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康地区土壤硒资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安康地区耕作层土壤硒含量,用克里金插值法制作了安康地区耕作层土壤硒资源分布图。结果发现,安康地区土壤硒资源分布不均匀,并表现为“南高北低”状况,土壤平均硒含量为0.5677mg/kg,含硒量在0.2—3.0mg/kg范围的土壤占51.90%,安康地区土壤硒含量适中,非常适合天然富硒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2.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焉耆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硒土资源,发展富硒产业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本文在对焉耆县富硒产业调研的基础上,指出焉耆县富硒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焉耆县富硒产业发展的路径,对于目前而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硒资源的基础上,健全焉耆盆地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植物硒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植物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硒在植物体内赋存状态、硒列植物的生理作用以及硒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对植物硒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硒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蛹虫草栽培技术为基础,探究了蛹虫草黄酒的生产工艺.结合安康富硒资源优势,以大米为培养基,经灭菌、接种等工艺生产富含蛹虫草有效成分的大米培养料,辅以本地富硒大米,生产富硒蛹虫草黄酒.富硒蛹虫草黄酒兼具蛹虫草和黄酒的有效成分及营养价值,优化了安康黄酒的生产工艺,丰富了安康黄酒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5.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9,(3):F0002-F000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腹地,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州内自然资源富集,尤其是硒资源富甲天下,被誉为“世界硒都”。  相似文献   

6.
植物叶片硒含量的测定是衡量环境硒含量的重要手段.用消化液处理叶片,将叶片中结合于硒化物中的硒转化成为游离的Se4+.然后用2,3-二氨基萘(DAN)酸性溶液络合,生成4,5-苯并苤硒脑(4,5-Benzopiaselenol)络合物.取该络合物用环己烷萃取后进行荧光分光光度测试,荧光强度与Se4+的浓度成正比,测出的荧光强度与标准相比较,计算出样品的硒的含量.该方法用于测定叶片中的硒含量,有较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铅对日常生活的污染和危害,对目前市场上排铅产品的缺失做出了分析,并对富硒多肽作为新型排铅产品的可行性做了肯定,富硒多肽更有效安全,并能深入更小的靶部位作用,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安康市富硒魔芋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魔芋既具有魔芋本身的保健功能和高粘度高持水性等加工特性,又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富硒魔芋产业开发的条件得天独厚。安康魔芋产业在国内虽具有基地、加工、市场和技术优势,但仍存在优良品种缺乏,病害发生严重,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科研投入不足和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推动安康市富硒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在富硒魔芋种植上选育优良品种,建设种芋基地,研究病害机理,控制病害发生,制定技术标准,探索产业模式;在加工上研究低硫魔芋片生产工艺,研发富硒保健食品、医药保健制品、魔芋副产品综合利用和提高魔芋产品硒含量技术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富硒茶成为人体补硒的一个重要来源,富硒茶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之一.本文以硒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硒对茶中有效成分影响,硒与植物营养元素的互作关系和影响富硒茶浸出率因素4个科学问题为主线,梳理近年来的文献发现:外源硒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中的硒含量和生物量,根据植物种类与施硒量的不同,增幅也不相同,其中对茶中的含硒量可增加至362~486 ug/kg,增产6.8%~18.4%,同时降低茶中12.79%茶多酚的含量,增加32.67%氨基酸含量;对花茶滁菊中硒含量可增加76.64%~114.14%,增产16.38%~24.01%,同时增加滁菊总黄酮含量3.35%~10.76%,提高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并且硒与土壤中的植物营养元素也有一定的互作关系,且通过对硒的浸出率进行研究,根据国家富硒茶含硒量标准0.25~4.00 mg/kg,计算出每日饮茶15 g实际获得的硒大致为1.5~24 ug,表明富硒茶既具有安全性又有利于人体对硒的吸收.文献的调研指出了富硒茶种植和浸泡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其他名优特色植物富硒茶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开发路径、区域品牌建设、产业链建设和集群发展等方面;研究方法多采用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研究的空间对象以土壤富硒区个案研究为主。随着硒资源技术和产品开发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应从扶贫地区、限制开发区、循环经济和特色资源转化等多视角结合开展研究,并加快全国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加强富硒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