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向家培 《河北医药》2016,(2):258-260
目的: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中探讨贫血与不良预后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纳入收治的114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心衰伴贫血患者(贫血组)和心衰未贫血患者(未贫血组)。搜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用药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炎性指标:CRP、IL-1β、IL-6、TNFα;心脏重构指标:超声心动图、NT-proBNP),评价贫血是否通过影响上述病理途径而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114例患者,与未贫血组比较,贫血组心衰患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合并率更高( P <0.05);且过往的心血管事件发病频率更高、症状更重。在心衰治疗中,贫血组心衰患者应用盐皮质激素拮抗剂、地高辛、长效硝酸盐和胺碘酮的患者更多( P <0.05)。贫血组心衰患者 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贫血组( P <0.05),而 IL-1β在2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贫血组心衰患者NT-proBNP显著高于未贫血组( P <0.05);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贫血组心衰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房收缩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无贫血组( P <0.05)。结论贫血是心力衰竭患者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物,与心脏炎性反应、心脏重构密切相关,可能是其成为心力衰竭独立危险因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炎性因子的变化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该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按照是贫血情况、心功能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血红蛋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贫血组的TNFα、IL-1β、IL-6高于无贫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的Hb低于心功能Ⅱ级组,TNFα、IL-1β、IL-6高于心功能Ⅱ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Hb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TNFα、IL-1β、IL-6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红蛋白和炎性因子与心力衰竭心功能有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标志物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2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6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两组治疗3个月。结果:CHF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TNF-α和IL-1β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而B组治疗后TNF—α和TL-1β下降明显(P〈0.01)。结论:TNF—α、IL-1β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卡维地洛可降低CHF患者的TNF-α、IL-1β.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钟惠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68-356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8(IL-18)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心力衰竭(CHF)组患者在经过严格的内科抗心衰治疗6个月,检测患者抗心衰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18含量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含量。结果:所有CHF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显效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无效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8的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NF-α和IL-18不仅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而且也可以作为判断CHF治疗疗效和预后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左室平均室壁应力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慢性心衰组:,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LVDd和LVDS),室间隔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IVSd和IVS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厚度(LVPWd和LVPWs),然后计算左室平均室壁应力(mean wall stress,MWS)。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及MW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与MWS呈显著正相关(r=0.489,r=0.4578,P〈0.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室壁应力增加参与慢性心力衰竭致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及影响,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白细胞介素(IL)-17、IL-10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衰组)和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IL-17和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组血浆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46.37±10.57) ng/L vs(32.45±4.55)ng/L],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27.49±4.19) ng/L vs(32.71±4.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5.46,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可能与体内IL-17、IL-10的水平失衡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川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各3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总结和概括。结果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β受体阻滞剂达到目标剂量、血钠偏低、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更为明显;在药物使用方面,联合用药的概率也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关注,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以保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30)在常规化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起始量为5mg/d,3d后加至10mg/d。对照组(n=30)接受常规药物标准化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I和利尿剂),均20w后结束。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的差别,观测指标包括心功能指标与生化指标。结果合用辛伐他汀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RP、LDL和T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LVEF,缩小了LVDD。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能明显提高非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内皮素-1(ET-1)、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 氯沙坦 螺内酯 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加以给予辅酶 Q1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ET-1、BNP指标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 %,显著高于对照组(7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hs-CRP、ET-1以及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hs-CRP、ET-1以及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短轴缩短率以及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短轴缩短率以及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体内hs-CRP、ET-1以及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6例AECOPD住院患者,合并CHF 38例为心衰组,未合并CHF 48例为非心衰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UⅡ、ADM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进行分析.结果 心衰组治疗前血浆ADM、U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非心衰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心衰组治疗前LVEF、LVMI与非心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非心衰组(P<0.01,P<0.05);血浆UⅡ水平与ADM水平和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浆UⅡ、ADM水平对于鉴别AECOPD是否合并CHF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时细胞因子激活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对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内皮素-1(ET-1)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CRP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ET-1及ADM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对60例失代偿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及30例心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血浆CRP、ADM及ET-1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CRP、ADM及ET-1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在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患者随心功能衰竭加重,血浆CRP及ADM的浓度均有所升高,而ET-1浓度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CRP浓度及ADM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子、ADM及ET-1的激活,细胞因子活化可能通过促进ADM等的合成作用于心力衰竭的体液调节,但与ET-1的活化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和B型钠尿肽(BN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心衰组、氨氯地平组。CHF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累积剂量达20mg/kgBW制作CHF模型,氨氯地平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同时每天给予氨氯地平10mg/kg。4周后各组大鼠经颈内动脉插管至左心室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ET-1和BNP的含量。结果CHF组大鼠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血浆内ET-1和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氨氯地平组±dp/dt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高于CHF组,其血浆内ET-1和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于CHF组(P〈0.01)。结论氨氯地平治疗CHF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保护CHF大鼠左室功能、结构及心肌细胞,间接降低ET-1、BNP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IL-1β、IL-10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10水平。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浆IL-1β、IL-10水平均明显高(P〈0.01)。慢性肾功能衰竭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IL-1B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升高(P〈0.01)。结论IL-1β、IL-10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免疫调节治疗在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细胞因子和心脏功能的作用.方法 以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来我院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共50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共两个疗程,50 d).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心脏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脑钠肽(BNP)]和细胞因子指标[如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炎性因子IL-1 β、抗炎细胞因子IL-10]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LVEF和IL-10值显著增高,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血清TNF-α、IL-1 β、血浆BNP、hs-CRP值较低,经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调节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失衡的状况,进而促进了患者心功能的提高,为治疗老年CHF患者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早期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UII)、内皮素-1(ET-1)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变化。方法以阿霉素尾静脉注射造模;超声检测评价其心功能、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UⅡ、ET-1、ADM水平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随着心衰的加重、心室重构形成,模型大鼠血浆ET-1、ADM水平则进性升高,而UⅡ水平进行性降低,益气温阳活血方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即可降低ET-1、ADM水平及升高UⅡ水平。结论UⅡ、ET-1、ADM可作为早期心衰预警标志物;益气温阳活血方通过影响UⅡ、ET-1、ADM的水平,防止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治疗后2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LVEDD、LVES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并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清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毛陇军  李英  强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40(10):1441-1444
目的 分析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O、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9月-2016年9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三尖瓣反流速度、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生化指标(NO、ET-1)的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的PaO2、PaCO2、三尖瓣反流速度、RVOT、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两组的PaO2、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三尖瓣反流速度、RVO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aO2、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三尖瓣反流速度、RVO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NO、E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两组的血清N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ET-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ET-1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及其监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患者人院前和治疗后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心功能不全血浆BNP水平明显偏高,二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和LVEF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越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是患者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对快速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迅速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静脉冲击剂量1.5μg/kg,之后以7.5μg/(kg·min-1)的速度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心舒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内径(LADD)、心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检测治疗前后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和抗利尿激素(ADH)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91.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SD、LVEDD、LADD明显降低,CI和LVEF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E、ADH、ET-1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NE、ADH和ET-1水平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