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亚明 《河南科学》2004,22(2):273-276
以2000-2002年郑州大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为依据,分析了郑州市大气污染的现状、特征及原因。并根据近五年的监测数据对大气污染趋势进行分析,结论是市区首要污染物为PM10(TSP)。其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冬>秋>夏。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年平均值,近五年间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城区2006年至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对郑州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呈现由煤烟型污染逐渐向复合型污染转变趋势,空气污染物的季节变化显著;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二氧化硫减排、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和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DNPH衍生剂采样-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研究了太原市秋冬两季的醛酮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变化规律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醛酮化合物的浓度变化为秋季(20. 78±6. 34μg·m~(-3))冬季(17. 08±9. 50μg·m~(-3)),其中甲醛、乙醛和丙酮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三种物质,在秋冬季共占醛酮化合物总浓度的79. 99%和78. 75%.日变化和C1/C2值分析显示太原市大气醛酮化合物浓度水平与碳氢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以及车辆尾气排放有关。除此之外,煤及生物质等燃烧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单颗粒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5年郑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郑州市2005年夏季大气单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PM10的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研究表明,2005年郑州市大气PM10污染比较严重,其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冬、秋、夏:烟尘集合体、不规则状矿物颗粒物在郑州市2005年夏季大气PM10中占有较大数量,PM10的数量-等效球直径分布的峰值在0.1~0.2 μm,PM10的体积.等效球直径分布的峰值则出现在0.7~0.8 μm和1~2.5μm范围内,说明在郑州市夏季大气PM10中,细粒子数量占优势,较粗颗粒(主要是矿物颗粒)在数量上对PM10贡献很小,但是对总体积(总质量)的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郑州市城区及各监测区域1996-2000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主要污染物(SO2、NOX、TSP、降尘)的年度变化趋势,并用模糊综合评判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苏玛罐采样、大气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于2016年对合肥市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对4个不同季节的VOCs主要组成、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大气中共检出48种VOCs,主要包括烷烃、芳香烃以及卤代烃等;合肥市区TVOCs(检出VOCs化合物之和)年平均浓度(体积分数)为15.61×10~(-9),最高浓度为47.64×10~(-9);合肥市区TVOCs浓度呈明显季节变化,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日均浓度具有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特征;化合物非致癌风险商值均在安全范围内,检出的苯等致癌性VOCs的致癌风险超过美国环保局给出的风险限值,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7.
兰州城区大气霉菌污染分布规律的研究张丽华(甘肃农业大学730070)大气微生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心。大气霉菌是大气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影响人类的健康,迄今已确认某些霉菌为过敏原。此外,各类农产品的贮藏,药品...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宝鸡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含量、来源及其污染现状,为宝鸡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宝鸡市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用富集因子法和地积累污染指数法对其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测定结果表明,宝鸡市大气降尘中7种重金属元素Pb、Cd、Zn、Cu、Cr、Ni、F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陕西土壤相应元素背景值的27.3、40.4、8.2、3.9、1.0、2.2和1.2倍,是中国土壤相应元素背景值的22.5、39.1、7.6、3.7、1.1、2.4和1.4倍。结论宝鸡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Pb、Cd已经达到重污染,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降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京城区灰霾期间PM_(2.5)中的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4年1月9日至2014年1月17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对大气PM_(2.5)样品进行了连续采集,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对样品中的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中的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日均值为(113.40±77.46)μg·m-3;10种水溶性离子(F~-,NO_2~-,SO_4~(2-),NO_3~-,Cl~-,NH_4~+,Ca~(2+),Na~+,Mg~(2+)和K~+)的总浓度的平均值为(65.34±50.06)μg·m~(-3),其中水溶性离子总量约占PM_(2.5)质量浓度的57%.重污染期间水溶性离子表现出爆发性增长,NO_3~-和SO_4~(2-)的增长率分别为7.57μg·h-1和8.12μg·h-1.结合气象因素发现当温度偏高,气压较弱,相对湿度较高,风速小且以偏南风为主时,PM_(2.5)及其中的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都维持在较高水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也表明,随PM_(2.5)质量浓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污染来源为人为二次污染、化石燃料燃烧、交通排放和工业排放,同时还可能存在生物质燃烧和粉尘及废物焚烧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4年7月和10月,在昆明市中心城区东风广场采样点用苏玛罐采集了大气VOCs样品,并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大气中57种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夏季和秋季大气中VOCs的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95±3.91)μg/m~3和(45.48±6.26)μg/m~3,夏季各类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率表现为:烷烃烯烃芳香烃,秋季各类VOCs对总OFP的贡献率表现为:芳香烃烯烃烷烃.源解析结果显示:昆明中心城区夏季大气VOCs的最主要来源为工业过程源,贡献率为40.59%,其次为交通工具尾气排放(19.33%),溶剂使用(19.19%),LPG/NG和汽油挥发(10.02%).秋季大气中VOCs最主要来源为工业过程源,其贡献率为32.34%,其次为溶剂使用源和LPG/NG挥发(27.68%),交通工具尾气排放(23.26%)和汽油挥发(8.12%).