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糖尿病足(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132例D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再根据是否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分组。比较组间资料,明确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96例,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具有年龄更小、糖尿病病程更长的特点(P0.01、P0.001),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更高(P0.05),空腹C肽(Cps)、血清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更低(P0.05),脑梗死患病率更高(P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91,95%CI为1.025~1.162)为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0.909,95%CI为0.861~0.906)为保护因素。糖尿病病程对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能力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为0.556~0.760,P0.01),当糖尿病病程取最佳临界值11.5年时,其预测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性为53.10%,特异性为80.60%,准确性为60.60%。96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F患者中39例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糖尿病病程更长(P0.05),重型DF比例、截肢率更高(P0.05、P0.01),Alb、RBC、Hgb更低(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62,95%CI为1.003~1.125)为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对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预测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CI为0.567~0.795,P0.01),当糖尿病病程取最佳临界值16.5年时,其预测DF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灵敏感度为53.80%,特异性为82.50%,准确性为70.83%。结论糖尿病病程为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大于11.5年的DF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升高。糖尿病病程大于16.5年的DF患者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鼠。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Ⅰ组(给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2~4U/2d),糖尿病Ⅱ组(每日给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9~12U/kg体重)。喂养至12w,测定各组血糖,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尿肌酐水平和24h尿蛋白含量。运用比色法测定肾脏皮质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Ⅱ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Ⅰ组与Ⅱ组或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糖、TC、TG、HbAlc明显升高;抗氧化酶中,TSOD、Cu—Zn SOD、CAT活性明显下降,GSH—Px活性则升高,Mn SOD活性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MDA水平明显升高。尿蛋白含量在糖尿病Ⅰ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而肌酐清除率则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可以引起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65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有关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壁报交流和口头发言有百余篇,现将目前的研究情况阐述如下。1流行病学1.1发病率澳大利亚Mcgill等选取427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其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者占15%。研究发现,T1DM合并MS者,中风发生率12.5%,缺血性心脏病9.4%,外周血管疾病9.4%,严重视网膜病变59.3%,较非MS组明显高(250OR)。Al Saraj等对7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4.4岁,平均病程5.2个月,没有任何心血管疾病(CVD)临床征象]应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riskengine进行CVD危险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亚临床状态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SCH患者40例(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血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情况。关联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SCH组TSH、TgAb、TPOAb明显高于对照组,FT4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经校正后DN、低FT4、高TSH、高Tg Ab、高TPOAb均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CH可促进糖尿病的进程,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提示有必要对T2DM患者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构成比及相关因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2003年~2010年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876例,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非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DR)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非DPN)组,计算DN、DR、DPN构成比,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R、DN、DPN的相关因素。结果 (1)DN构成比为34.5%,DR构成比为42.4%,DPN构成比为82.3%。(2)DN与非DN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尿酸(U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DR与非DR两组间仅糖尿病病程、SBP、空腹C肽(FCP)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DPN与非DPN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N与SBP、HbA1c、FBS、HDL、UA、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22、1.098、1.075、0.501、1.004,1.048,P<0.05或P<0.01);DR与SBP、HbA1c、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17、1.102、1.097,P<0.05或P<0.01);DPN与HbA1c、LDL、糖尿病病程、年龄有关(OR值分别为1.226、1.370、1.041、1.058,P<0.05或P<0.01)。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N、DR、DPN均与糖尿病病程和HbA1c有关,控制血糖对防治微血管病变意义重大,综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可以更好的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研究对象为1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62例。62例中先出现高血压者(A组)35例,先出现糖尿病者(B组)27例,分析比较各组的并发症。结果: (1)糖尿病并高血压组视网膜病变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1);(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62例中,先出现糖尿病者的肾功能异常、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先出现高血压者(P<0.05);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先出现高血压者。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患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北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家族史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2018年10—12月利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 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成年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血糖、血脂。采用复杂加权估算研究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使用相加模型分析河北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家族史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计算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I), 以评估加法量表上的相互作用效应。结果共纳入7 725例研究对象, 糖尿病加权患病率为13.1%。相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血脂异常且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血脂正常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5.407倍(95%CI 4.306~6.790, P<0.001), RERI、AP和SI分别为1.224(95%CI 0.015~2.433)、0.226(95%CI 0.035~0.417)和1.384(1.012~1.89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且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5.398倍(95%CI 3...  相似文献   

8.
