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监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0.1m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44只/0.1m2。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加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巢湖市血吸虫病监测村疫情变化,为制订本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监测村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10年间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监测村连续10年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当地新感染病例、未查出阳性耕牛;2010年查出回升和新发钉螺面积共计10 150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为5.43只/0.11m2和50.5%,到2012年分别下降90.79%和77.37%,2013年、2014年监测村内有螺环境未查出活螺。 结论  巢湖市采取的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是丘陵地带螺情监测仍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疫情现状。 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 (镇), 每个乡(镇) 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 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 查阅各县 (市、 区) 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结 结果 果 现场共抽查81个乡 (镇) 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 阳性1 086人, 平均阳性率为3.17% (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 平均阳性率为0.37% (0~4.0%), 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 (只), 其中牛 438头, 羊2 550只, 其他家畜69只, 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 捕获活螺11 261只, 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 (市、 区) 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 (2~6年); 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 (2~9年)。 结论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 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的流行动态和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仁寿县志气村的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面积118770 m^2,有螺面积49420 m^2,未发现阳性钉螺;血阳率13.84%,人群感染率1.27%;未发现阳性耕牛。结论仁寿县志气村血吸虫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钉螺孳生的环境并未改变,应进一步做好吸虫病综合治理等巩固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并分析 2018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近年的变化趋势。 方法 对 2004 年以来,特别是 2018 年的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截至 2018 年底,全省共有 9 个市的 50 个县(市、区)流行 血吸虫病,其中 27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 个达到消除标准。 2018 年,全省共询检 214. 7 万人,发现阳性 470 689 人;血检 98. 9 万人,发现阳性 11 759 人;粪检 12. 7 万人,未发现阳性病人;全省现有病人数 为 5 890 人,其中推算慢性病人 538 例、晚期血吸虫病 5 352 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人群平均感染率为 0. 08%;全 省流行村牛存栏 26 470 头,共血检 528 头,粪检 12 992 头,未发现病牛。 全省共调查钉螺 84 365. 2 hm2 ,查出钉螺面 积 20 269. 3 hm2 ,其中新发现钉螺 15. 0 hm2 、复现钉螺 45. 9 hm2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药物灭螺面积 10 763. 8 hm2 ,消灭钉螺面积 137. 4 hm2 ,年底尚有钉螺面积 26 434. 0 hm2 。 2018 年,全省 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 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显示有螺框出现率 11. 2%,活螺平均密度 0. 38 只/ 0. 11m2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2004 ~ 2018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 90.4%和 100%,有螺面积在 2. 64 亿 m2 ~ 3. 10 亿 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已连续 6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例和感染性钉螺。 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 情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要 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并分析2017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近年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4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的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9个市、50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其中23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7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个达到消除标准。2017年,全省共血检179. 1万人,发现阳性18 836人,共粪检17. 4万人,发现1例阳性,为输入性病例;全省现有病人数为6 398人,其中推算慢性病人767例、晚期血吸虫病5 631例和急性血吸虫病0例,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 09%;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6 127头,共血检836头,粪检15 667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3 031. 8 hm^2,查出钉螺面积21 397. 0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161. 8 hm^2、复现钉螺67. 7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新查出1个有螺无病的流行村;累计药物灭螺面积10 766. 0 hm^2,消灭钉螺面积239. 9 hm^2,年底尚有钉螺面积26 521. 0 hm^2。2017年,全省5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显示有螺框出现率11. 0%,活螺平均密度0. 39只/0. 1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7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分别下降了89. 2%和100%,有螺面积在2. 65~3. 10亿m^2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已连续5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并分析 2018 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对 2018 年全省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截至 2018 年底,湖南省共有 6 个市、41 个县(市、区)、280 个乡(镇)、2 415 个村 (居委会)流行血吸虫病。 41 个流行县(市、区)中,18 个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3 个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 个已达 到消除标准。 2018 年,血检 109. 3 万人,查出阳性 31 295 人,阳性率为 2. 86%;粪检 33 216 人,无阳性病例;全省尚 存晚期血吸虫病人 5 034 例,无急性血吸虫病例。 全省流行区共有存栏耕牛 91 891 头,全年共检查耕牛 43 000 头, 其中血检 5 476 头,粪检 40 872 头,未发现病牛。 2018 年全省共查螺 91 710. 07 hm2 ,查出钉螺面积 61 263. 69 hm2 , 占总查螺面积的 66. 8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全省当年无新发现有螺面积。 2018 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 173 084. 53 hm2 ,其中湖沼型、山丘型有螺面积分别为 172 184. 97 hm2 和 899. 56 hm2 ,至 2018 年,已连续 5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 病例和感染性钉螺。 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为达到血吸虫 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的目标,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2005-2009年连续5年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湖北省监利县红城乡窑圻垴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46%降至0.91%,下降了37.67%,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感染率由11.48%降至2.74%,下降了76.13%;活螺平均密度由0.194只/0.1 m2降至0.071只/0.1 m2,下降了63.4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监测结果表明,现阶段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但仍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无为县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现有晚期病人36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县尚有钉螺面积2213.67hm2,其中内陆23.82hm2,江滩1141.67hm2,洲滩1048.18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1.08%、51.57%和47.35%,连续两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有了明显下降;全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816头,未查到病牛;2008~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共有7个乡镇和30村。 