婷(附属甘泉医院眼科上海,200065)关键词近视;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学中图号R779.63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治疗近视。近几年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转向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眼科吴明清(百色533000)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laser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是一种新型的角膜屈光性手术,为近视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设计了各种手术方法以矫正屈光不正,但是效果均不理想。准分子激光是七十年代末国外开发的一种新型激光。1983年Trokd等首次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眼科,在动物眼上作精确的角膜切削,改变了角膜的曲率。1988年McDonuld等首次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crefractive Kerotectomy PRK)应用于眼科临床,治疗近视眼莸得成功,从此.  相似文献   

17.
姚芳  詹琼琼  闵福清  吴美风 《吉林医学》2011,32(15):3155-3155
<正>在我国近视眼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近20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矫治近视眼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由于受到角膜厚度安全极限的限制,准分子激光在矫治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方面存在盲区,随着人工晶体材料和设计的不断发展,有晶状体眼内人工晶体植入为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特别是-12 D以  相似文献   

18.
陈庆明  杜敏  孙琴  蒯勇 《海南医学》2006,17(2):71-7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分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56例(112眼)高度近视,平均屈光度15.26±0.83D,采用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治疗,随诊观察1年以上.结果术后第一周平均视力有0.1~0.15D之间的波动.到6个月时基本趋向稳定.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近期疗效满意,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99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640例近视眼患者进行治疗,术前屈光度为-2.00D-8.50D,分为两组,一组为轻,中度近视(-2.00D_-6.00D);二组为高度近视(≥-6.25D),对两组术后1年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Haz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度近视组术后1年的平均视力为1.16,高度近视组为0.94,Haze,轻,中近视组是0.12级,高度近视组为0.43级,结论:PRK对于轻,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优于高度近视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后角膜非球面性的改变进行研究。方法:对100名患有近视眼的病人(124只眼)在实施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角膜的非球面参数Q值、切削的偏心值、角膜曲率sink值(K)进行测量,对△Q与角膜曲率sink值的改变(△K)、及预期的矫正值(SE)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近视眼患者的角膜曲率变得平坦;在术前时角膜的形状是扁长型,即非球面参数Q<0,术后角膜的形状为扁圆型,即非球面参数Q>0;△Q与角膜曲率sink值的改变(△K)、及预期的矫正值(SE)之间存在相关性(二者都P<0.05),但是术后Q值和偏心值之间没有相关联系(P>0.05)。结论:近视眼患者在实施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后角膜非球面参数Q值增大,△Q与SE、△K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