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赛运和 《疾病监测》1992,7(4):95-98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1988~1995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确保1992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控制在0.01/10万以下,1995年达到无野毒株引起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目标,现将我市1988~1991年脊髓灰质炎监测结果初报如下,以便总结我市第一阶段“规划”的执行完成情况,更好地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的第二阶段工作。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淮南市1988~1991年脊灰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单位电话(信函)报告及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随访表和疫情评价表。2.脊灰病例的标准定义:按卫生部《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相似文献   

2.
信阳市255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德  李晓光等 《疾病监测》2001,16(5):186-188
我国消灭脊灰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我市自1 991年 1 1月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已连续 8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本文对我市 1 991 - 1 999年的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以期对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来源与方法1 资料来自全市各县、区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数据。2 采用分析软件EPIinfoversion 6 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3 病例的最后诊断全部由省脊灰专家诊断小组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 ( 1 997- 1 999年采用病毒学标准 )。4 病例粪便标本由省卫生防疫站计免科脊灰实验室采用H…  相似文献   

3.
自1991年以来,我市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15岁以下儿童)超过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其他各项指标也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市消灭脊灰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资料来源脊灰疫情资料取自本站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历年年报;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公安局提供的历年平均人口数;接种率、免疫监测与AFP病例资料均来自本站档案室历年监测报表,且AFP病例监测均按卫生部的方案实施。结果与分析1宁波市脊灰发病的基本情况:我…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自1991年建立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工作质量逐年提高,1995年以来已连续数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卫生部规定的合格实验室的各项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的病原学监测,并为最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河北省1991—2001年AFP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市1992~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河南省平顶山市卫生防疫站(467000)马西平张俊杰李玉英申建业董志伟崔振铎李付桂王梅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5年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1995年消灭脊灰规划和1991年冬,1992年春强化服苗工作,于12月5~8日由卫生防疫司领导主持召开了会议。WHO、UNICEF、日本 JICA 及我国各省(区、市)防疫站代表,有关单位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 WHO 和 UNICEF 官员介绍了西太区消灭脊灰工作进展,JICA 专家介绍了山东省消灭脊灰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及对今后工作的设想,我国脊灰流行病学监测中心代表分析了1991年全国脊灰疫情,防疫司代表介绍了1995年全国消灭脊灰行动计划的内容,与  相似文献   

7.
武秋林 《临床医学》2002,22(12):25-26
开展AFP监测 ,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 ,也是评价消灭脊灰工作质量和进展的最重要的客观指标。现将我市 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工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 2 0 0 0年全市AFP监测系统收集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零病例报表 ;人口资料来源于计划免疫年报表 ;标本检测结果来源于省站脊灰实验室。2 结果2 1 AFP病例发病的流行特征2 1 1 发病情况 :2 0 0 0年我市共报告AFP病例 3 4例 ,其中1例为外地病例 ;本地病例 3 3例 ,报告率为 2 2 10万 ,达到了WHO要求的 15岁以下儿童非…  相似文献   

8.
济宁市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学安  吴吉英  孙艺 《疾病监测》2003,18(10):383-385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和疫苗相关病例 ,为疫情控制和无脊灰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市自1 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质量不断提高 ,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WHO的规定要求。为更好的做好今后的监测工作 ,保持我市无脊灰状态 ,现将我市 2 0 0 1年报告的 46例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AFP病例的监测资料来源于全市AFP监测系统常规报告和主动监测资料。2 VAPP诊断标准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  相似文献   

9.
曹子晶  张爱华  马瑞 《疾病监测》2001,16(7):266-268
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各项防制措施和对策的逐步实施 ,哈尔滨市自 1 994年以来已连续 6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并顺利进入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为进一步了解我市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 ,找出薄弱环节 ,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我市1 994- 2 0 0 0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1 材料来源 :材料来自哈尔滨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包括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 ,哈尔滨市统计局人口资料。2 方法 :病例的最后诊断按卫…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巩固消灭脊灰成果,保持无脊灰状态。广东省自1991年建立脊灰专报系统以来,在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的同时,加强领导和管理,实行AFP病例快速报告和调查、处理,严格执行旬、月报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开展主动监测,加强对AFP病例监测薄弱地区和薄弱  相似文献   