比较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血清25 -( OH)维生素D3 [25-(OH)D3]的差异,分析25-(OH)D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结果表明血清25-( OH)D3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和健康对照者.糖尿病肾病组血β2-微球蛋白(β2-M)、总胆固醇、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及病程等与血清25-( OH) D3有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ZSCAN-糖尿病风险评分在未明确糖代谢状态的人群中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3月至7月抽取上海嘉定地区菊园社区40岁以上无糖尿病病史常住居民1479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75 g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OGTT2 h血糖等,进行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检测。结果 (1)按照EZSCAN的风险评分分为正常组(166例)、糖代谢异常低风险组(821例)和糖代谢异常高风险组(492例)。随EZSCAN风险评分的增加,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HbA1c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组相比,在没有校正其他变量时,糖代谢异常低风险组糖尿病的患病危险度升高,OR(95%C I)为1.90(1.10~3.28);糖代谢异常高风险组糖尿病的患病危险度升高,OR(95%C I)为1.51(1.14~2.00);EZSCAN-糖尿病风险评分每升高10%,患糖尿病的危险度上升10%[OR 1.10,95%C I(1.03~1.17)]。校正年龄、性别、BM 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混杂因素后,该相关性依然存在。结论在40岁以上的上海市城镇居民中,EZS-CAN-糖尿病风险评分与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度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2):110-113
目的研究G蛋白β3亚单位825T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方法在单纯2型糖尿病(77例)和并发糖尿病肾病(71例)的患者中采用PCR-RFLP方法研究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以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 结果单纯糖尿病人群T等位基因(46.1%)及TT基因型频率(20.8%)稍高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40.4%,TT基因型频率14.6%),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意义,而糖尿病肾病组两种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G蛋白β3亚单位825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 ,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研究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 ,对其防治极其重要。我们探讨了糖尿病肾病的有关危险因素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经验。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诊治的 45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 1 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的诊断标准 ,其中 2型糖尿病 41例 ,1型糖尿病 4例。2 .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血压 [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 ]。测定空腹血糖 (FPG ,葡萄糖氧化酶法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微…  相似文献   

12.
关于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与分型的意义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世界卫生组织 (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 1999年先后正式认可了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1997年对 WHO1985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修改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于 1999年 10月委员会议也通过我国正式采用这一新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 .中国糖尿病杂志 ,2 0 0 0 ,8(1) :5- 6 )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与 WHO1985年诊断分型比较主要修改点如下。1.糖尿病空腹血糖 (FPG)诊断水平由原来的≥140 mg/ dl(7. 8mmol/ L )降为≥ 12 6 mg/ dl(7. 0mmo1/ L)。餐后 /服糖后 2 h血糖 (2 h PG)诊断水平不变 ,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8例(糖尿病组)及体检的健康对照患者10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同时在糖尿病患者中进一步分析出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 98例糖尿病患者中36例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组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高尿酸比例显著增加,而男性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在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中,不论男性或女性,血清尿酸的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P0.01)。另外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酸的升高水平与患者蛋白尿水平高低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能够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蛋白尿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知识强化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糖尿病知识强化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 12 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进行一般教育和强化教育。比较教育后 2组患者糖尿病知识 (DKN)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2hPBG)、血总胆固醇 (TC)、血甘油三酯 (TG)水平的变化。  结果  强化教育较一般教育DKN积分升高明显 (P <0 0 1) ,代谢指标明显下降。  结论  糖尿病知识强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不同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别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糖组)112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06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T),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Glu),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MBCI)等,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OGTT各时间点(0、30、60、120、180 min),肝糖组的血糖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01)。