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5,(10):21-29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均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超过12个月,对患者ALB(白蛋白)、Hb(血红蛋白)、T-ch(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BUN(尿素氮)、Cr(肌酐)、GIu(血糖)水平进行测量,计算患者肾功能,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透析时间。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其分为血脂异常组39例与血脂正常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率;根据患者超滤情况分为超滤衰竭组22例与超滤正常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血脂水平、GIu、ALB及Hb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血脂异常组患者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率高于血脂正常组;超滤衰竭组透析时间多于超滤正常组;超滤衰竭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超滤正常组;超滤衰竭组的T-Ch、TG水平高于超滤正常组,超滤衰竭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超滤正常组,组间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是引发患者出现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血脂异常患者发生腹膜透析超滤衰竭与高TG、T-Ch水平、低HDL-C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51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件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生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106例(20.5%),其中属轻度21例,中度40例,重度45例.分别采取了纠正肾前性因素、调整免疫抑制方案、药物疗法和血液净化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有21例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术后需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本组资料中,原发病为重型肝炎患者75例,术后36例合并ARF,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病(P<0.05);4例术前存在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术后有3例发生ARF,明显高于其他术前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的术后ARF的发生率(P<0.05).106例肝移植术后早期ARF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37例,病死率为34.9%,且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值≤20分组的1个月存活率显著高于MELD值为20~30分组和>30分两组.结论 肝移植术后ARF的防治是一个从术前评估到术后管理的系列过程;术前完善对患者的评估,术中采取多方面措施保护肾脏功能,术后减少药物性肾功能损害和必要时行CRRT治疗是肝移植围术期防治ARF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4):627-63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4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和结肠透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5.1±0.5)mg·L~(-1)、白细胞介素-6(67.9±20.4)pg·L~(-1)、肿瘤坏死因子-α(49.5±12.5)pg·L~(-1)、血肌酐(342.5±90.4)μmol·L~(-1)、内生肌酐清除率(25.9±6.0)m L·min-1、血尿素氮(18.2±4.4)mmol·L~(-1)、24小时尿蛋白定量(2 430.2±1 055.3)mg、血红蛋白(105.2±12.2)g·L~(-1)、尿酸(397.3±80.4)μmol·L~(-1)、尿钙(2.6±1.1)mmol·L~(-1)、尿磷(1.3±0.1)mmol·L~(-1),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同时优于对照组同期治疗后(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各项炎性指标,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保护肾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102-10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接受初次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研究组采取小剂量,均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的肾功能指标(Scr、Hb、尿量、BUN、ALB),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cr低于对照组,Hb、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UN、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并发症发生,包括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症、心绞痛、脑卒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相比常规剂量治疗,可更好地改善Scr、Hb、尿量等肾功能指标,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致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致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79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中药汤剂口服、针刺等中医综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致急性痛风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6):56-59
目的:探讨应用潮式腹膜透析(tidal peritoneal dialysis,TPD)改善新置管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试验组采用TPD模式,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腹膜透析1周后,试验组失眠或嗜睡、乏力、味觉障碍或口有氨味、厌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主观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体液失衡、高血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Scr/H等客观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D模式应用于新置管腹透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5):38-4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部腹膜透析随访患者126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影响因素。结果:皮肤瘙痒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背部、腹部、头部、四肢,分别占69.84%、46.03%、43.65%、42.86%,对称性皮肤瘙痒占84.92%,泛发性皮肤瘙痒(累及全身皮肤≥50%)占25.40%。皮肤瘙痒持续时间(t)<1个月、1个月≤t<6个月、6个月≤t<1年、t≥1年分别占7.14%、42.86%、10.32%、39.68%。12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皮肤瘙痒发生率为61.11%(77/1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年龄、糖尿病、腹膜透析时间、皮肤干燥、城市居民、睡眠质量、家务劳动、合并不良情绪及血磷、钙磷乘积及血清PTH水平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糖尿病、腹膜透析时间和血清PTH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主要受年龄、腹膜透析时间及血清PTH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施治、专方验方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药浴、中药足浴)方面,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近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1221-1222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尿毒清颗粒,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尿素(BUN)以及血清肌酐(Scr)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网络随访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7例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按自愿参与的原则分为观察组81例、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取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必要时家访;观察组在采取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开设飞信平台、QQ群随访,比较随访1年后2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导管出口处感染率及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162.0个病人月·次-1、住院率为29.6%,对照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3.6个病人月·次-1、住院率为69.8%,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及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导管出口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2个病人月·次-1比66.9个病人月·次-1,P>0.05)。结论网络随访可降低腹膜炎发生率及住院率,是一种有效的腹膜透析随访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梅娟  杨洁  李玥 《矿产勘查》2014,(11):94-96,106
