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实验室配置的模拟油田污水,考察了小球藻和藻菌生物反应器对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藻菌生物反应器运行25 d时,对模拟油田污水COD、TP、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44.23%、88.68%、85.01%,TN在反应器运行到53 d去除效果最高达到80.99%。小球藻生物反应器运行的第25天对污水COD、TP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35.45%、81.17%、和80.10%,TN在反应器运行第53天时去除率最高为76.75%。结果表明,藻菌共生提高了微藻的光合速率、生长速率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其效果优于小球藻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提式UCT工艺处理高氨氮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启动和稳定运行阶段系统对COD、NH+_4-N和TP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9 d的启动,对COD和NH+_4-N和TP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9 d的启动,对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17%和83.04%;稳定运行后,系统对COD、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17%和83.04%;稳定运行后,系统对COD、NH+_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94%,97.84%和58.31%,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36,1.9,5.34 mg/L,COD、NH+_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94%,97.84%和58.31%,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36,1.9,5.34 mg/L,COD、NH+_4-N均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70%的COD在厌氧区和缺氧区被利用,进水中较高浓度的NH+_4-N均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70%的COD在厌氧区和缺氧区被利用,进水中较高浓度的NH+_4-N对COD去除没有影响,好氧区采用大曝气量去除高浓度NH+_4-N对COD去除没有影响,好氧区采用大曝气量去除高浓度NH+_4-N,硝化效果较好,NH+_4-N,硝化效果较好,NH+_4-N最高去除率为99.73%,基本实现NH+_4-N最高去除率为99.73%,基本实现NH+_4-N零排放。在UCT工艺中,高氨氮生活污水有利于缺氧区的反硝化除磷,排泥能显著降低出水TP浓度。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不同布水条件下蚯蚓生态滤池对生活污水中COD、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布水方式下COD、NH3-N、TN和TP均有较高的去除,总出水去除率分别为84.1%~94.1%、94.2%~98.3%、70.3%~84.1%和96.9%~98.6%,土壤是污染物去除的主要介质层,尤其是上层土壤(0~25 cm)作用明显,经上反应层后COD、NH3-N、TN和TP去除率已达82.3%~93.1%、86.2%~88.9%、72.2%~79.0%和63.2%~68.2%,后续黄沙层对NH3-N和TP有一定去除效果,碎青石层对有机物和营养物去除基本无作用。研究还发现土壤下层二次布水方式下总出水中COD和TN去除率显著高于其它布水方式,与传统布水方式相比,下层土壤二次布水总出水COD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3和5.7个百分点;布水方式对NH3-N和TP去除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人工湿地进行改进,通过引进浮桥技术,在同一湿地单元实现浮游植物搭配沉水植物,并与传统水平潜流式湿地相结合,设计出一套新型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该系统对生活污水COD、NH3-N、TN、TP的净化效果,并对各指标去除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30d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生活污水的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6%、64.0%、54.4%、74.6%;二级浮桥平流式湿地单元对COD的去除效果较差,但对NH3-N、TN和TP去除效果突出;各指标间去除率在每级湿地单元中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污水处理厂污水中COD、NH4+-N、TP出水浓度水质特征以及经过MBR工艺处理后进出水浓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78%、96.88%;试验平均出水COD浓度为31.42mg/L,NH4+-N浓度为1.99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可见该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是试验对污水中TP的平均去除率只有67.00%,平均出水TP浓度为1.84mg/L,远高于国家城市污水排放标准中的TP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基于自通风管网的生物滤床和潜流式人工湿地中试耦合系统,对比了混合过滤石材的原有系统a和采用不同填料的对比系统b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b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4.10%、94.14%、73.57%和69.53%,优于系统a;填料的优化配置对中试耦合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系统b对上述指标的去除较原有系统a分别提升了11.00个、11.55个、2.69个和8.09个百分点;生物滤床单元对NH4+-N的去除占主要作用,而潜流式人工湿地单元则对去除COD、TN和TP的贡献较高。温度升高,COD去除率总体呈下降趋势,NH4+-N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对TN、TP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实际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SBR试验装置中HRT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HRT对COD、PO43--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对TN和NH4+-N的去除影响较大。TN和NH4+-N的去除率随好氧停留时间、缺氧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试验装置在缺氧段、好氧段停留时间分别为5 h、3.5 h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98%和74%,出水水质除TP之外,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试验结果为SBR工艺污水厂升级改造提供了工艺运行参数,也可供同类型污水处理厂工艺升级改造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构建潜流人工湿地-塘组合中试系统,探讨系统对村镇严重污染河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处理效果。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获得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不同塘水深条件下系统对氮磷净化效果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系统HRT对COD、TN、NH3-N的影响显著,随HRT的增大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对TP的影响呈现先提高后降低且总体变化不大的现象,除磷的最佳区间是HRT 2.5~3.0 d。当HRT2.1 d,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大于54.0%、57.8%、67.7%和80.6%,出水COD优于Ⅳ类水体标准,TN、NH3-N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TP优于Ⅲ类水体标准。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随塘水深变化不大,均出现一个先高后低的现象,当塘水深为0.5 m时,去除率最高,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8.9%、55.3%、63.7%和83.9%,出水水质最好,分别为20.49、9.51、4.59、0.19 mg/L,COD优于Ⅳ类水体标准,TN、NH3-N优于一级A标准,TP优于Ⅲ类水体标准。  相似文献   

