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李娟  朱祝军  王萍 《核农学报》2006,20(2):135-139
通过对不同氮硫处理的两个品种叶用芥菜(雪里蕻和包包青菜)进行腌制加工,研究氮硫对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量,腌制叶用芥菜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而其可溶性蛋白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则显著增加;增加硫肥量,腌制叶用芥菜的蔗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腌制包包青菜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而叶用芥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则显著降低。两个品种相比较,腌制雪里蕻的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腌制包包青菜,相反,腌制包包青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则显著高于腌制雪里蕻。品种差异及氮、硫处理对腌制叶用芥菜中营养元素(N、S、P、K、Ca、Mg、Fe)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生产优质的发酵叶用芥菜,本研究从自然发酵的芥菜中分离发酵用菌株,通过测定乳酸菌的生长、产酸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以及酵母菌的产气、产酯能力和蛋白酶活性等发酵特性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优良发酵菌加以应用。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2株乳酸菌L8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酵母菌Y9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腌制叶用芥菜中的发酵性能优良。与自然发酵的叶用芥菜相比,接菌发酵叶用芥菜的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了2.22%和88.13%;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9.02%和28.09%。接菌发酵提高了腌制芥菜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性。本研究丰富了叶用芥菜的发酵菌种,为蔬菜发酵加工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萍  朱祝军 《核农学报》2006,20(6):516-520,510
本试验以4个不同品种叶用芥菜为材料,研究了腌制加工对叶用芥菜抗氧化物质含量(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TEAC值和FRAP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腌制前相比芥菜中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维生素C含量下降最为显著(P<0.01),幅度为40.70%~57.46%,总黄酮含量下降不显著,幅度为2.30%~10.62%,总酚介于二者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雪里蕻和金丝芥腌制后抗氧化活性下降幅度未达到显著水平(TEAC 8.49%~10.83%,FRAP 9.03%~14.06%),而笋壳青菜和瘤子芥菜下降幅度达到显著水平(TEAC 14.45%~19.14%,FRAP 28.05%~35.77%,P<0.05)。总酚和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总酚与TEAC和FRAP的R2分别为0.9482和0.9395,总黄酮与TEAC和FRAP的R2分别为0.8287和0.9129。维生素C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较弱(TEAC,R2=0.2968,FRAP,R2=0.0979),酚类物质在腌制叶用芥菜抗氧化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含量硒酸钠对4种蔬菜(小白菜、芥菜、生菜和菠菜)生长、硒吸收及转运特征的影响,为富硒蔬菜的开发和硒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含量的硒酸钠态硒(〈1.45mg·kg-1)可促进4种蔬菜的根和茎的生长,增加其生物量,但过量硒酸态硒(〉2.04mg·kg-1)对蔬菜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供试的4种蔬菜地上、地下部硒含量均随外源硒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大(P〈0.01),其中小白菜和芥菜地上硒含量是生菜和菠菜的5.8~8.5倍;4种蔬菜地下部硒含量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小白菜〉菠菜〉生菜。所有施硒处理小白菜、芥菜和生菜地上硒含量约是地下硒含量的1~2倍,菠菜地上与地下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高低有关,当土壤硒含量〈5.02mg·kg-1时,菠菜的地下硒含量大于地上部,当土壤中硒含量〉5.02mg·kg-1时,地上部硒含量大于地下部。4种蔬菜相比较,地上部硒富集系数(BCFshoot/soi)l值的大小依次为小白菜≈芥菜〉菠菜〉生菜,地下部富集系数(BCFroot/soi)l值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小白菜〉菠菜〉生菜;以小白菜对硒的转运系数(TF)值最大,菠菜最小。供试的4种蔬菜中,小白菜因具有较高的将六价硒从地下转运到地上的能力,且拥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可作为富硒蔬菜和硒污染土壤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5.
海南富硒地区水稻富硒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在海南儋州地区,针对不同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糙米中硒含量变幅为0.100~1.256 mg·kg-1,平均含量为0.378 mg·kg-1,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025±0.011)mg·kg-1.不同水稻品种成熟期糙米、谷壳、茎秆的硒含量大小顺序为谷壳>糙米>茎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成熟期糙米、谷壳、茎秆硒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富硒能力;经过数据分析后得到了3个天然含硒量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来源于广东省516个蔬菜种植基地18种蔬菜品种1 465个样品中铅、镉含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蕹菜品种铅平均含量最高(0.11mg·kg-1),西洋菜镉平均含量最高(0.060mg·kg-1);总样品铅检测合格率97.0%,镉检测合格率98.9%;所检蔬菜品种的铅、镉平均污染指数均小于0.7。表明广东省各生产基地的蔬菜重金属安全状况总体较好,处于优良水平。  相似文献   

7.
