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程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进而巩固和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这三次飞跃不仅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革命是三次飞跃的强大推进剂。一、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它是与英国产业革命同时发生的,是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而其作用在于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使机械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科技革命首先在德国开始,并在德国深入开展,对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在德国发生的主要原因,考察了近代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历程,阐述了近代德国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有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都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能否随着历史的进程“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呢?这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两次分裂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双方竭诚努力,国共两党仍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本文拟通过前两次国共合作的回顾及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总结,谈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从三次科技革命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落后,不难明白李约瑟难题不仅是个制度、科研机制、思想文化难题,而且是个历史机遇难题。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构成一次民族大发展的机遇,但遗憾的是中国错失了这些机遇。发展机遇的屡次错失给我们带来一系列启示: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认识、把握、创造机遇;坚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重视科研体制、制度建设,避免意识形态的硬性干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第一次科技革命催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第三次科技革命激发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曾发生过“关于问题与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以及与“无政府主义”的三次论战。这三次论战的中心是中国革命是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及要不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王鹃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潮流。它预示着世界科学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引起了经济结构的一系列变化,经济结构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革命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开端和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第一次革命向第二次革命的转变,成为第二次革命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第二次革命进程中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开端。当前,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正在进行中,继续发生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理论飞跃。这些部分质变的积累将最终使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得以总体性完成。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伟大理论创新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始终胸怀天下,强化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过程中,自信自立把握和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由此才能在两种主义、两种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竞争中赢得社会主义光明的未来与前途。  相似文献   

10.
信息革命:称谓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后半期的新技术革命,学术界对于其称谓和发展阶段有许多不同看法。本文综合各方观点认为,这场至今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应称为信息革命,它是近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可分为两个阶段:40~50年代的启动阶段和70年代以来的扩散阶段。70年代以来,现代资本主义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体现了信息革命的社会二重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与空间技术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6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仍在发展,持续将近3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发轫于美国,随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及其他国家。本文就美国成为此次科技革命发源地较直接的原因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是其维新启蒙思想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康有为提出“以开创之势治天下”的科技启蒙观, 极智极富、争雄竞长的科技比较观, 变法急务、富强至计的科技人才观, 是世界科技革命的第一次巨浪对我国近代历史影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迅速发展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成为世界典型的“后工业社会”和世界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山:“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了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单行本,第58页)为了进一步探索有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著名学者,但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发起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运动。他在文学革新理论和实践上的建树,成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先导。纵观梁启超倡导这场文学革命的过程,从投入力度来看,有着明显的三次推进。第一次推进:大量写作报章体散文,全心全意推动变法,同时产生希望以通俗文字材料作开民智辅助工具的想法一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前,这是梁启超倡导各类文体革命的开始。此阶段有三个特征:一是主要实践文体是散文,没有把“小说”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孙中山一生的建树和他所走过的道路,留给后继者的有益东西是多方面的。他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或为拯救同群辗转流亡,或为推翻清廷奔走呼号,其活动地区可说都是在海外和祖国南方。查阅资料,其间也有三次北上之举:一八九四年的上书李鸿章,一九一二年的会晤袁世凯(包括会  相似文献   

17.
近代著名女革命家、诗人秋瑾,曾经两次东渡日本.这是她革命活动十分重要的阶段,她的革命思想发展成熟的一个关键.她的主要诗作,也是创作在此前后.因此,这两次东渡与回国的时间,实是秋瑾研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但不幸的是,这个问题至今还歧说纷纭,莫能定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奋斗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伟大转变,即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从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挫折和损失到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次历史性转变孕育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对三次历史性转变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9.
若干年来,在历史教学中,对科学技术史的内容重视很不够。现在正在逐步改变这种状况。研究科技发展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有关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及伴随而来的英国工业革命史,论者较多。但第二次科技革命,论述者较少。本文拟对这一课题,试作简论,求教于诸位专家。科学技术的发展 19世纪最后3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这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增长了两倍以上。生产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日新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伟大旗帜。但是 ,近代中国知识界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抗争历程并非始于五四运动 ,而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认识和奋起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就是围绕这两大主旨发起的。五四运动则是中国先进的知识者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第四次奋起 ,也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壮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