11.
刘牧  杨保平 《疾病监测》1993,8(3):63-66
根据全球和西太区消灭脊灰行动计划的要求,卫生部于1991年9月份制定和下发了“全国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此后,各省根据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对于加速消灭脊灰工作的进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根据全国脊灰疫情报告系统收集的资料,将有关情况做一简要介绍。总目标:(1)1995年全国消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2)全面加强计免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 1 0余年的努力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 )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到 2 0 0 2年底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还有脊灰野病毒循环 ,但随着消灭脊灰的进展 ,也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 ,其中脊灰疫苗病毒发生变异并且致病成为全球消灭脊灰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此外非脊灰肠道病毒的致麻痹作用也是近年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对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进行肠道病毒监测 ,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河北省 2 0 0 2年AFP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源于河北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个案表、随访表。人口…  相似文献   

13.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02,17(4):157-158
198 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到 2 0 0 0年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自从 1988年以来完成该目标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WHO美洲地区是 1991年报告最后一例与本土野生脊灰病毒相关的脊灰病例 ,WHO西太平洋地区为 1997年 ,WHO欧洲地区为 1998年。本土野生脊灰 2型仅在消灭的边缘地  相似文献   

14.
黄莉芳 《疾病监测》2000,15(6):238-239
为全面掌握我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论证工作作好充分准备,现将我市1995-1999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我市1995-1999年AFP病例登记表、AFP病例个案调查表、AFP病例随访表、江苏省病毒分离鉴定反馈表。2 采、送便方法:每个病例均按规定采集双份便,保存在-20℃条件下,在限定时间内用冷藏包送至江苏省卫生防疫站。3 病毒分离鉴定: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采用Hep-2和RD细胞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分离到的病毒送国家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相似文献   

15.
2001年2月-美国心脏病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华先 《疾病监测》2001,16(5):199-201
20 0 0年 10月 2 9日 ,地区性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证明—WHO西太区已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最后一例脊灰病例是 1997年 3月发生在柬埔寨的一名 15个月女孩 ,在WHO六个地区中 ,西太区是继美洲地区 1994年消灭脊灰后的第二个已证实消灭脊灰的地区。西太区包括了37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达 16亿 ,占全世界人口 2 7%该委员会审查了五年来西太区各国证实委员会汇编的资料 ,这些资料保证没有野病毒分离的报告 ,从而反映了本土野病毒在这个地区传播的中止。一个地区证实无脊灰的先决条件是该地区至少三年无野病毒病例 ,其它用于证实的标准是…  相似文献   

16.
阳泉市1995-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崇义 《疾病监测》2004,19(1):31-33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继消灭天花之后人类即将消灭的第二个传染病,而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是我们监视脊灰疫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我国取得消灭脊灰巨大成就的今天,我国周边国家仍有脊灰疫情的存在,我们仍需对输入性病例保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2003年SARS  相似文献   

17.
杨德林  李美华 《疾病监测》2004,19(11):420-422
泉州市自1992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逐年提高。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实,泉州市已连续9年未发现脊灰野毒株病例。为维持无脊灰状态,进一步完善本市AFP监测系统,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现将2002—2003年该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俊  冯燕 《华西医学》2000,15(3):368-368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我国"七、五"规划和WHO扩大免疫规划重点控制和消灭的疾病之一.多年来,由于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强化和儿童免疫程序的普遍实施,我市脊灰发病率得到很好控制.为进一步监测近年来我市幼儿服苗前后及不同年龄人群的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更好地制定免疫计划,我们对重庆市一些区县的健康人进行抽样,用微量组织培养法测其血清中和抗体并作出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曲靖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指导消灭脊灰工作。方法根据曲靖市293例AFP病例监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各年主动监测旬报表,用ACCESS2002开发的数据库“AFP管理系统”及EXCES200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曲靖市1995-2003年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29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47/10万~1.25/10万,病例呈高度散发,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逐年提高,2000年全部指标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结论AFP发病趋于小年龄组,易感人群依然存在;5年出现无病例报告7县次,初次就诊报告率低(39.93%),提示须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加强基层计免工作,提高免疫接种率;AFP病例监测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了监测资料和证实依据,脊灰的消灭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淮南市脊灰跛行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赛运和 《疾病监测》1994,9(2):41-44
淮南市脊灰跛行调查报告安徽省淮南市卫生防疫站(232001)赛运和自全面实施计划免疫以来,我市脊髓灰质炎(脊灰)报告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个别年份呈暴发流行。为进一步了解脊灰发病情况,确保如期达到消灭脊灰目标,我市于1992年8-11月选择部份区(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