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连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双荣  赵丽萍 《河北中医》2003,25(10):758-759
黄连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珍珠囊》言黄连“其用有六 :泻心脏火一也 ,去中焦湿热二也 ,诸疮必用三也 ,去风湿四也 ,治赤眼暴发五也 ,止中部见血六也”。[1 ]《本草正义》云 :“黄连大苦大寒 ,苦燥湿 ,寒胜热 ,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 ,而心、脾、肝、肾之热 ,胆、胃、大小肠之火 ,无不治之。”[2 ] 黄连功效较为突出 ,应用十分广泛 ,为使医者临证用药组方合理 ,选药准确 ,我们结合古今临床配伍及现代用药经验 ,将黄连的配伍应用归纳、阐述如下。黄连配干姜 :黄连苦寒泄热 ,坚肠止痢 ;干姜辛温散寒而补脾阳。…  相似文献   

2.
黄连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仲景先师在《伤寒杂病论》中用达20次,分布在黄连汤、黄连阿胶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13方中.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应用更为广泛,兹举例说明如下: 1.黄连配干姜(泻心汤):黄连苦寒泻热,干姜辛温散寒,二药相配为辛开苦降、寒温并用、阴阳并调之法,主治脾不健运,湿浊中阻,升降失常,心下痞,呕吐下利等.  相似文献   

3.
黄连的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在我国第一部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记载了它的多种功效,言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女阴中肿痛".金·张元素云:"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是历代医家倍受青睐的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不仅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而且在抗癌、降血糖、保护胃粘膜、抗衰老以及血液病治疗等多个领域皆有所作为.可用治痢疾、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十多种病证.被广泛配伍于许多方剂之中,兹将其主要配伍规律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4.
黄连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自古为医家所重用。文章概括本草中黄连的功效清热泻火、燥湿厚肠、解毒;分析《伤寒杂病论》中14个应用黄连方剂,认为黄连具有与苦寒药、辛宣药、补固药进行配伍的特点,且剂量和煎煮法皆随不同的主治而变化;后世医家认为黄连为清热泻火的主药,为治疗湿热痢疾的要药,以及治疗疮疡肿毒的良药,并以此分类列举黄连的古方应用,概括历代医家对黄连炮制方法的发挥。文章意从黄连的功效、配伍、剂量、用法四个方面,总结概括古代黄连的临床应用特点,以期对现代临床合理应用黄连提供临床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正黄连,《本草备要》言:"大苦大寒,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厚脾胃,消心瘀,止盗汗。治肠澼泻痢,痞满,腹痛、心痛伏梁,目痛眦伤,痈疽疮疥,酒毒胎毒,定惊,止汗解毒,除疳,杀蚘。"虽黄连功用较多,可应用于多种病证,但若与它药相配,或可增强其效用,或可扩展其证治,故列常用与黄连相配十八组对药,以言之。1黄连药对1.1黄连-干姜黄连、干姜相配化自《伤寒论》半夏、甘草、生姜三泻  相似文献   

7.
黄连配伍在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根据黄连的泻火、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常以本品为主,配伍他药,治疗多种儿科疾患,每获显效。现介绍如下:一、配干姜治蛔厥黄连主治蛔厥,历代文献曾有论述。《本草备要》谓:“除疳,杀蛔”。又《注解伤寒论》云:“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由于湿热内蕴,蛔虫上扰胆腑,气机不利所致的蛔厥,投黄连使苦能下蛔,并清其内蕴之湿热,配干姜既能使蛔得辛则伏,又能制黄连之过于寒凉。二药合用,苦辛通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共奏温脏、安蛔、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42-2245
辛开苦降属中医性味配伍法之一,而黄连吴茱萸配伍是辛开苦降配伍的代表,临床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文章从二者配伍的理论基础、古代文献研究、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黄连吴茱萸配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连-厚朴药对配伍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揭示其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出含黄连-厚朴药对的方剂475首,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药对的配伍比例、主治疾病及疾病所属科属。结果:475首方剂中,黄连-厚朴以1∶1配比出现频次最多,为215次,占总数45.2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出现频次最多,为329次,占总数69.26%;普通感冒及流感以1∶1配比出现频次最多,为10次,占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及流感方剂总数50%。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药对配比及其应用规律,可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葛根与黄连配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机坏境为切入点,探析葛根与黄连配伍所针对的病机核心是湿浊阻滞,甚至蕴结成湿热胶结之势,而此病机的根本却责之于脾不升清。故此配伍组合常与调理脾胃之品配合使用,且常用于脾胃素亏之人或潜在脾胃亏虚体质者。  相似文献   

