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4年2~3月,我们参加了法国嘎那“3GSM World congress”。此次电信展的参展人数与参展厂商数目都创下新高。从3GSM大会上专家们关注的热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全球3G商用市场的经验总结和未来3G发展规划上,而在这其中,  相似文献   

2.
日前.华为公司在香港3G大会上.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了系列3G终端新品面市的消息,包括中国首款可商用HSDPA数据卡E620,双摄像头3G手机U526以及两款CDMAEVDO数据卡等。自去年香港3G大会上第一次推出可商用3G终端起,在一年的时间里华为已有8款可商用3G终端.包括6款UMTS终端,2款CDMAEVDO终端。凭惜技术领先的产品和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所构筑的整体优势,华为已经成为全球UMTS第一阵营里的重要厂商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主流电信运营商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外开通3G业务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日韩和欧洲。韩国和日本的移动运营商在部署3G方面进展很快,不但都已开放了3G网络,并开始以此为基础提供丰富的3G数据业务。与之相比,欧洲移动运营商部署3G的进度则比预期的要慢,3G牌照发放出现失误,而且商用过程中也受来自技术、发展定位、竞争驱动等因素的困扰,但整体上欧洲的3G商用现在处于理性的稳步演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6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的3G国际峰会,可能会成为各方在3G牌照发放前的最后一次角力。这个以“2005中国3G和后3G移动”为主题的大会,虽然从表面上看同上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却给人以紧追之感。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运营商、制造厂商都发出了比较明确的信息——3G进入读秒期。  相似文献   

5.
《通信世界》2005,(44):24-24
在11月15日开幕的3G世界大会上,朗讯通过对3G技术、业务和服务的展示,进一步阐释了其一贯坚持的融合理念。  相似文献   

6.
2004年欧洲3G全面提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3G移动通信网络牌照发放的日益临近,各大运营商及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准备3G网络的相关工作。了解国外3G网络的运营模式,认真研究一下这些先行者的成败得失,对我国颁发3G牌照、部署3G网络、开展3G业务,既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可以为国内电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国外开通3G网络的国家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北美洲的美国。韩国和日本的移动运营商在部署3G方面进展较快,不但已经开放了3G网络,而且还以此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3G数据业务。欧洲移动运营商部署3G的进度则比预期缓慢,不仅3G牌照发放失误,而且在商用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技术、发展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困扰,但整体上欧洲的3G目前正处于理性的、健康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主要的运营商在3G演进的道路上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其3G发展在世界上也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本期专题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相关专家的大力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黄琳娟 《通信世界》2006,(12A):25-25
手机电视被业界公认为未来3G最有发展前景的新业务之一,在2006年2月召开的全球3GSM大会上更是受到空前重视。虽然手机电视前景光明,但是其发展还面临许多障碍,不可盲目乐观。我国3G牌照在2006年发放已经无多大悬念,3G时代要实现甚至超越2G的辉煌关键是应用,作为3G“杀手级应用”的手机电视业务应该从4个方面着手尽快突破重重障碍,方能早日步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3G终端领域,华为虽然进入较晚,但是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成为了拥有世界一流实力的后起之秀。2004年2月华为在嘎纳3GSM大会上推出了中国第一款UMTS/GSM双模手机,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2004年11月15日,华为在香港正式发布三款商用3G终端产品——U626、U326两款手机和E600数据卡,标志着华为正式跨入3G手机供应商的行列,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提供3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厂商之一。  相似文献   

9.
《移动通信》2005,29(12):54-54
日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香港3G大会上面向全球市场发布了中国首款可商用HSDPA数据卡产品E620以及双摄像头3GWCDMA手机U526。据悉,自去年香港3G大会上第一次发布可商用3G终端起,目前华为已有8款商用3G终端产品,包括6款UMTS终端、2款CDMAEV—DO终端。  相似文献   

10.
虽然3G在我国仍未步入正式商用,在世界范围内3G规模商用时间也不长,但近期4G(后3G)的标准研究工作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国际电信联盟(ITU)决定在2008年开始4G(后3G)标准的评选工作,将向世界各国征集4G(后3G)候选技术标准,并将在今年10月召开的2007年世界无线通信大会(WRC-07)上,探讨3G和后3G系统未来发展与频率有关的问题。日前,信息产业部表示,希望我国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联合起来推动我国4G标准提案的征集。在标准评选前夕.  相似文献   