吕金印  张微  柳玲 《核农学报》2010,24(4):856-862
以5种叶菜为材料,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2种培养方式,测定不同浓度Cd2+处理下叶菜地上部(可食部分)生物量、Cd含量、硝酸盐及纤维素含量等生理与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水培与盆栽培养条件下青菜、塌地乌、小白菜、菠菜及芥菜5种叶菜生物量随着Cd2+处理浓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可食部Cd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水培与盆栽Cd2+处理(40mg.L-1和70mg.kg-1)下,5种叶菜中菠菜Cd含量相对较高,青菜Cd含量较低;随着Cd2+处理浓度增加,5种叶菜硝酸盐及纤维素含量升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采用灰度关联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浓度Cd2+处理的5种叶菜中,青菜品质相对稳定及Cd含量较低,为Cd低积累品种。  相似文献   

8.
硒、钴配施对玉米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和硒、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Se、Co配施对玉米产量和籽粒中蛋白质、Se、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Se对玉米产量无明显不良影响;单施5mg·kg-1的Co对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但10mg·kg-1和20mg·kg-1的Co处理可明显降低玉米产量;5mg·kg-1的Co和0.5mg·kg-1的Se配施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C0S0)提高35.75%。单施Se和单施Co以及Se、Co配施均对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单施Co对玉米籽粒的Se含量影响不大,而单施Se以及Se、Co配施均可明显提高玉米籽粒的Se含量。单一施Se和单一施Co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中Co的含量。Se、Co配施时,施Co10mg·kg-1和20mg·kg-1时,Se能抑制Co在玉米籽粒中的积累。Se、Co配施能明显改善玉米籽粒Se、Co的营养状况,且各处理玉米籽粒中Se、Co含量均低于牲畜、家禽的最大安全量。  相似文献   

9.
EDTA对铅污染土壤上芥菜生长及铅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EDTA对Pb污染土壤上芥菜生长及Pb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Pb处理对芥菜生物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Pb处理(2000mg kg-1 Pb)芥菜地上部含水量显著降低;Pb处理芥菜体内Pb含量随土壤P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根系Pb含量高于地上部Pb含量;3mmol kg-1 EDTA处理能促进土壤Pb溶解,增加土壤有效Pb含量,影响芥菜的正常生长,芥菜地上部生物量下降,高Pb浓度处理比低Pb浓度处理更明显;EDTA处理14天芥菜地上部和根系Pb积累量都比不加EDTA的对照明显增加,地上部Pb总量增加到对照的13.1~80倍;EDTA处理芥菜地上部与根系Pb含量的比值上升,表明EDTA处理促进Pb向地上部运输,这种促进作用因土壤Pb浓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最适腌制茭白启动发酵剂,缩短腌制茭白生产周期、提高质量品质,从分离筛选保藏的4种乳酸菌菌株(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嗜柠檬酸明串球菌和戊糖片球菌)中优选出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2种优良乳酸菌,采用5种不同配比方式分别接种发酵,研究茭白腌制过程中p H、酸度、亚硝酸盐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并对成品的色泽、质地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比方式对茭白腌制过程中p H、酸度、乳酸菌数和细菌总数的影响不大;在不同配比方式接种中,接种1%植物乳杆菌和2%戊糖片球菌复合菌作为茭白腌制发酵剂,其腌制茭白的"亚硝峰"值最小,为1.62 mg·kg-1,色泽与鲜茭白最为接近,质地口感最好;不同配比方式接种茭白腌制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118种,1%植物乳杆菌和2%戊糖片球菌腌制的茭白成品所含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均较高。因此,最终确定的最佳发酵剂为1%植物乳杆菌和2%戊糖片球菌。本研究结果为茭白的腌制及干制加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恩施烟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和烤烟锌含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恩施烟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偏低,平均值为(1.00±0.51)mg·kg-1,变幅为0.17~2.49mg·kg-1,变异系数为54.26%.所取129个土壤样本有62.79%有效锌含量在临界值1.0 mg·kg-1以下,部分烟区存在缺锌现象.不同海拔土壤有效锌含量表现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2)恩施烟区烤烟锌含量平均为(29.18±7.99)nag·kg-1,变幅为15.40~54.73 mg·kg-1,变异系数为27.38%,与巴西优质烤烟锌含量(10.15~31.64 nag·kg-1)的符合频率为63.79%.品种、海拔间锌含量差异显著,等级间则差异不显著,品种间表现为K326>云烟87>云烟85;海拔间表现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等级间表现为B2F>C3F>X2F.(3)烤烟锌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烤烟锌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茎瘤芥晚熟种涪杂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9为绿色高产的氮磷钾配施方式,即施纯氮(N) 27.6 kg·(667 m)-2、磷(P2O5) 6 kg·(667 m)-2、钾(K2O) 12 kg·(667 m)-2时,瘤茎产量达2 653 kg·(667 m)-2,其株高、开展度分别为36.73 cm和48.98 cm,菜形指数为1.27,空心率仅仅6.67%,净菜率达到90.43%,茎叶比为1.11,瘤茎粗蛋白含量为14.78 g·kg-1,维生素C含量11.1 mg·(100 g)-1,可溶性糖含量为0.87%,干物质含量为6.8%。