目的:了解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亲属的心理需求,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的“急危重患者亲属需求量表”(CCFNI)对17例急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家属(33例)进行心理需求调查。结果患者亲属对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病情保证领域的需求最强烈,得分(3.65±0.27)分,明显高于获得支持领域、获取信息领域、接近患者领域及亲属自身舒适领域得分[(3.28±0.25、3.17±0.43、2.78±0.65及2.53±0.42)分,均 P <0.01];获得支持领域及获取信息领域得分明显高于接近患者领域及亲属自身舒适领域(均 P <0.01)。患者亲属认为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列第1位的条目为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得分(3.93±0.37)分,明显高于清楚患者目前接受的治疗、每天都能得到有关患者病情的消息、医护人员能如实回答我的问题及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的得分[(3.80±0.41、3.77±0.42、3.61±0.35及3.56±0.65)分,均 P <0.01];清楚患者目前接受的治疗得分明显高于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P <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准确评估患者亲属的客观需求,并及时提供信息与支持,尽可能地满足患者亲属的需求,以帮助患者亲属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8):115-117
目的:探讨床旁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心外科术后急性肾衰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心外科行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RT,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肾功能。结果:所有30例患者中,存活26例,其中痊愈23例,有效3例,死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CRRT在术后2~24 h内应用,连续应用在24 h以上,平均(68.7±6.2)h;治疗后心排血指数(C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左室射血分数(LVEF)、氧合指数(PaO2/FiO2)、尿素氮(BUN)、肌酐(Cr)、血HCO3-、血钾、尿量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科术后急性肾衰患者早期行床旁CRRT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死亡率,改善心功能及肾功能,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1例 CRF患者按CRF分期标准分为氮质血症期(氮质血症期组)26例、肾衰竭期(肾衰竭期组)21例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期组)24例。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 iPTH的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肌酐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RF组、正常对照组血清 iPTH 水平分别为(586.2±273.3)、(51.2±19.3)n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氮质血症期组、肾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血清 iPTH、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均 P<0.01);与氮质血症期组比较,肾衰竭期组血清iPTH、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尿毒症期组血清 iPTH、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氮质血症期组、肾衰竭期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氮质血症期组、肾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血清iPTH水平与血清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r=0.916、0.883和0.927,均P<0.01)。结论监测血清 iPTH能客观地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对防治CRF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无创通气组18例和常规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测,持续动脉血气分析,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选择鼻导管高流量供氧(6L·min^-1),BiPAP无创通气组选择连接BiPAP呼吸机。结果治疗1、6h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1、6h后BiPAP无创通气组PaO2、SaO2升高更明显,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更明显而至正常水平(均P〈0.01)。治疗1h后BiPAP无创通气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0%)(P〈0.05);BiPAP无创通气组有2例(11.1%)、常规治疗组有8例(50.0%)病情未见好转予以气管插管转成有创通气,2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BiPAP无创通气治疗更有利于病情缓解,对提高抢救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5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胺碘酮,首剂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10 min内静脉推注完,随后以0.5~1 mg.min-1输液泵输注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15 min后重复静脉推注150 mg。观察65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QT间期、血压(SBP、DBP)及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65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2%,其中显效27例(41.5%),有效29例(44.6%),无效9例(13.8%)。治疗后HR较治疗前明显地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11)次.min-1vs(103±8)次.min-1,P〈0.05]。治疗后QT间期、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功能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6.2%,其中显效14例(21.5%),有效29例(44.6%),无效22例(33.8%)。2例在静脉推注药物时出现低血压,经减慢静脉推注速度后血压上升。结论院前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 HSP70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诊 PCI 的AMI 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曲美他嗪组,每组30例。曲美他嗪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每日加服曲美他嗪片60 mg,每次20 mg,每日3次。于 PCI 术前,术后7、14 d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 HSP70,术前及术后第14天检测 LVEF、E/A 值。结果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 HSP70在术后第7天和14天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 LVEF、E/A 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 HSP70表达,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