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唑酮拌种防治小麦病害的产量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企村  张丽荣 《农药》1996,35(2):36-37
田间试验表明,用三唑酮拌种防治小麦病害对各产量因子的影响不同。处理穗数和对照没有差异;穗粒数比对照多2粒。在千粒重上,处理都有明显增加,干拌法更为显著,比对照多2.2克,其产量亦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王平义  戴宝江 《农药》1990,29(6):52-52,13
西瓜炭疽病是我地西瓜生长中后期较为严重的病害。拌种双用于防治西瓜炭疽病已有实例,但拌增合剂(拌种双十增产菌)防病增产效果尚未见报道,为明确拌增合剂的增产效果和使用技术,我们在连续三年大面积应用拌种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1989年又在丹徒县高资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试验中研究了三唑酮胶悬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叶锈病的效果以及三唑酮胶悬剂的抗淋雨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胶悬剂拌种处理防治小麦叶锈病的效果以及抗淋雨能力均高于相同含量的可湿性粉剂。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药剂 1.25%三唑酮胶悬剂(南开大学元素所合成) 2.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南开大学元素所合成)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是系统性侵染病害。病原菌侵染期很长,从种子萌动至玉米5叶期以前均可感染该病,因此用一般杀菌剂拌种的防效均不理想。八十年代初,我国曾建议在生产中用三唑酮拌种防治。据多年实践证明,三唑酮的药效很不稳定,不同条件、不同年际间防效幅度30~90%,平均防效60~70%,如果施用不当还会出现药害。为此,有必要继续筛选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该病。现将1987~1988两年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烯唑醇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炳炎  陈海贵 《农药》1997,36(3):43-45
通过不同杀菌剂药铲试验,从中筛选出烯唑醇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显著,优于三唑酮的防治效果。应用烯唑醇不同剂量拌种试验结果。以20克拌玉米种100公斤比较适宜,既有效又经济,且对玉米安全。烯唑醇乳油和烯唑醇要湿性粉剂两种剂型比较匀用20克拌玉米种10公斤,防病,保产效果相仿,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三唑醇,三唑酮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德生  王登甲 《农药》1993,32(4):50-50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由土壤丝核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小麦连作和产量水平的提高,该病在鲁南地区发生愈来愈重,一般减产8~15%,重病田减产20%以上,成为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于1990~1992年进行了以三唑醇、三唑酮拌种为主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并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诸茂龙  朱宝南 《农药》2000,39(8):28-28,33
近两年来稻曲病 (UstilaginoideavirensTak .)在我县单季稻上流行 ,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发生严重的田块病穗率在 2 0 %以上 ,严重影响单季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此我们开展了对稻曲病病菌侵入机制与药剂防治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15.5%保穗宁WP(有效成分 :三唑酮、井冈霉素 ,平湖农药厂 ) ;4 0 %禾枯灵WP(有效成分 :三唑酮、多菌灵 ,淮阴电化厂 ) ;4 0 %纹霉星WP(有效成分 :井冈霉素、SD2 3腊质芽孢杆菌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5%井冈霉素AS(东台市生物化学厂 ) ;2 0 %三唑酮…  相似文献   

8.
防治小麦秆黑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2%立克秀湿拌剂200g/100kg、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0ml/100kg拌种对泪科秆黑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94.7%88.3%,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5%三唑酮40%五氯硝基苯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黑穗醋栗白粉病是由[Sphaerothca mor-suvae(Schwein)Berk.ct Curt.]病菌侵染所致,是黑穗醋栗一大病害,严重影响黑穗醋栗的生产,发病率高达100%,一般降低产量10~50%。因此我们选用了三种药剂进行试验,明确了三唑酮防治黑穗醋栗白粉病效果。一、材料和方法试验药剂:20%三唑酮乳油,江苏建湖农药厂生产;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日本  相似文献   

10.
李煜昶 《农药》1993,(1):20-20
三唑醇,化学名称为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丁醇-2,是一个高效、广谱、内吸杀菌剂。特别是作为种子处理的拌种剂,防治谷物类的散黑穗病、腥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比当前广泛应用的三唑酮效果更佳。 已有的文献报道,三唑醇(Ⅱ)的制备均以三唑酮(Ⅰ)为原料,用不同的还原方法进行还原。  相似文献   