试验方案可在渝东北中高海拔区有机质贫瘠、氮含量低、钾含量中等、磷含量高的酸性土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云南省香蕉主要种植区土壤肥力状况,对云南省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红河州等香蕉主要种植区蕉园土壤进行田间调查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64.52%蕉园土壤pH低于5.5;64.52%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g·kg-1;45.16%蕉园土壤全氮含量低于1.0 g·kg-1,51.2%蕉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大于120mg·kg-1;64.52%蕉园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40 mg·kg-1;64.52%蕉园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250 mg·kg-1;61.29%蕉园土壤有效钙含量高于1000mg·kg-1;67.74%蕉园土壤有效镁含量高于200 mg·kg-1;80.64%蕉园土壤有效铜含量高于1.0mg·kg-1;96.77%蕉园土壤有效铁含量高于20 mg·kg-1;90.33%蕉园土壤有效锰含量高于20 mg·kg-1;9.68%蕉园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1.0 mg·kg-1。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是云南省主要香蕉种植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铅(Pb)胁迫下不同芥菜品种(系)的生长特性和Pb的吸收特征,通过水培试验对142个芥菜品种(系)进行200 mg·L-1 Pb胁迫研究,筛选10个Pb耐性良好的品种开展土壤盆栽试验(CK、处理1、处理2、处理3对应的土壤中Pb浓度分别为0、70、400、800 mg·kg-1),分析不同Pb浓度对芥菜生长情况、叶绿素、株高、鲜重的影响,总结Pb在芥菜茎叶和根系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低浓度Pb(70 mg·kg-1)处理未显著影响芥菜的存活情况,高浓度Pb(400、800 mg·kg-1)则影响显著芥菜生长;(2)与CK相比,处理1各芥菜株高变化不显著、鲜重有所增加,处理2、3鲜重和株高均显著下降;(3)不同处理各芥菜鲜样地上部Pb含量在未检出~4.33 mg·kg-1之间,除CK及处理1的部分品种(系)(1、3、8、9号)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限值外,其他处理均超标;各芥菜地上部、地下部Pb含量(以干基计)分别在未检出~62.0、未检出~465.9 mg·kg-1之间,地上部<地下部,且随着土壤中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Pb浓度(处理1)时,3、6、9号的Pb含量较高,1、5、8号较低;(4)各芥菜的富集系数(<0.10)和转运系数(<0.46)均小于1。富集系数在处理1有增加趋势,但处理2、3有所下降,转运系数变化规律不一致,在低Pb浓度(处理1)时6、9、7号富集、转运能力较强,1、8号较差;(5)不同处理,各芥菜单株Pb提取量在0.52~195.0 μg·株-1之间,随着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Pb浓度时(处理1),6、4号单株Pb提取量较大,1号最小。 因此得出:(1)低浓度的Pb对各芥菜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高浓度的Pb则起显著抑制作用。(2)供试芥菜均具备吸收Pb的能力,在Pb污染土壤上生产有一定的风险,其中1、3、8、9号在低Pb浓度(≤70 mg·kg-1)下Pb累积量较低,可进一步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是否可作为蔬菜污染土壤上种植。(3)各芥菜地上部Pb含量<100 mg·kg-1,富集系数、转运系数<1,不属于Pb超积累植物;在低Pb浓度(≤70 mg·kg-1)污染土壤上,6号对Pb的吸收、富集、转运、提取能力较强,1号最差。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天水中药材种植种类,从湖北黄冈引进蕲艾品种,以天水艾草为对照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九尖蕲艾在生物学特征、产量、茎叶比、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天水艾草,其平均株高为161.5 cm,平均株幅为24.8 cm,裂片数5片,叶色深绿。鲜重产量29 571.4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水艾草增产290.6%;干重产量12 809.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水艾草增产273.6%。茎叶比0.86。经陇西数字本草检测中心检测,九尖蕲艾桉油精含量3.39 mg/g、龙脑1.12 mg/g、总灰分102 g/kg、酸不溶性灰分19 g/kg ;其中主要成分桉油精、龙脑含量均超过《中国药典》桉油精不得少于0.50 mg/g 、龙脑不得少于0.20 mg/g 的标准。九尖蕲艾植株高大、茎叶比小、产量高、药效成分高,适宜于天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狼尾草、龙葵、空心菜、苣菜、芥菜和鱼腥草6种植物对土壤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BDE-209污染条件下,供试植物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植物受到一定的毒害作用,而在植物抗逆境机制作用下,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在供试植物生物量方面,BDE-209对龙葵、空心菜和狼尾草地上部有促进作用,而对苣菜、芥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种修复植物体内均检测出BDE-209,且地上部与根部BDE-209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狼尾草根部干重含量高达16.93mg·kg-1;修复60d后,土壤中BDE-209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最高去除率可达40.44%,且根际土与非根际土BDE-209去除率有显著差异。修复效果依优劣次序为狼尾草〉龙葵、空心菜〉鱼腥草〉芥菜〉苣菜。  相似文献   

17.