两组空腹时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肝糖组在餐后30、60、120、180 min的胰岛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01)。在餐后60、120、180 min,肝糖组C肽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P<0.01和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肝糖组的Glu水平明显升高(P<0.05),异常升高人数显著增多(P<0.001)。两组间发生血糖低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P<0.01)。肝糖组的HOMA-IR指数较糖尿病组显著低下(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具有与2型糖尿病不同的疾病特点。胰岛素抵抗和Glu异常升高可能是造成肝硬化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的切点从7.8mmol/L降至7mmol/L;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了1985年的标准,颁布了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003年美国ADA又对空腹血糖受(IFG)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将IFG的切点6.1mmol/L降至5.6mmol/L。2005年1月,ADA在DiabetesCare杂志(2005,25:S4S36中发布了ADA有关糖尿病治疗的推荐标准,用于指导全球内分泌学医师及相关人员的临床实践。该标准包括11部分,分为1.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2.糖尿病筛查3.妊娠糖尿病(GDM)的鉴别与诊断4.预防与延缓2型糖尿病5.糖尿病治疗6.糖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7.特殊类型糖尿病的治疗8.特殊场所糖尿病的治疗9.糖尿病的社会问题10.糖尿病自我教育11.善糖尿病治疗的策略。本刊自2005年第6期开始在“临床诊治指南”栏目中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7.
第65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中有关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壁报和口头发言数十篇,现将其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如下。1流行病学美国Hathout等回顾性的研究发现,排除新生儿糖尿病、移植后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和激素引起的高血糖,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为11.5%,确诊时平均年龄(12.8±3)岁,体重指数(BMI)(33±10)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9.4%±3%。种族分布:68%西班牙人,14%非裔美国人,12%高加索人。多数来自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有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以及一级亲属合并二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阳性者分别占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无创检测技术在社区糖尿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选取社区健康体检、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701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443例、糖调节受损组198例和初诊糖尿病组60例。采用糖尿病无创检测技术对各组患者上臂皮肤AGEs进行检测,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尿素等指标。另将研究对象分为<45岁、45~59岁、≥60岁三个年龄段,比较不同糖调节状态人群在不同年龄段AGEs水平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皮肤AGEs水平差异,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5岁、45~59岁、≥60岁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AGEs值均高于正常糖耐量者(P<0.05)。皮肤AGEs水平与FPG和HbA1c相关(r=0.215、0.233,P<0.01)。AGEs是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95%可信区间):1.054(1.025~1.084)、1.116(1.071~1.163)]。糖尿病无创检测技术识别糖尿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95%可信区间:0.658~0.783),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61.3%;糖尿病无创检测技术识别糖尿病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1(95%可信区间:0.551~0.652),灵敏度为35.4%,特异度为87.1%。结论皮肤AGEs无创检测对评估糖尿病风险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可能不完全适用于糖尿病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状动脉病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64例确诊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各支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 1) 8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 74例 ( 88.10 % )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而 14 80例非糖尿病患者中有 82 4例 ( 5 5 .68% )患有冠状动脉病变 ,两组差异显著。 ( 2 ) 74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病变中 ,36例为多支病变( 48.65 % ) ,38例有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 5 1.35 % ) ,42例有小血管病变 ( 5 6.76% ) ;而 82 4例冠状动脉病变的非糖尿病患者中 ,2 86例为多支病变 ( 34 .71% ) ,64例有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 7.77% ) ,2 2 8例有小血管病变 ( 2 7.67% )。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较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 ,而且 ,冠状动脉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的老年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 selectin,sE sel)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5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E sel水平,并测定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BUN、UAER(尿白蛋白排出率)水平。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sE sel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均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均为P<0.05);sE sel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血清sE sel参与了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DR)、糖尿病肾病(DN)的严重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