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内眼术后顽固性角膜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内眼术后顽固性角膜水肿的18例18只眼均采用人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17例17只眼经治疗后,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内皮及基质水肿均在3d内完全吸收,视力提高3~5行。1只眼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但病情有反复,属治疗无效。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内眼术后角膜内皮及基质顽固性水肿有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角膜水肿的原因及如何预防治疗。方法:观察了86例92只眼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角膜水肿的情况。结果:77只眼在术后3天角膜恢复透明,11只眼在术后经治疗5天后角膜恢复透明,4只眼经半个月的治疗也恢复了透明,无1例出现角膜失代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混浊水肿的原因。方法:对146例(170眼)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有30只眼(17.64%)角膜线性混浊,14只眼(8.23%)角膜内皮广泛混浊水肿,3只眼(1.76%)角膜失代偿。结论:角膜混浊水肿及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与角膜内皮细胞早期检测、手术技巧熟练程度、黏弹剂、取核技巧、灌注液及灌注抽吸、前房内操作时间过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唐颖 《吉林医学》2012,(26):5762
目的:观察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对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出现角膜水肿的患者做好专科护理。结果:术后出现角膜水肿158只眼,其中,轻度角膜水肿115只眼,在3~5 d内逐渐恢复透明;中度角膜水肿38只眼,10 d内消退恢复透明,只有重度角膜水肿5只眼,治疗的效果不佳,3个月后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晶体核硬度、血糖、眼压、眼部外伤等与手术后角膜水肿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术后做好患眼观察及护理,可促进角膜水肿症状尽快减轻,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1102例1116眼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情况,分析角膜水肿原因并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术后早期908眼(81.31%)不同程度角膜水肿,其中内皮线状浑浊560眼(50.18%),内皮点片状浑浊149眼(13.35%),角膜基质弥漫水肿199眼(17.83%),均经治疗恢复透明,无1例出现角膜失代偿.结论角膜水肿与多因素有关,避免角膜内皮损伤,应以积极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給氧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水肿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260例(共282只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共140只眼)和研究组130例(共142只眼),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高渗糖点眼),给予研究组(常规治疗+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給氧)治疗,比较在术后1天、7天、15天、30天两组角膜水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水肿消退时间、角膜水肿治疗效果、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生长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的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給氧治疗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改善作用显著,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脂质体性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并常规抗真菌治疗2周无效的患者12例(12眼)。于病灶处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10μg(0.05 ml)。术后继续使用局部、全身药物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角膜情况、前房反应以及晶状体情况。根据病情可于1周后重复注射。结果:6例患者1次注射后1周内病灶明显缩小,均于辅助局部药物治疗后1个月内病灶痊愈;其余6例患者1周后行2次注射,有3例患者病灶缩小,于辅助局部药物治疗后1个月内病灶痊愈,3例患者2次注射后病情仍发展,其中2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均有效控制感染。术后随访3~6个月,未发现角膜内皮损伤、虹膜萎缩及继发青光眼。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脂质体性两性霉素B可作为辅助手段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炎,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治疗安全,短期观察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肖秀林  阳洁 《吉林医学》2012,33(17):3731
目的:对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角膜内皮水肿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手术技巧。方法:对于98例(98眼)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的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后1 d,角膜水肿32眼(32.63%),其中轻度角膜水肿24眼,中重度角膜水肿8眼;术后7 d,角膜水肿9例(9.18%);术后21 d所有患者角膜内皮水肿均消退,没有出现大泡性角膜炎者。结论:角膜内皮水肿是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可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一种角膜失代偿性疾病,常见于白内障术后,角膜炎、青光眼术后,眼底玻切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受损、缺少后,房水一角膜屏障功能破坏,房水渗入角膜基质内,引起角膜基质水肿和大泡性角膜病变,本组病例20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10.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在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项目拟对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体眼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复杂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运用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2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无足够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17例(17只眼),各种原因晶状体脱位半脱位行囊内摘出5例(5只眼),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4例(4只眼)。均为二期行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的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总结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战士在军事训练中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瓣移位发生的原因、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18例18只眼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者行复位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18例角膜瓣移位者均发生在术后2年内,均与外伤有关.经治疗后角膜瓣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1.0者16眼,≤1.0但≥0.8者2眼.结论 军事训练易造成眼部损伤,造成LASIK术后角膜辩移位,部分患者LASIK术后2年内角膜瓣与基质层间尚未完全愈合.建议应征青年若接受过LASIK术,应在术后2年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方法 236眼术后第一天起于裂隙灯下行眼部连续观察。