11.
烯唑醇拌种对大,小麦纹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以楼  张郭阳 《农药》1990,(1):56-57
烯唑醇(S-3308L)是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新开发的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锈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988~1989年度我们试用烯唑醇拌种控制大、小麦纹枯病的危害,取得较好的结果。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日本住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建湖农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中后期病害对产量的提高影响极大。7月下旬,一般中稻处于分蘖末期,纹枯病、叶尖枯病、叶黑肿病、粒黑粉病、稻曲病、云形病、鞘腐病等多种病害常相继混合发生,造成功能叶旱枯,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生年份,损失产量1成左右,严重发生年份,损失产量可达2成。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三唑酮(粉锈宁)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并已在全县推广应用,取得了较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一、供试药剂:20%三唑酮乳油(建湖县农药厂生产),40%多菌灵胶悬剂.25%多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含汞制剂停止使用以后,作为拌种剂的农药就非常缺乏。省内有些农作物的病害如水稻绵腐病、水稻立枯病、玉米和高梁黑穗病、甜菜和棉花立枯病等病害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急需有效的拌种剂来防治。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互作对棉花立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与7种杀菌剂混用拌种对棉苗立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 三唑酮、水杨酸 甲基立枯磷、萘乙酸 三唑酮、萘乙酸 烯唑醇、氯化胆碱 甲基立枯磷、氯化胆碱 烯唑醇、油菜素内酯 三唑酮、油菜素内酯 丙环唑、油菜素内酯 多菌灵、多效唑 福美双对棉苗立枯病均有增效作用;水杨酸 福美双有拮抗作用;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互作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产灵是丰润县腐植酸厂与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唐山市农科所合作开发的一种新型活性固氮菌剂。菌种由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提供,该菌剂采用国外优良菌种,通过培养、接种、与腐植酸优化组合而成,该菌剂主要用于非豆科作物拌种、喷施而达到增产增收作用。 一、冬小麦菌剂拌种试验 冬小麦拌种试验:采用拉丁排列,处理有:菌剂全量拌种(一袋菌剂拌一亩地的种子);菌剂半量拌种(即半袋菌剂拌一亩地的种子),以清水为对照,播量相等;小麦品种为唐麦4号,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防治小麦根腐菌药剂效果的测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普选  韩小平 《农药》1990,25(5):57-58
本文通过室内四项指标测定试验,证明拌种双、三唑酮,三唑醇,异菌脲和克菌丹五种药剂对小麦根腐菌有高效。大田拌种剂量可分别采用种子重的0.15%、0.30%、0.15%、0.12%和0.12%。其中拌种双在根病与黑穗病混发区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二年,我们曾就邢台化工研究所提供的40%3911粉粒剂(现名30%甲拌磷粉粒剂)拌种防治棉蚜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按每百斤干棉籽拌该制剂4斤或6斤以下均简写成4/100、6/100),控制棉蚜的效果比3911乳油焖种者高,但略低于呋喃丹颗粒剂拌种(每斤颗粒剂拌干棉籽4斤)者,  相似文献   

18.
关兴照 《农药》1996,35(2):44-44,41
试验表明三唑酮和拌种双混用对大麦条纹病防治有明显效果,且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吴汉章  陈顺根 《农药》1994,33(1):33-33,28
近年来,在上海、江苏的部分地区大麦散黑穗病迅速回升,损失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新药剂的筛选及药效比较,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及处理方法 (1)38%大麦清3号可湿性粉剂(镇江农科所复配,有效成分为三唑酮与福美双)种子重量0.15%湿拌种;(2)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种子重量0.2%湿  相似文献   

20.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对农田害鼠的兼治作用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4-1985年对国内生产的主要应用于拌种的药剂甲拌磷、甲基异柳磷、辛硫磷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试验,现简报如下。一、试验方法(一)室内毒力测定采用饲喂法,即按种子量0.2%将50%甲拌磷(济宁农药厂)、40%甲基异柳磷(胶县农药厂)、50%辛硫磷(临沂农药厂)拌成小麦毒饵,对黑线姬鼠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