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2013-2015年的O_3和PM_(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珠三角的高质量浓度PM_(2.5)和O_3复合污染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PM_(2.5)与O_3一般不会在同一时刻产生叠加污染,但PM_(2.5)与O_3的日均质量浓度同时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3年间,珠三角共出现了161个复合污染日,复合污染日数呈现出10月最多,5月最少的时间分布特征以及西部多于东部、内陆多于沿海的空间分布特点。其中肇庆的复合污染日数最多,其次是广州和佛山。造成珠三角地区PM_(2.5)和O_3复合污染事件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大陆冷高压型、热带气旋型、变性高压型、副热带高压型和低压槽型,其中大陆冷高压型最多,占49.4%,其次是热带气旋型,占21.9%。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郑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在2017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选取典型月份采集四季PM_(2.5)样品进行分析。郑州市PM_(2.5)和PAHs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3.0±54.6)μg/m~3和(26.3±21.0) ng/m~3,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冬季4环PAHs的占比高达41%,春、夏、秋3个季节的环数分布以5和6环比例最大;苯并[a]芘(BaP)和BaP毒性当量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 ng/m~3和4.0 ng/m~3,四季的质量浓度均在较高水平。增量终生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AHs致癌风险值在0.13×10~(-6)~1.45×10~(-6)范围内,部分时间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采集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2.5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121.6、77.9和102.0μg/m^3,PM10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3.2、184.0、140.9和140.5μg/m^3,日均值超标率分别达77.8%和5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相关性,春季粗粒子在PM10中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秋、冬和夏季细粒子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是SO4^2-、NO3^-和NH4^+,大部分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NO3^-和SO4^2-质量比小于1,说明采样期间郑州市大气以固定排放源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城区和郊区近地面一氧化碳化学特征差异,于2015年1~12月在泉城广场和商河县分别开展了CO连续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济南城区CO年均浓度远高于郊区的年均浓度。城区CO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型日变化规律,而郊区CO日变化较为平缓。一周之中,城区CO在周六时浓度最高,郊区浓度变化不大。城郊区C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城区12月浓度最高,7月最低,郊区2月最高,8月浓度最低。相比于郊区站点,城区受到了明显的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郑州市大气PM_(2.5)中正构烷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郑州大学新校区采样点进行大气PM_(2.5)采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正构烷烃组分(C8~C40)的质量浓度,利用正构烷烃主峰碳、碳优指数、植物蜡含量以及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识别正构烷烃的污染来源和解析污染源贡献率.结果表明:郑州市大气PM_(2.5)中正构烷烃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秋、冬、春、夏季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72±78、392±203、177±59、89±24 ng/m~3,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郑州市大气PM_(2.5)中正构烷烃主要来自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8年1月、4月、7月、10月郑州市城区8个监测站点的PM_(2.5)和PM_(10)浓度数据与气象数据,对郑州市城区PM_(2.5)和PM_(10)的时相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区在1月份的PM_(2.5)浓度最高(118.1μg·m~(-3)),污染严重,4月份PM_(10)浓度最高(169.4μg·m~(-3)).通过分析PM_(2.5)和PM_(10)的比值(PM_(2.5)/PM_(10))发现, PM_(2.5)是郑州市城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PM_(2.5)和PM_(10)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M_(2.5)和PM_(10)与气温和露点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PM_(10)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P0.05),PM_(2.5)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r=-0.441,P0.01)高于PM_(10)和气温的相关性(r=-0.311,P0.01).另外,当风速在2~3 m·s~(-1)时,PM_(10)最低;而风速大于4 m·s~(-1)时,颗粒物浓度增加明显,且对于PM_(10)的增加作用更显著.露点温度与颗粒物浓度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当露点温度大于0℃时,颗粒物浓度会随露点温度的增加而降低.2018年郑州市PM_(2.5)与PM_(10)昼夜变化呈双峰型特征;风速与温度的双重作用导致PM_(2.5)浓度先于PM_(10)达到最高值,而空气湿度和露点温度则是造成04:00时颗粒物较低的主要原因.另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各月份昼夜时段颗粒物浓度主要受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在各时段中,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关系最为密切,风速次之,湿度最弱,各气象要素对PM_(2.5)浓度的影响较PM_(10)浓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大气中机动车尾气的烃类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厦门市仙岳隧道实验建立了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源饱和烃(正构烷烃、甾萜类化合物等)及多环芳烃等主要烃类污染物的特征排放谱,得出厦门市隧道尾气PM10中PAHs的苯并[a]芘等效毒性(BEQ)(3.99)约为厦门城市大气的2.5倍,对人体健康威胁更大.同时估算出汽油车和柴油车对厦门大气机动车尾气排放PAH s的贡献率分别约为70%和30%.  相似文献   

18.
文德振 《河南科学》2008,26(6):735-738
以郑州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为例,通过污染气象调查、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控制区确定等技术路线的实施,以A-P值法、EIAA模式预测法最终确定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9.
王郁平  和兵  晁红霞  何颖 《河南科学》2004,22(2):270-272
以"八五"—"九五"期间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为依据,分析了郑州市环境空气污染的状况、特征及原因。并用模糊综合评判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20.
蔡俊  张琪 《科技资讯》2014,12(19):129-129
氮氧化物(NOx)是船舶柴油发动机废气的主要污染物,本文以内河航运发达的京杭运河江苏段为例,研究其NOx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2010年,京杭运河江苏段NOx排放总量为15979.7 t,航道NOx排放系数苏南段为41.1 t/km、苏北段为15.3 t/km,苏南段航道两侧的NOx区域污染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