9.
植物净化床去除营养物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植物净化床进出水及床体内部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植物净化床去除氮磷的途径,研究植物净化床内部DO与营养盐的分布和去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硝化/反硝化是脱氮主要途径,占TN去除率的46%~55%,吸附沉淀是磷去除主要途径,占TP去除率的54%~65%;植物净化床内ORP(氧化还原电位)均为负值,床体表层为弱还原区、中层为中等还原区、底层为强还原区;植物净化床中除NO3-N外,其他营养物质浓度均沿程逐渐降低,其中CODMn、NH4 -N、TP在第一级中去除率分别达到71%、57%、53%;竖直方向上,由上到下NH4 -N含量逐渐增加,CODMn、NO3——N含量逐渐降低,TN含量下层低于中上层,TP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植物净化床上层中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达到总CODMn去除率的65%,CODMn和TP主要在植物净化床的中上层得到去除,TN和NO3——N主要在净化床下层得到去除.  相似文献   

10.
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其对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及进水pH对系统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pH为7~9时,pH变化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影响不大,COD、NH4+-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01%、96.51%、73.38%、73.21%,浊度去除率在99%以上.当进水pH降至6时,COD平均去除率仍达95.26%,NH4+-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为75.34%、61.42%,62.87%,浊度去除率几乎不受影响,仍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有关工程塑料的文献,报道1991年国内热塑性树脂及塑料、热固性树脂及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以及工程塑料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搪瓷》2009,(9):42-42
收藏一座城市,比什么都珍贵。礼赠一座城市,比什么都体面。城市尚瓷浓缩城市印象之美,展现城市人文精粹,将英国皇室骨瓷制造工艺与现代精细绘画艺术完美融合。“爱重庆”系列,完美融入了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风骨,集艺术、实用、收藏等多重价值于一身。中国首个城市文化艺术品,献给真正懂得欣赏城市的人。  相似文献   

13.
Bi—Sr—Ca—Cu—O系超导相形成过程中的中间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确认,在Bi-Sr-Ca-Cu-O系统固相反应中,T_c为85K的Bi_2Sr_2Ca_1Cu_2O_(8+δ)超导相(即2212相)是经由一个Bi-Sr-Ca-O四元中间相与CuO等反应生成的。应用DTA、XRD、SEM等手段详细研究了此中间相形成条件及其成分和晶体结构。确定该中间相系组成为BiSryCa_(1-y)O_(2.5)的Bi-Ca-O和Bi-Sr-O固溶体(式中y=0-0.75)。y=0时的结构属单斜晶系,其a=23.083A、b=5.409A、c=21.132A,β=110.688°。y值增大,其结构不变,d值有规律地稍有增加。但当y>0.5后,晶体结构畸变加剧,中间相成分及Sr固溶量对超导相形成及其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对确定单相性好的高品质高温超导体合理制备工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POE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近几年聚烯烃弹性体(POE)与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共混改性的进展。与改性剂(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相比,POE和功能化的POE作为一种新型改性剂能在较低含量下实现材料的脆—韧转变,减少了因加入弹性体造成的材料强度和模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陶埙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中从未间断过,因为它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闭口吹奏乐器,从单音孔到商代五音孔可谓是一个重大变化的阶段,这里就从商代陶埙的造型与装饰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商代陶埙在造型和装饰方面是鼎盛期,同时也是重大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6.
ABS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的角度介绍PVC/ABS、PBT/ABS、PA/ABS三种重要的共混物。分析了ABS用量和加工工艺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讨论了ABS共混物的增容改性技术。展望了ABS共混物的前景,并强调了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几何描述及概念类比模型2个方面综述了双螺杆挤出机混合机理的研究进展,对比了2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陶艺低温烧造技术的成熟作为现代陶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颠覆了传统陶艺的烧成模式,更带来了适应现代视觉经验的审美选择,如今它已经成为国际陶艺界的流行语汇。从现代低温烧陶艺的历史、发展以及主要工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搪瓷》2009,(10):28-29
中国玉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把劳动中所拾的美石制成饰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