结论  达到疫情控制后,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 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 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 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 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 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10.1nl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44只10.1 mz。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如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为及时掌握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规律,为防治措施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按《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有关要求,2005年完成了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前甸村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区概况前甸村属高原丘陵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是洱源县20个血吸虫病未控制村之一,全村总人口1650人,总耕地面积156hm2,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083853m2,现有钉螺面积534296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394人。钉螺分布最高海拔2396m,最低1922m。由于投入等方面原因,前甸村多年未全面开展防治工作,血吸虫病疫情回升明显。2内容与方法2.1病情监测6~10月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掌握岳阳县二郎村螺情、 血吸虫病人畜病情变化规律,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05-2012年连续8年对二郎村进行螺情、 血吸虫病病情监测。结果 结果 二郎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2.76%下降到 2012年的0.54%, 下降幅度为80.43%;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8.51%下降到2012年的0。垸内连续8年未发现钉 螺, 垸外感染性钉螺密度2005年为0.000 5只/0.1 m2 , 之后持续下降, 2009-2012年连续4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二 郎村螺情、 人畜病情指标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清荆州市血吸虫病重点项目实施两年后的疫情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每乡(镇、场)抽取3个村,每个村人群病情调查≥500人,并开展牲畜查病及查螺。结果抽取473个村,有效村数453个,有效村占上报村数的95. 77%。抽样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3. 87%。与2004年对应村分层构成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查表明全市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仍有32%的抽样村处于疫情未控制状态。共抽查4个县(市、区)耕牛2 437头,感染率为7. 84%,部分县(市、区)耕牛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市抽样村完成查螺任务且资料完整的有353个,查出有螺村284个,占80. 5%,钉螺面积分布广泛,个别村钉螺感染率较高。结论重点项目实施后荆州市人群血吸虫病疫情有了大幅度下降,但耕牛感染率较商,钉螺面积较大,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回升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测点数据资料,了解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全国8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按统一数据库格式整理与汇总螺情、病情和相关因素的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结果2006年,80个监测点人群血检阳性率13.6%,人群感染率1.59%,家畜感染率5.93%;监测点现有晚期病人143人,上报急性病例12例,无突发疫情报告。监测点查出钉螺面积4994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622hm2,新发现钉螺面积21.75hm2;活螺平均密度0.5448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0.0020只/0.11m2。结论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螺、病情指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一、二类村的人群感染状况和部分监测点的家畜感染状况依然严重;三类村的钉螺密度较高,提示防治工作应加强部分区域传染源和疫源地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本文通报了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截至2014年底,全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24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9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省共有流行村5 450个,流行村总人口996.26万人;2014年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数34 455人,比2013年减少34.58%;查出粪检阳性病人4 509人,比2013年减少54.99%;未发生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省疫区耕牛存栏数73 392头,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牛;全省现有钉螺面积76 165.12hm2,比2013年减少320.58h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环境及新发现钉螺环境。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要达到《湖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2014-2018年)》目标仍有很大压力,应继续加强防治和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通报了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7 571个流行村,人,阳性72 937人;开展粪检查病220 629人,阳性3人。全国共有19 29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026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42%,新查出12个有螺村;累计查螺686 574.46 hm2,查出有螺面积191 159.9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063.08 hm2,复现钉螺面积5 113.87 hm2。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25 878头,累计血检查病115 437头,阳性231头;开展粪检查病128 719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四川省钉螺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四川省钉螺的分布及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村重建钉螺登记卡,并核实各村螺情;随机抽取20%的流行村,按环境分类进行钉螺调查.结果全省62个县(市、区)的6 212个村建立和核实了螺卡,3 188个村有螺,现有钉螺面积6 716 hm2 ,占历史钉螺面积的24.32%.抽取1 459个村进行查螺,查螺面积7 011 hm2 ,解剖钉螺714 651只,其中感染性钉螺498只,活螺密度0.43只/0.1 m2.传播未控制区、传播控制区和传播阻断区的有螺面积分别为4 715、1 925 hm2和76 hm2 .结论全省螺情较防治初期大为下降,钉螺主要分布在传播未控制区和传播控制地区,这是今后血防工作的重点;传播阻断地区的螺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及时掌握血吸虫病的流行动态及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眉山市东坡区一里村进行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现有钉螺面积6 140 m2,平均钉螺密度0.23只/框,未发现阳性钉螺,检查508人,血阳率39.17%,粪检(Kato-Katz法)阳性5例,居民感染率0.98%,耕牛粪检未发现阳性。结论眉山市东坡区通过国家3年血防项目的实施,人、畜病情已达到国家传播控制标准,钉螺密度、面积大幅下降,但仍有少量患者和钉螺存在,应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县(市)的4个村作为国家级监测点。按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监测点内居民进行血吸虫感染血清学筛查(IHA)和病原学检查,并开展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家畜病情监测和螺情调查。计算和分析人群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家畜感染率、钉螺感染率和活螺密度等监测指标。结果 IHA共筛查4 310人,受检率为79.68%,阳性率为8.40%,洱源县前甸村阳性率高达12.53%。女性阳性率略高于男性,30岁及以上年龄段、农民、民工和初中文化程度者感染率较高。血检阳性者中未查出粪检阳性者。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4例。4村均未检出感染性家畜和钉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023 3~0.056 6只/0.1 m2。结论监测点村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云南省血吸虫病处于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平坝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疫情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广汉市联江村监测点的血吸虫病疫情进行调查。结果 2005-2009年钉螺总面积从10 710 m2下降到7 870 m2,活螺密度前4年比较稳定,但2009年回升较多为1.17只/框(每框=0.11m2),5年来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2005-2009年人群血清阳性率从7.44%下降到3.73%,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0.52%下降到0。2005-2009年家畜耕牛除2006年查出3头病牛,阳性率30%以外,其余年份均未查出阳性病牛。结论 2005-2009年广汉市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家畜血吸虫感染率、钉螺总面积均下降,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