耐低磷水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2472个来自不同核心种质资源库的代表性水稻品种进行了苗期耐低磷初选和复筛,并通过全生育期鉴定,研究了耐低磷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的基本条件和指标。结果表明,采用两步筛选法,即苗期初筛和复筛,并通过全生育期产量验证,既可以获得典型耐低磷和低磷敏感水稻品种,又提高效率,吻合度达67%;在供试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5.mg/kg时,筛选密度为4株/600g土,设低磷水平为50.mg/kg(外加);分蘖数及其耐低磷指数(相对分蘖数)综合性较强,作为苗期筛选指标比较适宜;对于少数特殊的品种,它们在高磷和低磷处理时都没有分蘖,此时用干重耐低磷指数(相对干重)来衡量它们的耐低磷能力比较合适;全生育期验证以经济产量及其耐低磷指数(相对经济产量)为鉴定指标,其中有效穗对经济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杨卓  陈婧  李博文 《农业环境保护》2011,(12):2428-243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印度芥菜对土壤Cd污染的耐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响应。结果表明,印度芥菜对Cd胁迫表现了较强的耐性,在Cd添加量为0~200mg·kg-1的情况下,印度芥菜能够顺利发芽、生长,其生物量出现了先增后降的"抛物线型"变化规律,Cd主要影响其生殖生长,大量的Cd使印度芥菜延迟进入生育期。植株体内Cd浓度随土壤Cd浓度增加而升高,地上部可达7.824~102.672mg·kg-1,地下部可达0.374~191.910mg·kg-1。地上部富集系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地下部富集系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转移系数为20.920~0.535,呈逐渐降低趋势。随着土壤Cd胁迫浓度的增加,印度芥菜3种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并且出现抗性酶活性高峰所对应的土壤Cd浓度相同,均为120mg·kg-1,在Cd高浓度水平下酶活性普遍受到抑制,在最高浓度处理时的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根区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霉菌,随着Cd添加量的增加,土体内微生物的数量也增加,但当Cd添加量〉160mg·kg-1时,微生物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李雪峤  吴凤芝 《土壤通报》2011,(6):1364-1370
实验以耐盐的津绿5号和盐敏感的津优1号黄瓜品种为试材,以NaCl(585 mg kg-1)为盐胁迫条件,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苯丙烯酸(0、25、50、200 mg kg-1)对黄瓜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降低了黄瓜幼苗土壤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而对镰孢菌数量有促进作用,并降低了黄瓜产量。低浓度的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土壤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对镰孢菌有抑制作用,对盐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对黄瓜产量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苯丙烯酸(200 mg kg-1)则相反,进一步加重了盐害的胁迫程度,抑制了黄瓜产量。盐胁迫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镰孢菌数量的影响强度大于苯丙烯酸,而苯丙烯酸对细菌群落DGGE条带数和黄瓜产量的影响强度大于盐分胁迫。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特征,选用2个Pb低富集玉米品种(曲辰11号、曲辰3号)和2个Pb高富集玉米品种(靖丰8号、旭玉1446),开展Pb胁迫(2 000 mg·kg-1)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变化、各部位Pb含量、Pb总吸收量、富集与转运规律、土壤p H值及有效态Pb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Pb胁迫导致4个玉米品种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总生物量下降9.65%~20.46%,但低富集玉米品种生物量的下降程度小于高富集玉米品种;(2)玉米各部位的Pb含量分配规律为根叶茎籽粒,分别为95.39~121.02、25.56~43.21、14.06~25.41、2.52~5.38 mg·kg-1;低富集玉米品种根的Pb含量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而茎、叶和籽粒的Pb含量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玉米植株对Pb的总吸收量为4.46~7.94 mg·株-1,低富集玉米品种植株的Pb总吸收量显著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3)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现为低富集玉米品种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4)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土壤p H值为6.60~6.82,且低富集玉米品种显著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土壤有效态Pb含量范围为969.86~1 116.15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