11.
浅析《伤寒论》对黄连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艳  屈凯 《河南中医》2006,26(10):5-6
《伤寒论》全篇113方中,黄连共出现12次,或君臣,或佐使。仲景在使用黄连的方剂中,用量讲究,配伍严谨,疗效卓著,临床随证选用,每建奇功。黄连,大苦,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其主要功效。本品苦寒,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泻火解毒,善清心经实火。《珍珠囊》“  相似文献   

12.
含黄连方剂及黄连配伍药的文献统计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陈馥馨  高晓山 《中成药》1997,19(8):40-41
统计13部宋以前方书的处方.方中含黄连的约占5%左右,而单味黄连的处方只占其中的2%左右,最多不超过6%.常与黄连配伍的药大约只有20几种.其中最常见的两药配伍分别为黄连与黄芩、甘草、黄柏、大黄相配;三味药配伍为黄连、黄芩、甘草或黄连、黄芩、大黄。结合现代报道,对黄连与诸药配伍产生沉淀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产生沉淀似乎不能直接视为内服方药配伍禁忌的指征。  相似文献   

13.
对36部涉及黄连-吴茱萸药对的古籍中相关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以该药对为主的方剂组方比例结构及其主治,总结黄连-吴茱萸药对在配伍结构、炮制方法、剂型选择与服用方法等方面的应用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药对可治疗多种疾病,且配伍结构、炮制方法、剂型选择、服用方法等都可影响其疗效,这些因素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都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例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叶富强  徐颂芬 《河北中医》2000,22(5):397-398
目的 探讨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黄连、吴茱萸分别按1:1、1:2、1:4、1:8、1:16、1:32比例配伍,水煎制得水提液,用柱层析-紫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方剂提液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实验数据进行配伍比例与黄连生物碱的含量的变化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黄连配伍吴茱萸可引起其生物碱含量的减少,其损失率与吴茱萸的配伍剂量线性相关,经统计学检验P〈0.01。结论 在现代制药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黄连、吴茱萸分别按1:1、1:2、1:4、1:8、1:16、1:32比例配伍,水煎制得水提液,用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方剂水提液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实验数据进行配伍比例与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黄连配伍吴茱萸可引起其生物碱含量的减少,其损失率与吴茱萸的配伍剂量线性相关,经统计学检验 P <0.01。结论 在现代制药工艺设计中应考虑黄连、吴茱萸的配伍对黄连生物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梁景翠 《国医论坛》2011,26(6):29-29
木香为行气中药中常用药物之一。《本草纲目》曰:“木香是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其性味辛、苦、温,归脾、大肠、胆经,功效行气调中止痛。《日华子本草》曰:“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临床主要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腹痛及肝胆湿热气滞等证。  相似文献   

17.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其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1].  相似文献   

18.
方展 《中医药导报》2006,12(1):76-76
文章对石膏在临床中的配伍:如石膏配知母,配麻黄,配生地、玄参、丹皮,配熟地,配党参,配大黄,配柴胡,配荷叶汁等治疗各种热性疾病的经验体会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中西药的配伍应用,其目的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轻毒副作用。但当配伍不当时,反而会造成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强。兹根据常见的中西药配伍处方就此两方面浅述如下。1 配伍不当,造成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强含甘草的中药与阿斯匹林配伍,会造成消化道疾病加重。因阿斯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性,而甘草中含有糖皮质激素,可使分泌物增多,又能减少胃粘膜分泌,降低胃肠道的抵抗力,从而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与西药硫酸镁、硫酸亚铁配伍,会把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导致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列为下品,因其不宜久服,用之不当反伤正气之故。然自古以来,仍有不少医家喜用善用大黄;而且许多医家精于配伍变化,拓宽了大黄的适应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现对其配伍应用进行搜集整理,希冀对合理应用大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