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与开放食管癌切除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腔镜组(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切除手术组,32例)及开放组(经右胸、上腹及左颈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手术组,29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5及10天测定肺通气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血气分析,记录术后第1~5天疼痛评分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FEV1、FVC及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5及10天,两组FEV1及FV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实测值/术前预计值作为比较参数,全腔镜组降低程度均小于开放组(均P<0.05),术后第10天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全腔镜组均高于开放组(均P<0.05).术后第1~5天疼痛评分全腔镜组均低于开放组,其中术后4d内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腔镜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相对较小,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徐悦利  刘娜  李汝泓  路艳 《河北医学》2016,(11):1786-1789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肺复张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胸外科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A组,n=25)和治疗组(B组,n=25).两组均以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800~1000mL/m2为目标导向的液体治疗进行补液,B组同时于单肺通气(OLV)开始前,OLV结束前,关胸前,拔管前以及任何中断通气后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高法进行反复肺复张.应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PiCCO)监测仪记录术前(T0)、双肺通气15min(T1)、单肺通气15min(T2)、肺复张后双肺通气15min(T3)和术毕(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ITBVI.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和术后第2天(T5)肺功能实验和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的MAP、HR、ITB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肺复张的患者.术前肺功能实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第2天治疗组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延迟拔出气管导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中,使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肺复张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动态血气分析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耐受力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102例,手术前根据肺功能测定系统,将患者分为肺功能正常组(A组)30例、轻-中度受损组(B组)44例和重度受损组(C组)28例,嘱患者进行爬楼梯实验,实验前和实验后立即测定血气指标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和B组爬楼梯前后动态血气指标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爬梯后与爬梯前相比,Pa O2和Sa O2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率为32.1%(9/28),显著高于A组3.3%(1/30)和B组11.4%(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气分析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耐受力的预测价值高,对术式和麻醉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进行探讨,以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0例老年食管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A组)40例及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组(B组)40例两组;术前检测呼吸功能变化,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A组患者在拔管后呼吸功能变化显著,而B组变化不大,A组患者肺部感染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镇痛更有助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在术后恢复呼吸功能,并能有效预防术后肺部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吴家会  王显平 《重庆医学》2008,37(12):1325-1327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A组)及健康教育组(B组),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99例,术后并发症11例(11.1%);B组患者107例,术后并发症4例(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预防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自主深呼吸功能训练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A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B组:在雾化治疗基础上,仅术前加用自主深呼吸功能训练器锻炼肺功能;C组:在雾化基础上,仅术后进行深呼吸功能训练肺功能;D组:雾化基础上,术前以及术后均使用自主深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动态观察比较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各组患者血清PCT值,肺复张情况、呼吸道分泌物排泄情况、胸部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B、C、D四组术后各检测时间点PCT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分泌物排泄、术后肺复张情况以及术后胸部引流管留置时间,D组、C组效果均优于A组、B组,其中,D组效果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D组、C组小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B组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自主深呼吸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快速康复;单纯术前自主深呼吸功能锻炼对术后肺功能快速康复影响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术后自主深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缩短术后胸部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使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部手术前实施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实施肺部手术的肺功能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实施肺功能检查,分析肺部手术前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2例(55.0%),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3例(32.5%),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7.5%),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5.0%).40例患者术后肺功能检查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手术前实施肺功能检查可以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价,便于医生充分掌握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避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锡凤  王建设 《重庆医学》2017,(30):4260-4263
目的 比较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小儿感染中毒性休克麻醉中的效果,探究补充液体的最佳方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儿40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限制性输液,B组给予常规充分液体复苏.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检验指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总输液量及出血量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动脉血氧分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时A组静脉血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5.0%(1/20)和10.0%(2/20),B组为25. 0%(5/20)和35.0%(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感染中毒性休克需手术治疗的患儿,术中限制性输液利于改善血流灌注,降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充分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传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腔镜组(95例)采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情况,并检测术前和术后肺功能指标(VC、FEV1.0、MVV)变化。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虽然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清扫淋巴结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VC、FEV1.0、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腔镜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对肺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通气(LTVV)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所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MAS所致呼吸衰竭患儿62例临床资料.比较小潮气量通气组(LTVV组,n=32)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MV组,n=30)机械通气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结果,治疗前后各时点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氧暴露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24及48 h OI和a/A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间位点血气分析结果:LTVV组pH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TVV组血PaCO2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aO2及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VV组肺气漏、BPD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VV组氧暴露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TVV组病死率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TVV可显著改善患儿肺部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肺气漏、BP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高龄肺功能低下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术前肺功能(MVV≤50%和FEV1/FVC〉45%)低下的食管癌患者,年龄(72.3±4.1)岁。