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对2010—2016年长沙市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因素和近年来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长沙市近7年的动物布鲁氏菌病总平均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96%、2.90%;人布鲁氏菌病与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病趋势一致,与地区分布相吻合。同时,分析了造成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没有实现净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业部NY/T566-2002猪丹毒诊断技术检验标准,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送检的猪肉病料进行猪红斑丹毒丝菌检验,并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为动物源性食品中红斑丹毒丝菌等致病菌的检验提供依据,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为长沙市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科学准确诊断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要技术依据,然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和确诊一直以来都并非易事,常常需要通过多种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因此发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布鲁氏菌的检测技术十分重要。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布鲁氏菌检测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家动物布鲁氏菌病参考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动物布病诊断技术的选择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动物布鲁氏菌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方向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兽药     
正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发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近日,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对奶羊养殖场(户)和种羊场采用普查策略,对其他羊养殖场(户)采用两阶抽样策略,选择羊群并选定群体中个体,采集血样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分析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风险。结果显示:全市羊布鲁氏菌病表观场群流行率为1.54%(95%CI:0.42%~3.91%),表观个体流行率为0.60%(95%CI:0.43%~0.80%);4个阳性群集中分布于长沙县和宁乡县;和以往监测数据相比,长沙市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人间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防治策略取得积极成效。总体来说,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因而可以分区域逐步实现全市布鲁氏菌病净化。  相似文献   

6.
以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为参考,对其中较常使用的检测方法在原理、操作、优点与不足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提高相关人员对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的认识和选用,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止布鲁氏菌病疫情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主要感染牛、羊、猪、狗、骆驼和鹿等动物,并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通过食用受感染的食物和实验室接触传播给人类。布鲁氏菌的传播引起布鲁氏菌病,该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极其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在兽医临床上对动物和人类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布鲁氏菌一旦感染,治疗非常困难,因此对于布鲁氏菌病重点在于防控。由于目前布鲁氏菌的检测方法众多,原理多样,易造成人们对布鲁氏菌检测方法使用原理的不清晰以及混淆,导致对布鲁氏菌病检测的局限性,文章主要对布鲁氏菌的常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检测技术、以及一些以免疫反应为基础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对布鲁氏菌的防控进行展望,以期为布鲁氏菌的检测与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spp)引起的慢性多器官损伤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动物感染可引起流产和不育,人类感染会引起发热、肌肉和关节疼痛等,严重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1]。该病严重威胁着养殖业健康发展、人类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鉴于此,在“同一健康”理念下,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WOAH)和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等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在明晰全球防控重点任务、倡导良好的技术操作规范、制定风险产品的国际贸易标准、协调多部门跨学科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布鲁氏菌病防控水平在上述国际组织的指导下均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我国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严峻,本文...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每年影响全球约50万人[1],其中我国约4万人受影响[2]。该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和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有至少20个国家和地区根除了布鲁氏菌病(表1)[3,4]。然而,随着畜牧业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贸易的增加,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增加,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和掌握大理州4县(市)的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采用布鲁氏菌荧光偏振试验(FPA)和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mCFT)相结合的方法对大理州剑川、洱源、大理、宾川4县(市)的7 655份家畜血清(牛血清样品5 467份、羊血清样品1 962份、猪血清样品226份)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发现大理州羊血清样品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为2.8%(55/1 962),牛和猪血清样品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果表明,大理州羊群布鲁氏菌感染风险高,牛群和猪群未检测到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布鲁氏菌感染风险低。结果提示,大理州羊布鲁氏菌病流行形势严峻,需要加强监测与防控,减少布鲁氏菌由患病羊传染人的风险。本调查为进一步做好大理州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文件要求,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主要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监测为主。近几年来饶平县零散养羊户(点)逐渐增加,布鲁氏菌病发生有潜在的可能性。笔者现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浅谈几点防控措施,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12—2014年贵州省荔波县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该病防控及下一步疫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实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荔波县猪(7个规模场、64个散养户,共计548份样品)、牛(6个规模场、229个散养户,共计647份样品)、羊(4个规模场、268个散养户,共计1 268份样品)进行了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2—2014年荔波县猪、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均为0%,说明荔波县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在国家控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类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安全的人畜共患病,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近些年,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回升趋势,我国尤其严重,国际上除少数国家主要通过捕杀等处理方式外,大多数国家主要通过对患病高发区的牲畜进行动物疫苗免疫来遏制该病的蔓延。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布病疫苗,对于该病的防控和促进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近些年来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及动物疫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而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病之一,不仅严重影响了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危害着社会稳定,影响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与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为主要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据对我国牧区及养殖场(户)流行病学调查,羊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3.25%~3.49%,羊流产胎儿分离出布鲁氏菌菌株2.43%。羊布鲁氏菌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不可小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1]。布鲁氏菌具有高度感染性,布鲁氏菌已被CDC列为B类病原体,因此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武器。该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全世界每年报道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超过500万,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2]。本文主要就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等作一综述。1疫情分布与危害1.1疫情分布布鲁氏菌病在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人、畜布鲁氏菌病的存在和流行,该病被世界动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现对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生的风险评估,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进行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因素分析,以及查阅动物疫病防治历史资料和档案,筛选确定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生的风险因素;利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评估结果。【结果】建立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量化评价标准、指标权重、综合评分方法组成的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生风险评估框架。【结论】利用该风险评估框架可进行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实现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风险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9.
正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或波浪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以流产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以及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列为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疫病。布鲁氏菌具有高度感染性,因此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武器。该病自被发现以来,在世界各地流行广泛,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伊吾县羊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和净化效果,依据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的方法,2017—2021年连续5年对伊吾县养殖场户所有牛羊采集血样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共检测牛羊血清样品1040792份,检出阳性样品7005份,平均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