11.
固网面临困局已是业界的共识,如何让固网获得新的发展活力是当下电信业关注的焦点。3G在3G大会上的“遇冷”和互联网大会受到“热捧”似乎正是对国内固网解困的一种启发:等待3G不如迅速将固网、移动网与互联网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通信》2007,9(10):87-87
我国已承诺,在08奥运前推出3G服务。3G牌照今年落地的一个重要动力来自国产3G技术TD—SCDMA终成正果。今年初,中国移动TD—SCDMA商用网络设备招标工作正式开始。预计全年将投入267亿元,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的TD网络建设。根据国外建设经验,3G建设周期比2G短,大规模建设集中在前3年。  相似文献   

13.
WiMAX的3G悬念     
频率决定未来两年一度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今年将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无线通信大会是ITU划分无线频率的最高会议。今年大会有一个特别重要任务是为后3G定频率,而美国政府在推动移动WiMAX技术成为3G技术之一,能否获得相关的频率规划是移动WiMAX能否成为3G技术的前提,因此,本次大会对WiMAX前景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4.
孙慧 《通信世界》2005,(45):43-43
去过通信展的人,相信对今年各大厂商力推3G终端的火爆场面应该还记忆犹新。与2G终端相比,展会上的3G手机在外形上并没有多大变化,但这对于天天说3G、喊3G的我们来说,虽然没有吃过猪肉,但总算见到一回猪跑了,也算幸事一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通信》2007,9(10):45-46
全球3G战事如火如荼,中国3G也即将拉开大幕。作为3G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各大设备厂商正全力以赴驰骋在全球3G战场上,开疆拓土。中兴、华为、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NEC,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重量级厂商,有的在2G时代就称王称霸,有的在3G时代才锋芒毕露。那么在风云变幻的3G市场上。究竟谁能在未来一马当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4,(18):49-49
正如新事物的诞生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天,3G已从业界对其技术、方案的大讨论走向实现。就在2004戛纳3GSM全球大会上,诺基亚预测多媒体、企业市场和3G成为扩展移动性领域的主要推动力。约玛奥利拉表示:2004年将是3GWCDMA商用的一年,移动数据业务将在移动市场中拥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预计到2007年,移动服务市场的30%左右将为数据业务。今天诺基亚正在印证  相似文献   

17.
除了TD-SCDMA,在2007年通信展上出尽风头的还有HSPA。这一被看作最有希望提升3G应用性能的技术,已经由业界集中“重视”的阶段迅速发展到备受“重用”的阶段。而由众多厂商和高校机构参与的4G研究,尽管没有在通信展上高调宣传,却暗地里加快着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引言2006年12月在香港举办的IrrU世界电信展上,信息产业部及中国电信等运营商高层的发言使得外界对中国在2007年发布3G牌照充满希望和信心,中国的3G时代正在到来。面对即将到来的3G,对于一直居于产业链龙头地位的运营商来说,3G不仅是一个历史机遇而且也是一个现实挑战。在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增长乏力,ARUP值不断降低的时候,如何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维持和加快自身的发展,是运营商在3G时代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毫无疑问,除了争取更多的用户外,大力推广和开拓3G业务,增加用户ARUP值将是3G运营商的首要任务,否则3G运营商将逐渐沦为网络提供商,在3G时代扮演一个次要的角色。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3G业务及其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5,(44):23-23
11月15日,在香港召开的3G世界大会暨展览会上,3G和宽带成为了大会探讨的焦点,在参展的近150家通信厂商中,作为视频通信企业亮相本届展会的只有一家,那就是来自挪威的泰德(TANDBERG)通信公司。泰德的登场不仅带来了高品质的“有线”视频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且在此次大会上重点展出了公司刚刚开发出的3G视频通信技术和产品,这一无线视频新产品登上大型展会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0.
孙继若 《通信世界》2004,(37):53-53
一,日前的3G态势和人们重点关注的重要问题 人们对3G的关注主要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2001~2002年,人们的精力主要是集中在掌握3G基本技术、通过室内测试及外场调试等方式进行技术验证;2003~2004年,在继续对3G重要技术进行验证的同时,在不断地对国内外3G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对3G的要求和理解均覆盖到3G全系统的需求,具体包括3G系统、业务、终端、运营和支撑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