结果 角膜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142眼(60.17%),其中2级119眼;3级19眼;4级4眼。结论 手术器械对角膜机械性刺激是角膜水肿的主要原因,术中应用粘弹剂可有效地预防或减轻角膜内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自动角膜板层刀应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3只眼用自动角膜板层刀在受体眼上根据病变厚度及直径大小做植床,然后在供体眼上做与受体相应厚度和直径的植片,再将植片放置于植床使其自然粘附,结果:经3个月随访,3例3只眼均达到了手术的目的,其中1例视力为指数/40cm,1例为0.2,另1例无明显改善;2只眼植片完全透明,1只眼半透明;1例1只眼术后第3天出现层间出血,经激光处理后植片透明,余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用自动角膜板层刀行板层角膜移植术与既往板层角膜移植术相比,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情况。方法 使用Topc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分析仪观察 10 0眼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前后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变化。结果  10 0眼术后1周内皮细胞损失 14 .17% ,其中 4 7眼术后 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3.18%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1。结论 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测定 ,对掌握手术适应症和评判手术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角膜厚度低于400μm的圆锥角膜患者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交联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角膜厚度低于400μm的圆锥角膜患者14例18眼,表面麻醉下去除上皮,点低渗核黄素溶液使角膜基质水肿厚度达到400μm以上,行角膜交联术,术后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前、术后记录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顶点K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晶体等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角膜上皮于1周内愈合,14眼于5 d内愈合;角膜Haze于2~6周内消退;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为4.76±0.61,术后3个月为4.83±0.46,6个月为4.84±0.51;角膜顶点K值:术前为(56.29±7.33)D,3个月为(52.42±5.76)D,6个月为(48.12±6.6)D;角膜厚度:治疗前为(318±33)μm,水肿后为(447±18)μm,3个月为(381±72)μm,6个月为(354±35)μm;角膜内皮密度:术前为(3 069±202)/mm2,术后3个月为(2 910±213)/mm2,6个月为(2 935±215)/mm2;未见晶体、视网膜并发症。结论采用低渗核黄素法行角膜交联术治疗晚期薄角膜圆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30例(3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老年性白内障30例(30只眼),其中,皮质性混浊11例(11只眼),核性混浊9例(9只眼),后囊性混浊6例(6只眼),皮质、后囊混合性混浊4例(4只眼)。结果显示:术前、术后24h裸眼视力对比,27例(27只眼)术后24h裸眼视力提高,占90%,3例(3只眼)术后24h裸眼视力未提高亦未下降,占10%。术后仅1例(1只眼)出现角膜水肿及内皮线状混浊,1例(1只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术眼胀痛伴头痛,2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分别好转及痊愈。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切口小、安全、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提高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徐海铭  洪朝阳 《浙江医学》2009,31(3):276-278
目的 评价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我院采用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1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角膜内皮丢失率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眼均手术成功.术后第1天11眼角膜透明,8眼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经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后,于术后3~5d消退;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角膜均透明。术后3、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2783±214)、(2749±232)个/mm^2)]均较术前[(2937±196)个/mm^2]明显减少(均P〈0.05);而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内皮丢失率[(5.76±0.23)%]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2.69±037)mm]与术前3个月[(5.24±0.11)%、(2.73±0.18)mm]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近期存在丢失现象,但3个月后趋于稳定,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以下类同)及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5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三联手术,术后随访6—12月,观察术眼视力,角膜、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情况,并针对性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眼压平均为(18.5+5.27)mmHg,3例眼压高于正常。滤过泡:I型滤过泡34眼,Ⅱ型滤过泡14眼,Ⅲ型滤过泡6眼。并发症:16例术后前房内有渗出物,术后眼压高于正常者3例,术后前3d角膜水肿10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房渗出吸收,角膜水肿消退,高眼压得到控制,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无浅前房发生,无后囊膜破裂及人工晶体移位。结论三联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经济实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拍摄糖尿病患者[27例(42只眼)]角膜内皮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8例(39只眼)]角膜内皮,观察分析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的改变.结果 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老年性白内障组与糖尿病组)及组内(手术前、后)内皮细胞面积、计数,六角形细胞变异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所产生的损伤较敏感,手术时应尽量避免对角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托白内障3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22眼),女15例(18眼),右眼18眼,左眼19眼,双眼3眼。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6.1±4.2)岁,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视力〈0.1者34眼,0.1~0.5者6眼,术后6个月视力〈0.1者下降为3眼,0.6~1.0者上升至32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只眼中5只眼有局限的视网膜牵拉,出现视网膜水肿,11眼术后出现后囊浑浊。13只眼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前房明显的纤维素渗出,16只眼出现继发玻璃体出血。17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短暂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得以控制。1只眼随访2个月时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再次手术后复位。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