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病例女,51岁,因“左侧眼球突出1月余”入院。体检:左额眶部有一约4.0em×3.5em的肿块,质硬、活动受限,无明显压痛。头颅正侧位片:头颅额骨左侧见一圆形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大小为3.0cm×3.5cm,边界清楚,额骨前端骨质溶骨性破坏,余骨质未见明显异常。CT:左侧额窦区见62mm×38mm×70mm高密度、均质肿块影(CT值48Hu),向颅内、左眼眶膨胀性生长,左额叶、左眼上直肌受压,左眼球向前下突出,左额内板及左眼眶内板骨质溶骨性破坏。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CT值91Hu,并见低密度坏死灶。印象:左额脑膜瘤。  相似文献   

2.
1病历简介患儿,男,45天,呕吐抽搐5天伴发热2天。体检:体温38.5℃。前囟稍隆起,面色苍白,嘴角向左侧歪斜,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30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00s,白细胞11.2×109/L,血红蛋白72g/L。CT平扫:右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见一新月形高低密度影,范围约11.0cm×1.0cm,边界清楚,前方呈低密度灶,CT值19Hu,后方呈高密度灶,CT值61Hu。右侧脑室及中线受压左移,后纵裂池内亦呈高密度铸形,CT值64Hu(图1),骨窗示颅骨结构完整,未见外伤性改变(图2)。CT诊断:右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讨…  相似文献   

3.
读片窗     
患者 女,16岁。因反复头痛5个月,癫痫发作1次并发现左侧额部一肿块突出1个月就诊。体检:左额于外眦外上方有一约3cm×3cm肿块稍突出皮肤,局部皮肤无红肿。MRI示:颅内左侧额颞大脑凸面一菜花样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6.3cm×5.6cm×6.0cm。边界清,T1WI呈等、略低混杂信号(图1),T2WI为等低信号(图2),信号不均匀,  相似文献   

4.
女 ,5 4岁 ,因头晕、头痛 1月余入院。查体无异常。头颅CT平扫见右颞枕区颅板下一梭形影 ,边缘较光滑 ,呈等高混杂密度 ,其内见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影 ,CT值在 44~ 12 8HU之间 ,大小约 7.0cm× 5 .0cm× 4.3cm(图 1) ,骨窗见局部颅骨内板受压吸收 ,外板尚连续 (图 2 )。图 1 CT平扫示右颞枕区颅板下梭形肿物 ,其内伴斑块状钙化手术与病理 :术中见硬膜外有肿物 ,外观呈红褐色 ,切面呈海绵样结构 ,镜下见肿物由大小不等的扩张血窦组成 ,其间夹杂钙化成分及血液。病理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讨论 :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属颅内血管畸形的一种 ,临…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发现右额颞部包块3年,增大3天。体检:右额颞部可触及4cm×5cm×5cm大小包块,质软,压痛( )。CT表现:右额颞部见一巨大类圆形高密度占位病变,大小约7.2cm×6.0cm×6cm,密度均匀,CT值98HU。内缘光整,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晰,外缘宽基底紧贴颅骨内板,向前侵蚀额骨内板,累及右侧额窦;向外呈膨胀性生长,额骨骨质吸收变薄,部分骨皮质缺损,病变穿破颅骨突向颅外,并见皮下软组织肿块。鞍上池、三脑室、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窄,左侧脑室枕、颞角扩大,中线结构明显左移。增强扫描:颅内病变无强化,额顶部皮下软组织肿块部分呈明显…  相似文献   

6.
男性,66岁。头部跌伤三天,出现左下肢乏力,活动不利入院。查体:意识清,颈软,左下肢肌力Ⅲ级。CT平扫示;右额颞顶部见新月形高低混杂密度影,右侧脑室腔受压变形。诊断为右额颞顶部硬膜下亚急性血肿(图1)。患者有糖尿病Ⅱ型,长期服药史,一般情况较差,经保守治疗一月余,症状无明显好转。CT复查示:原硬膜下亚急性血肿转为慢性血肿,中线结构仍左移。局麻下于右额颞部行钻孔血肿引流,引流出暗红色液体约100ml。术后两周复查CT示:右额颞硬膜下仅存少量低密度液体影,中线结构回复。患者左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出…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5 0岁。 5年前因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行右颞骨部分摘除术 ,2年前因右侧眼球突出行右侧眼球摘除术。 2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持续时间约 10min。查体 :右颞部颅骨缺损 ,右侧眼球缺如 ,右眼睑肿胀 ,右球结膜水肿 ,余无异常改变。  CT表现 :右额颞部颅骨板增厚外缘毛糙并部分却如 ,右侧眼球缺如 ,右侧眼眶内见一长条状肿块影 ,大小 1.5cm×4 2cm× 2 .0cm ,CT值 4 1Hu ,右侧中颅凹内有斑片状略高密度灶 ,周缘示大片低密度灶 ,右侧脑室受压变形 ,中线结构左移(图 1)。增强扫描右侧眼眶内肿块及中颅凹内略高密度灶明…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4岁,主因昏迷32h由内科转入我科。患者有多年饮酒史,有酒精性脑病,脑萎缩,癫痫病史2a。脑电图检查示:癫痫(大发作,精神一运动性发作),CT检查示脑实质模糊,脑回变窄。脑裂增宽。脑室扩大。近2a患者频繁出现抽搐,意识不清,并有运动共济性失调,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大小便失禁。于2005年6月5日再次出现抽搐,在我院内科治疗。6月11日中午患者出现头痛、嗜睡。次日3时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有鼾声。测血压为160/100mmHg,内科给予降颅压药物。6月13日行CT检查示:右额颞区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低密度,夹杂高密度灶,脑室向左移位,左侧脑室扩张,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左移。印象:右额颞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立即转入我科。查体:血压160/110mmHg,呼吸18次/min,脉搏96次/min。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8岁。体检发现右肾动脉瘤1年余,右侧腰部隐痛2周。高血压病史2年余。尿常规检查示潜血阳性。CT检查:右肾上极肿胀,其内见团片状高密度灶,增强呈薄壁环状强化。左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示右肾门区见一圆形动脉瘤与右肾动脉一分支相连,直径为1.0cm×1.3cm(图1,2)。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肺脑合并感染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4岁。因发热、咳嗽、头痛并呕吐1周就诊。胸片示右肺门增大,上野见斑片状模糊阴影。CT扫描见:右肺上叶不规则斑片状病灶,有毛刺及纤维条索(图1)。小脑上蚓部见一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无水肿区,右额顶叶见一大片状低密度区,其内见弧带状出血灶,右侧脑室略受压变形,右枕叶和左额叶各见一小圆形低密度灶。1个月后再次CT检查:颅内病灶仍存在,病灶囊变,右额顶叶病灶内出血影消失,病灶增强后不强化。5个月后胸片检查,右肺病灶消失;颅脑磁共振检查示原囊性灶仍存在,皮质下区及脑深部见多个小病灶(图2)。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