其中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37例为A组;术后常规治疗,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19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律失常、动脉血气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A组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7.6±1.4)%,心律失常发生率29.7%(11/37),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3.2±5.4)h,术后住院时间(7.6±2.3)d;B组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2.4±1.2)%,心律失常发生率47.4%(9/19),术后住院时间(10.1±3.1)d,其中2例因血氧饱和度降至80%,立刻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两组术后血气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功能低下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对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炎症及呼吸功能的影响,为中医药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开辟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句容市人民医院胸外科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28例,区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术后予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对照组术后予常规雾化液吸入,观察两组用药后体温、血象、胸片改变;术后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咯痰量、痰液性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对食管/贲门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术后2~5天咯痰量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4、5天痰液性状改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间术后发热天数比较(P>0.05),第1、6天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第1、6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P>0.05),第1、6天胸片评分比较(P>0.05),第1、3、6天动脉血气比较(PSaO2>0.05、PPaO2>0.05、PPaCO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能早期稀释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痰液,促进患者排痰,但对术后发热情况、肺部炎症状态的改善以及动脉血气影响未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临床常用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比较,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153例,分为ASV组,SIMV组.ASV组选用ASV通气模式,SIMV组选用SIMV通气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峰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耐受状况、呼吸功、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动脉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潮气量、脱机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SV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道峰压、呼吸功明显低于SIM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ASV模式能够获得与SIMV模式相同的通气、撤机目标,并且在降低气道峰压、呼吸功,改善人机对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方面较SIMV模式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食道癌术后肺不张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纤支镜室2003-03 ~ 2012-03间在机械通气下治疗40例食道癌术后肺不张,按是否给予纤支镜干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肺复张总有效率,并对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1h后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2h、12 h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复张总有效率85% (17/20),对照组总有效率40%(8/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有创机械通气下行床旁纤支镜治疗食道癌术后肺不张疗效显著,创伤小,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 拟行左侧削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BB组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9FrCoopdech BB置入左下肺叶支气管,DLT组插入左DLT.两组均作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有侧卧位,DLT组行右单肺通气,BB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min(T1),右单肺通气或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后20min(T2),开胸见左肺或左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抽取足背动脉血及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并请手术医生在开胸后即刻评价术野清晰度.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野评价,各时点pH、PaCO_2、血红蛋白,T1的Qs/Qt、PaO_2、PO_2、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在T_2~T_4时点,BB组的Qs/Qt低于DLT组,PaO_2、PO_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P<0.05或0.01).BB组术后无肺不张病例,DLT组有2例发生左下肺不张.BB组术后第1天的PaO_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术后住院天数比DLT组短(P<0.01).结论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能在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中减少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术后的氧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intrapulmonary shunt (Qs/Qt) and arterial oxygenation between selective left lower lobar blockade by Coopdech endobronchial blocker tubes (BB) and one lung ventilation (OLV) by left-sided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s (DLT)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pulmonary function. Methods Thirty-six patients (aged 32-64 years) scheduled for lower esophageal surgery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into BB and DLT groups (n=18). Anesthesia was induced and maintained with Propofol by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sufentanil and cisatracurium if needed. A 35 to 39 French tube was placed in the DLT group, and an 8.0-mm (internal diameter) sing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 was used in the BB group where a 9 French Coopdech BB was advanced into the left lower lobar bronchus guided by a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The variables recorded were blood gas analysis data from the venous and arterial blood samples at 20 min after two-lung ventilation in supine position (T_1), 20 min after initiation of one-lung ventilation or selective left lower lobar blockade by inflating BB balloons in the right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T_2), total collapse of the left lung or the left lower lobe after the pleura was opened (T_3), and before tracheal extubation (T_4). Qs/Qt was calculated using a standard formula based on the three-compartment model. Upon pleura op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ung collapse was evaluated by the surgeon who performed the surgery. Chest radiograph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he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Both of the groups were similar with regard to rank of the surgical exposure, pH, PaCO_2, hemoglobin from T_1 to T_4, Qs/Qt, PaO_2, PO_2, and oxygenation index at T1. In BB group,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Qs/Qt and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PaO_2, PO_2, oxygenation index at T_2, T_3 and T_4 were obser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in DLT group (P<0.05 or <0.01). No lobe collapse was observed postoperatively in BB group, but 2 patients in DLT group showed left lower lobe atelectasis. The patients in BB group showed better postoperative arterial oxygenation and shorte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P<0.01). Conclusion Selective left lower lobar blockade by Coopdech endobronchial blocker tube during lower esophageal surgery provides a lower intraoperative intrapulmonary shunt and a better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arterial oxygen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对需长期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7年11月因呼吸衰竭入住呼吸ICU,经面罩机械通气等方法撤机失败或不能进行面罩机械通气的11例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更换BiPAP无创呼吸机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改用无创呼吸机前后动脉血气、住院时间、出院(或达到出院标准)后存活时间等指标。结果无创通气吸气压力设定为16~26cmH2O,平均21.3cmH2O,呼气压力4cmH2O,呼吸频率16次/min。患者的平均住院(或达到出院标准)时间为(91.5±50.2)d,改为BiPAP呼吸机后平均住院(或达到出院标准)时间为(23.5±12.2)d。出院(或达到出院标准)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53.1±296.5)d,截至随访结束(2008年1月13日)有4例患者仍存活。BiPAP呼吸机使用前后动脉血pH、PaCO2、PaO2及SaO2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临床稳定、仍需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过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是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江惜彬 《吉林医学》2012,33(28):6072-6074
目的:探讨应用BiPAP呼吸机有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8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通过BiPAP呼吸机有创通气治疗。结果:ARDS患者机械通气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心率较治疗前、治疗后2 h均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机械通气后生活质量和身心状态评估均优于机械通气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有创通气治疗ARDS患者血气分析和心率均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身心状态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综合呼吸训练,观察其患者术后肺部功能的预后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12例,并根据术前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选择无呼吸系统基础病病例按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予以常规的护理的同时,围手术期给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分别在手术后第5天抽血查血气分析、第10天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可以增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患者的呼吸功能,可以有效地促进围手术期的食管癌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在开放性吸痰后实施持续性膨肺后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9例患者,在实施开放性吸痰后采用延长吸气时间进行持续性膨肺治疗,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对血压、心率、末梢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影响,记录持续性膨肺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通过开放式吸痰后膨肺处理的9例患者,其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开放式吸痰后选择性的给予持续性膨肺,能够使萎陷的肺泡得到复张,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而且不会造成生命体征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